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游憩满意度是使用者对环境进行"环境特征-环境感知-真实反馈"主观感知的评价结果,目前针对环境感知的量化和衡量标准较为缺乏.以重庆市九龙坡绿道为例,借助感知价值的方法,基于使用者的需求特征,从时间感知、安全感知、功能感知、氛围感知和设施感知5个方面归纳出绿道游憩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IPA-Kano模型测度绿道游憩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应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区的特色,有效达到美化城市、体现人文和改善生态的目的。本文以长乐市新区城市公园为例,分析绿地景观总体规划布局及分区设计,探究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场地与设施配置能直接影响使用者的游憩活动与游憩体验.选取上海市15座社区公园与综合公园,利用针对公园20种场地与设施的41个具体指标,邀请1 404位使用者就这些指标的满意度进行打分.基于公园的CAD测绘图与现场调研,定量测量公园的场地与设施特征,生成绝对值和相对值指标,如园路总长度、园路长度与公园面积比、水体...  相似文献   

4.
李从治  潘滢  周卫  潘辉  兰思仁 《中国园林》2022,38(2):104-109
教育功能作为城市公园功能组成的重要部分,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城市公园环境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为探究城市公园环境教育评估、游客参与以及解说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构建了三者之间的路径模型,以福州市晋安公园为例,在对294位游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方程验证.结果 表明:1)修正后的模型中,建立关系指标与游...  相似文献   

5.
王敏  宋昊洋  汪洁琼 《风景园林》2022,29(10):109-114
在城市减量提质的发展背景下,面向居民日常游憩需求,优化城市公园供给效能是提升公园总体满意度的关键手段。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采用问卷调研、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分析,厘清城市公园总体规模、分布形态等宏观空间布局特征与景观空间、设施支持和维护管理等微观场地设计特征对居民总体满意度的影响规律;进一步聚焦高密度城区,比较宏观和微观2种尺度的影响因素在建成空间供给干预下的动态优先级关系,揭示城市公园供需智慧调控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整体上,宏观空间布局特征和微观场地设计特征的游憩服务供给效能基本一致;2)高密度城区中,微观场地设计特征具有更高的供给效能。基于此,提出提升昆山市城市公园总体满意度的多层级、动态化供需智慧调控策略,即扩大绿地规模、增强绿地集聚性、拓展立体景观空间、增设健身服务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为更高效地优化居民游憩体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敬  赵锡京 《中国园林》2007,23(2):40-44
介绍了北二环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试图通过记述公园的设计方法、施工心得、使用状况,探索城市中心区古都风貌保护与大型集中绿地建设的关系,通过系统、有序地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集中绿地,达到整体性保护古都历史文化遗产、塑造历史文化区域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设施的高质量建设对促进公园游憩服务效 益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有关城市公园设施的相关学术研 究与标准化工作虽然探讨了部分设施的设计方法与要求,但尚 未形成专门且系统的研究结论或设计标准。通过对相关研究与 标准化进程的梳理,以及对当前广州市城市公园设施配置情况 的调查与分析,试图理清城市公园设施的评价与配置原则。认 为城市公园设施宜包括游憩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三大 类,并提出应从设施的种类、规模、布局、品质四方面的合理 性、适宜性和实用性进行设计。以期为今后城市公园设施的新 建、改建、扩建工作提供方法借鉴及经验参考,为相关标准的 制定提供原则性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辉 《华中建筑》2009,27(9):139-140
地形的设计改造是城市公园设计施工中的重要因素,在遵循城市公园地形设计改造整体原则的基础上,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思考其具体实施的方式方法,最终做好城市公园地形设计与改造。该文从实际出发,通过介绍衢州月亮湾公园在地形设计改造中的成功经验,简要阐述了城市公园地形设计与改造的各项要点以及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雍玉鲤 《四川建材》2020,(5):20-21,39
城市公园绿地是老年人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开展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探讨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社会行为特点,然后以江苏省扬州市两个代表性的城市公园为例,以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考察和访谈为辅,对老年人在城市公园内的活动特征及城市公园的使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综合评价。最后针对现阶段城市公园绿地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积极推动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绿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尝试使用位置大数据,基于使用强度、生态敏感度(SE)与景观安全格局(LSP)指标对福州市晋安区城市公园生态功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空间维度上的公园使用强度差异对城市公园生态功能造成影响的原因.研究表明:1)不同空间维度的使用强度对城市公园生态功能的影响,生态敏感度大于景观安全格局;2)生态敏感度与使用强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以量化及可视化表达使用者与城市公园之间的某些 稳定联系为目的,运用认知地图法、语义差异评价分析法等方 法构建城市公园认知地图,以“四图”为呈现形式:一是针对 物质要素认知,运用认知地图法分别以“景点认知频次”绘 制“公共意象图”,以“景点认知准确度”绘制“标准差椭 圆分布图”,以“景点总体认知程度”绘制“物质要素认知 程度得分图”;二是针对非物质要素认知,依据SD问卷数据 绘制“非物质要素评价曲线图”。再以“物质要素认知得分 图”“非物质要素评价曲线图”“公共意象图”和“标准差椭 圆分布图”为主要依据,提出城市公园更新“关注区”的划分 方法及若干关注点,为城市公园市民文化、集体记忆培育与沉 淀提供具有学理性的空间认知与关注区域。