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双源螺旋CT双能量模式(DE)、单能量模式(SE)和单能量低kV(SELOW)3种模式下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肺动脉栓子分布的差异。方法 将13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PE)而接受CTPA患者随机分为DE组(43例)、SE组(42例)和SELOW组(45例);评价图像质量,分析主观评分的观察者间一致性;比较3组扫描长度、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以及各组非PE患者肺动脉干及各段肺动脉CT值、平均肺动脉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肺动脉与邻近血管(各段肺静脉及上腔静脉、主动脉)相对密度比及肺动脉栓子分布的差异。结果 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以2、3级为主,未见0级病例。DE组检查时间长于SE组和SELOW组(P均<0.05),SELOW组ED显著低于DE组和SE组(P均<0.001),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LOW组非PE患者肺动脉CT值高于DE组和SE组(P均<0.05),后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LOW组SNR和CNR均高于SE组(P均<0.05),DE组与SE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肺动脉与邻近血管相对密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47例PE共检出262个栓子,包括DE组17例112个、SE组11例64个及SELOW组19例86个;使用DE Vessels&PBV亚组对肺段以下肺栓子的检出率高于不使用亚组(P<0.05)。结论 SELOW CTPA的 SNR和CNR较高,辐射剂量较低,能满足诊断PE需求;DE CTPA对诊断肺段以下PE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一站式扫描对急性肺栓塞(PE)及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DSCT对56例临床疑诊急性PE患者先行肺动脉成像(CTPA),间隔120~180 s后再行深静脉成像(CTV)。利用MPR和MIP观察PE和DVT分布情况。56例中,12例于CTPA检查发现PE后接受DSA检查。以血管节段为单位,记录双源CT和DSA对PE和DVT的诊断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例PE患者中发现DVT 11例,CTPA对肺段及亚段动脉P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SA(χ2=8.34、92.65,P均<0.01),对肺叶动脉及以上级别血管PE的检出率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V对DVT的检出率与DS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7,P=0.414)。以DSA为金标准,CTV评价DV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16%(47/51)、96.49%(55/57)、94.44%(102/108)。结论 双源CT一站式扫描可同时准确地诊断急性PE及DVT。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二维或三维重建,所有患者经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和/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SCTA扫描参数取层厚3.0,螺距(pitch)1.5,用SmartPrep软件对比剂智能触发技术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结果3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中,21例肺栓塞共累及肺动脉105支;SCTA确诊了19例,2例5个亚段肺动脉的栓子漏诊。在11例肺栓塞阴性中,SCTA对10例作出了正确诊断:2例肺癌,4例肺炎,1例夹层动脉瘤,3例未见明显异常;另外1例肺动脉肉瘤,SCTA误诊为肺栓塞。SCTA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90.9%,敏感性90.5%,准确性90.6,阳性预测值95.0%,阴性预测值83.3%。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因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16层螺旋CT平扫及肺血管造影增强扫描).结果 在20例患者中,20例中,13例螺旋CT血管造影(MSCTPA)发现有PE.确诊为PE的13例患者中有6例CT平扫即有阳性发现,其征象有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肺动脉扩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肺动脉局限性密度增高、肺梗死灶.结论 MSCTPA诊断PE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性方法 ,但对于不能使用对比剂或因非典型心肺症状而仅作平扫的病例,16层螺旋CT平扫异常征象能提示PE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肺血管成像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拟诊肺栓塞、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其中5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3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共发现肺动脉栓子264处,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149处,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115处,血栓栓塞血管直径最小者1mm。1例上肢和胸侧壁因锁骨下静脉血栓明显侧支循环形成,1例左上肺静脉左房入口和左心耳内附壁血栓形成。5例同时行DSA检查,对肺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检出率,64层CT和DSA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肺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CT肺动脉成像(MS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已确诊为PE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对CTPA检查进行5、2.5、1.25、0.625 mm薄层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23例患者以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发生率最高,CTPA均检出栓塞灶,其中右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69个,左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59,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3个,左右肺动脉及叶动脉61个,栓塞率37.9%,肺段及肺亚段动脉64个,栓塞率17.9%,1.25mm与0.625 mm组病灶检出率相近似.1.25 mm与2.5 mm组及5 mm组栓塞率有差异,其中在2~3级PE检出率中,χ2=10.032 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5级PE检出率中,χ2=6.0644,P<0.0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以上的螺旋CT能够准确显示PE的部位、累及范围,可作为诊断PE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依据:1.25 mm薄层MIP图像后处理技术是检出PE的最佳技术.  相似文献   

7.
