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丽琼 《大家健康》2013,(5):117-118
目的分析急诊科救治高空坠落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因高空坠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对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因高空坠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急诊科院前急救小组采取正确的现场急救及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高空坠落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正确的现场急救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诊科救治高空坠落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因高空坠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对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因高空坠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急诊科院前急救小组采取正确的现场急救及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对高空坠落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正确的现场急救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实施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按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vs77.5%),且在患者的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重症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患者入院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182例为2009年4月~8月入科急救患者,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176例为2009年9月~2010年1月入科急救患者,按急救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急救完成时间、患者死亡率、医护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在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中,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缩短急救时间,提高工作质量,增加急救成功率,并且增加医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高处坠落伤一体化治疗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救治的严重高处坠落伤患者45例做对照研究,以救治方案的不同,将4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21例)和观察组(n=24例),前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后者采用一体化治疗,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应用于严重高处坠落伤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死亡率8.33%显著比对照组19.05%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比对照组23.81%低(P0.05);观察组获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严重高处坠落伤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方案,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救治效果,减轻患者治疗痛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及心理干预护理在基层医院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接受外伤性脾破裂救治的患者59例,其中29例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心理干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度及护理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的降低基层医院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护理焦虑度,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救护理程序在肺结核大咳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39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提供基本治疗及常规护理流程;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39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作为观察组,为其提供急救护理程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焦虑恐惧状况、机体舒适度评分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2.05%,观察组为100%,观察组有效率较高(P0.05)。实施急救护理程序后观察组焦虑程度有所好转(52.61±3.78)分,且优于对照组(60.33±5.24)分(P0.05)。实施急救护理程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机体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提供急救护理程序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肺结核大咯血的抢救成功率,减轻患者恐惧感与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对比分析2组临床急救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可提高急救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同时,可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发生,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13-15,19
目的 观察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急救方式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急救模式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就诊至确诊时间、急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2%、5.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2.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突出,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5月6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危重症患者120例进行分析研究,将2014年7-12月抽取60例为对照组,2015年1-6月抽取的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优化人力配置流程。结果:采取临床急救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与急救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常规急救流程基础上优化人力配置流程、优化接诊流程、优化抢救流程、加强监护及心理护理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5例的病例资料,设定其中按临床护理路径表来实施诊疗护理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行常规治疗护理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种模式对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相关护理知识评分、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应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陈安华  谭建兰  彭风云  梁汝忠 《吉林医学》2013,34(11):2131-213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患者(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急救护理措施,4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溶栓治疗的时间、治疗成功率、出血发生率;院内心肌梗死再次复发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缩短入院至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和降低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探讨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60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行良好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探讨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临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75例(常规综合护理),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7%,总满意率为97.3%,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合理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有利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尚未施行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接受常规急救的5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后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有效缩短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有效抢救时间,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015年10月~2017年3月治疗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按照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现观察两组患者急救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急救时间以及D2B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愈后情况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的急救护理流程疗效更佳,在临床上优先考虑此种急救护理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一体化急救模式与传统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一体化急救模式治疗的16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147例接受传统急救模式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救治效果、家属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急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急救模式,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研究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为患者提供更佳护理方案。方法:收集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护理,19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与饮食护理。结果:上述38例患者均成功救治,救治成功率为100%;治疗组满意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治疗组患者焦虑度评分(30.2±5.29)显著低于对照组(42.6±7.5),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中,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急救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能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急救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1.8%,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邓爱华  张霞 《河北医学》2016,(4):683-68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急救质量.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结局平稳9例、好转11例、恶化7例、死亡3例,对照组平稳6例、好转8例、恶化11例、死亡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及成功率,有利于患者临床康复,改善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