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湖泊鱼类的区系及其类型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境内约有十二个大小湖泊,由于多数分布在高原面上,故习惯称为高原湖泊。这些湖泊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东、南、西、北四群。东部湖群有滇池(昆明湖)、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杞麓湖等,坐落在昆明弧上,其中除滇池属金沙江水系外,其余均归南盘江(西江上游);西部湖群包括洱海、茨碧湖、剑湖、莫汉沼等,皆注入澜沧江;滇北之程海(黑乌海)属金沙江水系;南部湖群计有异龙湖和大屯海,都属南盘江水系。  相似文献   

2.
永安竹类植物及其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永安天然分布的竹类植物有11属63种(含变种、变型),属种分别占中国总数的28.2%和11.4%,占全省的64.7%和48.8%。其中红舌唐竹、湖南箬竹、毛箨茶秆竹、黄槽毛竹等4种为福建省竹类分布新记录。经类群分析表明,永安竹类植物以单轴散生和复轴混生类型为主,具明显的由丛生竹向散生竹过渡特性,是散生竹类和混生竹类的分布中心。区系地理分析表明,永安竹类植物有5个分布区类型(含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占首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采自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的2331份苔藓植物的鉴定研究,发现该县有苔藓植物80科194属451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包括浙江省新记录属2个,分别是疣毛藓属(Leratia Broth.)和拟小锦藓属(Hageniella Broth.),浙江省新记录种30个。该区系优势科主要包括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34种)、灰藓科(Hypnaceae,23种)、丛藓科(Pottiaceae,22种)和提灯藓科(Mniaceae,22种)等16个,优势属主要包括羽苔属[Plagiochila(Dumort.) Dumort.,14种]、青藓属(Brachythecium Bruch & Schimp.,14种)、凤尾藓属(Fissidens Hedw.,13种)、灰藓属(Hypnum Hedw.,11种)和耳叶苔属(Frullania Raddi,10种)等25个;单种属和寡种属较多,但特有现象不明显;土石生、土生和树生群落为主,水生群落较为稀少;区系主体由东亚分布成分、热带分布成分和温带分布成组成主体,呈现出明显的东亚色彩和热带向温带过度的特点。研究旨在摸清景宁畲族自治县苔藓植物本底资源,为该地区苔藓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期能够为浙江省乃至中国苔藓植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于2000~2004年对武陵山东部7个不同样地、3个不同海拔梯度和6个不同生境类型的蚤类,进行了5年调查与研究.结果:1)在获得的7科17属30种4 320只蚤类中,有4种为古北界种类,占13.33%,22种为东洋界种类,占73.34%,4种为广布种,占13.33%;该结果与云南无量山及临沧地区的蚤类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区系渊源,而与一江之隔的大巴山东部地区区系则明显不同,该地区以古北界成分为优势;2)武陵山东部地区蚤类的垂直分布规律主要表现在,1 100 m以下主要为东洋界成分,1 200 m以上有少量古北界种类分布,并随海拔升高,古北界成分略有增加;3)在7个不同样地中,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优势种上,多数样地以偏远古蚤为优势,但在优势数量上缺乏明显规律性,并不是随海拔升高而增加;4)在6个不同生境类型中,优势种与优势数量都具明显的规律性,其中以偏远古蚤为主分为两组,山脊侧缘林、小溪山边林和坡地林为一组,人工林和农田山侧灌木林为另一组,前者平均优势数量达80.03%,后者优势数量在31.56%~48.92%之间;5)相似性系数(q值):在整个山体多数样地中,由北向南相似性系数(q值)随海拔降低和空间距离增大而逐渐降低,仅绿丛坡与牛庄、绿丛坡与独岭有例外,表明整个山体植被的片断化、或斑块化,一方面加剧或减低了样地与样地之间蚤类群落的相似程度,另一方面还要受海拔及空间距离的双重影响与制约,即海拔高度和空间距离愈大,蚤类群落的相似性及多样性越低,山体的片断、斑块或破碎化就越明显,这显然与人为过多或过频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拟步甲共7亚科47族268属1950种(亚种),以拟步甲亚科Tenebrioninae(842种)为最多,然后依次为伪叶甲亚科Lagriinae(377种)、漠甲亚科Pimeliinae(372种)、树甲亚科Stenochiinae(143种)、菌甲亚科Diaperinae(139种)、朽木甲亚科Alleculinae(76种)和弗甲亚科Phrenapatinae(1种)。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拟步甲的区系组成突出中日界成分(54.10%),其与世界其他动物地理区系的关系以东洋界+中日界共有成分最多(17.16%),其次为古北界+撒哈拉-阿拉伯界(10.82%)。青藏高原拟步甲突出青藏区成分(62.33%),与西南区关系最直接(19.14%),蒙新区次之(7.12%)。基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拟步甲的区系特点,讨论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动物地理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垂直分布格局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本文以云南西部横断山区18个山峰为主体,对海拔高度在1000–5000m之间已知分布的9科43属142种(亚种)蚤类的垂直分布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蚤类的属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不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都呈现随海拔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中山海拔2500–3800m之间;(2)东洋和古北两区系成分物种构成比的垂直分布格局截然不同,前者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基本递减,后者则随着海拔的升高递增,垂直分布格局反映了它们沿纬度梯度分布的一般规律;(3)聚类分析将横断山9个不同海拔带的蚤类归为6个生态类型,反映出海拔高度、气候环境和森林植被等重要因素对蚤类分布的影响以及蚤类群落的组成、分布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一般规律,表达了蚤类分布与环境条件的统一性;(4)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现为双峰形分布格局,两高峰值都反映出蚤类的组成和分布在不同气候环境和植被带之间的过渡与转变,说明β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与海拔梯度上的气候和生境的变化程度有关。研究认为,中山地段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两大动、植物区系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和山地水湿条件的影响。