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选取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剂量为4%、5%时,再生骨料掺量为30—100%时,配制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对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强度试验及收缩性能试验,对影响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性质的有关因素和各项性能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既能满足基层路用性能,又能降低造价,使再生骨料用量最大化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公路底基层或基层混合料的强度要求低,对天然骨料的需求量大,将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作为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应用于公路底基层或基层是废弃混凝土应用的主要领域。本文将路面改造获得的大量废弃混凝土作为高等级公路的基层材料,在优化集料级配的基础上,通过选取采用不同水泥剂量和再生骨料掺量配制的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对影响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性质的各项性能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优化混合料配合比,为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的优化配制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技术向实用化、推广应用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用细度模数为1.8的细砂作为细集料设计高性能混凝土。分别采用致密配比设计法BPM和FPM两种堆积模式,对所用矿质混合料(骨料和掺合料)进行致密堆积试验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BPM堆积模式下粉煤灰用量约为FPM堆积模式下粉煤灰用量的2倍,且单方混凝土用碎石量小,配比造价较低,为设计低成本的细砂高性能混凝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冷再生技术是近年来道路维修改造应用的一项新技术,而乳化沥青是冷再生技术中常用的稳定剂,以某改建工程现场回收旧沥青混合料为试验原料,设计了冷再生混合料细粒式A级配方案,并试验对比分析了乳化沥青和水泥—乳化沥青两种添加剂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适当添加剂的冷再生混合料性能满足道路的基层或底基层的技术指标要求,明显提高了材料的性能,可在道路维修改建工程中应用,在获得良好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掺量的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件的力学性能、连续浸泡、浸烘循环和抗冲刷性能试验,测定和分析不同掺量的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雨水侵袭和抗冲刷能力变化,对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稳定性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橡胶粉掺量在0%~8%时,橡胶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未掺橡胶粉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相比其7 d、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略有降低,其抗雨水连续浸泡和浸烘循环性能降幅甚小,能够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当掺入0%~8%橡胶粉,能够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冲刷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技术的分析,结合现场底基层、基层路面施工的实际,较好解决了公路底基层、基层施工中压实度超百、出现裂缝等难题,起到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不同RAP掺量下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及RAP掺量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利用马歇尔室内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通过15℃和20℃下单轴压缩试验,分析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利用3D-MOVE Analysis有限层软件分析移动非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再生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及RAP掺量对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AP掺量增加,沥青混合料抗压性能有所提高;移动非均布荷载作用下,热再生沥青路面面层动力响应具有拉压应变交替变化现象及应变集中现象,易造成疲劳开裂;前后轮作用在计算点位时动力响应峰值相近,但基层及其下各层存在残余应变的影响;RAP掺量增加结构层内弯拉应变及竖向压应变有所减小,但沥青再生层层底剪应力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透水水泥稳定碎石为透水路面的良好基层材料,在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应用前景广泛,但其强度和抗裂性能仍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室内材料试验,研究玄武岩纤维对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力学、透水性能影响规律,为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改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1)玄武岩纤维可有效提高透水水泥稳定碎石的后期抗压强度、劈裂强度;(2)不同纤维长度和纤维掺量改善效果不同,试验中12 mm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7‰时改善效果最显著;(3)玄武岩纤维对透水水泥稳定碎石的空隙率影响不大,掺加纤维后,试件空隙率略有减小,但降低幅度不大;(4)本研究成果主要应用在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是海绵城市建设透水路基领域,可为今后的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特点、性能要求;详细阐述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类型、级配及其施工要点;结合其在福建浦南高速公路上施工和试验,介绍其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并总结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9.
对道路路基掺入土壤固化剂后固化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系数和凝结时间影响系数进行试验研究,并对试验段路基进行回弹弯沉试验和浸水膨胀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底基层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24. 4%,水稳系数提高11. 8%,凝结时间影响系数提高8. 2%;土壤固化剂掺量的提高可进一步增大固化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固化土基层混合料的水稳系数和凝结时间影响系数增长规律与固化土底基层混合料基本一致;道路1 d弯沉值为67. 04×10~(-2)mm,浸水膨胀量为0. 019%,说明土壤固化剂有较好的早强作用,且提高了固化土混合料的抗水浸能力。较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能保证了临时道路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碾压混凝土性能优越,但作为路面材料缺乏深入研究,并且我国碾压混凝土基层的工程应用少,缺少明确的施工规范。本文以道路沥青路面玄武岩纤维改性碾压混凝土基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的碾压混凝土级配方案,最后基于最优级配研究玄武岩纤维的不同掺量、不同长度对碾压混凝土抗裂性能影响特性。研究结论:(1)碾压混凝土设计级配建议选取为水泥用量240 kg/m3、用水量110~120 kg/m3、级配1、减水剂0. 2%,此级配强度和压实度高、改进的VC值低;(2)适宜长度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可利于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强度、拉压比的增长,弹性模量和弹强比的降低,使得抗裂性能提高,考虑到经济因素,建议选取26 mm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 1%的改性碾压混凝土开展设计和施工推广;(3)本研究成果主要应用在道路路面基层工程领域,对今后碾压混凝土基层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成型方式对试件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水泥稳定碎石和沥青混合料为依托,采用静压与振动法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进行试件成型,并测试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同时采用马歇尔击实法和振动法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试件成型,并测定其密度、稳定度、沥青饱和度、劈裂强度等主要性能指标。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振动法更加符合施工现场的条件限定及要求,而且无论是对于水泥稳定基层材料还是在沥青混合料其成型后的试件性能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蒋向军 《铁道勘察》2007,33(3):78-82
