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 2 4只兔建立髂动脉再狭窄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8只 ,假手术组 8只和几丁质组 8只。几丁质组于再狭窄血管管周套上几丁质管 ,假手术组经上述同样手术过程但不放几丁质管。术后 4周观察各组兔髂动脉内膜面积 ,内膜 /中膜面积、厚度 ,3H TdR参入量。结果 ,管周应用几丁质能显著抑制再狭窄血管内膜增生 (P <0 0 0 1 ) ,提示管周局部应用几丁质可有效地预防再狭窄。  相似文献   

2.
冠脉内局部给药是延迟和预防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新方法。通过特殊球囊导管、支架、电离、特殊载体等方法使药物与病变冠脉特异结合,并延长药物在病变冠脉停留的时间。选择合适药物抑制早期激活和阻断最后共同通道是防止再狭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Infusa Sleeve导管血管内局部给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InfusaSleeve(IS)导管局部给药的可行性。方法:13只家兔随机分成A组(n=8)和B组(n=5),给药压力分别为607.9kPa(6个标准大气压)(A组)和202.6kPa(2个标准大气压)(B组),用标准血管成形导管损伤腹主动脉下端后,经IS导管向腹主动脉下端球囊损伤处局部注入1ml放射性同位素锝标记的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注射液。术后30分钟、6小时、24小时分别处死动物后,取两组动物靶点血管(腹主动脉下端)、心、肝、骨骼肌、小肠、血液、非靶点血管(肺动脉)组织,用γ计数仪计数后称组织重量。结果:A组和B组给药后30分钟靶点血管局部的放射强度分别占给药总量的49.250%和22.000%、分别是血液的45倍和8倍、是非靶点血管的70倍和12倍。靶点血管局部放射强度A组大于B组(P<0.05)。6小时和24小时后靶点血管局部放射强度占给药总量的0.343%(A组)和0.255%(A组)。结论:IS导管可经血管局部靶向给药。IS导管局部导入的药物浓度呈压力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球囊导管局部给药及转基因预防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急性血管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两大难题。其原因部分为机械因素所致,如血管夹层和弹...  相似文献   

5.
血管再狭窄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血管局部定位基因转染是目前治疗血管再狭窄研究的热点,它可将特异性基因精确定位转染至血管壁,实现外源基因表达,最大限度地在局部发挥生物学效应。本文以血管再狭窄发生机理为主线叙述了预转染目的基因的选择方案,总结协助外源基因转染的载体系统的选择和设计,并对不同定位基因转移的操作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再狭窄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再狭窄(restenosis)即成功的血管再形成如经皮介导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PTA)后再发的血管狭窄。它严重影响了血流,导致局部缺血。其形成是由于PTA不可避免的损伤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了内弹力层,使中膜断裂...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是近 2 0年冠心病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目前 ,全球每年约 10 0万人接受 PTCA治疗 ,但是 ,其术后再狭窄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很好地解决。新近再狭窄机制的研究认为 [1] ,再狭窄的形成与创伤愈合过程非常相似 ,也就是说 ,新生内膜增殖 (瘢痕形成 ) ,和继而发生的慢性期重塑 (瘢痕收缩 )是再狭窄的两大原因。近年 ,局部放射疗法作为新的再狭窄预防办法而引起关注。既往放射疗法不仅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也用来治疗良性增殖性疾病 [2 ] 。局部放疗是由密封的小射线源近距离照射的治疗方法 ,从再狭窄是 PTCA术后…  相似文献   

