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要综述了基于混合取样方法结合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基因频率分析及其在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混合样本中单株数目、遗传距离的估算及混合取样中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单株DNA、多株叶片混合DNA和单株DNA混合的DNA取样方法,利用SSR技术对蒙A群和C群1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探讨建立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技术体系.采用均匀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34对SSR引物对不同处理的DNA样本进行扩增,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对60个单株进行多态性信息量与遗传相似系数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的DNA样本扩增的等位基因数目.结果表明,2个供试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建立的技术体系可用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采用12株叶片混合、5次重复提取的DNA样本可以代替相同数目的单株DNA混合的DNA样本,为最优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3.
玉米自交系RAPD分析中的样品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我国农业科研中的应用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分子标记样品的代表性如何将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分子标记的取样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以玉米自交系为样品,进行分子标记分析时的取样技术进行了探讨。在对玉米自交系中黄204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时,同一引物8个单株及其混合样品的扩增结果中,单株6在564bp处比其它单株多一条较强的谱带,而8个单株的混合样品的扩增结果中也有一条同样的谱带。而丹340、旅9、5003等其它自交系的10个单株及其混合样品的RAPD谱带是一致的。说明中黄204单株6的遗传背景与其它单株不同,不能代表中黄204,如用它们的混合样品进行RAPD分析,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可以看出,分子标记分析中的取样技术是检测结果可靠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资源比较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种质的构建为种质资源的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以146份黄灯笼辣椒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基于10个性状表型数据,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无偏地预测基因型值,利用马氏距离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分别采用2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和优先取样法),2种聚类方法(离差平方和法和类平均法),按照30%的抽样比率构建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库。采用均值、方差、极差和变异系数4个指标评价不同取样方法和聚类方法构建核心种质库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优先取样法优于随机取样法,类平均法优于离差平方和法。基于马氏距离、优先取样法、类平均法获取的43份黄灯笼椒核心资源能够代表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快速、准确地从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需要建立茶树资源的核心种质。利用"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数据库"中数据齐全的1048份资源的基本数据和鉴定评价数据,从总体取样比例、分组方法、组内取样比例和取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茶树核心种质构建取样策略研究,为进行茶树核心种质构建提供方法依据。结果表明,以20%的总体取样比例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能够保留95%以上的表型性状。在此比例下,对3种分组方法、4种组内取样比例、2种组内取样方法与不分组完全随机取样共25种取样方法构建的茶树初级核心种质进行了比较,用表型保留比例、表型方差、表型频率方差、多样性指数、数量性状变异系数5个参数对不同取样方法与原始种质都进行了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检验指标下各种方法的排序结果不同,分组方法与确定组内取样比例的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综合5种检验参数的排序结果,确定茶区-对数比例-聚类取样为茶树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取样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测定花生籽仁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一般采用混合取样和选用一级米进行测定,其他取样方法尚未见到报导,同时对取样方法也存在着不同意见,为此我们作了这方面的探讨,以求筛选出较优的取样方法,为更准确测定花生籽仁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亚麻种质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探讨了核心品种的抽取方法.以134份亚麻品种为材料,通过14个性状的分析,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根据树状图,将该亚麻群体分为7个类群,对各类群品种性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取样比例,将该群体分为23个组,在各组内,采用随机抽样、按样品间最小遗传距离和最大遗传距离抽样三种方法,构建了3个亚麻核心种质库,并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最大遗传距离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库,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路颖 《中国麻业》2005,27(2):66-69
对亚麻种质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探讨了核心品种的抽取方法。以134份亚麻品种为材料,通过14个性状的分析,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根据树状图,将该亚麻群体分为7个类群,对各类群品种性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取样比例,将该群体分为23个组,在各组内,采用随机抽样、按样品间最小遗传距离和最大遗传距离抽样三种方法,构建了3个亚麻核心种质库,并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最大遗传距离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库,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花生单粒种子脂肪酸含量的气谱快速无损测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一种利用5~20mg花生种子组织测定花生8种脂肪酸的方法。于室温下制备用于色谱分析的样品耗时35min,气相色谱分析则需要18min。研究结果证实,本法准确性高,重复性较好,可满足花生遗传育种研究中对种子无损取样及基因聚合育种需要,将为花生脂肪酸成分的遗传改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0.
“禾”是适应贵州黔东南山区峡谷森林中遮荫、泥沼、寒冷、积水等特殊自然生境生长的地方水稻品种。以402份禾种质资源为材料,依据禾颖尖颜色差异将原始种质划分为5组,基于26个表型性状,采用逐步聚类法以6种总体取样规模、4种组内取样比例和2种组内取样方法筛选最佳取样策略,构建禾初级核心种质,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为最适总体取样规模,组内取样比例法以对数比例法最优,聚类取样法是组内最佳取样方法。在最佳取样策略下,共获得47份禾初级核心种质,占比11.69%,表型保留比例为95.77%。核心种质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作为原始种质的浓缩能够代表禾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53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7个地区的茶树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筛选出的12条引物共扩增出9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92条,多态性谱带百分率为94.84%;53份供试材料可划分为5大类(GS=0.71),遗传距离介于0.66~0.99之间;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68,不同地区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差异较大,其中宁德福安地区最高,福州鼓山地区最低;总变异系数为0.332,地区内个体间遗传多样性为0.154,而地区间为0.231,福州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相似性较弱;研究认为,福建省茶树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地区茶树存在高频率遗传变异,而缺乏遗传信息交流是造成福州地区遗传多样性较低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A - PAGE (Acid -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来源于32个国家的53份红花材料进行 了种子醇溶蛋白检测。结果表明,这些红花材料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等位变异,共分离出15条迁移率不同的谱 带。其中,每份材料可电泳出5~12条谱带,平均8. 5条,所有材料有1条共有带。红花种子醇溶蛋白可作为评价 红花遗传多样性的工具之一。不同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 375~1. 000,平均值为0. 752。聚类分 析结果表明,在GS值为0. 752的水平上供试材料聚为6大类,其亲缘关系远近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其中,来自 中国的7份材料分别被聚在了3个大类中,表明中国红花种子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3.
