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率和诊断表现。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诊断率为60%,观察组患者超声诊断有效率为98%。超声诊断效果较好,P0.05。超声诊断更能全面评估患者心脏的整体情况。二尖瓣钙化型,瓣叶逐渐增厚,运动处于明显受限状态。二尖瓣粘连型的瓣叶逐渐增厚,连接处处于粘连状态,瓣叶有着良好的活动情况。混合型瓣叶处于增厚状态,瓣叶处于开放性的状态。X线检查仅仅能够检测到二尖瓣处于病变部位,同时也伴有主动脉瓣病变,三尖瓣病变以及肺动脉瓣病变。超声诊断二尖瓣病变中,10例为重度狭窄,8例为中度狭窄,2例为轻度狭窄。同时主动脉瓣病变也伴有主动脉瓣狭窄和重度关闭不全以及中度关闭不全。结论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的超声诊断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诊断率高,更能有效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工人,住院号838265。原患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蹦劳累着凉后发生心功能不全面入院。入院后经体格检查和摄X 光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闭锁不全,以闭锁不全为主,心功能Ⅱ~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进行诊断的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70例,由于检查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比观察各组患者的心功能检测指标及诊断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检查后,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左室射血分数值(LVEF)远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值(LA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LVDd)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该检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瓣膜病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7 d内先后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 TEE)检查,观察心脏瓣膜病变情况,并将二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T-3D TEE可多角度、立体、清晰地显示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的形态结构、病变程度及周围血流情况,发现在TTE检查中难以明确的心脏瓣膜病变,并纠正其诊断偏差。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RT-3D TEE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TTE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7.04%比91.11%,P=0.039)。RT-3D TEE与TTE诊断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具有中等程度一致性(Kappa=0.477,P=0.001)。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为先天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可作为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病率高,据国内统计资料,风湿性心脏病在成人心血管病中的比较发病率约为40%,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尸检资料中,二尖瓣病变为100%、主动脉瓣为48.5%、三尖瓣为12.2%、肺动脉瓣为6.5%,各瓣膜受损的比较及发病率的差别,可能与瓣膜受的压力负荷不同有关。临床分析表明,二尖瓣狭窄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左心房扩大的常规检查仍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本文对39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左房扩大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改变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6.
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简称PDE)是用超声技术测定心脏及大血管内血流的一种新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小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我们于1985年1~4月应用PDE频谱分析了33例心瓣膜病患者,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16~72岁,均经临床、X线及心电图诊断为风湿性心瓣膜病。  相似文献   

7.
随着风湿热、梅毒发病率的下降,老龄人口的增加和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老年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必然有新的变化。作者分析老年心脏瓣膜病111例,着重对其病因进行探讨。临床资料111例患者年龄为60~82岁,平均68.5岁,男66例,女45例。全部均经病史询问、体检、X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而确诊。仪器采用ATL公司MK600型超声装置。病因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者48例(43.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4例(39.6%),二尖瓣脱垂6例(5.4%),乳头肌功能不全3例(2.7%),梅毒性心脏病2例(1.8%),主动脉瓣脱垂、升主动脉扩张、先天性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60例(男性≥45岁,女性>50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50%判定为冠心病。结果:60例患者中发现并发冠心病者11例(18.3%)。结论:男性≥45岁,女性>50岁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约20%并发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检查     
文內报道6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手术所见与心动图检测的对比分析,证实心动图对心瓣膜病的诊断、衡量病变严重程度颇有价值,与手术所见有良好的相关性。尤其是对二尖瓣狹窄的诊断和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多发或少见部位黏液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超声心动图对其联合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3-02至2015-12经手术证实的14例多发和非起源于左心房卵圆窝的心脏黏液瘤,分析其MSCT征象,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14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12例,准确率约85.7%;MSCT诊断11例,准确率约84.6%。术前超声心动图和MSCT对此类多发或非常规位置起源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准确率基本相当且优势互补,超声心动图对于瘤体的运动、瘤蒂的位置、形态和附着点判断优于MSCT。而MSCT可同时排除有无肺动脉栓塞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结论:多发或起源少见部位的心脏黏液瘤既有着与常规单发左心房黏液瘤相似的影像学表现,又有其特殊征象,两种检查方法密切结合,可对此类疾病及其并发症诊断达到较高的水平,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忻、螺瑞酮和苯酯丙脯酸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苯酯丙脯酸联合螺瑞酮治疗,另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忻,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78.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忻、螺瑞酮和苯酯丙脯酸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并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状态,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2.