8.
骨桥蛋白(OPN)是细胞外基质中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蛋白,研究表明OPN在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而且它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外膜细胞的迁移,被认为是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重要的始动因素,参与血管再狭窄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及动脉钙化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骨桥蛋白及其抑制剂可能有助于血管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动物实验证明 ,给予血管生长因子蛋白、质粒或含编码血管生长因子的腺病毒载体均可成功地促进血管新生。但是 ,哪种给药方式 (如 :经冠脉内注射、心肌内直接注射或心包内注射 )对于促使病人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1 血管内给药关于经静脉注射血管生长因子有效性的研究报道不多。经冠脉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可致心肌血管增生反应 ,但对于同样的犬心肌缺血模型 ,经静脉弹丸注射却无效。其原因可能与经静脉注射后药物在“首次通过”时被位于肺的低亲合力受体 (主要由与 b FGF亲合力…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特异性的强有力的促内皮生成因子,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它是重要的促进血管新生的因子,同时它还有抗再狭窄作用,这一作用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内皮修复密切相关。本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狭窄作用的机理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CRS)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大并发症 ,已经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研究的焦点。影响CRS产生的因素包括全身因素和冠状动脉局部因素。全身因素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已逐渐认识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A型性格、社会心理因素、血管疾病和血液系统的某些疾病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影响CRS的发生率[1 2 0 ] ,近来的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局部因素的变化对CRS产生的影响力大于全身因素 ,有许多学者[2 1] 探讨了各种局部因素与CRS的相互作用关系。1 病理变化与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局部给药治疗支气管结核(BT)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BT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局部给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6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肺泡灌洗液中LDH水平,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痰TBB阴转率、黏膜溃疡痊愈率均明显升高(P0.05),而炎性浸润好转率、肉芽肿新生物吸收率及管腔狭窄好转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肺泡灌洗液中LDH水平、血清IL-4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FN-γ水平、外周血中CD+4及CD+4/CD+8比值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镜局部注射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BT患者肺泡灌洗液中LDH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超  陈鑫  邱志兵 《心脏杂志》2010,22(2):285-288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增殖、胶原合成与分泌及其细胞表型转化是血管增殖性疾病中血管重构的重要病理学基础。血管再狭窄是目前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研究可为血管再狭窄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大剂量局部灌注给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防痨杂志》2004,26(2):89-9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纤支镜高浓度大剂量药物灌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0例耐多药肺结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强化期第 1月经纤支镜高浓度大剂量左氧氟沙星(0.2%,60~120mL)病灶灌注加全身化疗,对照组强化期第 1、2月经纤支镜常规浓度剂量左氧氟沙星 (0.1%,10~20mL)病灶灌注加化疗。结果 强化期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 96.7% (2930),病灶显著吸收率 83.3% (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3.3% (2230)和 53.3% (1630) (P均<0.05)。痰菌阴转平均时间治疗组 32.5d,比对照组 56.5d明显缩短 (P<0.01)。结论 经纤支镜高浓度大剂量局部灌注给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优于常规灌注,且疗程短、费用低、无并发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细胞外基质中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蛋白,因其介导骨细胞与骨基质的连接、参与骨基质矿化和重吸收过程而得名,它在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及上皮细胞等中也有表达.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OPN参与多种生命现象,如骨代谢、肿瘤的生长转移、炎症与免疫等,尤其在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中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PN在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而且它能促进VSMC和外膜细胞的迁移,被认为是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重要的始动因素[1].本文对OPN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在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在肌注给药时常可引起针刺不利、皮下硬结、吸收不良及局部感染等副反应。笔者根据近20年老年医疗保健的护理体会,认为可采取以下处理及预防措施:①注射前向患者  相似文献   

18.
如何防治再狭窄是介入心脏病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系统用药 ,局部介入治疗处血管药物浓度低 ,疗效差 ,局部用药可克服上述特点。本人就局部用药的方法、器械、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放射治疗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放射治疗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老技术新用途。RS形成主要是血管损伤后,管壁组织细胞增殖修复过度所致,血管内放射治疗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来达到预防RS,在实验室中效果良好,并已迅速进入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脑卒中、冠心病等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病已引起了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高度重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个连续发展的全身性疾病,即使在进行了相关危险因素及心血管病史的校正后,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与全因死亡率是无PAD患者的1.62.0倍。PAD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同样,深静脉血栓(DVT)在老年患者尤其是长期卧床者中发生率高,由其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