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及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1 215例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影像。结果在21 215例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为81例,发生率为0.4%。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70例,占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总数86.4%,其中62例(76.5%)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4例(4.9%)右冠状动脉开口于无冠状窦,1例(1.2%)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前降支,1例(1.2%)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2例(2.5%)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冠状窦上方。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11例,占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总数13.6%,其中3例(3.7%)为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窦;3例(3.7%)为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状动脉;1例(1.2%)为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状窦下方;1例(1.2%)为无左主干,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开口于左冠状窦;2例(2.5%)为无左主干,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开口于主动脉;1例(1.2%)为无左主干,左前降支开口于左冠状窦、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状窦。结论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较常见,其中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最为常见。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起源异常的冠状动脉其走行也可发生变化。对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且走行在主-肺动脉之间的冠状动脉异常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在总人群的发生率为0.6%1.3%,包括左冠状动脉(LCA)起源于肺动脉,LCA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等。左、右共干罕有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人群的0.024%1.3%,包括左冠状动脉(LCA)起源于肺动脉,LCA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等。左、右共干罕有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人群的0.024%0.044%。本文报道罹患此种畸形同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例,冠脉造影(CAG)均证实患者冠脉起源异常,并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术(PCI)。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690例患者。结果完成冠状动脉造影690例,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0例,检出率为1.4%,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10例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例,3例起源于无冠窦,1例起源于左冠窦,3例高位开口(2例开口于右冠窦上方,1例开口于无冠窦的上方);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例,占30%,其中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1例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例左主干高位开口。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确定其类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左冠状动脉异位窦起源(anomalous origins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opposite sinus of Valsalva,ALCAOS)是属于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病变,其解剖特征是左冠状动脉开口位置(通常起源右冠窦)及走行异常,异常冠状动脉走行于主动脉、肺动脉之间,且异常段冠状动脉多在主动脉壁内走行。此种畸形既是心源性猝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青少年运动后晕厥甚至死亡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左回旋支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影像学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6 852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及10 467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例中获得的65例左回旋支异常起源病例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分析左回旋支异常起源的解剖学特点及引起的胸痛、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临床特点。结果:65例左回旋支异常起源病例中男性28例(43.1%),平均年龄(54.35±7.65)岁。左回旋支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或开口14例(21.54%);左回旋支源于右冠状动脉窦7例(10.77%);左冠状动脉源于右冠状动脉窦或右冠状动脉开口15例(23.08%);左回旋支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开口12例(18.46%);左回旋支缺如10例(15.39%),其中左回旋支供血区域由巨大右冠状动脉替代9例,巨大左前降支的对角支替代1例;左回旋支和左前降支均源于右冠状动脉窦5例(7.69%);左回旋支源于无冠状动脉窦,左回旋支源于肺动脉各1例;经主肺动脉间走行21例(32.31%)。结论:左回旋支异常起源类型中左回旋支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或开口)及右冠状动脉窦最多见,其次为左冠状动脉源于右冠状动脉窦,源于无冠状动脉窦和肺动脉最少见。部分走行跨主肺动脉间隔但无压迫表现。  相似文献   

6.
