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源性肺水肿的CT特征,为心源性肺水肿的CT早期诊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87例胸部CT检查患者中发现胸腔积液两侧胸腔积液72例(占82.7%),间质性肺水肿51例(占58.61%),肺泡性肺水肿35例(42.2%),肺淤血改变17例(占19.5%),心脏外形改变87例,均可见心脏外形增大.结论 心源性肺水肿早期CT检查不仅可以发现合并感染,也可较好地显示心包及胸腔积液,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心源性肺水肿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肺水肿患者,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在治疗前均行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胸部能谱CT平扫。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价值;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能谱CT征象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诊断出32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排除8例。对照组患者中诊断出29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排除11例。2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具备肺血重分布征象患者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具备胸膜下线、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纤细网纹状影、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改变等征象情况的患者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能谱CT在鉴别心源性肺水肿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在心源性肺水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水肿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分成胸部CT组(n=40)和能谱CT组(n=40),两组均进行相应CT成像定量分析。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CT显像,分析能谱CT在诊断肺水肿性质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心源性肺水肿CT表现以间质性肺水肿为主,心脏和肺门硬增大,血管束增粗、增大,肺野呈毛玻璃样改变,密度增高,纹理模糊增粗,其中又以间质性肺水肿为主,CT平扫双肺明显,并见Kerley B线,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左侧较多。能谱CT诊断价值较胸部CT更大,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胸膜下线、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纤细网纹状影、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改变等征象患者例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肺血重分布征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在鉴别心源性肺水肿中较胸部CT更具有诊断价值,因此可以作为检查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方法之一,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且实用判断肺水肿手段。  相似文献   

4.
黄佳 《临床肺科杂志》2016,(7):1289-1292
目的观察IL-31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我科进行胸腔积液检查治疗且病例完整的患者共计89例进行研究,对患者使用标准胸腔穿刺术抽取胸水,进行IL-31测定,观察结核性胸腔积液和非结核性胸腔积液中IL-31、低密度脂蛋白(LDH)、腺苷脱氢酶(ADA)的浓度比较,观察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类肺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之间的IL-31、LDH、ADA浓度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方法判断IL-31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检查发现结核性胸腔积液的IL-31、LDH、ADA浓度均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P0.05)。分别于类肺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之间的IL-31、LDH、ADA浓度进行比较后发现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各项数值均明显增高(P0.05)。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100.0%。IL-31对胸腔积液的表达准确性为89.2%。结论 IL-31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卢青  胡克 《国际呼吸杂志》2016,(14):1076-1079
目的 探讨检测胸液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于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因胸腔积液而进行诊断性胸腔穿刺的患者126例,根据临床表现、胸液常规检验结果及细胞学分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胸腔积液33例(心源性组)和非心源性组93例(恶性胸腔积液1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22例、肾功能衰竭性胸腔积液19例、肝硬化腹水伴胸腔积液15例、肺炎性胸腔积液19例).检测2组患者胸水及血浆中NT 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 proBNP水平与胸水NT-proBNP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用于判别胸水性质的最佳界值.结果 心源性组胸水及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源性组、恶性组、结核组、肾功能衰竭组、肝硬化组和炎症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结核组、肾功能衰竭组、肝硬化组和炎症组胸水及血浆中NT pro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胸水中NT proBNP水平与血浆中NT-pro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4,P<0.01).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当胸水中NT-proBNP水平为1 500 ng/L时,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水具有最大诊断指数(1.757 3),此时敏感度为89.19%、特异度为86.54%.结论 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与血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以1 500 ng/L为界值时,具有鉴别诊断心源性胸水的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X线在诊断左心衰肺水肿的效果以及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左心衰肺水肿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归性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X线特征表现进行分析,从而为探究X线在左心衰肺水肿诊断中的价值提供依据。结果通过对50例患者X线的分析,发现出现心影增大的患者45例(90%),出现肺疲血的患者6例(12%),出现肺泡性肺水肿的患者24例(48%)。此外在X线平片上可以确定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的患者28例(56%)。结论在对左心衰肺水肿进行诊断过程中加以X线的应用效果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了解与应用,为左心衰肺水肿诊断准确性的提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内科胸腔镜诊断老年人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66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内科胸腔镜进行检查,术中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直视下多点活检,明确胸腔积液的成因,比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进一步评价手术的安全性。结果经病理确诊61例,确诊率为92.42%,其中恶性肿瘤37例(56.06%),包括转移性腺癌27例(40.91%),鳞癌4例(6.06%),小细胞癌2例(3.03%),恶性胸膜间皮瘤4例(6.06%);结核性胸膜炎18例(27.27%),化脓性感染4例(6.06%),非特异性慢性炎症2例(3.03%);病因不明5例(7.58%)。