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利用1985-2020 年35 a间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Google Earth高清影像为参考,完成对滨州市和东营市的8 期海岸线数据提取,从海岸线长度变化强度、岸线多样性和综合利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35 a间的海岸线长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包括向海扩张和向陆缩减两种变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向海扩张。由于人为开发,35 a间研究 区的自然岸线比例逐年降低,人工岸线比例逐年增高;35 a间研究区人工岸线类型中占比最多的是养殖围堤岸线,1985-2000 年为研究区围海养殖扩张期,养殖围堤岸线长度增加较快;2005 年以来港口和防波堤岸线快速增长。在黄河流路变迁和海岸侵蚀以及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黄河口岸线变化呈明显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海岸带利用程度时空特征的分析是对海岸带地区进行合理规划的前提.基于地形图资料与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福建省20世纪40、60年代,1990、2000、2010与2014年等6个时相的海岸线数据,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与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先验知识,将福建省海岸线的利用方式划分为8个类型;赋予各类岸线不同的人力作用强度指数,计算福建省和空间子单元的海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指数,分析其利用程度变化趋势与原因.研究发现:(1) 1940-2014年以来,福建省海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上处于持续且显著加强的趋势,特别是1990年以后,岸线开发利用程度的增长速度尤其显著;(2)随着福建省莆田市以南海岸线海域空间资源的日趋紧张,海岸线开发热点开始向福州、宁德市转移.海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指数能有效地反映炎类活动对海岸线影响的强度及其变化趋势,因此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福建省海岸带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开发力度及其变化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利用程度时空特征的分析是对海岸带地区进行合理规划的前提.基于地形图资料与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福建省20世纪40、60年代,1990、2000、2010与2014年等6个时相的海岸线数据,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与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先验知识,将福建省海岸线的利用方式划分为8个类型;赋予各类岸线不同的人力作用强度指数,计算福建省和空间子单元的海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指数,分析其利用程度变化趋势与原因.研究发现:(1) 1940-2014年以来,福建省海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上处于持续且显著加强的趋势,特别是1990年以后,岸线开发利用程度的增长速度尤其显著;(2)随着福建省莆田市以南海岸线海域空间资源的日趋紧张,海岸线开发热点开始向福州、宁德市转移.海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指数能有效地反映炎类活动对海岸线影响的强度及其变化趋势,因此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福建省海岸带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开发力度及其变化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辛林 《厦门科技》2009,(6):11-15
引言 福建是海洋大省,港口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3324公里,拥有深水岸线246.3公里,有众多天然良港,为全国之最。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图像中小型港口目标进行自动检测,在分析小型港口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岸线特征点合并的检测方法。首先,使用极化SAR图像水平集分割算法实现精确的海岸线提取,并通过数字曲线分裂归并算法提取海岸线轮廓特征点;然后针对小型港口轮廓特征点比非港口区域轮廓的密集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岸线特征点合并算法实现港口检测。分别用RADARSAT-2系统获取的新加坡和湛江海岸区域极化SAR数据对提出方法进行了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地检测沿岸小型港口。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基于1975—2015年间多期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数据,对近40年来渤海湾陆域海岸线变化、海湾面积变化和海岸属性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40年来渤海湾陆域海岸线总长度增加761 km,呈现先微略减小后逐渐增加的变化;至2015年渤海湾沿岸人工海岸线比例约占岸线总长度的95%以上,渤海湾海湾面积一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导致岸线长度增加和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围填海工程与港口建设),主要集中在曹妃甸港区、天津港、黄骅港三个重点区域.从水动力、沉积物以及自然演变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岸线和海湾面积的变化对海湾动力沉积环境的影响,指出随着海洋滩涂资源和港口资源开发活动不断增加,人为因素对海岸带环境演变的影响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大陆架指邻接海岸在领海范围外,深度达200公尺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述水域的深度容许开发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及领近岛屿海岸的类似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概念随人类海洋活动领域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而变化发展。大陆架的法律地位包括沿海国在大架的权利及其他国家在大陆架的权利。大陆架的界限及沿海国的海岸线与别国的海岸线相领或相对时大陆架的划界原则。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监测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对1993年、2002年、2010年和2020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遥感解译的方式,获得了近30 a来我国渤海区域海岸线的空间位置以及海岸线演变的信息.研究表明,随着环渤海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围海与填海等人类活动对渤海区域海岸线的利用率不断提高,除自然岸线相对稳定外...  相似文献   

