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从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引起的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临床表现各异,短时间内病情急剧进展,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阿斯综合征等[1],病情恶化快,病死率达90%以上[2]。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开展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正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由于新冠病毒能结合心肌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2受体而表现出嗜心肌性, 临床上新冠病毒相关心肌炎并不少见, 且多为普通型, 少数可进展为暴发性心肌炎。"过度免疫"和"炎症风暴"仍然是其核心发病机制。新冠病毒相关心肌炎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对后期治疗非常关键, 需根据病情轻重分层管理, 普通型强调抗病毒、β受体阻断剂和改善心肌代谢药物的治疗, 暴发性心肌炎仍然强调"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 做到"极早识别、极早诊断、极早预判和极早救治", 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02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61例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n=11)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n=50),比较两组患者入院48h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暴发性心肌炎组ST段抬高、T波倒置的导联数量明显大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Ⅱ导联QRS波振幅明显低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室性心动过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P均0.05)。暴发性心肌炎组PR间期、QRS间期较非暴发性心肌炎组延长,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P均0.05)。结论: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PR间期延长、QRS间期增宽、QRS波低电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早期心电图表现明显多于非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这些心电图表现对早期识别暴发性心肌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较新的辅助治疗,临床上暴发性心肌炎使用最大限度的药物治疗无效时,ECMO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支持手段。本文主要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ECMO治疗的护理相关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包括疾病初期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有效应用ECMO,在ECMO运行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凝血功能监测、循环监测,并执行严格的管路管理、温度管理,及时观察和处理各类并发症,同时实施针对性的基础护理等进行全面的总结。一、ECMO技术1.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其早期症状  相似文献   

5.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是突发和严重的心脏弥漫性炎症,临床可因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尽管循环辅助装置支持、心脏移植技术的提高增加了暴发性心肌炎的救治效率,但由于诊断延迟使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病死率仍然很高.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识别,对于提高抢救效率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是心肌严重炎症性损害,发生及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血液动力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1,2],临床过程极其凶险,如未及时救治,早期病死率极高。做到"极早识别、极早诊断、极早预判、极早治疗"极其重要[3,4]。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1 例 FM患者,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因"畏寒、乏力、气短5 d,加重伴晕厥5h"于2019年  相似文献   

7.
<正>暴发性心肌炎顾名思义是迅速发生的心肌严重炎症性损害,常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障碍和心律失常及猝死,是一类临床过程极其凶险、死亡率极高的急危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性、自身免疫疾病性和毒素/药物性三类,其中病毒感染性最为常见而且可预测性低。致病病毒种类非常广泛,包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者中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心肌受累损伤,导致心肌炎甚至暴发性心肌炎。为早期甄别,规范诊治,有序分诊,特制定本建议供临床使用。定义一、新冠感染相关心肌炎(myocarditis)新冠感染相关心肌炎指疑似或确诊新冠感染患者,出现心肌损伤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  相似文献   