秦吉祥  齐慧生  范雪静 《临床荟萃》2008,23(12):872-873
肺栓塞(PE)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和病死率均较高,PE的发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关系密切,51%~71%DVT患者可能发生PE[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104例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于30日内先后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50%、≥500%和≥75%)的价值.结果 CAG显示1296段冠状动脉.DSCT可评估的冠状动脉为1217段,可评估率为93.90%(1217/1296);诊断<500%、≥50%和≥75%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9.12% (144/182) 、84.73% (172/203)和89.83%(106/118),特异度分别为97.33%(802/824) 、99.21%(1006/1014)和99.82%(1097/1099),阳性预测值为86.75%(144/166)、95.56%(172/180)和98.15%(106/108),阴性预测值为95.48%(802/840) 、97.01%(1006/1037)和98.92%(1097/1 109),准确率为94.04%(946/1006) 、96.80% (1178/1217)和98.85%(1203/1217).钙化斑块是导致血管不可评估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DSCT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肺栓塞的CT征象及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肺栓塞病人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确定肺栓塞的形态,部位和数目。结果:7例患共累及55处肺动脉极其分支,其CT表现部分充盈缺损,其在垂直面上表现为圆形充盈缺损,在水平面上呈轨道状充盈缺损;完全性堵塞或中断;环状狭窄。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诊断有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CT肺动脉成像(CTPA)被认为是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PE)的“金标准”。CTPA为诊断急性外周性PE提供了多方面的依据。但CTPA诊断急性外周性PE仍存在较大困难。目前CT辐射剂量及对比剂负荷为研究热点。本文对急性PE的CTPA诊断(尤其是外周性PE)、预后评估、CTPA技术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双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12例经双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诊断的肺动脉栓塞,采用GE公司Hispeed NX/I双螺旋CT,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注射速度3~4m1/s,注射后15s开始扫描,将得到的数据传输到工作站(ADW4.0)进行后处理。结果 12例病例,分析190支肺段以上肺动脉,共累及97支肺动脉(51%),其中40%的肺动脉主干和叶以上肺动脉受累,61%的叶肺动脉和段肺动脉受累。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所谓的“马赛克征”(肺窗观察),局部肺梗死,肺血减少和右心室扩大。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检查肺动脉栓塞的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对于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了胸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40例肺栓塞病例中,位于右侧肺动脉主干者6例,位于左侧肺动脉主干者4例,位于右下肺动脉及其分支者15例,位于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者5例,两侧或单侧多部位者10例。MSCTPA上均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影,病灶呈圆形、卵圆形、条带状、杯口状。有时伴肺梗死、肺不张、肺部浸润、胸腔积液等改变。CT扫描两上肺动脉未见栓塞灶。结论:MSCTPA是目前诊断肺栓塞的无创伤性的最佳影像学手段,其对正确及时诊断和治疗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SCT)扫描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2例PTE患者的64层SCT肺动脉成像资料,分析PTE栓子的形态特征和PTE间接征象。【结果122例中,血栓全部表现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共126个栓子,其中栓子位于主肺动脉为2个,左右肺动脉干内13个,肺叶动脉49个,肺段及以下62个;除外主肺动脉的2个栓子,右侧77个,左侧47个,其中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25个、附壁型充盈缺损79个、完全闭塞型分别为22个。PTE间接征象:“肺少血”征2例、“马赛克”征3例,肺大片实变3例,肺梗塞10例,肺动脉扩张4例,胸腔积液12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PTE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是PTE一种重要而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PE患者60例,分别应用SOMATOM Emotion6层螺旋CT机扫描检查和传统胸部X线片观察,并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检查准确率高于普通X线片,且无漏诊,其图像上共显示2658支肺动脉,其中有868支肺动脉显示栓塞,约占总数的32.7%。结论:应用螺旋CT进行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避免漏诊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5月临床拟诊为肺栓塞,并经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方法三维重建确诊的41例病例。