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添加型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s)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及生物体内。为研究HBCDs饲料长期暴露对斑马鱼的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设计HBCDs饲料暴露剂量为0、10、100、400 ng·g-1,对斑马鱼成鱼进行为期56 d的长期暴露,以其肝脏组织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含量及T3/T4比值作为生物标志物,评价HBCDs饲料长期暴露对斑马鱼肝脏组织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CDs对斑马鱼体内T3和T4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随着HBCDs暴露浓度的增加,T3和T4的含量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在中浓度组(100 ng·g-1)和高浓度组(400 ng·g-1),HBCDs对FT3和FT4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随着HBCDs暴露浓度增加,T3/T4的比值呈现升高的趋势,表明HBCDs可诱导T4转化为T3。研究表明,HBCDs对鱼类具有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内蒙古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Cr含量,分析了Cr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研究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污灌区农田土壤Cr的平均含量为81.89mg/kg,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为0.45,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23.24.包头市污灌区土壤尚未达到污染级别,且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属于轻度,人类活动已导致包头市污灌区农田土壤Cr明显积累,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环境中六溴环十二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强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6):217-220
六溴环十二烷(HBCDs)是一类溴化脂环烃化合物,作为添加型含溴阻燃剂被广泛应用于聚苯乙烯泡沫、室内装潢纺织品和电子产品等领域。由于HBCDs具有广泛的使用性和生物累积性,因此现已成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从HBCDs的理化特性和毒理学特征、环境命运和路径,在环境中的浓度水平,以及时间、空间趋势和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高效氟氯氰菊酯对映体选择性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氟氯氰菊酯是一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含有氟氯氰菊酯的一个顺式和一个反式异构体,每个顺反异构体又含有一对对映体,因此共4个对映体。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阐释高效氟氯氰菊酯及相关拟除虫菊酯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转化与归趋,并对其环境风险进行更有效的评价,采用室内避光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高效氟氯氰菊酯对映体选择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华北碱性黄土中,高效氟氯氰菊酯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异构体转化现象,并且反式体的降解快于顺式体。进一步的手性测定表明降解存在明显的对映体选择性,4个对映体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7.16、28.41、8.74和12.67d,顺式体和反式体的的对映体浓度比值(ER值)分别从实验开始的0.99和1.03减小为实验结束的0.64和0.48,反式体对映体的选择性要高于顺式体。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7月间,对巢湖周边地区农田土壤以网格法进行采样,对其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物的组成特征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中检出的有机氯农药浓度为0.11~32.24 ng·g-1,均值为3.71ng·g-1。其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检出率均高达100%,其残留范围分别为0.24~4.58 ng·g-1和0.36~32.24 ng·g-1,其均值分别为1.39 ng·g-1和7.87 ng·g-1。HCHs的组成以β-HCH为主,具体残留量顺序为β-HCH>α-HCH>δ-HCH>γ-HCH;DDTs的组成以DDE和DDD为主,且DDE含量在50%以上。对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发现,HCHs残留的α/γ值在0.95~3.12之间,DDTs残留的(DDD+DDE)/DDTs的比值大部分都大于0.5,且DDE/DDD的比值大于1。通过与相关数据进行比照,巢湖地区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对农田土壤按照"梅花形"取样,测定农田土壤稀土元素含量,系统分析土壤稀土全量特征和分馏特征。污灌区农田轻稀土元素总量189.48 mg/kg是河套地区轻稀土背景值总量的1.40倍、重稀土元素总量的12.36倍,∑LREE/∑HREE为11.16~14.47,平均比值为12.36。分馏比值(La/Yb)_N>(La/Sm)_N>(Gd/Yb)_N,δCe的平均值为1.02,0.89<δCe<1.24,局部地方有显著正异常;δEu的平均值为0.69<0.95,为负异常。研究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遵循奥多~哈金斯法则,轻、重稀土分馏非常明显,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度很高,Eu元素相对亏损,Ce元素在局部地方有明显正异常。表现为非常明显的轻稀土富集型。轻稀土元素高度富集预示着外源轻稀土元素对污灌区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污灌区铜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包头市南郊污水灌溉区农田表层土壤、水系沉积物Cu环境质量,按照线型、剖面型和梅花型取样,测定不同研究点、区水系沉积物和土壤重金属Cu含量,分析重金属Cu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水系沉积物Cu含量最大值为38.48mg/kg,其中污灌区农田土壤Cu含量最大值为26.96mg/kg,农田土壤Cu含量平均值为19.03mg/kg;污灌区农田土壤Cu的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为0.27,污染指数Pi<0.7;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Ei为49.59,即Ei<90。说明污灌农田土壤质量状况尚未达到污染级别且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属于轻度。但人类活动已经导致Cu在污灌区土壤、水系沉积物等生态环境中的明显积累,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污灌农田土壤Cu、Ni复合污染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重工业城市--甘肃省金昌市农业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分析测试方法,就污灌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酶的活性及微生物学参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污灌区农田土壤中Cu、Ni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一级标准限量,但未达到二级标准.污灌区农田Cu、Ni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激活作用;对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的抑制作用较小,而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较强,因此,多酚氧化酶可做为土壤Cu、Ni复合污染监测和评价的主要生化指标.污灌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基础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清灌土壤.除pH与转化酶活性之间呈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外,其他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参数之间均呈显著(P<0.05或P<0.01)的正或负的相关关系,在污灌土壤中Cu、Ni复合污染对酶活性所表现出的屏蔽效应可能受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浙东固废拆解区污水灌溉对土壤多氯联苯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对浙东沿海某典型固废拆解区的水-土壤-农作物系统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污水灌溉对土壤多氯联苯(PCBs)含量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污灌区土壤PCBs含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体、底泥乃至农作物均检测出相当水平的PCBs,对当地的生态安全影响较大;经因子分析和对比分析发现,约有67.3%的土壤PCBs污染是由污水灌溉引起,污水灌溉对土壤污染的影响显著;在现有农田灌溉模式不变的情况下,污灌区的土壤PCBs含量将呈上升趋势,50a后含量将增加1倍.  相似文献   

10.
采集了丹江口淅川淹没区高程在170m以下8个乡镇的农田土壤共18个样品,采用索氏提取分离富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检测、气相色谱仪-质谱(GC-MS)确证的方法对样品中20种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丹江口水库淅川淹没区土壤中OCPs的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有α-HCH和DDE两种有机氯农药被检出,其中α-HCH含量范围是nd~107.55ng·g-1,平均值为40.31ng·g-1;DDE含量范围是1.42~237.56ng·g-1,平均值为36.28ng·g-1。总有机氯含量范围为15.16~279.93ng·g-1,平均值为76.59ng·g-1;与其他地区比较,ΣHCHs含量偏高,ΣDDTs含量相当;α-HCH可能来自早期残留,也可能来自大气沉降,DDE可能源自早期残留。淅川淹没区农田土壤中α-HCH和DDE含量基本上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土壤质量良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