影响该区域蚤类垂直分布格局的综合因素有山体海拔高度、动植物区系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山地雨量分配特征、气候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云南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实地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及区系地理分析法,对云南地区蕨类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共有蕨类植物60科193属1 53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属、种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科总数的58.8%,属的83.9%和种的95.2%;在这60个科中含30种以上的有13个,含5个属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该蕨类植物区系属、种数的56.5%和79.2%,特别是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金星蕨科,这4个科共拥有70属761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36.3%、49.7%;193属中含30种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总属、总种数的5.7%和41.7%,最具优势的是鳞毛蕨属和耳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这5个属共有403种,占总种数的26.3%;该区系中无云南特有科,但具有4个亚洲特有科:雨蕨科、稀子蕨科、柄盖蕨科和骨碎补科;该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科的区系成分中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占66.6%,热带成分的属有112个,占68.7%(除世界分布类型);该区系是东亚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分布31属和中国特有分布6属,分别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属外)的19.0%和3.7%;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与西藏、台湾具有共同的区系起源和物种分化形成的背景,属的相似性系数约为70%,种的相似性系数约为30%,均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属的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68.7%和27.6%,存在一定的区系过渡性;该区系科的分化强度为3.2,属的分化强度为7.9,在科、属水平上均表现出较强的区系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海拔变化幅度大,极端干旱、低温且大风,特殊环境条件导致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有别于其他戈壁区。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种子植物组成与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种子植物组成贫乏,调查中共记录种子植物17科50属69种,以灌木、半灌木及多年生草本为主;(2)该区含属、种数较多的科有:藜科、菊科、柽柳科、禾本科、豆科等,科内物种组成简单,优势物种主要有: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Pall.) Maxim.)、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J.F.Gmel.) Reveal et Holmgren)、合头藜(Sympegma regelii Bunge)、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 Turcz.ex Litv.)等;(3)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其中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型占绝对优势,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分布及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类型为重要成分;中国特有、戈壁区特有植物在植被组成中多为建群种或优势种;(4)与其他荒漠区相比,该区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的比例达65%以上,显著高于黑戈壁地区、临近的库姆塔格沙漠及整个西北荒漠区。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特殊性与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尺度的蕨类植物分布信息和野外考察资料, 探讨了滇西北地区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结果表明, 滇西北地区分布有蕨类植物50 科, 136 属, 624 种, 是中国蕨类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主要包括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 等; 优势属主要包括鳞毛蕨属Dryopteris、耳蕨属Polystichum 和铁角蕨属Asplenium 等。在科、属、种的水平上, 热带区系成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表明研究区域内蕨类植物的区系起源可能与热带蕨类区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从科水平到属和种的水平, 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有所降低, 这可能与不同分类阶元所代表的地质历史和研究区域的地壳抬升历史有关。研究区域内分布着中国特有蕨类植物物种205 种, 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地区, 这暗示着滇西北地区可能是云南地区蕨类植物中国特有种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在科和属的层次上, 滇西北地区蕨类植物均表现出较强的区系分化特征, 这可能与研究区域内复杂的地形和特殊的地质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在甘肃中南部设置12个样区,对该地区原尾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原尾虫11种,隶属于2目6科7属。其中包括1个甘肃新记录属、4个甘肃新记录种和1个未定名种。古蚖科Eosentomidae、檗蚖科Berberentulidae为优势类群。华山蚖Huashanentulus huashanensis为广布种;檗蚖科Berberentulidae有2属3种;古蚖科Eosentomidae有3属7种,占甘肃原尾虫总数的44%;始蚖科Protentomidae有1属1种;夕蚖科Hesperentomidae有1属2种;日本蚖科Nipponentomidae有1种,中华雅娃蚖Yavanna sinensis是甘肃的新记录种;蚖科Hesperentomidae有1属2种,包括1个华山蚖属未定名种Huashanentulus sp.,只分布在临夏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对甘肃原尾虫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古北界种类占总数的20%,东洋界物种占53.3%,广布种类占总数的26.7%。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兽类的分布现状,2015-2017年对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野生兽类共62种,分别隶属8目19科44属。园区内兽类呈现出物种多样性高,珍稀濒危物种多,特有种多的特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兽类物种多样性G-F指数为0.77,表明该区域物种多样性处于很高水平。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个物种受威胁(极危、濒危和易危),比例为32.26%,远高于国家整体水平;中国或青藏高原特有种29种,占46.77%。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青藏区,在地理分布型上,以古北界成分为主,东洋界成分为辅,以古北界高山型成分最多,有25种,且资源量大,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兽类以适应高寒气候的特殊种类为主。3个园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源园区与澜沧江源园区为共同关系,黄河源园区与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为密切关系。近些年,三江源地区的兽类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国内外认可,本研究结合园区生物多样性和区系特点,根据保护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监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浙江近海后鳃类软体动物的分布及其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浙江近海的后鳃类97种,分别隶属于7目30科44属。其中我国沿岸广温广布种14种,主要分布于东海和南海的亚热带种50种,南海的热带种18种,渤、黄海延伸到东海北部的暖温带种15种。  相似文献   

14.
