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 (MSCT)联合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高体质量指数(BMI)患者(26~30 kg/m2)行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价值。方法 将60例高BMI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行CCTA。研究组管电压100 kVp,根据BMI及体质量确定对比剂用量及流率;对照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剂量70 ml,流率5 ml/s。分别采用权重20%、40%、60%及80% ASIR-V重建2组图像,比较组间及组内图像客观和主观质量评价差异及2组辐射有效剂量(ED)。结果 研究组ED[(2.65±0.64)mSv]及对比剂剂量[(61.84±9.17)ml]分别较对照组[(4.53±0.84)mSv、(70.0±0.00)ml]降低41.50%和11.66%(P均<0.05)。相同权重ASIR-V重建图像中研究组各血管节段CT值均高于对照组(t=5.11~6.86,P均<0.05),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ASIR-V权重增加,2组各血管节段CT值均无明显增加(P均>0.05),SNR及CNR逐渐增加(P均<0.05);组内不同权重ASIR-V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MSCT联合ASIR-V以100 kVp管电压对高BMI患者行CCTA可在显著降低患者ED及对比剂剂量的同时获得满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下联合不同权重ASIR-V提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收集进行Revolution胸部CT平扫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固定管电压120 kV,用自动管电流调整辐射剂量。A组为噪声指数(NI)=10,用滤波反投影法(FBP)重组图像;B组为噪声指数NI=18,进行(0%~100%)后置ASIR-V重组,重组间隔为10%;重组层厚均为0.625 mm。测量胸廓入口、气管隆突下、上腹部肝门层面背部肌肉、皮下脂肪、肝脏及脾脏相同部位ROI的CT值、噪声(SD),计算信噪比(SNR),并对两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来分析比较噪声(SD)、信噪比(SNR)。主观评分由2名工作经验5年以上放射科主治医师用双盲法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符号等级检验来比较。结果随着后置ASIR-V迭代强度的增加,图像噪声逐渐降低,SNR升高(P0.05)。B组噪声指数(NI)=18时,后置ASIR-V70%时图像客观指标优于常规剂量A组(6.47±2.21)mSv,且辐射剂量(2.73±1.01)mSv降低了57.80%。两名医师的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图像质量随着迭代强度的加大在主观噪声及图像细节的显示方面最佳,优于后置ASIR-V80%-100%,且后置ASIR-V70%优于常规剂量FBP(P0.05)。结论 Revolution CT在NI为18时,使用后置ASIR-V70%重组图像质量可以达到NI为10时的图像质量要求,并降低了57.80%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胸部强化CT检查中低碘含量对比剂在管电压100 kVp时的辐射剂量、强化效果、图像质量以及对影像诊断的影响.方法:200例初次行胸部强化检查住院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随机分为4个观察组,每组50例.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p,碘对比剂使用碘海醇(欧乃派克300 mgI/mL);B组采用管电压120 kVp,碘对比剂使用碘克沙醇(威视派克270 mgI/mL);C组100 kVp,碘海醇(欧乃派克300mgI/mL);D组100kVp,碘克沙醇(威视派克270 mgI/mL).分别记录每例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并计算出有效放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主观图像质量分别由1名低年资和1名高年资影像医师进行评定.客观图像质量通过测量增强后肺动脉的CT值、噪声并通过计算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来评价,并对4组中有明确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病例进行符合率分析.结果:管电压100kVp时使用碘海醇(300 mgI/mL)的C组肺动脉CT值(204.9±32.4) HU要比120 kVp时的A组(172.1±24.4) HU高19.1%;在管电压100kVp时使用碘克沙醇(270 mgI/mL)的D组肺动脉CT值(188.7±26.0) HU要比120 kVp时的B组(154.9±21.4) HU高21.8%.100kVp条件辐射剂量C组(3.9±0.6)mSv和D组(3.9±0.8)mSv低于120 kVp条件的A组(4.8±1.3) mSv与B组(5.1±1.3)mSv(P<0.01).A组和B组图像评价要略好于C组与D组图像,4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2名医师对4组图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0.05).与病理诊断随访结果显示,200例中有明确病理诊断的137例,占68.5%,4组病理诊断符合率均在82.1%~86.8%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964).结论:管电压在100 kVp时使用低碘含量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进行强化胸部CT检查,强化效果及影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有效辐射剂量比常规检查能减少1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型迭代重组(ASIR-V)联合80 kV低管电压在门静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碘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CT门静脉成像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450 mg I/kg,采用FBP重组;B组采用低管电压80 kV,对比剂用量350 mg I/kg,采用40%ASIR-V重组。分别在门静脉主干(MPV)、门静脉左支(LPV)、门静脉右支(RPV)放置兴趣区(ROI)并记录每个ROI的CT值和SD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由两名有经验医师采用五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主观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2.14±0.21)mSv、碘对比剂(22.14±2.59)gI显著低于A组(5.54±1.15)mSv和(28.19±4.04)gI,其中ED和碘对比剂较A组分别降低约61.4%和21.5%。