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蛭治疗中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属于脑血管意外的范畴,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中风病除辨证治疗外,配以水蛭粉焙干研末冲服,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治疗方法肝阳暴亢,风痰上扰型证见发病急骤,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偏瘫,失语,口眼斜,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燥,...  相似文献   

2.
历代医家对刺血治疗中风病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波  郭义 《中国针灸》2008,28(2):126-126
针灸治疗中风病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疗效独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临床治疗中风病的针灸方法日渐丰富,涉及毫针疗法、灸法,电针疗法、皮肤针疗法、芒针疗法、三棱针疗法、穴位敷药及穴位埋线等,其中应用毫针,皮肤针和三棱针等刺血治疗中风病自古至今在临床上一直呈现出独特的治疗效应。本文拟探讨刺血疗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沿革,以期为该法治疗中风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傅祥昌治疗中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祥昌治疗中风经验广饶县中医院(257300)李万水关键词中风傅祥昌老中医经验傅祥昌主任中医师,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中风病的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现介绍于下。1中风昏迷,详辨风、痰、热、脱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乃中风危证,治宜分秒必争,治疗大多从...  相似文献   

4.
治风活血法治疗中风病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治风方药及其治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沿革、治风方药及其治法治疗中风病的现代研究,对治风活血法的治疗机制、风药的分类及中风病治风活血法代表方进行探讨,认为从“治风活血法”的治法理论高度认识风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可能为中风病中医临床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提供切人点,对提高中风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由于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的特点,因此列为中医内科四大疑难症之一。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94.07/10万,患病率冠诸病之首。对中风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中医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几年来,我们运用中医的理论,对近100名住院的中风病患者进行辩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经络理论认为,中风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经络气机失调密切相关。经络的生理、循行及主治病症均与中风病有着密切联系,经络气机正常、循行通畅则人体“阴平阳秘”,处于不病之常态;反之,人体出现气机失调,升降出入不畅,致气血逆乱、经络不利、脏腑功能失常,如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及升清、肾不能藏精等可致脑失于清明,则发中风病。因此,疏调经络气机或可成为防治中风病的重要途径。目前,从经络气机着手治疗中风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经络气机角度探索针灸治疗中风病的规律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为中风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由于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的特点,因此列为中医内科四大疑难症之一。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94.07/10万,患病率冠诸病之首。对中风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中医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几年来,我们运用中医的理论,对近100名住院的中风病患者进行辩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远玲 《光明中医》1997,12(4):4-6
中风病从痰辨治八法远玲于建华山东省潍坊市中医医院(261041)主题词:中风病/中医药治疗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痰在中风病中既是诱发因素,又是病理产物,痰与中风的发病、病理演变关系密切。近年来,我们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在清热熄风、活血通...  相似文献   

9.
<正>中风先兆中医亦称之为小中风,西医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突然出现的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甚者晕厥、抽搐为临床表现,具有发病突然,历时短暂,可自行缓解,但易于复发的特点,与中风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防止或延缓中风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人自2012年-2013年应用川芎茶调散合用活血化瘀药治疗中风先兆40例,效果满意,现将点滴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又叫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医认为,中风是以猝然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或昏仆、不省人事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脑卒中从字面解释,即脑为脑府,卒为突然,中为损伤之意,脑卒中就是脑府突然受伤的疾病,简称中风病.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发生病理改变,并引起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但就其本质而言,不外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脑栓塞等)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从病理上讲,前者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细胞受损:后者则是由于血管破裂出血后血肿及水肿挤压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相关资料报道,中风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非常高,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120~150万人,死亡者80~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手足麻木,肌肤不仁,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手足拘挛等。闪为中风病稳定期跨越的治疗时间较长,而且多为向后遗症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并且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己很小,因此此期的治疗对提高疗效,减轻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较为关键。故我科研组主要对中风病稳定恢复期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从心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风病与心相关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的方剂、药物和腧穴以及西医脑卒中的心脏和心理的变化,认为中风病从心论治虽然已被人们无意识的运用,但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意识的从心的角度来治疗中风病。  相似文献   

13.
试述中风病的三次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论述进行比较,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对中风病的认识,经历了病因、病机、治疗三次突破性进展,使对中风病的认识更具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非急性期)辨证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进 《山西中医》1998,14(4):43-44
中风病(非急性期)辨证规律探讨王进关键词中风肾虚血瘀证型研究中风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病机主要以气虚血瘀和肾虚血瘀为主。笔者以中风病非急性期肾虚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与总结,从而探讨中风病肾虚血瘀证候规律,为指导中风病辨证及治疗提供可...  相似文献   

15.
龙归汤治疗中风病先兆证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病先兆证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以眩晕、偏身麻木短暂性肢瘫、语言障碍、晕厥发作等为主要表现,其中相当多的患者可发展为中风病,是中风病的高危人群。笔者自1994~1997年用自拟龙归汤治疗本病50例,取得满意的近期...  相似文献   

16.
中风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以喁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与现代医学之脑梗死和脑出咀相类似。中风病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文献对中风病的阐述与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中风病文献分析,认为中风病病名的表述宜规范和统一,临床宜采用多级诊断;应探讨中风病病因的生活语言表达以更好地用于中风病的一级预防;探讨中风病证候的临床应用规律和比较各种治疗中风病的针灸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中医心理疗法配合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3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以中医心理疗法配合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的疗效,将60例中风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加中医心理疗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疗程12周。结果:12周末治疗组的抑郁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风症状改善(P<0.05,P<0.01)。提示中医心理疗法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有显著疗效,同时还能提高治疗中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肾虚血瘀证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进 《山西中医》1996,12(6):25-2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肾虚血瘀证100例疗效观察临汾铁路医院(041000)王进关键词中风病肾虚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病恢复期肾虚血瘀证患者10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35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现...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痴呆的现代中医研究及针灸治疗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国 《中国针灸》1999,19(5):315-317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是一个大课题,以往对中风病的研究多集中于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等主症,而对中风导致的痴呆诸症未予足够的重视。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国际对老年期痴呆的日益重视以及我国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中医学界开始运用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