结果:41例病例均得到满意图像,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及叶、段、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41例病例共发现栓子512个,其中肺动脉主干2个,右肺动脉干63个、左肺动脉干54个、叶动脉105个、段及亚段288个。直接征象表现为各级肺动脉内不同形态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表现为因肺动脉栓塞所致的肺梗塞、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动脉扩张、右心功能不全及局限性的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等的影像学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安全、迅速、无创、敏感性、特异性、分辨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及复查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PE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在横断面容积扫描数据基础上,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平面重建,可以任意角度、任意方位显示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形态。对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栓塞的血管显示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对27例患者CT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统计受累肺动脉及分支共84支,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栓塞12支,叶肺动脉栓塞22支,段肺动脉栓塞34支,亚段肺动脉栓塞13支,5级分支栓塞3支;完全性栓塞8支,部分性栓塞76支。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5级分支小肺动脉内栓子,定位准确且无创伤性,可成为临床诊断PE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双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双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价值,着重研究小肺动脉栓塞及大肺动脉内的细小栓子的显示方法和诊断依据。方法:对39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进行双螺旋CT肺动脉造影(DSCTPA)检查,且全部病例均经随诊证实。结果:中央型PE15例,周围型PE19例。检出PE的直接征象392处,间接征象51例。DSCTPA诊断周围型PE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75%。结论;双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对诊断肺动脉栓塞可靠,能够明显提高小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PE患者均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结果Ⅰ型12例,其中4例位于左肺动脉,3例位于右肺动脉,5例左、右肺动脉及肺叶肺动脉皆有;Ⅱ型2例,其中右下叶肺动脉1例,左上叶肺动脉1例;Ⅲ型3例,其中右下叶肺动脉1例,左上叶肺动脉1例,2个以上肺叶肺动脉1例;Ⅳ型3例,均位于双下肺肺段、亚段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叶肺动脉、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栓塞率分别为77.78%、66.67%、60.00%、12.50%。结论CTPA对肺动脉栓塞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核素肺吸入、灌注显像对鉴别貌似炎症的急性肺栓塞及真正肺部炎症的价值。消除由于误诊耽误最佳溶栓时机的危险。方法对14例伴有胸痛、咳嗽或发热的急性肺栓塞及10例肺部炎症患者进行核素肺吸入灌注显像。以其损伤肺段当量数占被检肺段的百分比及其形态学改变对两种疾病在两种显像中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并与X线胸片进行对比。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肺灌注显像示以肺段分布的异常放射性缺损区,损伤肺段当量数占被检肺段的27%;吸入显像基本正常,仅占04%。反之,肺部炎症则示吸入损伤明显,按或不按肺段分布,占被检肺段的40%;灌注显像占24%,部位与吸入像匹配,多为放射性减低。急性肺栓塞的X线胸片为正常、血管纹理减少或非特异改变;而肺部炎症则改变明显。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尤其貌似炎症者核素显像诊断价值较高。肺部炎症动态观察X线胸片诊断价值较高。但核素显像亦有能区别于栓塞的特点。肺栓塞合并炎症者,核素显像、特别是动态观察具有独特价值。灌注显像损伤范围可大于吸入影像损伤范围,病变呈以肺段形态分布的放射性缺损。而单纯炎症吸入影像损伤范围大于灌注,且灌注像可为不按肺段分布的放射性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患者左右肺动脉分支血流频谱特点及对APE栓塞部位的评估意义。 方法 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测32例正常对照者(组Ⅰ)及42例大面积或次大面积APE患者肺动脉主干及其左右分支血流频谱。其中左侧肺动脉栓塞为主者19例(组Ⅱ),右侧肺动脉栓塞为主者11例(组Ⅲ),双侧肺动脉栓塞者12例(组Ⅳ)。 结果 各组APE患者肺动脉及左、右栓塞分支血流速度及速度时间积分(VTI)减低,加速时间缩短(P〈0.05);组Ⅱ左、右肺动脉VTI比值及左肺动脉与主干VTI比值减低(P〈0.05);组Ⅲ右肺动脉与主干VTI比值减低(P〈0.05)。 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APE患者肺动脉主干及其左、右分支血流频谱,对快速早期提示APE栓塞部位及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