B组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及门静脉右支CT值显著高于A组(P0.05),B组门静脉SD值显著低于A组(P0.001),B组门静脉SNR值和CNR值显著高于A组(P0.001)。两名医师对图像主观评分具有很好一致性(Kappa值0.800,P0.001),B组图像两名医师主观评分(4.20±0.71和4.23±0.68)显著高于A组(3.37±0.49和3.43±0.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静脉成像中,ASIR-V联合80 kV低管电压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且可获得更好的门静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结合去金属伪影算法(MRA)在儿童漏斗胸胸廓内支架固定术后成像中的价值。方法A组:20例漏斗胸胸廓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患儿,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参数:80~140 kV,200 mA,ASIR-V:50%,最佳单能量加MAR重组,以10 keV为间隔重组40~140 keV图像。B组:20例同样治疗的患儿,常规胸部平扫,100 kV,自动毫安,噪声指数(NI):10,ASIR-V:50%,计算支架两端伪影区与背部肌肉的CT差值(△CT)和CT伪影指数(AI),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对两组病例读片并主观评分,评分标准1~5分,并对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A组40~60 keV单能量图像△CT值(711.34±27.23 HU,465.77±36.25 HU,415.50±34.64 HU)较B组(408.33±15.14 HU)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70~140 keV单能量图像△CT值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0~140 keV图像的△CT值(41.47±6.21 HU,40.38±4.79 HU,40.37±3.65 HU,42.15±3.22 HU)明显降低,A组40~70 keV单能量图像AI值(274±20.61,169±10.91,104.77±17.61,85.48±10.86)较B组(56.02±6.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0~140 keV单能量图像AI值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140 keV图像AI值(16.91±2.55,17.98±2.21,14.56±3.52,16.39±2.34,18.62±3.12)明显降低,A组DLP(90.22±6.31 mGy·cm)和ED(1.52±0.15 mSv)大于B组DLP(36.43±4.20 mGy·cm)和ED(0.62±0.34 mSv),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0~140 keV图像均大于4分;40~90 keV图像及B组图像小于4分,读片结论一致性良好。结论能谱扫描模式下的单能量图结合MAR算法可以有效去除漏斗胸胸廓内支架造成的伪影,但辐射剂量高于普通胸部平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用量在超重人群冠脉cta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 t血管成像检查的超重可疑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各为100例,常规组使用120 kVp管电压、370 mg/m L造影剂,低剂量组使用100 kVp管电压、320 mg/mL造影剂,比较两组的造影检查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CT剂量指数(CTDI)为(50.81±4.62)mGy、有效辐射剂量(ED)为(12.95±1.08)mSv,低剂量组分别为(29.37±2.51)mGy、(8.94±0.85)mSv,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的碘摄入量为(27.38±2.31)g,低剂量组为(21.24±1.76)g,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低剂量组的冠状动脉c t值、噪声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图像的信噪比(S N R)、噪声比(C N R)、冠状动脉节段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把低剂量技术应用于超重人群冠脉cta,可以减少碘摄入量和辐射剂量,并且能够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下肢动脉CTA显示远端血管成像中使用能谱CT的效果。方法:于我院疑似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患者均接受能谱CT检查,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划分为对照组(31例,管电压120kVp,对比剂浓度350mgI/ml)和观察组(31例,管电压100kVp,对比剂浓度270mgI/ml)。对比能谱CT检出准确率和两种方法的检出效果。结果:对比患者能谱CT和DSA的诊断结果,能谱CT检出准确率59例(95.16%),特异性94.12%,敏感度91.67%。检出率和DSA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3.60±0.38)分,图像噪声(9.26±0.82)HU。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3.65±0.42)分,图像噪声(9.41±0.89)HU。2组成像质量和图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动脉CT值(372.45±39.65)HU,对比噪声比(13.28±1.78),辐射量(21.62±2.49)mSv。观察组下肢动脉CT值(462.12±37.32)HU,对比噪声比(15.10±1.82),辐射量(3.3...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64层螺旋CT观察不同管电压(80kVp及100kVp)对儿童CTA图像质量(IQ)和辐射剂量(E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CTA检查资料,根据扫描管电压分为80kVp组(n=30)及100kVp组(n=22),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采用bolus tracking技术自动注射对比剂,记录增强后心腔和大血管的密度,测量背景噪声,计算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采用单盲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 80kVp和100kVp两组心腔大血管平均密度、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Q评分分别为4.17±0.70、4.23±0.53(P=0.834);80kVp组平均ED为(0.458±0.085)mSv,低于100kVp组的(1.074±0.290)mSv(P<0.001)。结论儿童心脏CTA检查中,与100kVp相比,80kVp管电压可明显降低ED而不影响IQ。  相似文献   

