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臭氧水灌洗对慢性创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创面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VS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臭氧水灌洗治疗,以7 d为一个疗程,完成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两组创面组织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以及治疗后肉芽组织覆盖率、细菌清除率、引流管堵塞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18.3±3.3)d vs(24.9±4.1)d]、换药次数[(1.7±0.4)次vs(3.5±1.2)次]、住院时间[(21.1±2.8)d vs(32.7±4.4)d]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H活性为(102.3±15.4)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7±16.2)U/L,SDH活性为(2.7±0.3)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2)U/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肉芽组织覆盖率为(90.4±3.2)%、细菌清除率为(87.2±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3.9)%、(69.7±8.8)%,而引流管堵塞率为(1.9±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3)%,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联合臭氧水灌洗应用于慢性创面患者中疗效显著,其能显著改善创面组织的缺氧、缺氧情况,促进氧代谢,同时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增生,提高创面细菌的清除率,降低引流管堵塞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中神经肽P物质(SP)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糖尿病组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无菌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所有大鼠麻醉后背部制成直径2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的不同时相采集创面组织标本,测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ELISA法创面组织中SP表达变化。结果烫伤后第7天起,糖尿病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点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d时尤为显著,为(1350.93&#177;99.28)μm^2vs(1715.86&#177;103.41)μm^2(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创面组织中SP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d时最为显著,为(114.04&#177;9.96)vs(143.39&#177;8.94)(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SP表达明显减少,可能是其创面难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蜂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表皮干细胞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蜂胶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创面表皮干细胞动员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盐水对照组(n=18)、蜂胶对照组(n=18)、盐水模型组(n=22)和蜂胶模型组(n=18).模型组大鼠为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制造的糖尿病模型.造模4周后所有大鼠背部两侧制造直径1.8cm的圆形全皮层皮肤创面.分别用盐水或蜂胶处理伤口,观察各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蛋白14(K14)、角蛋白19(K19)、整合素β1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K19、整合素β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盐水处理相比,蜂胶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0.01),促进创面K14、K19、整合素β1的表达(P<0.01).结论:蜂胶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表皮干细胞活性,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EBT/MEBO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损伤创面模型,观察MEBT/MEBO对模型创面组织VEGF、bFGF、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大体情况:造模后第8天,MEBT/MEBO组、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MEBT/MEBO组和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较红润,可见散在的肉芽颗粒生长,模型组大鼠创面较苍白,生长缓慢。②愈合时间:MEBT/MEBO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50±0.83)天,短于贝复济组(13.15±0.88)天,明显短于模型组(14.20±1.28)天,MEBT/MEBO组与贝复济组、模型组在愈合时间方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③VEGF、bFGF、EGF mRNA表达:模型组大鼠的表达量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显著低于MEBT/MEBO组、贝复济组(P<0.01),MEBT/MEBO组在造模后8天时相点比贝复济组的表达量稍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MEBT/MEBO可以提高大鼠肉芽组织中VEGF、bFGF、EGFmRNA的表达水平,推测MEBO可能通过对VEGF、bFGF、EGF的调控,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从而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加速创面愈合。②MEBT/MEBO能明显缩短实验性SD雄性大鼠体表创伤创面修复愈合时间,具有促进大鼠体表创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中神经肽P物质(SP)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 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糖尿病组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无菌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所有大鼠麻醉后背部制成直径2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的不同时相采集创面组织标本,测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ELISA法创面组织中SP表达变化.结果 烫伤后第7天起,糖尿病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点创面S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 d时尤为显著,为(1 350.93±99.28)μm2 vs(1 715.86±103.41)μm2(P<0.01);糖尿病组各时相创面组织中SP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烫伤后7 d时最为显著,为(114.04±9.96)vs(143.39±8.94)(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SP表达明显减少,可能是其创面难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深度烧伤患者高凝状态、创面疼痛及愈合的影响。方法:深度烧伤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负压封闭引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9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5.48±1.06分,观察组3.71±0.8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7.84±1.63 d,肉芽组织生长时间4.23±1.30 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13.27±2.08 d和7.75±1.8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T为17.08±2.14 s,APTT为31.28±6.05 s,观察组PT为19.47±2.25 s,APTT为33.96±6.74 s,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但观察组延长更明显;治疗后对照组FIB为4.31±1.19 g/L,观察组为3.68±1.26 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的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较单独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可明显提高深度烧伤患者疗效,缩短创面愈合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缓解患者创面疼痛,改善高凝状态,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39-4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Wnt/β-catenin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 只雄性SD 大鼠按随机区组的原则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16 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制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于缺血1 h 即刻经尾静脉注射1 μg/kg 右美托咪定作为负荷剂量,持续10 min,随后以0.5 μg/(kg·h)的速率静脉输注至脑缺血2 h。