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对150例妊娠妇女行再次剖宫产术患者进行分析,首次手术以新式剖宫产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各75例,所有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对比观察两组开腹时间、出血量、手术总时间及盆腔粘连情况,及术后产妇恢复情况。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在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方面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总时间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明显少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P<0.0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3、4类粘连的发生率高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P<0.05),而1、2类粘连发生率优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P<0.05);两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术后病率(包括急性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宫体炎等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子宫愈合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术后腹腔粘连方面,且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再次行剖宫产术后粘连情况仍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杨梅红 《当代医学》2012,18(23):78-79
目的 探究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比较分析两者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开腹时间和开腹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者盆腔粘连发生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缝合腹直肌、覆膜、膀胱覆膜反折,缩小粘连范围,从而缩短手术开腹时间,减少术中开腹出血量,提高术后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开腹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南乐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开腹手术患者80例,按手术史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史患者,对照组为新式剖宫产术史患者,两组患者均再次进行开腹手术,观察比较其开腹出血量、开腹时间及盆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开腹出血量及开腹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盆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5.00%比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后再次行开腹手术可缩短手术开腹时间,减少开腹出血量及盆腔粘连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32例行再次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前次剖宫产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新式剖宫产术)和对照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并对两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胎头娩出困难例数、手术出血量、盆腔粘连程度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开腹时间上,观察组为(9.1±3.7)min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5.2±2.6)min;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胎头娩出困难例数上,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盆腔粘连程度上.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引起的盆腹腔粘连程度严重,影响再次手术,但术后恢复好,应视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再次剖宫产的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60例采用新式剖宫产术,比较2组孕产妇腹壁切口情况、腹腔粘连情况、有无切口疝、开腹时间、娩出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原剖产子宫切口愈合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腹壁粘连为有层次无粘连低于对照组,而无层次难分离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腔粘连为1类明显高于对照组,2、3~4类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开腹时间、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较新式剖宫产术对孕产妇的再次剖宫产影响较小,手术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蔡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既往剖宫产手术史需再次行开腹手术患者96例,其中既往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史46例为观察组,既往新式剖宫产手术史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再次开腹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腹腔粘连、筋膜下血肿、产褥病及伤口脂肪液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腔粘连、筋膜下血肿、产褥病及伤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患者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腹腔粘连、筋膜下血肿、产褥病及伤口脂肪液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有新式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病人进行比较,因再次妊娠在本科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共152例。结果: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术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各层的粘连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再次妇科手术切口的选择增加了困难,但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邹祝平 《当代医学》2012,(32):70-71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观察改良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的利弊.方法选择208例具有剖宫产史但是需再次进行剖宫手术的患者,其中102例患者前次行改良式剖宫产术,设为观察组,106例患者前次行传统剖宫产术,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腔粘连、腹壁粘连、盆腔粘连、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切开腹壁暴露子宫下段所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总时间较对照组手术总时间短(P<0.01),术中切开腹壁暴露子宫下段期间出血量也比对照组出血量少(P<0.01),术中切开腹壁暴露子宫下段所用时间较对照组所用时间短(P<0.01),观察组中无粘连率比对照组高(P<0.01),且总粘连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比传统剖宫产术更有利于进行再次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既往剖宫产史因子宫肌瘤需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40例行新式剖宫产术,B组40例行子宫下段剖官产术,观察子宫全切除术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记录术后感染率和腹腔粘连程度。结果 A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18±3.05)min、(215.36±75.32) mL、(62.39±12.26)min、(20.59±6.28)h、(6.85±1.28)d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腹腔Ⅱ-Ⅳ级粘连发生率为82.5%显著高于6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较子宫下半段剖宫产手术比,手术时间长,术后腹内粘连率相对较高,医生应根据手术指征采用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0.