9.
低流率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兔脑CTA成像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流率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脑CT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使用A方案(碘迈伦400 mgI/ml,流率0.5 ml/s);对照组分别使用B方案(300 mgI/ml,流率1.0 ml/s)或C方案(400 mgI/ml,流率1.0 ml/s),每次注射对比剂含碘量为0.5 g/kg体重,行脑CT同层动态扫描,获得兔大脑中动脉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对比各方案兔大脑中动脉强化峰值到达时间(PT)及到达峰值时大脑中动脉的CT值.结果 大脑中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164.67±5.16)HU、(163.00±7.13)HU、(193.50±5.13)HU,C方案高于A、B方案(P<0.01),A、B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三组方案测得大脑中动脉PT分别为5 s、5 s、4 s,C较A、B方案提前.结论 在兔脑CTA扫描中,使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以大大降低注射流率而对血管强化效果无明显影响;在注射流率相同情况下,应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使血管显示更清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多模型迭代重建(ASIR-V)在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左心房(LA)和肺静脉(PV)CT成像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确诊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所有心房颤动患者,并按管电压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143例/组。A组使用低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ASIR-V 10%~100%间隔10%重建;B组使用常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碘帕醇370 mgI/mL,ASIR-V 50%重建。LA和PV图像质量客观评价采用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进行比较,主观评分采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价。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碘摄入量、LA和PV解剖变异显示率及相关测量指标及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A、B两组比较,LA和PV的CT值、解剖变异显示率以及相关测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分别较B组减少约37.4%、29.9%(P < 0.05)。随ASIR-V重建比例的增加,A组的SD值逐渐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逐渐升高(P < 0.05);A组重建图像中,70%和80% ASIR-V的主观评分最高(P < 0.05)。  结论  低管电压(100 kVp)、低浓度碘对比剂(300 mgI/mL)联合70%或80% ASIR-V扫描方案可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对LA和PV解剖及相关指标的评价,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电离辐射并减少碘剂摄入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Veo, ASIR-V)技术在儿童胸部平扫中降低辐射剂量和提高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采用GE Revolution-CT对280例儿童胸部平扫患者进行扫描。28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70例;对照组设为A组,前置ASIR-V权重设置为0,实验组设为B-D组,前置ASIR-V权重分别设置为70%、80%和90%。记录各组患者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并比较各组有效剂量(ED)。图像客观评价在CT轴位图像上选取气管隆突层面测量各重组图像皮下脂肪、竖脊肌的CT值和标准差SD值,同时以背部竖脊肌为参考计算皮下脂肪、竖脊肌的信噪比(SNR)。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客观图像质量并比较两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结果平均ED值为:A组1.3±0.22 mSv,B组0.68±0.06 mSv,C组0.37±0.38 mSv,D组0.15±0.03 mSv。图像质量评价方面,在肺窗及纵隔窗上,70%ASIR-V图像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各ROI的SD值(12.09±3.44,12.37±3.58)明显低于0%及80%、90%ASIR-V图像的相应SD值(P0.05),SNR (4.83±0.62,2.93±0.54)明显高于0%及80%、90%ASIR-V图像的相应SNR值(P0.05);同时,70%ASIR-V图像在肺窗及纵隔窗的主观评分(4.15±0.51,4.09±0.53)亦优于0%及80%、90%ASIR-V图像的评分值(P0.05)。结论前置ASIR-V权重为70%不仅保证临床诊断需求,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CCTA)方案,旨在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方法:对8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CCTA检查,随机分为AB两组,各42例,每组依据碘流率高低分成两个亚组。A组高浓度对比剂、双低组(370mg I/mL,100kV,前瞻性心电门控):A1组(n=21,碘流率1480mg I/s);A2组(n=21,1214.6±91.7 mg I/s)。B组常规组(350mg I/mL,120 kV,回顾性心电门控):B1组(n=22,1575mg I/s);B2组(n=20,1400mg I/s)。所得图像质量用主观及客观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B组相比,A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61%,其中A2组用碘量降低约16.9%。A2组噪声稍高于A1、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A2组信噪比与B2组无显著差异,但低于A1、B1组。主观评分:3.7±0.7(A1)、3.1±0.6(A2)、4.1±0.7(B1)、4.0±0.5(B2),均能满足诊断。12例近期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A2组中1例因解剖变异诊断结果出现偏差。