9.
正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起病症状轻,病情进展迅速,往往在几天之内迅速出现心原性休克,甚至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本文报道1例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探讨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胸闷乏力7d,加重3d"于2017年1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17年1月4日夜间自觉畏冷乏力,自行以感冒治疗2 d,效果不佳,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抢救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例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体外膜肺治疗,治疗期间做好病情观察与监测、做好患者肢体循环以及出血、栓塞、溶血、感染、基础护理等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患者顺利康复。结论严密的病情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体外膜肺治疗暴发性心肌炎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心肌炎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连续人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200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66例(发病时间1个月)。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n=30)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n=136)。主要终点事件为死亡、心脏移植、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因心力衰竭再人院或心肌炎复发的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暴发性心肌炎组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30%和0%;长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0%和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长期心血管预后更差(log-rank检验,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心肌炎患者入院时CK-MB升高大于3倍(OR=5.092,P=0.002)、入院时LVEF低于50%降低(OR=3.589,P=0.038)是心血管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人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血管预后较非暴发性心肌炎更差,入院CK-MB升高大于3倍、LVEF低于50%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类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的严重心脏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猝死。早期,由于对暴发性心肌炎的认识不足,仅使用升血压、强心及免疫抑制治疗,导致其病死率居高不下,西方发达国家亦高于50%。而按照《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简称:中国方案),通过机械循环支持和免疫调节(足够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为核心的治疗能将患者死亡率降低至5%以下。其中,机械循环支持就是让严重衰竭的心脏休息,而免疫调节则治疗炎症。中国方案强调:及早识别、及早诊断、及早预判和及早救治。尽管暴发性心肌炎的“中国方案”推行已久,但由于缺乏对暴发性心肌炎的警觉性,仍存在大量误诊、误治。因此,提升对暴发性心肌炎的警惕性,深刻认识四个及早,对于遏制暴发性心肌炎的进展,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M)是心肌炎的一种类型,急性发病,在短期内可出现左心室功能障碍导致心源性休克,有很高的病死率,早期的机械循环辅助可以使这些患者心肌功能完全恢复而避免心脏移植。对于AM的机械辅助治疗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机械辅助主要包括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心室辅助装置(VAD),本文就VAD在AM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恢复机体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而显著改善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革命性的突破。但是ICI的作用并非特异性地针对肿瘤细胞,其诱发的免疫反应过度活跃可能会导致多种组织器官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其中ICI相关暴发性心肌炎发生率虽低,但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随着ICI药物适应证的持续增加和用药患者规模的愈加庞大,预计ICI相关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临床医生对该疾病应充分认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CI相关暴发性心肌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总结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护理方案。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患儿29例全部临床资料,总结该病临床特点和重要的护理内容。结果小儿暴发性心肌炎致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心电图检测结果复杂多变。29例研究对象中死亡6例。结论小儿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初诊时要根据病情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多方面分析,提高早期确诊率,对症治疗联合临床护理是改善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患儿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33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观察要点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通过使用暴发性心肌炎病情观察表总结经验。结果:5例患者死亡,28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和生命支持治疗设备运转方面的经验基础上,设计暴发性心肌炎病情观察表。结论:暴发性心肌炎病情观察表,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的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心肌炎是一种心肌炎性疾病,通过组织学、免疫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准进行诊断。心肌炎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临床表现多样。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心肌炎划分为急性心肌炎和暴发性心肌炎,其中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有明显的病毒前驱感染史,并合并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如不能及时有效诊治,病死率高,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将从心肌炎的病因、病理生理、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心肌炎的定义源于组织病理学,即心肌炎是心肌的非缺血性炎症性或免疫性疾病。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经多年来的实践和不断改进,已成为一种较安全、简便的检查技术,由于 EMB 能从组织病理学上证实心肌炎症的存在,确定其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反应,并可对心肌炎与心肌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故不失为诊断和研究对本病的一种新手段.已列为 EMB 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一)EMB 诊断心肌炎后提出的问题1.EMB 心肌炎的检出率。未加选择的病例进行 EMB,急性心肌炎的检出率15-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9-06~2020-12收治的10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均采用ECMO治疗,观察ECMO的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的平均ECMO支持时间为(87.70±42.81)h,其中7例患者顺利从ECMO撤机并成功出院。经ECMO治疗后,患者脑尿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及乳酸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ECMO对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能够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1984~1997年,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对1 757例近期有症状的心肌病病人或不能解释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做了心内膜活检,252例符合Dallas心肌炎病理组织学标准,排除伴有心肌炎有关的基础疾病患者和15岁以下的儿童.剩下147例进行随访研究.心内膜活检标本取自右室间隔,至少取5块标本.心内膜活检分为临界型心肌炎(有淋巴细胞浸润而无心肌细胞坏死)与活动型心肌炎(淋巴细胞浸润伴心肌细胞坏死)两种.根据临床分类,有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需要大剂量血管升压药(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5gg·k8-1·min-1)或其他辅助措施,无力、静息或劳累时气急、浮肿等症状出现迅速,可具体到1~2日,并有发热者为暴发性心肌炎;而心衰症状出现时间不明确,在几周至几个月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或仅需小剂量血管加压药,无发热者为急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