张小燕 《中外医疗》2012,31(27):93-94
目的探讨初次剖宫产术式及技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0年收治的75例首次剖宫产术式为新式剖宫产的再次妊娠产妇作为实验组,将该院2010年同期收治的68例首次剖宫产术式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再次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进行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时间、术中观察子宫愈合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各层的粘连等多项指标的对照观察。结果新式剖宫产实验组与传统剖宫产术对照组再次妊娠的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开腹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子宫愈后情况、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只有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两组之间大致相当。结论对于再次剖宫产手术来说,首次剖宫产术式,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较严重,进腹时间延长,手术总时间过长,开腹出血量过多,子宫愈后情况不好等种种因素都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术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对184例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次手术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80例(CS组),新式剖宫产术(stark式剖宫产)104例(SCS组),比较两组腹壁、腹腔粘连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初次手术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SCS组与CS组相比,再次剖宫产所见腹壁、腹腔粘连程度明显严重(x2 值分别为19.70, 4.98);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子宫切口愈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rk式剖宫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再次剖宫产易引起出血多、开腹时间长等不利因素,故初次剖宫产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stark式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术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对184例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次手术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80例(CS组),新式剖宫产术(stark式剖宫产)104例(SCS组),比较两组腹壁、腹腔粘连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初次手术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SCS组与CS组相比,再次剖宫产所见腹壁、腹腔粘连程度明显严重(χ2值分别为19.70,4.98);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子宫切口愈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tark式剖宫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再次剖宫产易引起出血多、开腹时间长等不利因素,故初次剖宫产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两种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国娟  潘雪华 《广西医学》2006,28(12):1893-1894
目的 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评价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缝合壁层腹膜的新式剖宫产术(下称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20例为研究组,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20例为对照组,第2次手术均为改良新式剖宫产,对比两组腹腔粘连情况、开腹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腹腔粘连程度对照组重于研究组(P<0.05);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研究组快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取出胎儿时间两组近似(P>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不缝合壁层腹膜可使腹直肌与子宫致密粘连,增加再次手术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于我院行再次妇科手术的128例患者按照剖宫产术式分为对照组A(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B(新式剖宫产)和研究组(改良新式剖宫产),比较三组患者腹腔粘连、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腹腔粘连程度好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明显(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三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可降低再次妇产科手术的手术耗时和腹腔粘连程度,其对再次手术的影响最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郑秀金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06-1307
目的:通过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观察.了解及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术并发症.方法:将我院产科2003年1月~2008年10月内再次部宫产的560例孕妇分为两组,其中前胎新式部宫产术史180例为观察组、改良新式荆宫产术史380例为对照组,再次术中观察比较两组腹腔粘连程度、粘连部位、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出血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改良新式部宫产史者粘连最轻,粘连发生率最低,再次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优于新式剖宫产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新式剖宫式,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低,粘连程度轻,保留了新式剖宫产的优点,不给再次部宫产带来困难,是很好的新式部宫产改良术.  相似文献   

16.
传统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2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了解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的风险,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网顾性分析289例再次剖宫产患者.其中对照组157例,前次手术为传统的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研究组132例,前次手术为新式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术中情况,包括:开腹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粘连状况;术后情况,包括:术后排气时间、产褥病率、切口感染、产后出血.结果 两组间一般情况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情况比较,研究组手术开腹时间、总手术时间、无粘连例数和重度粘连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者分别为(8.33±2.65)min、(43.79±3.65)min、57例、15例,后者分别为(11.25±4.03)min、(51.95±4.55)min、47例、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比较,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式剖宫产再次手术因粘连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有利于降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杨无恙 《西部医学》2012,24(5):952-953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stark术式术后的腹壁与腹腔粘连情况及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再次剖宫产病例纳入研究,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即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即stark式剖宫产)。比较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手术时间,重度粘连比率,术后24h肛门排气率及术后病率。结果观察组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重度粘连比率及术后病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24h肛门排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ark式剖宫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再次剖宫产易引起出血多、恢复时间长等不利因素,首次剖宫产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再次剖宫产的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39例行传统剖宫产术,实验组产妇39例行新式剖宫产术,对两组手术情况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盆腹腔粘连率为69.23%,对照组粘连率为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率为97.44%,对照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率为92.3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其盆腹腔粘连率高,手术时间更长,根据产妇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9.
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初次为stark(新式)剖宫产及28例初次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在再次剖宫产术术中及术后情况的比较。结果 stark(新式)剖宫产组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比较,在再次剖宫产术中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术中总出血量、术中重度粘连,术后病率,术后24内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stark(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的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难度。  相似文献   

20.
黄东云 《广西医学》2007,29(10):1541-1542
目的 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影响,以期改良手术方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482例首次为新式剖宫产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第二次剖宫产术中及术后情况的比较.结果 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比较,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术中开腹时间长,术中粘连程度重,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排气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的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