9.
融合纹理特征和空间关系的TM影像海岸线自动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以往研究中简单运用影像单一特征(光谱特征或者空间关系)提取海岸线的不足, 在提取过程中逐步融入区域纹理特征、空间关系和经验知识, 提出一种融合纹理特征和空间关系的海岸线自动提取方法: 首先利用影像的水体指数和纹理特征, 对影像水、陆区域进行二值分割; 然后结合空间关系和经验知识, 对分割结果进行优化和后处理, 并生成矢量海岸线; 最后, 利用基于线匹配的岸线精度评价准则, 分析岸线提取结果。将该方法运用到辽东半岛复杂背景条件下TM影像的海岸线提取实验中, 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证明纹理和空间关系在海岸线提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海岸升降标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海岸地貌组合的标志判断岸线升降,在沉积物证据不足的地区尤为重要。须注意区別由原始的成因因素引起的形态要素差异与日后岸线或升或降后所发生的形态变化。确定古海岸位置后,需确定其形成年代,造成岸线升降的原因,升降变化的过程与发展动态。本文就几种主要的海岸地貌标志进行了分析论述并介绍了几处岸线升降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大国。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战略性国防地位。海洋事业的发达程度不仅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地位的标志。海洋腐蚀问题是海洋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威胁之一。海洋环境是一种复杂的腐蚀  相似文献   

12.
结合莱州湾东岸晚更新世以来陆海相互作用历史与近期变化,分析了7ka尺度上的古岸线变迁及近期影响缓冲区范围的河流地貌标志、海岸侵蚀标志、咸-淡水过渡带标志以及陆-海-大气相互作用标志,对海岸缓冲区的结构与功能及缓冲区范围做了初步分析,同时阐述了设置海岸缓冲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几何活动轮廓模型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海岸线自动提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潮湿的潮滩以及近陆浑浊的海水往往使得遥感影像中的海岸线表现为模糊边界,此外潮滩表面复杂的微地形以及大量潮沟存在,使得传统基于边缘检测或分类的海岸线提取方法都难以获得连续、完整的岸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区域信息改进的几何活动轮廓模型从遥感影像中快速、自动提取海岸线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二维最大方差阈值化分割并辅以形态学滤波对海岸线进行粗定位,以此作为初始演化轮廓,再利用改进的几何活动轮廓模型对海岸线进行精确提取.通过SPOT5全色影像的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海岸线,得到的矢量岸线可直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测量的海岸线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较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影像的空间数据进行挖掘,解译出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在盐城沿海选择12个断面,定量地获取海岸线信息,计算海岸的淤蚀形态和速率变化;分析典型岸段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域海岸线形态平直化程度加剧,2007—2009年海岸线平直情况突出,长度缩短近40km;2009—2010年海岸线平直化有所减缓.盐城海岸线年平均淤长速率在44~100m.射阳河口北部海岸线变化很小,南部淤长比较明显(其中水龙港—川东港口海岸年淤长速率达到278m).  相似文献   

15.
由我校与美国有关方面合作开展的淤泥质海岸研究,在名誉校长严恺教授、校长梁瑞驹教授关注下,历时五年,取得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初步了解了淤泥质岸滩在海岸动力因素作用下的岸线演变、淤泥运动规律、淤泥特性及海岸动力因素的运动规律等.在我国长达1800公里的海岸线上开展淤泥质海岸研究,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美方提供价值30万美元的  相似文献   

16.
从海洋到海洋……再到海洋——加拿大经营北极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领土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还拥有世界最长的海岸线,即便不算岛屿海岸,仅大陆海岸线就长达58509公里。家大业大,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给加拿大带来了丰富的海洋资源,然而阵阵苦恼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7.
选取Landsat7ETM+和ASTER为遥感信息提取的数据源,基于ETM+数据进行信息提取,结合ASTER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青海省白日其利地区金矿勘查区进行遥感资源评价。通过遥感影像预处理、地质解译标志建立、影像目视解译获取区内岩性与构造解译图、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圈定找矿靶区等步骤,预测了4个成矿远景区,为后续找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天津市1987—2008年5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和海域使用规划资料,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GIS技术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不同年代的岸线和湿地信息,并对其进行定量监测和定性分析,剖析了天津滨海新区20年来岸线变迁和湿地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沿海工业的不断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岸线总长度和人工岸线长度不断增加,自然岸线逐渐减少;由于港口建设、土壤盐渍化、水库干涸、塘渠等人工湿地消失等原因,引起湿地面积大幅减少,但随着政府对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的加强,近两年湿地面积又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河口地区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由于经济发达、通航便利、人口密集及资源丰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我国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海岸线为研究对象,以1987、1997、2007和2017年共4期Landsat系列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4个河口海岸线采用半自动方法,进行精确的遥感提取,对比分析近30年来这4个河口岸线的变迁特征,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引起海岸变迁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7年,4个河口地区海岸线长度均保持增长趋势,海岸线曲折度指数逐年增加,其中珠江口地区的海岸线曲折度最大,辽河口地区、黄河口地区次之,长江口地区曲折度最小;4个河口地区围填海空间格局变化剧烈,陆域面积呈持续增加的趋势;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岸线端点变迁速率分别为55.09、56.95、35.35和25.93 m/a.灰色关联度模型中海岸线长度与年末总人口数、渔业总产值的关联度较大,辽河口岸线变迁以经济因素为主导,黄河口岸线变迁以自然、经济和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长江口、珠江口岸线变迁则以社会因素驱动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汕头南澳县烟墩湾为例,通过现状调查、海岸线变化调查、海滩剖面测量及沉积物粒度分析等手段,分析砂质岸线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砂质海岸保护与整治修复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整治修复措施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