结论:64层螺旋CT高浓度对比剂、“双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分次团注对比剂单期增强能谱CT成像对肾透明细胞癌的显示及辐射剂量。方法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收集经腹部彩超及超声造影诊断怀疑肾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分次团注单期增强扫描能谱成像,对照组采用单次注射对比剂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实验组扫描方案:先团注70 ml对比剂,注入对比剂后25 s再注射50 ml对比剂并以相同流率跟注40 ml生理盐水。在第一次注射对比剂开始后70 s行能谱CT扫描。利用后处理软件,计算显示肿物、肾动脉和肾静脉的最佳单能量keV,并重组图像。对照组扫描方案:一次性注入对比剂120 ml,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于动脉CT值达到100 HU时扫描动脉期,延迟60 s扫描静脉期。测量肿瘤组织和相邻肾皮质间的比值LKR(LKR越远离1肿瘤显示越好)和对比噪声比CNR,肾动脉、肾静脉的CT值。记录患者BMI指数和辐射剂量。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结果实验组中肾透明细胞癌43例,嫌色细胞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各1例。对照组肾透明细胞癌44例,肾乳头状癌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和BM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显示肾肿物、肾动脉的最佳单能量为58 keV,显示肾静脉最佳单能量为67 keV。实验组58 keV单能量图肿瘤显示力和CNR(0.7±0.02和10.3±3.2)优于常规组动脉期(1.08±0.04和5.3±2.2)(P0.01);实验组58 keV单能量图肾动脉CT值198±20.3 HU与常规组动脉期肾动脉CT值203±14.5 HU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67 keV单能量图肾静脉CT值200±34.0 HU高于常规组静脉期肾静脉CT值140±12.6 HU(P0.05)。实验组扫描剂量长度乘积[(735±162)mGy·cm]明显小于常规组[(1032±324)mGy·cm](P0.01)。结论分次团注对比剂单期增强能谱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肾动脉、肾静脉的显示等同于或优于常规双期增强扫描,同时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碘流率(IDR)不同对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例怀疑冠心病需行冠脉CTA的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大于等于30 kg/m~2分为试验组,IDR为1.80 g I/s,另选择20例同期行冠脉检查的患者设为对照组,IDR为2.2 g I/s。分析并比较两组升主动脉根部和三大分支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比剂注射总量和注射时间有无差异,并对两组重组血管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两组CT值、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对比剂注射时间为(11.6±1.3)s,对照组为(13.2±1.4)s,试验组注射总量为(63.8±6.2)ml,对照组注射总量为(67.4±2.3)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肥胖患者,应用高浓度对比剂时,确保碘总量保持不变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对比剂注射流率,进而减少注射剂量,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应用低管电压能谱CT成像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宝石CT能谱成像(GSI)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怀疑肾血管源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CTA,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应用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kVp,对比剂剂量为1ml/kg体质量;GSI组25例,应用GSI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5ml/kg体质量。重建GSI组数据,得到101组(40~140keV)单能量图像,从中选出腹主动脉与竖脊肌之间具有最佳CNR的单能量图像;对GSI组最佳单能量图像和常规组图像进行MIP、VR和CPR等后处理,分别在原始图像上测量具有最佳CNR的单能量图像和常规组混合能量图像中双侧肾动脉的CT值、噪声和CNR,并以5分法比较两组重建图像的图像质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成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GSI组内,(51±1)keV单能图像具有最佳CNR,与70keV图像相比CNR提高了72.00%(P=0.001)。GSI组中最佳CNR单能量图像的肾动脉的平均CT值(466.45±109.93)HU高于常规组的(317.32±49.93)HU(P<0.001),CNR(14.31±4.70)和主观评分(4.75±0.30)与常规组中混合能量图像[CNR:(17.07±9.60),主观评分:(4.64±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0.11)。GSI组的DLP(333.44±19.35)与常规组(340.08±127.0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81)。结论51keV能谱CTA可降低对比剂用量,提高CT值,并维持与常规CTA相同的图像质量,可在具有潜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低速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兔脑CT灌注成像中的效果.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使用A方案(典迈伦400 mgI/ml,流率1.0 ml/s);B方案(400 mgI/ml,流率0.5 ml/s);C方案(300 mgI/ml,流率1.0 ml/s)行脑CT灌注成像,每次注射对比剂含碘量为0.5 g/kg体重.对比各方案脑CBF、CBV、MTT、灌注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及峰值时大脑中动脉的CT值.结果 A、B、C三种方案测得脑CBF平均值分别为(69.8±11.4)、(72.2±12.8)、(74.8±10.3)ml/(min·100 g).CBV平均值分别为(2.5±0.3)ml/100 g,(2.7±0.2)ml/100g,(2.6±0.3)ml/100g.MTT平均值分别为(2.27±0.19)s,(2.30±0.26)s,(2.55±0.30)s,三种方案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灌注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4 s、5 s、5 s.