在公路建设中,各种特殊土的处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单纯使用石灰、水泥对土进行加固,效果不理想。提出固化剂(CPN)稳定二灰粉土作为道路基层,并系统地研究了固化剂加固二灰粉土以及加固石灰粉土的力学性能、水稳定性、冻稳定性、劈裂性能和抗压模量,以及抗弯拉强度、抗弯拉模量等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绝对体积法,以粗骨料体积、砂的体积分数、矿物掺合料比例为因素,利用L_(16)(4~5)正交组合进行自密实混凝土配比计算,经试拌找到较理想的组合即粗骨料体积0.33、砂体积0.45、矿物掺合料配比30%。从提升配比强度、降低黏度,矿物掺合料影响、膨胀剂对配比收缩率影响角度,对该组合进行优化。经具体试验确定粉煤灰掺量15%,取消矿粉,保持胶凝材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水泥掺量;掺加5%黏度改性材料调整拌合物性能;研究不同膨胀剂及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及自收缩的影响,确定合适的膨胀剂种类及掺量。最终制备出力学及干缩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的高强、高流态、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蒸养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胶比、超细粉煤灰掺量和砂率对不同粗骨料(碎石和碎卵石)蒸养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棱柱体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时蒸养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蒸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降低;随着超细粉煤灰掺量增加,蒸养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略有改善;当砂率大于0.3时,对蒸养碎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影响较大,而对蒸养碎卵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石屑混凝土采用普通混凝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混凝土性能效果不理想,而且胶凝材料用量偏高,混凝土经济性差。为解决石屑混凝土设计问题,借鉴"黄氏致密配比法"中骨架堆积充填原理,采用致密正填的方法进行石屑混凝土设计。首先采用石屑填充碎石空隙,取得最佳掺量后,用粉煤灰填充石屑与碎石的空隙,形成密实骨架组合,再赋予合理的水泥浆量作为润滑剂,最终得到石屑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证明,采用致密正填法设计的石屑混凝土较之规范法设计的石屑混凝土,能优化骨料的组成级配、降低水泥的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6.
高墩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度混凝土的远距离输送是当前公路、铁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对设备选型、材料选择、混凝土配比等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确定了在马水河特大桥的施工中的设备型号和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17.
以钢铁冶炼产生的底灰作为泡沫轻质土的主要原材料,分别单掺表面活性剂类稳泡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Sodium Alcohol Ether Sulphate,AES)和增稠类稳泡剂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开展发泡倍率试验、泌水率和沉降距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分析了AES与CMC对泡沫稳定性能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冶炼底灰泡沫轻质土力学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剂的发泡倍率随AES掺量增加而增大,CMC对发泡倍率影响甚微;随稳泡剂掺量增加,泡沫的泌水率和沉降距总体上先减小后小幅增大,单掺时AES、CMC最优掺量分别为30%、10%;掺入CMC后,冶炼底灰泡沫轻质土内部孔隙结构恶化,力学性能衰减严重;掺入AES后冶炼底灰泡沫轻质土内部孔隙孔径更小更致密,AES掺量为30%时3、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达到0.83、1.38、1.71 MPa,可用作冶炼底灰泡沫轻质土的稳泡剂。  相似文献   

18.
以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床聚氨酯胶凝级配碎石联结层为研究对象,针对致密性聚氨酯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强度、回弹模量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级配碎石的毛体积密度随聚氨酯掺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而其孔隙率随着聚氨酯的掺量增加逐渐减少,当聚氨酯掺量为8%时,聚氨酯胶凝级配碎石能够达到不透水孔隙率1%~3%的控制指标;另外,随着聚氨酯胶水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强度和回弹模量得到提高,当达到8%的胶水掺量时,混合料强度和回弹模量趋于稳定,随着温度的增加,混合料的强度和回弹模量下降,且在不同的温度区间敏感度不同,但是远大于同等温度下的沥青混凝土强度;浸水48 h后,混合料强度下降,当掺量达到8%时,强度和回弹模量基本不变,且在不同温度区间下降趋势不同,抗压强度在低温(-30~0℃)和高温(60~80℃)变化幅度较小,而回弹模量在常温下(0~60℃)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总结沥青混凝土底砟层在轨道结构中的功能和优势,以及世界范围内沥青混凝土底砟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并对比讨论各国沥青混凝土底砟层厚度设计方法及结构和材料设计中的关键指标控制。欧美国家及日本的研究和应用经验均表明,沥青混凝土底砟层能够满足有砟轨道的性能要求,且在防水、减振和降噪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无砟轨道养护费用,延长使用寿命。目前,沥青混凝土底砟层普遍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设计主要参考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以疲劳开裂破坏和永久变形量为主要验算指标。本文所述的应用经验和设计方法,能够为沥青混凝土道砟层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拉拔试验,对活性粉末混凝土与碳纤维筋的粘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水胶比、钢纤维掺量及硅灰掺量等材料参数对粘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粘结滑移曲线的形状主要与碳纤维筋的表面形状有关,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比无关;碳纤维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钢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粘结强度,是影响粘结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掺入硅灰有利于改善粘结性能,但其掺量有一个最佳范围,在本次试验中,硅灰的最佳掺量为0.25~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