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按相同方法给予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 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各组取8 只大鼠脑组织行TTC 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另8 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脑皮质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3.00±0.82) vs (0±0),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64.23±6.72)% vs (0±0)%,P<0.05],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0.46±0.14 vs 1.12±0.23,P<0.05)。与模型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1.69±0.71 vs 3.00±0.82,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45.13±8.29)% vs (64.23±6.72)%,P<0.05],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0.82±0.23) vs (0.46±0.14),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大脑皮质中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Kindlin-2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并制备Kindlin-2 siRNA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大鼠VSMC,CCK-8和BrdU技术检测重组Wnt3a蛋白诱导的VSMC增殖情况,实时定量PCR测定VSMC中Kindlin-2、c-Myc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了解Kindlin-2和β-catenin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VSMC中Kindlin-2、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Ser675)、GSK-3β和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结果:Kindlin-2 siRNA慢病毒载体能有效感染大鼠VSMC。CCK-8和BrdU结果表明Kindlin-2 RNAi能够显著抑制Wnt3a诱导的VSMC增殖(1.12±0.14 vs. 2.25±0.15,P=0.000;0.162±0.017 vs. 0.288±0.019,P=0.00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Kindlin-2 RNAi组和Kindlin-2 RNAi+Wnt3a组中Kindlin-2、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0.964±0.014 vs. 0.530±0.029,P=0.000;0.980±0.025 vs. 0.572±0.022,P=0.000;0.979±0.009 vs. 0.590±0.035,P=0.002和0.964±0.014 vs. 0.569±0.027,P=0.000;0.980±0.025 vs. 0.741±0.026,P=0.001;0.979±0.009 vs. 0.769±0.017,P=0.023)。免疫共沉淀证实VSMC中Kindlin-2可以与β-catenin结合,而且Kindlin-2 RNAi+Wnt3a组中Kindlin-2、磷酸化β-catenin(Ser675)和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Wnt3a组明显降低(0.468±0.029 vs. 0.725±0.033,P=0.001;1.058±0.109 vs. 1.478±0.045,P=0.001;0.624±0.048 vs. 0.809±0.067,P=0.020)。但各组中总β-catenin和总GSK-3β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变化(F=0.638,P=0.647;F=0.781,P=0.563)。结论:Kindlin-2 RNAi可以通过Wn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并抑制VSMC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疗对糖尿病大鼠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首先40只Wistar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造模成功后24 h,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磁场治疗组,对照组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磁场治疗组将直径15 mm的钕铁硼稳恒磁片粘附在纱布表面,使用高斯计测得中心磁场强度(180±5)mT,静磁场暴露后第3天、第7天,对照组及磁场治疗组分别取材10只大鼠创面组织,通过创面红肿范围、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愈合率、感染率等形态学研究,初步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180 mT静磁场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具有显著疗效,与未暴露在磁场的创面相比,创缘红肿消退早,肉芽组织增多,创面愈合率增长,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磁场疗法是能够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无创性物理治疗,它具有临床治疗糖尿病创伤愈合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肛周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肛周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8例应用bFGF及 41例常规临床换药的肛周术后创面的愈合分析 ,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及伤口瘢痕情况 ,并测定肉芽组织中蛋白、DNA的含量。结果 bFGF组创面愈合时间为 ( 17.0± 1.5 )d ,3周内愈合率为 97% ;对照组为( 2 0 .0± 1.2 )d及 88% (P <0 .0 1)。肉芽组织中蛋白、DN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瘢痕减少 (P <0 .0 5 )。结论 bFGF对肛肠病术后创面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敷料Ⅱ型在治疗二度烧伤创面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诊断为二度烧伤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新型生物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银锌霜皮肤黏膜抗菌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换药次数、入院第7天患者发热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换药二次创伤程度、换药舒适度、敷料覆盖舒适度及出院后半年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换药次数(4.39±1.1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10.72±3.39)次;观察组第7天患者发热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5.67±5.05)d及住院时间(17.22±6.46) d明显小于对照组(21.94±5.47) d和(26.06±10.07) d;观察组在创面换药二次创伤程度、换药舒适度、敷料覆盖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半年创面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观察组(3.44±0.98)分明显好于对照组(4.94±1.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新型生物敷料Ⅱ型治疗二度烧伤创面能减少换药次数,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创面瘢痕增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C治疗慢性伤口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维生素C湿敷治疗慢性伤口的疗效。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维生素C湿敷伤口。对照组常规外科无菌清创换药处理创面。结果采用维生素C湿敷治疗组的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O.001)。结论采用维生素C湿敷治疗慢性溃疡伤口。可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夏吉续 《吉林医学》2012,33(12):2538