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coronaryarteryoriginanomalies,CAOA)的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 1998至 2 0 0 3年 838例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838例中CAOA 10例 ( 1.19% ) ,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乏氏窦 4例、无冠窦 1例 ,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2例 ,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分别独立起源于左乏氏窦 2例 ,单支冠状动脉 1例。结论 :最常见的类型是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乏氏窦 ,大多数异常类型并不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 ,只有少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成人冠状动脉造影中动脉起源异常分析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 利用较大样本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国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的检出频度。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1988年8月至2003年12月阜外医院22 636例成年人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将检出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进行总结和分类,并与国内外文献进行比较。结果22 636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234例,总检出率为1.03%。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8例(58.97%),是涉及起源异常最多见的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89例(38.03%);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均异常1例(O.43%);单一冠状动脉6例(2.57%)。22 636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分布优势类型:右优势型19 940例(88.09%),均衡型1500例(6.63%),左优势型1196例(5.28%)。结论 这是迄今为止收入样本量最大的有关国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造影资料分析。其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检出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符,但类型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患者中年女性, 有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为典型劳力性胸痛症状且逐渐加重, 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主干起源异常及开口狭窄可能, 同时可见右冠状动脉至左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因导管无法与左主干血管腔同轴, 无法明确左主干开口狭窄情况, 结合病史特点及侧支循环等情况认为该患者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可能性极大, 故术中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明确左主干开口存在严重狭窄, 最终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左主干开口起源异常并重度狭窄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高危类型, 容易漏诊且猝死率极高, 需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AOCA)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60例,检出有AOCA患者29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AOCA患者检出率为1.9%,其中23例(79.3%)为良性AOCA,包括: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5例,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3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无冠窦1例和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4例;6例(20.7%)为有潜在临床危险AOCA,分别为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窦1例,单支左冠状动脉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3例。起源异常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患者9例(31.0%),但仅2例为狭窄只累及起源异常动脉。结论AOCA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通常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被发现;某些类型有导致严重心脏事件的潜在危险。AOCA与冠状动脉狭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成年人冠状动脉造影先天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目的 :探讨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畸形 )的检出频度。  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 417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 4173例中检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5 0例 ,检出率为 1.2 % ,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42例 ,占 84.0 %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7例 ,占 14.0 % ,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均异常 1例 ,占 2 .0 % ;2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15例 ,检出率为 0 .4% ;3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瘘 2 8例 ,检出率为 0 .7% ,其中 18例(6 4.3% )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4其它少见冠状动脉变异 2例。  结论 :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 ,通常在心导管检查中被偶然发现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诊断正确率及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单纯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患者88例,平均年龄(46.7±15.5)岁,男性51例,女性37例。分析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分型、临床表现、TTE特征及超声诊断漏误诊原因。结果: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超声诊断正确率:TTE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coronary artery originated from pulmonary artery,ACAPA)的诊断正确性最高,约76.9%(20/26);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 from aorta,AAOCA)的诊断正确率仅为4.8%(3/62),3例均为左冠状脉起自右冠窦。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超声特征:AAOCA的超声表现为:非正常窦部位可见一血管开口,开口受压病例CDFI可见异常起...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定义和分类正常主动脉根部是由左室流出道及三个冠状窦的复杂结构构成 ,通常只有两个冠状窦发出冠状动脉 ,开口位于窦管结合部下方。对于冠状窦较为简便的描述方法为 ,从无冠窦即后窦角度观察 ,左侧窦为左冠窦 ,右侧窦为右冠窦。不论是否发出冠状动脉 ,左、右冠窦总是贴近肺动脉圆锥。正常冠状动脉解剖变异范围较大 ,小分支在数量、起源和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 ,但心肌表面大的冠状动脉大体固定。换言之 ,冠状动脉畸形主要集中在左、右冠脉以及左主干冠脉分支 (左前降支和回旋支 )。目前对于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以下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AL指引导管在起源异常的右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淮北矿工总医院住院的22例右冠状动脉开口异常患者的介入诊疗资料。所有患者均常规采用经右侧桡动脉入径,选择JR或Tiger指引导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并有PCI适应证,或经反复尝试造影导管无法到达右冠状动脉开口时,改用SAL指引导管造影。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血管痉挛、慢血流、无复流、开口撕裂、夹层、急性闭塞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中开口位于主动脉壁7例(31.8%)、左冠状窦7例(31.8%)、左回旋支2例(9.1%)及右冠状窦上方6例(27.3%)。10例(45.5%)患者经JR或Tiger指引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后有2例更换SAL指引导管完成PCI术;12例(54.5%)患者经JR或Tiger指引导管反复尝试均无法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更换SAL指引导管后11例造影成功,其中3例行PCI术。1例患者应用JR、Tiger及SAL指引导管反复尝试仍未能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后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证实开口于升主动脉侧壁。术中所有患者均未见血管痉挛、慢血流、无复流、开口撕裂、夹层、急性闭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起源异常的右冠状动脉采用SAL指引导管行PCI,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临床上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变异特别是起源变异的发生概率为1%~2%,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占80%。右冠状动脉常见变异为开口位置异常,而先天性缺如却少见,有人认为右冠状动脉先天性缺如与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异常发育或未发育完全有关。本文就1例右冠状动脉缺如并左冠状动脉双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畸形(CAA)通常在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尸检时被发现,其发生率为0.6~1.3〔1〕。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更为少见。左冠状动脉(LCA)起源于右冠状窦者约为0.15〔2〕。左主干(LM)起源于右冠状窦同时伴有冠心病且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则更为少见。现报道我院发现的  相似文献   

16.
