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在认真总结完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施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总量增长,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95”发展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户自有的组织形式,它在保护弱小的农民团体,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之后,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与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斌 《经济论坛》1999,(13):39-3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这一基本要求来看,实现农民增收,一...  相似文献   

4.
“广东农村经济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从总体来看,是农村改革坚持了市场取向,初步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这是马恩成在《农村改革与市场经济》一文中的论点。为了今后发育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经济,他继而提出了几点看法:1、农村市场经济主体的发育;2、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3、农村建立市场经济,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与协调。  相似文献   

5.
影响增加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农民本身而言,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落后观念,提高市场经济意识、契约意识和法律意识;就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而言,应借鉴当今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家财政应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农业和农村问题,其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既是农业生产和农业投入的主体,又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目前,正视农民的困境、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农业和农民的困境农业作为弱质产业,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掩盖着,现在我国逐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的问题日益突出显示出来,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利益低下,城乡收入差距再度拉大,农业和农民困境重重。1.农产品供给不稳定性与需求的均衡性,农民蒙受巨大损失。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多少,是由人口多少和…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而早在1988年,广东经济理论界召开的双月研讨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经济理论学者参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共识,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为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提供了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广东30多年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与经济理论界先行者勇闯雷区、敢为人先,秉承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学术操守,充分担当探路尖兵的角色密不可分。《雷区:1988》记录1988年广东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开始确立,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逐渐流动起来,进行重新组合。这是新形势下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那么,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认识和把握农村生产要素流动的状况和特点,以促进其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流动?现结合滨海县的实际作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 农村改革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两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力也随之出现了两次较大的提高。一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中长期积蓄的能量得到了空前释放。一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逐步建立,使广大农民从对土地的依附关系上得以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由田头走向市场。比较这两次变化和调整,不难看出,第一  相似文献   

9.
<正>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经过15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经济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逐步活跃起来,使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进一步把农民和农村产业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其突出反映在:传统意识浓厚;市场信息滞后,生产要素流动受阻,农民的经营权益得不到维护等。为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保证到本世纪末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只有扎扎实实地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本的流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经济发展要求劳动力经常流动以适应就业机会和地区发展变化的需要。我国有着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但并没有带来高速的农村经济增长,根本原因是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低,投资不足。长久以来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严禁农民自由迁徙,割裂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良性互助关系,造成城市工业的发展没有带动农业的相应发展,反而几乎把农业排斥在了现代化发展之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第一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同时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城乡间人力资本的双向流动实现劳动力在当前经济状况下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农民奔向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向农业产业化、社会城镇化转变升级的新的历史阶段,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大大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分散的农户生产经营暴露出许多问题。国家正式实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就对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供销合作社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曾在组织农民,服务农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上起过重要作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今天,供销合作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改革中加快发展,是一个关系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为此,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了贯彻落实好《决定》,系统全面地总结河北省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本刊记者采访了省供销社主任李美峰,还将在以后陆续报道改革12年来,河北省供销社系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推动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加快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抓住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机遇,因势利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加快发展,应该作为加快南京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 一、《决定》为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们规划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加快改革开放的行动纲领。《决定》中就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所有制结构问题有6个重要的理论观点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在积极促进  相似文献   

14.
虽然近几年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但农村金融的发展速度却比较慢,商业银行撤退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因为缺乏金融的有力支持而发展受阻。按现行《贷款通则》要求,贷款既要担保又要抵押,由于农民收入不高,也就很难通过多少财产抵押获得发展信贷资金,而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农户小额信贷,不需要通过抵押担保.可凭信用来获得贷款,以解农民的燃眉之急,信用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献灿  赵书丽 《经济论坛》2007,(17):128-129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没有农民的充分就业就没有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所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日渐深化,如何让富裕起来的农民理好财,关乎农村经济的壮大、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村风貌的改善。本文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现实背景及农民的理财困惑,总体分析农民理财的需求增长、供给不足所产生的供求矛盾,以及这种矛盾所产生的种种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农村社会保障及其法制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加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决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调研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三个必须”,强调增加农民收入要实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必须”,更是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补短板的“急迫”:“十二五”以后,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呈下滑趋势,2015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60元,实际增长7.7%,仅相当于全国排名第一的上海的57.6%。调研发现,云浮以“罗定稻米”产业为抓手带动农民增收,为广东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和农民问题上其重点是农民收入问题,它标志着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进步。目前农村市场经济正处在新时期发展阶段,拓宽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是一个关系全局、保证十五计划和第三步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施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本文就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跨世纪难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