术后并发症为发热2例(3.03%),急性肺水肿1例(1.51%),经治疗后均痊愈,其他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老年人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阳性率高、简单、安全、微创、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临床常规诊断手段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血液浓缩和二者的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并观察胸腔积液与急性胰腺炎病因、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36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及其严重度评估的标准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增强CT检查.记录患者的胸片和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并分析胸腔积液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MAP)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0例.SAP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18例(45%),有血液浓缩现象者6例(15%),胸腔积液和血液浓缩同时存在者5例(12.5%);MAP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10例(10.4%),血液浓缩者2例(2.1%),无胸腔积液和血液浓缩同时存在者,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者11例(14.4%),酒精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者5例(48.1%),P<0.05.结论胸腔积液、血液浓缩均可作为SAP的独立预测指标,但以胸腔积液联合血液浓缩最为准确.胸腔积液与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未发现胰腺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以及患者死亡率与胸腔积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有核细胞计数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类肺炎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出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78例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36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42例。通过ROC曲线分析胸腔积液ADA水平、有核细胞计数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类肺炎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高于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组(P0.05),ADA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88.10%(P0.001);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组有核细胞计数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P0.001),有核细胞计数诊断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83.33%(P0.05);联合检测使鉴别诊断特异性显著提高。结论ADA、有核细胞计数分别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更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内科胸腔镜在老年人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方面的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筛选通过胸水检查及其他临床情况综合判断,不能明确病因的渗出性胸腔积液且年龄≥65岁的患者,对其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 49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6例,年龄65~82岁,平均70.5岁.单侧胸腔积液41例(83.7%),双侧胸腔积液8例(16.3%).病理确诊结核性胸膜炎14例(28.6%),恶性肿瘤8例(16.3%),未明确诊断者包括病理报告非特异性炎症12例(24.5%)、间皮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4例(8.2%)、另外11例(22.4%)包括镜下脏壁层胸膜正常未取活检及未成功手术者.结合临床资料,在这27例中8例(16.3%)明确为感染性,19例(38.8%)原因不明.胸腔镜检查对临床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率为61.2%.本组胸腔镜检查术后出现发热8例(16.3%),大面积皮下气肿7例(14.3%),1例(2.0%)包裹性胸腔积液在人造气胸过程中出现严重胸膜反应.上述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内科胸腔镜检查对老年人原因不明胸腔积液明确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并发症发生率较既往未按年龄分组的研究所报道的数据略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内科胸腔镜在老年人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方面的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筛选通过胸水检查及其他临床情况综合判断,不能明确病因的渗出性胸腔积液且年龄≥65岁的患者,对其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 49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6例,年龄65~82岁,平均70.5岁.单侧胸腔积液41例(83.7%),双侧胸腔积液8例(16.3%).病理确诊结核性胸膜炎14例(28.6%),恶性肿瘤8例(16.3%),未明确诊断者包括病理报告非特异性炎症12例(24.5%)、间皮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4例(8.2%)、另外11例(22.4%)包括镜下脏壁层胸膜正常未取活检及未成功手术者.结合临床资料,在这27例中8例(16.3%)明确为感染性,19例(38.8%)原因不明.胸腔镜检查对临床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率为61.2%.本组胸腔镜检查术后出现发热8例(16.3%),大面积皮下气肿7例(14.3%),1例(2.0%)包裹性胸腔积液在人造气胸过程中出现严重胸膜反应.上述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内科胸腔镜检查对老年人原因不明胸腔积液明确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并发症发生率较既往未按年龄分组的研究所报道的数据略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以及应用内科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接受内科胸腔镜诊断的142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内科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阳性率和分析病因。将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和对照组。胸腔镜组给予内科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对照组胸给予胸腔引流管内灌注滑石粉而实现胸膜固定。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142例胸腔积液患者中,有136例经内科胸腔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确诊率达95.8%。其中恶性胸腔积液(含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85例(59.9%),结核性胸膜炎31例(21.8%),肺炎旁积液13例(9.2%),非特异性炎症7例(4.9%),原因不明胸腔积液6例(4.2%)。确诊的8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胸腔镜组56例,1个月后复查有效率为91.1%,完全缓解率为82.1%;对照组29例,1个月后复查有效率为69.0%,完全缓解率为48.3%,两组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86、10.555,P 值分别为0.009、0.001)。结论内科胸腔镜对胸腔积液具有较好的确诊率,内科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可以有效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胸腔积液患者,根据胸水检验结果均为不明原因的渗出液,其中老年组30例,非老年组39例。