心脏瓣膜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狭窄和(或)反流所致的心脏疾病。超声心动图是证实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并评估其严重程度的首选方法。由于多方面原因,不同地区、医院和检查者之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流程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为帮助临床医生对心脏瓣膜病作出准确而一致的诊断和评估,促进相关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深入发展,制定规范化检查共识十分必要,对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指导、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判定原因不明心脏收缩期杂音性质的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初诊的原因不明心脏杂音的患者 16 0例 ,年龄 14~ 86 (5 6± 2 4)岁 ,分析比较心内科医师进行临床心脏检查 (无临床病史、心电图及 X线资料参考 )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判定心脏杂音性质的准确性。结果 超声心动诊断功能性杂音 38例 ,器质性杂音 12 2例 ,以主动脉和二尖瓣复合病变最常见 ;其中主动脉瓣狭窄 (AS) 38例 ,主动脉瓣反流 (AR) 32例 ,二尖瓣反流 (MR) 4 5例 ,三尖瓣反流 (TR) 2 8例 ,二尖瓣脱垂 (MVP) 15例 ,室间隔缺损 (VSD) 12例 ,另外有 19例患者可记录到收缩晚期室内峰值压差。临床心脏检查确定功能性杂音、AS、AR、MR、TR、MVP、VSD及室内峰值压差的敏感性依次为 6 6 %、73%、2 2 %、72 %、6 0 %、5 6 %、98%及 2 1% ,与孤立性瓣膜病变比较 ,复合瓣膜病变时临床诊断的敏感性最差 (P<0 .0 0 1)。有 16例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心脏检查不符。结论 临床心脏检查确定杂音性质有局限性 ,特别是在一个以上部位瓣膜病变时 ,因此对原因不明的心脏收缩期杂音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则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钼靶联合超声检查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女性BI-RADSⅣ级病变乳腺肿块患者100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常规查体、X线钼靶检查、超声影像学检查,并与病理分析结果对比。回顾性分析X线钼钯检查、超声影像检查表现,总结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特点,比较两者检查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在肿块检出方面,X射线钼靶检查影像学特征主要为片状致密影、结节状影及钙化影等影像学表现,诊断阳性率为70.73%;超声检查表现多为内部呈现低回声的圆形、椭圆形肿块、中央部存在或不存在沙砾样的钙化结节影,边缘清晰或不清,诊断阳性率为83.73%,超声检出乳腺肿块的结果优于X线钼靶(P<0.05);两者联合检查时,阳性诊断结果提升至95.12%,与X线钼靶、超声单项检查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钙化点的检出中,X线钼靶单独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两者联合应用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P<0.05)。X线钼靶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9.00%,误诊率为13.00%,漏诊率为8.00%;超声检查准确率为70.00%,误诊率为16.00%,漏诊率14.00%;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误诊率与漏诊率均明显低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超声影像与X线钼靶对乳腺BI-RADSⅣ级病变的检查均有部分的漏诊及误诊,对于一些诊断难点的鉴别诊断存在盲区,二者联合则可优势互补,减少乳腺BI-RADSⅣ级病变漏诊、误诊的发生,协助准确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  相似文献   

15.
文斌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48-125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7例确诊为PH患者给予超声心动图及CT、X线、肺动脉造影等检查,部分给予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与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57例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患者148例,确诊率94.3%。结合其他检查全部确诊。超声心动图误诊的9例中,6例为右肺动脉狭窄,3例为左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厚增大,右心房扩大,肺动脉增宽,收缩期三尖瓣可见反流,反流频谱呈高速。30例患者右心导管测量PASP与超声心动图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PH具有准确率高、方便快捷、无创性、可重复性高等特点,且对病因的明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预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冠状动脉心脏病 (CHD)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布及CHD预测指标。方法 :对 6 7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左右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0 %、左主干管腔狭窄≥ 5 0 %判定为CHD。结果 :发现并发有CHD患者 (CHD组 ) 86例 ,平均年龄大于非CHD患者 (非CHD组 ) ,多支病变 4 8例(5 5 .81% )。CHD组中家族史、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多于非CHD患者。有无心绞痛症状与是否并发CHD无明显相关 ,各种瓣膜病变CHD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CHD家族史、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是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指征 ,心绞痛不是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并发CHD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外科、麻醉、体外循环灌注、心肌保护及围手术期管理技术的进步,瓣膜手术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手术疗效明显提高〔1〕。现报道我们的诊治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3年8月~2006年12月老年瓣膜病瓣膜替换术患者43例,均经临床检查、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证实诊断,近8年的21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男29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5.41±3.25)岁,体重42~81kg。1.2术前情况病因诊断:(1)风湿性瓣膜病38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10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5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0例,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继发性改变11例,二尖瓣、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显像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于滨州市中医医院接受心超声心动图检查的500例老年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20例(65~70岁26例、71~80岁50例、81~90岁44例),非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体检者380例。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显像特征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65~70岁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71~80岁组与81~90岁组(P<0.05)。81~90岁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单纯主动脉瓣发病人数占比明显高于65~70岁组、71~80岁组,而主动脉瓣+二尖瓣发病人数占比明显低于65~70岁组、71~80岁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及高脂血症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酗酒、患有高血压、脑卒中及高脂血症均为影响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多见主动脉瓣病变,且年龄,吸烟,酗酒,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及高脂血症均可能导致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和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原因的认识。方法分析10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查而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全部患者首先根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资料完全排除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继发性心脏瓣膜病。结果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6.6%,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52.4%,室性心律失常占13.4%,房性心律失常并室性心律失常占9.8%,各种类型传导阻滞占24.3%。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的退行性变以及病变心肌的扩张、钙化涉及传导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误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38例误诊为其它心脏疾病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冠心病23例(60.5%),扩张型心肌病6例(15.8%).风湿性心脏病6例(15.8%),甲亢性心脏病3例(7.9%);38例病人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活动后气促;常规胸片检查:17例发现主动脉钙化,未发现心内钙化影,所有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均有瓣膜钙化.其中23例存在瓣膜功能不全。结论:本病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常规X线摄片检出率并不高.故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应注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综合判断,早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