大脑中动脉增强峰值分别为(193.5±5.1)、(164.7±5.2)、(163.0±7.1)HU,A方案高于B、C方案,B、C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兔脑CT灌注成像中使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以降低注射速度而对灌注参数结果无明显影响;注射速度相同情况下,应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使血管显示更清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70 kVp结合深度学习图像重组(DLIR)算法在低辐射低对比剂用量情况下,是否可以提升0.625 mm薄层小儿腹部CTA图像质量.方法 观察组选取连续的37例[7个月~14岁,平均(6.87±3.11)岁]腹部增强CTA检查,检查使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检查方案,扫描采用70 kVp,对比剂用量0.8~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20排冠脉CT成像(CCTA)检查中,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冠脉成像所需的最低的对比剂(CM)用量。方法收集拟行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98例(男62例,女3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A组(n=34)接受0.7ml/kg的CM(350 mg I/ml),B组(n=34)接受0.6ml/kg的CM,C组(n=30)接受0.5 ml/kg的CM,注射流率均为5.0ml/s,随后推注30 ml生理盐水冲刷。测量并比较心脏和冠脉不同兴趣区的CT值,双人评价各组CCTA的图像质量。结果 C组冠脉近段CT值均低于A组和B组(P0.05),而A、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同时,C组冠脉近段CT值≥300HU和主要冠脉节段评分≥3在血管总数和患者总数中的百分比均低于A组和B组(P0.05),而A、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量为0.6ml/kg的对比剂(350mg I/ml)用量是320排CCTA检查中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冠脉成像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能谱CT在100 kVp和80 kVp时肺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对80 kVp条件下使用低浓度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将60例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各20例.A组:管电压100 kVp,使用对比剂320 mgI/mL.B组:管电压80 kVp,使用对比剂320 mgI/mL.C组:管电压80 kVp,使用对比剂270 mgI/mL.图像重建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算法(ASiR),3组对比剂用量相同.以肺动脉CT值的标准差作为图像噪声,用肺动脉主干与竖脊肌CT值计算图像对比噪声比,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和肺动脉各级分支CT值并取均值,由3个独立的放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图像噪声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噪声比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A组37.0±11.1,B组32.4±9.5,C组34.3±10.4,P=-0.1 1).②B组和C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4.6±0.2)mGy和(4.3±0.4)mGy)与A组相比((6.4±0.6)mGy),分别减少了28%和32.9%(P<0.001).③B组肺动脉各级分支血管CT值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01).④3组图像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92).⑤C组人均对比剂碘摄入量(154 mgI/kg)低于A和B组(182 mgI/kg)(P<0.05).结论:肺动脉CT血管造影管电压从100 kVp降低到80 kVp,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80 kVp条件下使用低浓度等渗对比剂可以达到诊断图像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宝石CT低千伏及低浓度对比剂(双低)对头颈联合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头颈联合CTA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A组: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威视派克270 mgI/mL)。B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欧乃派克350 mgI/mL)。图像重建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算法(ASiR),其它扫描参数不变。记录图像最佳对比噪声比、颈动脉CT均值和噪声值、辐射剂量及平均碘摄入量。由两位放射医师用4分制评估图像质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①A组图像对比噪声比高于B组(A组:15.23±2.10;B组:13.42±1.93,t=4.91,P<0.001)。②两组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9.45±1.04和3.64±0.49分,9.38±0.97和3.52±0.48分,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组颈动脉平均CT值((406.4±48.2) HU)高于B组((385.1±44.4) HU)(t=10.45,P<0.001)。④A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降低约35%((2.59± 0.30) mSv和(4.02±0.58) mSv,t=17.0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A组人均对比剂碘摄入量((230.42±5.04) mgI/kg)低于B组(303.34±7.34) mgI/kg)(t=63.46,P<0.001)。结论:宝石CT头颈联合血管成像使用管电压100 kVp及低浓度对比剂270 mgI/mL可以提供更好的图像对比噪声比,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的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减少了对比剂碘的摄入,对潜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