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看人类认识的本质与本质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入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概念,并利用认识的主客二重性构筑了一条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通道,再现了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思想,揭示了认识的本质与本质的认识;弱化了康德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淡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2.
薛鹏 《科技信息》2010,(23):318-318
"聚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聚焦"是个动词,必然有主体和客体。在叙述理论的范畴中,聚焦的主体是"聚焦者",聚焦的客体是"聚焦对象",而"聚焦"这一行为是如何实施的,涉及"聚焦角度"的问题。正如米克·巴尔在《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所描述的那样,  相似文献   

3.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主旨在于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其在保障善意第三人的信赖利益,维护正常交易秩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已制定了《物权法》,但善意取得制度仍有许多值得检讨之处。文章主要从善意取得的概念、学界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方面论证了善意取得制度的客体范围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并具体论述了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客体。  相似文献   

4.
市民刑法观要求刑法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既要维护国家的市场经济秩序,更要强调保障公民的人权与经济权利。在经济犯罪案件的刑事审判过程中,应牢固树立和坚持市民刑法观,依靠刑事法官的智慧。做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相似文献   

5.
涉众型经济犯罪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为了提升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效能,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知识建模方法。研究以某地地下钱庄案件数据为样本,从社会网络分析和资金交易分析两个维度进行深度挖掘,针对活跃程度、重要程度、中心地位、资金流向和交易模式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图谱能够分析出目标对象的社交网络图谱关系,并展示目标对象不同的社会渠道的核心关系圈,挖掘隐性资金交易,并且分析结果可视化,从而为打击犯罪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国家工作人员经济案件明显呈上升趋势。本文仅就国家工作人员经济犯罪的五个特征,即犯罪客体的多重性,犯罪主体的独特性,犯罪手段的隐蔽性和复杂多样性,犯罪的“窝案性”及犯罪的“反侦查性”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不改造熏显柜、不增加显现程序的基础上对传统"502"熏显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显现浅色或背景颜色复杂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潜在手印。对荧光试剂、实验配方进行优化,结合国内外关于"502"熏显染色前处理和后处理染色的最新方法研究,建立了一种以罗丹明6G与"502"胶相结合的同步熏显染色新技术,对大部分非渗透性客体尤其是浅色客体表面的潜在手印有很好的显现效果。实现了"502"熏显和染色的同步进行,在保证高质量显现效果的同时避免了二次染色对手印纹线可能造成的破坏,操作简单易行,有利于提高效率、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8.
公共卫生与人的健康权利密切相关,我国则以类罪形式对危害公共卫生罪进行了集中立法规定。危害公共卫生犯罪既侵害了公众健康,即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侵害了经由法律调整而形成的公共卫生秩序。危害公共卫生犯罪的同类客体是公共卫生秩序,但同类客体并不等同于主要客体,各罪的主要客体应为公共卫生的核心即公众健康。我国刑事立法的国家本位立场决定着,危害公共卫生犯罪位置应在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章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经济犯罪的概念、特征、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了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刑法要针对新出现的犯罪现象和犯罪形态而不断完善,为了发展和完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作对此罪的客体问题就其章节之间的关系,整合客体的内涵及分次客体的主要特征,作了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刑事政策概念是刑事政策学的基本范畴。刑事政策概念众说纷纭,不利于刑事政策学科的长远发展。坚持刑事政策学科的独立,是研究刑事政策概念的前提。作为刑事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刑事政策,不同于刑事公共政策,有别于刑法规范,更不是单纯的犯罪对策。刑事政策是国家基于犯罪原因认识,对已然犯罪采取的以刑罚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反应和处置活动。  相似文献   

12.
诉讼诈骗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并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它具有比诈骗罪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于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诉讼诈骗罪,而诈骗罪、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证据罪、敲诈勒索罪等现行罪名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惩戒措施等均不能对诉讼诈骗行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为了打击严重的诉讼欺诈行为,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保护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在刑事立法中增设诉讼诈骗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刑法第306条专门规定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碍证据罪。本罪的主要特征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不同于一般主体的犯罪。同时,从我国刑法第306条这一专门刑事条款违背公正性原则,构成对律师职业的歧视,破坏司法平衡,恶化控辩双方关系,在实践中不利于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不利于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对此罪名进行了质疑,主张此罪名应予废止。  相似文献   

14.
刑事法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犯罪的社会。从刑事法学角度来说,所谓和谐社会就是一个犯罪率相对较低而公民自由度相对较高的社会。作为控制犯罪手段之一的刑事审判如何完善才能提高犯罪控制能力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限于笔者的研究能力和篇幅,文章仅从犯罪控制的角度出发,从刑事审判观念和刑事审判方式两方面中择取若干问题做一探讨,以期对刑事审判控制犯罪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罪刑相适应原则作为体现刑法基本精神内涵的原则,由来已久。但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应是报应刑与目的刑的结合,已经成了现行刑法理论界的主流观念,而此为传统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所不能完全概括,故应在新刑法修订的基础上将其演变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通过对"刑事责任"概念的分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涵应为:刑不等于罪,责不等于罪,刑等于责。  相似文献   

16.
帮助型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把部分为实现实行行为而存在的帮助行为规定为单独的犯罪,是帮助型犯罪.帮助型犯罪因与共同犯罪存在交叉,因而在刑法理论上比较特殊.帮助行为既构成单独犯罪,又与实行行为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不属于想象竞合犯也不是法规竞合,应属于总则与分则条文之间的关系,应按分则所定罪名处理.刑法把部分帮助行为规定为帮助型犯罪的作法与法理不符.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严打即对经济犯罪实行的严打。在经济严打期间追究的经济犯罪案件增多、判刑从重,经济严打的开展表明严打刑事政策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严打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冲突依然尖锐,它违背了罪刑法定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禁止处罚不均衡的刑罚的刑法价值理念以及正当程序的要求。应该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严”取代“严打”,在立法上实现有区别的刑罚配置,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8.
国际犯罪严重危及国际社会的安全与发展,将惩治国际犯罪的国际刑法规范在国内法中加以规定和完善,可以更有效地打击国际犯罪。我国目前已将部分国际犯罪在国内立法中加以规定,但仍需增设相关国际公约中的其他罪名,进一步完善我国打击国际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弄法典确立的单位犯罪,大都在触犯刑律的同时又违反了行政法规范的规定,表现出明显的“双违性”特征。这一现象究竟是立法上的一种偶然,还是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本文通过引入行政犯罪的概念,从理论上探究了单位犯罪中行政违法的普遍性根源,充分阐述了单位犯罪中行、刑两种法律性质的交叉关系及其法律特征,旨在为法律实践中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落实单位犯罪的全部法律责任,以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单位犯罪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在1997年修订时虽然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几年的司法实践表明,单位犯罪的一系列制度,如时效制度、累犯制度、自首和立功制度立法上的缺失,已经严重地削弱了刑法的科学性,引起了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极大关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直接导致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