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愈发重视景观所能带来的丰富感官体验,以往视觉环境特征主导的城市公园营造方法难以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视觉和听觉作为人们最主要的环境信息感知途径,探索二者与景观体验之间的关系可为优化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新的视角。研究选取了视景感知、声景感知、声源感知和公园功能特征4个维度共计13项指标,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都环城生态区内3类具有不同主导功能的公园视听感知品质进行评价,探索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总体感知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公园主导功能特征与其视景、声景协调时,呈现的总体评价结果相对较好,且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均不相同。研究在揭示案例公园视听感知品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视听交互影响间接提升公园景观体验的思路,为优化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和灵活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何仲禹  李岳昊 《中国园林》2020,36(10):45-50
探索从微观个体的角度揭示居民对城市公园的使用行为特征及其时空影响因素。选取上海中环线内130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德地图API、高德位智等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数据,获取公园使用情况的时空特征及描述公园环境属性的因子,运用计量方法考察了影响公园使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公园在使用时间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公园面积、公园内餐饮设施、公园步行可达性、公园距市中心和最近地铁站距离对公园使用活跃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姜省  蔡凌 《中国园林》2012,28(4):92-95
公园是近代出现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广东是近代中国开风气之先的地方,公园建设比较发达.首先,以史料收集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近代广东城镇公园的建设管理、分类及造园理景方法,认为中西合璧的空间布局与景观配置是近代广东城镇公园的特色.最后总结近代广东城镇公园比较发达的原因在于近代社会风气的变革、新生活运动的推广以及地方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推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文化消费场景已经嵌入居民日常生活,在 “公园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文化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园的关系 值得关注。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以成都主城为例,分析文化消 费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探索各类城市公园在文化消费空间集 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商业、交通和公园等因素会对其空间 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城市公园是其空间集聚的重要因 素,不同类型公园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分异。在城市北部,处 于城市更新中的社区公园呈现出对文化消费空间的不稳定影 响;在城市南部,新建的综合公园更能吸引文化消费空间。结 果所揭示的文化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园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城市建 设趋向多元的表现,反映了人们的文化休闲活动对城市绿地景 观的空间倾向性,对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邱文  贺利平  钟乐  王姗 《风景园林》2023,30(4):78-86
【目的】城市公园能显著提升城市人群的健康福祉水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其公平分配是城市尺度下环境正义领域研究的关键议题之一。【方法】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例,从路网、公园吸引力、出行概率、出行模式4个维度优化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各居民点的公园可达性,引入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公平性指标以及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对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异情况进行测度。【结果】结果表明:1)南昌市各区域间公园可达性水平分异显著,新区和旧城中心区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2)公园可达性空间布局总体处于失衡状态,公园资源与人口密度失配;3)提升公园服务能力和降低居民出行成本均可以提升公平性,但通过降低居民出行成本获得的提升比较有限。【结论】通过提出公园可达性优化方案并进行绩效评估,可为优化公园空间配置、保障环境正义等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给城市的公共安全、卫生与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采用总结归纳法阐述了19世纪后期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导致疫情暴发的历史现实,解读了疫情触发的城市公园改革,发现城市公园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健康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应对疫情时,城市公园中的自然要素可作用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者本身,从而对传染性疾病起到抑制作用。在社会防治过程中,城市公园可通过提供户外绿色空间、作为搭建临时医疗场所的场地,以及进行公园运行管理等方面对疫情防治起到支持作用。再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和引用论证法加以分析,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