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许勇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161-162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是指,由于在分娩时过度牵拉和屈曲胎儿颈部,致使臂丛神经纤维撕伤或断裂,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肌麻痹,臂丛神经损伤,又称臂丛神经麻痹,多见于肩难产、臀位产时,臂丛神经是由颈神经5~8及胸1脊神经组成,头位产时在肩娩出前过分向斜的方向牵拉胎儿,致使臂丛神经纤维撕伤或断裂,引起上臂、前臂及手的麻痹,  相似文献   

2.
神经损伤仪配合生物反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的一侧或双侧臂丛神经因受到头肩分离暴力作用而发生的牵拉性损伤。轻者臂丛神经周围水肿、充血,蘑者可致部分神经撕裂,严重者造成神经干拉断或神经根性撕脱,主要表现为伤侧上肢功能障碍。臂丛神经是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其损伤致残性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基于肩部及上肢神经分布的特点,单纯应用颈丛或臂丛神经阻滞,容易发生阻滞不全的情况。本研究采取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川  赵东  杨士平  张翼 《河北医药》2009,31(19):2608-2609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麻醉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肌间沟(颈6水平入路)臂丛麻醉易定位、操作简单,但易出现尺侧阻滞不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颈根部局部解剖学习,采用颈7水平肌间沟入路,以颈7横突尖为穿刺标记,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灵活合理地使用颈路臂丛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手术。方法:在锁骨上4cm及胸锁乳突肌外缘2cm交叉点,此为颈路臂丛穿插刺点,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混合液5-10ml,再与前,中斜角肌间的肌间沟混合注入局麻药,回抽无血,即注入药15-20ml,浓度为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结果:阻滞完善,患者无痛,安全,肌肉松弛。结论:过去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颈肩部手术阻滞不完全,无法达到满意的麻醉平面,通过应用颈路臂丛复合肌间沟两点神经阻滞不仅局麻药的总量增加不多,而且定位操作简单,因颈路臂丛神经阻滞也增加了肌间沟滞时臂丛神经的麻醉平面。  相似文献   

6.
林武芳 《江西医药》2007,42(10):907-908
目的 观察膈神经阻滞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 顽固性呃逆患者经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中点,将胸锁乳突肌捏住提起作膈神经阻滞,或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第4颈椎横突处垂直进针作颈4脊神经阻滞.结果 6例患者经2~4次阻滞均达到了根治性的疗效.结论 膈神经阻滞可作为顽固性呃逆的常规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低位肌间沟入路下干接近法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川  赵东  杨士平  张翼 《河北医药》2008,30(12):1947-1947
臂丛神经麻醉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麻醉易定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易出现尺侧阻滞不全,我们通过对颈根部肌间沟局部解剖学习,对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法进行了改进,降低了进针位置,增加了进针深度,使穿刺针尖更接近臂丛神经下干,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乳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我国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手术当中如何保护好局部有关神经 ,使其免受损伤 ,避免胸大肌萎缩 ,保持患侧上肢功能的完善 ,这些对保证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 胸上神经、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作胸上神经 :起于臂丛外侧束 ,分 1~ 2个分支 ,  相似文献   

9.
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应用较多,我院采用肌间沟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并辅以丙泊酚镇静,取得满意效果.现将2006年2月~2009年6月在上肢手术中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辅以丙泊酚镇静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臂丛和锁骨下血管在胸廓出口受压,同侧上肢出现疼痛,感觉异常、肌无力以及血液循环障碍等症状时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过去命名很多,如前斜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颈肋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等,1956年Peet建议采用本名,目前已通用。解剖:胸廓出口即锁骨后间隙,其中通过臂丛和锁骨下血管,可分为: 一、斜角肌三角:由第一肋骨和前、中斜角肌组成,血管神经束经此走向锁骨后方,少数臂丛通过前斜角肌纤维之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颈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9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臂丛阻滞麻醉组、颈丛阻滞麻醉组、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组,对三种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各组麻醉效果以及有无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果 颈臂丛联合组麻醉效果较另两组满意,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阻滞效果满意.不增加不良反应.罡一种可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盲探的肌问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肩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传统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与0.25%左旋布比卡因.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阻滞完全者占86.7%(13/15),显著高于Ⅱ组的46.6%(7/15)(P<0.01);Ⅰ组阻滞不全者占13.3%,显著低于Ⅱ组的26.7%(P<0.01).Ⅰ组无阻滞失败病例;Ⅱ组阻滞失败4例.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常用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刺激器在周围神阻滞定位的应用日渐成熟,它以电刺激诱发出的特定肌肉收缩为定位指标,可准确定位臂丛神经,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正>臂丛神经是由C5~T1脊神经前支组成,主要支配上肢感觉与和运动。臂丛神经损伤是指组成臂丛的神经受损伤,是一个比较常见类型的周围神经损伤。据报道:目前全球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发病率为0.38‰~5.10‰,我国发病率为5.9‰~17.0‰~([1])。既往有研究认为:85%~90%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可在产后2月内缓解,但近期研究结果认为这个自然恢复比例被严重的高估~([2])。目前临床对于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早期手术松解治疗、手术移植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效果均不理想。本研究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腕手矫形器结合康复治疗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  相似文献   

15.
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周围神经定位是其成功关键,但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是盲探性操作.  相似文献   

16.
周晓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84-2784
目前,锁骨手术在神经阻滞麻醉方面多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深丛阻滞的方法,颈深丛阻滞常带来诸多并发症.为了减少这些麻烦,笔者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手术6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爱梅 《河北医药》2010,32(12):1603-1604
锁骨及其皮肤区域受颈丛及臂丛神经的双重支配,因而锁骨骨折麻醉比较困难。国内锁骨骨折麻醉常见的方法有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和臂丛加颈丛神经联合阻滞三种。  相似文献   

18.
黄必君  李晓辉  李正涛 《贵州医药》2010,34(10):918-918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常用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刺激器在周围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日渐成熟。它以电刺激诱发出的特定肌肉收缩为定位指标,可准确定位臂丛神经,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和安全性。近来我科开展了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上肢手术3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可以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往往小儿不能完全合作,使单纯的神经阻滞麻醉难以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又可能面临插管困难、误吸、肺部感染、苏醒期躁动、哭闹等问题,我院适当的将全麻与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例如氯胺酮或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10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Ⅰ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操作,Ⅱ组采用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并发症也显著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