目的:探析在肛瘘术后在创面使用生肌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创面换药时,治疗组采用生肌散,对照组采用藻酸钙伤口敷料。结果:在术后7 d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比较,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发现使用生肌散比藻酸钙伤口敷料更容易使创面愈合。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更短(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均达到100%。结论:生肌散能够很好的对创面炎性反应进行控制,保护创面,并且能够促进组织再生,有效的修复溃疡发生部位,由此使创面更快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蔡而玮  赵诚  吴燕燕  许圳鹏  林峰 《西部医学》2019,50(5):23-26,31
目的观察紫白膏对创伤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疗效,探讨紫白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区组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凡士林对照组、红霉素软膏组、紫白膏组各40只。根据干预第3、7、14、21天4个时间点,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各10只。建立创伤模型后,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组大鼠创面换药,观察第3、7、14、21天3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记录创面愈合时间;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创面肉芽生长情况。结果肉眼观察创面可见紫白膏组大鼠创面组织水肿、渗出明显减轻,创面缩小,创伤修复过程中变化较红霉素软膏组及凡士林对照组明显,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HE染色观察显示不同时间点紫白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肉芽组织逐渐增多,且较红霉素软膏组及凡士林对照组增加明显。结论紫白膏外用可以减轻创面水肿及渗出,改善创面局部环境,加快创面肉芽及纤维组织增生,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固本活血壮骨颗粒对糖尿病大鼠模型成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6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固本活血壮骨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左下腹腔内注射新鲜配制1%链脲佐菌素STZ(柠檬酸缓冲液,p H值4.4)65 mg/kg体重造模。各组予相应药物及生理盐水灌胃12周。结果固本活血壮骨颗粒可提高糖尿病模型成骨细胞Wnt1、LRP-5以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论固本活血壮骨颗粒可以通过促进成骨细胞Wnt1、LRP-5以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调节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失调状态,促进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提高骨质量,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外源性TGF-β1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对照组)、糖尿病烫伤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烫伤TGF-β1干预组(用药组),每组各6只。糖尿病组和用药组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再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用药组大鼠建模成功后给予创面下局部皮内注射TGF-β1。烫伤后1、3、5、7、14、21 d记录创面未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组织学检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TGF-β1表达。结果从烫伤后5 d起,对照组和用药组创面愈合率较糖尿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局部TGF-β1含量较糖尿病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较正常大鼠烫伤创面愈合速度慢,与创面局部TGF-β1含量减少有关。创面局部应用TGF-β1有利于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刘丹龙 《微创医学》2005,24(4):481-48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烧伤患者烧伤Ⅱ度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rhEGF对A组56例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的烧伤患者及B组35例深Ⅱ度创面的患者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A组试验组(A1)浅Ⅱ度、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0.10±2.20)d、(17.25±3.40)d,对照组(A2)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20±3.35)d、(21.68±4.50)d.两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B组试验组(B1)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7.68±3.10)d;对照组(B2)平均愈合时间为(17.45±3.50)d,两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外用rhEGF能明显促进烧伤患者Ⅱ度创面的愈合,但对于深Ⅱ度创面,宜于烧伤后第6天使用rhEGF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2019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年龄18~70周岁难愈性创面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及观察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每组1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全身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对难愈性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止血,观察组行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支架移植覆盖清创后的肌腱、骨骼外露创面,对照组仅行人工真皮支架移植。2周后行自体超薄皮片移植手术,术后定期换药直至创面愈合。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后1个月、3个月创面温哥华瘢痕评分(Vancouver scar scale,VSS)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1.50±0.58)d]相比对照组[术后(13.25±0.58)d]缩短(P<0.05)。创面愈合后1个月,观察组相比对照组VSS评分明显降低[(5.33±0.33)分vs.(7.75±0.48)分,P<0.01];创愈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3±0.37)分vs.(4.58±0.29)分,P<0.01]。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治疗难愈性创面能促进创面愈合、减少色素及瘢痕形成、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外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只,制备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创面局部分别用rhaFGF(90U•cm-2)及生理盐水喷洒;记录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及愈合时间,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再上皮化,评价创伤修复情况。 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rhaFGF组伤后各时间点的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均明显缩小﹙P<0.05﹚,愈合率显著提高﹙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rhaFGF组的肉 芽组织生长及再上皮化明显加速。 结论:局部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的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有明显的促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外源性P物质(SP)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84只Wistar大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于背部制备直径2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注射SP)和对照组(局部注射与实验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每组42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 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 创面形成后第7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42.69±3.26)% vs(30.24±1.17)%(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外源性SP具有促进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