结果老年组病理确诊率为93.3%(28/30),肿瘤和结核确诊率为66.7%(20/30),非老年组病理确诊率100%(39/39),肿瘤和结核确诊率为87.2%(34/39),肿瘤和结核确诊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为46.7%(14/30),非老年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为28.2%(11/3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老年疑难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确诊率较高,对肿瘤及结核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不良反应较非老年患者多,对不明原因的疑难性胸腔积液应在积极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4例心源性胸腔积液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心源性胸腔积液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14例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5岁以上12例,平均年龄59.4岁。(2)10例患者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界增大、肝大触痛、下肢水肿,8例病人有颈静脉怒张等心衰症状体征。(3)心电图均有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或劳损,合并心律失常10例。(4)胸部X线或CT示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间质性或/和肺泡性肺水肿影像。心影增大10例,双侧胸腔积液13例。胸液细胞计数多不符合典型漏出液改变。(5)临床诊断:冠心病8例(其中合并心包炎1例,高血压病3例)、心肌病、肺心病各2例、甲亢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各1例。全部病例均合并肺部感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 心源性胸腔积液多见于中老年,均存在引起或诱发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和诱因。常多种疾病并存,相互影响,掩盖或加重心脏的症状或体征,影响胸液检查结果,导致诊断困难。认真、严密、细致的临床观察和对病史、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可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诊治胸腔积液患者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589例胸腔积液的患者在接受内科胸腔镜操作时的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结果589例患者术中均有少许出血(100%),有疼痛147例(24.9%),胸闷34例(5.7%),胸膜反应24例(4.1%);术后均有液气胸(100%),包括包裹性液气胸和非包裹性液气胸;疼痛129例(21.9%),发热36例(6.1%),切口寒性脓肿4例(0.67%),切口细菌感染2例(0.33%),复张性肺水肿3例(0.5%)。上述不良反应如出血、疼痛、胸闷、发热、非包裹性液气胸,多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或可自行缓解;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包裹性液气胸、切口寒性脓肿等若处理不当会遗留较多后遗症,甚至严重不良反应如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等,处理不及时能危及患者生命。结论胸腔镜总体上不良反应多较轻微,通过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预判,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可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科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腔积液检查中的高效性、安全性、并发症。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128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组64例。A组胸腔积液行常规检查,B组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 A组:36例为结核性,24例为恶性,3例为炎性或脓胸,1例患者病因不明确,5例患者需手术诊断。B组:40例为结核性,21例为恶性,3例炎性或脓胸,3例需手术诊断。恶性肿瘤患者45名(35.2%,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6人(59.4%),炎性或脓胸患者6人(4.7%),1人病因不明确(0.7%)。其中腺癌占28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9例,恶性间皮瘤3例。内科胸腔镜并发症较少(7%,P0.05)。结论内科胸腔积液诊断尤其针对反复或持续性胸腔积液患者,是一种高效、微创、安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局麻下内科胸腔镜对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不明原因老年患者渗出性胸腔积液经内科胸腔镜检查的诊断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67例患者明确诊断,诊断率93.3%。恶性胸腔积液99例(55.3%),结核性胸膜炎58例(32.4%);恶性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胸水多为血性,癌胚抗原水平较高;结核性患者年龄偏小、病程短,胸水多为浅黄色,腺苷脱氨酶水平较高。患者耐受性好,主要不良反应为胸痛。结论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及结核所致,内科胸腔镜检查诊断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支镜代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住院66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行纤支镜代胸腔镜检查术,观察胸膜病变及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66例胸膜腔积液患者,确诊58例(88%),8例(12%)未能确诊病因,术中术后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纤支镜代胸腔镜检查对胸腔积液病因诊断是一种患者耐受性好且安全、有效、诊断率高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心源性胸腔积液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 14例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45岁以上 12例,平均年龄 59.4岁。 (2) 10例患者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界增大、肝大触痛、下肢水肿,8例病人有颈静脉怒张等心衰症状体征。 (3)心电图均有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或劳损,合并心律失常 10例。 (4)胸部X线或CT示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间质性或 /和肺泡性肺水肿影像。心影增大 10例,双侧胸腔积液 13例。胸液细胞计数多不符合典型漏出液改变。 (5)临床诊断:冠心病 8例 (其中合并心包炎 1例,高血压病 3例)、心肌病、肺心病各 2例、甲亢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各 1例。全部病例均合并肺部感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 心源性胸腔积液多见于中老年,均存在引起或诱发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和诱因。常多种疾病并存,相互影响,掩盖或加重心脏的症状或体征,影响胸液检查结果,导致诊断困难。认真、严密、细致的临床观察和对病史、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可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内科胸腔镜在诊断老年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OLYMPUS公司内科电子胸腔镜LFT240,对24例老年(60~80岁)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镜检查,术前采用彩超定位方法选择胸腔镜检查入路,术中对胸膜病变进行多点活检,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结果 24例老年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中,成功进入胸膜腔并取得病理22例(91.7%),病理确诊17例(70.8%),2例(8.3%)患者未能进入胸膜腔,检查失败。确诊患者按病因分为:恶性肿瘤6例(25%)、结核病6例(25%)、化脓性炎症5例(20.8%)、非特异性5例(20.8%)。恶性肿瘤中小细胞肺癌4例,肉瘤样癌1例,间皮瘤1例,未见腺癌及鳞癌引起包裹性胸腔积液。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局部皮下气肿及轻微局部疼痛,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于老年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诊断具有简单易行、微创安全高效、并发症发生率低、诊断效能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