正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OCA)通常指左、右冠状动脉(右冠)未能正常从相对应的主动脉窦起源,而是异常开口于对侧主动脉窦或无冠窦、升主动脉甚至是肺动脉,并伴有冠状动脉(冠脉)走行异常。目前认为是胚胎期冠脉异常发育或未发育完全造成的[1]。本文报道了3例冠脉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的病例,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该类畸形的认识,避免漏诊,现总结如下。1病例病例1患者男性,48岁,主因"间断心悸9 d"入院。患者于9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伴头晕、恶心、呕吐,无明显胸闷、胸痛,于当地医院行冠脉CTA检查,可见第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导管塑型技术在起源于左Valsalva窦的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3 756例,其中10例为起源于左Valsalva窦的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均在行PCI过程中使用导管塑型技术。分析1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介入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71.6±6.2)岁;异常起源位置:窦脊上3例,窦脊下7例;病变部位:右冠状动脉中段6例,右冠状动脉开口4例;病变狭窄程度:完全闭塞6例,狭窄率为95%2例,狭窄率为90%2例;行PCI路径:股动脉2例,桡动脉8例;塑型的引导导管:JL 3.5 4例,JL 4.0 6例;平均操作时间(62.1±13.9)min;平均透视时间(18.0±5.1)min;平均射线剂量(3 085.60±1 269.75)m Gy;PCI成功10例;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将采用导管塑型技术塑型后的JL 3.5或4.0引导导管用于起源于左Valsalva窦的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SCT)在评价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选216例进行16排CT造影(CTA)检查的患者,CTA检查通过回顾性心电图门控方法进行。如发现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再进行导管介入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证实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情况。CTA和CAG结果均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进行评估。结果:在216例CTA检查中,有5例显示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在这5例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中,4例是右冠状动脉(RCA)起源异常,1例是RCA分支圆锥支行走异常。其中,3例RCA开口位于左冠窦,1例RCA开口起源于左前降支(LAD)近端,1例RCA分支圆锥支行走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到达心脏前壁。上述结果经CAG证实。结论:16排CT造影方法能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方法,提高对儿童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20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功能室诊断的60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总检出率为0.2%。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9.1±39.4)月,体重(22.7±15.9)kg,因可疑川崎病经冠状动脉检查者27例,心律失常4例,晕厥2例,胸痛1例,余病例均为偶然发现。所有病例中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有54例(90.0%),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右冠窦交界处为4例(6.6%),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1例(1.7%),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1例(1.7%)。其中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患儿,有晕厥病史并伴有左心增大及心功能下降;另1例为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左冠窦伴开口狭窄,后行手术治疗。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筛查出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超声医师需认识到该病可能引起的恶性后果,建议在婴幼儿期普及经胸超声冠状动脉检查,尽早诊断出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  相似文献   

20.
成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0.6%~1.3%检出有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该文报道了印度常规冠脉造影时检出冠脉畸形的经验。 材料与方法 回顾1990年1月~1998年12月所有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对存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病人进行分析。剔除从右冠状窦起源的圆椎动脉、从左冠状窦独立起源的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以及高位冠状动脉的患者。病人按照冠状动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