为给小麦育种提供参考,以种植于陕西杨凌、岐山、乾县三地的中国春(母本)×兰考大粒(父本)F2∶3家系为材料,对小麦单株穗数进行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和QTL定位,并对最优株系基因型及遗传效应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单株穗数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由一对加性和部分显性主基因(A-1模型)控制。(2)联合分析三个环境下的单株穗数得到9个控制单株穗数的QTL位点,其中QPn4B-2为主效位点,具有增穗的加性效应,与遗传分析结果相吻合,同时还得到自身无主效应但存在较强上位效应的5个位点;单独分析得到具有QTL与环境互作效应的7个位点,可见上位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对小麦单株穗数遗传有较大的影响。(3)在排除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以及分别考虑三地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4种情况下,单株穗数最优基因型预测效应值较中国春(P1)分别增加了1.45、1.45、1.9337和1.45,其中岐山地区预测效应值最高,达3.954 2,由此可推知此杂交组合后代在提高单株穗数这一性状上存在较大潜力;岐山地区最优株系QTL基因型在QPn2A、QPn6B位点上与杨凌和乾县两地不同,可见不同环境所对应的最优株系基因型存在差异。预测了普通最优株系的最佳基因型组合,同时讨论了在育种中获得最优株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ADM遗传模型对不同玉米自交系开花后叶片保绿度衰减特性遗传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叶片保绿度衰减起始时间(Ts)、最大衰减速率出现时间(TVmax)、最大衰减速率(Vmax)均存在显著的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自交系叶片保绿度衰减特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具有明显差异。利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遗传分析方法,可以更清楚地发现不同亲本叶片保绿度衰减特性的遗传效应差异,有利于筛选出具有较大遗传效应的自交系,用于玉米叶片保绿度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5.
选用2份吉林省主推的大豆品种,3份引自美国的低亚麻酸材料作为杂交亲本,2000年按Griffing方法2进行双列杂交,估算了5种油脂脂肪酸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对单株粒重、百粒重的通径系数.结果表明:表型相关系数与遗传相关系数非常接近.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含量和百粒重的遗传相关均为正值,亚麻酸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亚油酸含量与百粒重的遗传相关为负值,通过百粒重可以对亚麻酸和亚油酸进行间接选择.油酸、亚麻酸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的表现相一致.亚油酸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正效应主要被油酸、亚麻酸的间接负效应所掩盖,使得亚油酸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表现相反.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对百粒重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的表现一致.油酸、亚麻酸对百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与遗传相关的表现不一致,主要是被亚油酸的正向效应所掩盖.因此可通过百粒重进行间接选择,以达到低亚麻酸育种目标,同时也可提高亚油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东北区甜菜单胚不育系的遗传基础和类群划分,使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东北区甜菜单胚品系骨干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出21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对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66条带,其中196条是多态性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是53.6%。平均遗传距离是0.3945,平均遗传相似系数是0.6740。利用MEGA3.1软件,在遗传距离0.20处,供试材料被分为5个类群。结果表明,东北区48份甜菜单胚品系骨干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利用各类不育系做亲本,将可获得杂交优势好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杧果炭疽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广东、四川、广西等14个尤果主要栽培地采集的70个忙果炭疽菌分离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利用19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70个忙果炭疽菌分离菌株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根据它们的遗传相似性,这70个尤果炭疽菌分离菌株被聚类为2大群(I和I)和相似系数为0.306-0.928的6小群(1-a,1-b,L-c,1-d,Ⅱ-a,I-b)。不同栽培地的相似系数低;同一栽培地的相似系数高,所以忙果炭疽菌的遗传基础与地理来源虽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但存在相关性。抗药性试验结合RAPD分析结果表明,抗药性菌株一般与非抗药性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推测遗传基础的改变是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千家寨不同海拔野生茶树的EST-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对EST-SSR引物对千家寨内7个海拔梯度的野生茶树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基因多样性(He)分别为1.33和0.66,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千家寨不同海拔梯度上野生茶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差异,且随着海拔梯度的递增,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出低—高—低的分布,并在海拔2β100βm处达到最大值;野生茶树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1.84,群体分化系数(Fst)为0.12,且基于AMOV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有16.32%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表明野生茶树群体间属于中度分化,且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野生茶树本身的遗传特性和不同海拔居群所处生境的异质性是其现有遗传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273份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为今后利用这些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育种和关联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14个分子标记对来自14个国家的273份水稻地方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连锁不平衡程度.[结果]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群体划分为2个亚群(SG1、SG2)以及1个...  相似文献   

20.
杂交早稻米质性状的直接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杂交早稻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7个品质性状都受到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效应的控制。其中,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和碱消值的遗传变异主要归因于母体加性效应和直接加性效应,前3个性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碱消值则以直接加性效应占优势。这4个性状的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之间还有显著的负向遗传协方差。垩白等级主要受母体加性效应控制,直接显性效应也有影响。粒宽和长宽比的变异主要归因于直接加性×环境和母体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以后者为主,此外还有显著的直接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的结果表明,恢复系湖大242为改良杂交早稻品质的较好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