2007~2008年对浙西南地区的婺江、衢江及瓯江流域沉水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类型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共有沉水植物6科8属19种,在属水平上可归纳为3个区系类型,在种水平上可分为7个区系类型,并且在属种水平上的主要分布类型不同。(2)9个典型样地的13个群落类型进行了β-、γ-多样性分析。群落间β-多样性Jaccard指数显示89.8%群落间的相似性低于0.5,各样地的y-多样性则在衢江水域为最高(14种),瓯江水域最低(9种),这与不同水域沉水群落分布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并认为该地区沉水植物多样性降低是环境因子与人为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大川河鱼类区系及其群落生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仰jin  吴万荣 《生态学杂志》1991,10(2):20-24,71
鱼类区系及其群落生态结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关于鱼类区系的生态结构问题,还未见详细报道。本文通过对大川河鱼类区系及其群落生态结构的分析,探讨鱼类区系及其群落生态结构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于2007-2008年,采用样带调查法对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共计2目8科12属19种,其中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和玉斑锦蛇(E.mandarina)为宁夏爬行动物新纪录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50,均匀性指数为0.563,其两栖爬行动物科数和种数分别占宁夏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72.7%和67.9%,分别占内蒙古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66.7%和50.0%;花背蟾蜍(Bufo radde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草原沙蜥(P.frontal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密点麻蜥(E.multiocellata)是贺兰山优势种,花条蛇(Psammophis lineo-latus)、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和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为常见种,其余种类为偶见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中,14种为古北界物种,5种为广布种,且蒙新区物种成分优势明显,占42.6%,反映了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典型的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7.
庐山蛾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育卿 《动物学研究》1986,7(2):147-154
庐山,地处中亚热带北沿,北纬29.35°,东经115.59°,属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庐山襟江带湖,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有1800余种,隶属158科642属。因此,庐山蛾类也较丰富。笔者于1975年5月开始,对庐山蛾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蛾类455种。现将庐山蛾类区系报告如下。 区系分析 庐山蛾类已鉴定出32科340届455种。区系情况如表。 从表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文献,对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及区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64科121属292种,其中,苔类28科38属88种,藓类36科83属204种。该保护区共有湖北新记录科2科、新记录属9属、新记录种73种。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有11个区系类型,以温带成分为主(占30.89%)、东亚成分次之(占18.92%)。相比清凉峰、大巴山、十万大山和佛坪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呈现出科多种少的特点,物种分化程度更高。木林子保护区与清凉峰的苔藓植物组成相似度最高,与佛坪相似度最低。该研究结果从苔藓植物多样性的角度佐证了清江流域物种分化程度较高的观点,为丰富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和湖北省苔藓植物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蝴蝶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于2004~2016年间对保护区开展蝶类系统调查。研究表明: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蝶类124种,隶属于9科79属;单种属56个,占70.89%。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以东洋-古北种成分占优势,兼有一定数量的东洋种和少量的古北种。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以华中区为主,占100%;华北区和华南区次之,分别占79.84%和59.68%;共有28种分布类型,其中占总数5%以上的有7种。本研究将为保护区蝴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为基础,对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植物区系分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滇西北地区的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2)无论是在属的水平上,还是在科的水平上,植物区系分化强度从南到北均呈单调递增格局;(3)区系分化强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地形复杂的北部地区;(4)物种多样性随着区系分化强度的增强而增加;(5)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可能与滇西北地区的地质历史、地形以及由此引起的植物区系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