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采用基于分离涡模型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某可调阻尼式涡轮阻尼器多个挡位、多个转速工况的内部三维黏性流场,预报了其阻尼特性和轴向力特性.阻尼器内部紊乱的流动造成其转矩、轴向力等外特性参数波动较大,大挡位工况超过10%.阻尼系数随挡位的增大而增大,除小挡位外,预报误差在5%以内.随着挡位的增大,转子轴向力增大,调节挡板轴向力也呈增大趋势.定子轴向力是一个小量,其方向与调节挡板轴向力相同.腔内复杂的不对称流动造成各挡板块受力不均,但每块挡板的轴向力均呈周期性变化,平均值相差±2.5%以内.大挡位高转速工况产生较严重空化,而小挡位时空化较弱.  相似文献   

2.
利用CFX对不同叶顶间隙下3级涡轮的运行工况展开数值模拟,对涡轮的气动性能进行了分析。以已计算得出的流场作为气动载荷,利用workbench平台对涡轮叶片的结构特性进行单向流固耦合分析。综合考虑了叶顶间隙以及叶片、轮盘和机匣变形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叶顶间隙对流场的气动特性产生了影响,而因流场气动力而产生变形的叶片和轮毂又使叶顶间隙发生了改变;在涡轮运行过程中叶片径向变形量要大于轴向变形量,并且温度是影响叶片及轮盘变形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调整垫板弹性变形对动力涡轮对中数据的影响,介绍了动力涡轮安装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给出了安装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石脑油分离塔塔体凹陷失稳的原因,采用ANSYS建立塔体和挡板的有限元模型.从ANSYS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塔体和挡板的接触处应力最大,且变形最大处位于挡板中间.塔体失稳凹陷的原因是挡板承受石脑油液柱静压,产生大变形,而挡板的变形牵引塔体产生向内部凹陷的作用力,导致塔体塑性屈服后持续受拉失稳.实际应用中应适当提高挡板的刚度或者在塔体外安装加强圈,避免因挡板变形过大而造成塔体凹陷失稳.  相似文献   

5.
焦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1):6343-6346,6353
燃气轮机转子的轴向推力是燃机总体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某型燃机,通过建立轴向力仿真平台,计算不同装机状态燃机的轴向力载荷;并结合大量整机试车与轴向力实测数据,分析影响该载荷的关键因素,以期减少试车次数,降低成本。研究与实测表明,运行工况、涡轮导向器喉道面积、封严结构等均构成影响轴向推力的关键因素。更改封严直径、修整喉道面积能够大范围地调整转子轴向力,调整封严间隙值能对轴向力进行微小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涡轮阻尼器叶片参数对其阻尼系数的影响,采用CFD数值分析技术,建立了涡轮阻尼器阻尼系数与叶片轴向尺寸的参数模型,分析了不同叶片参数下阻尼系数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涡轮阻尼器叶片参数对阻尼系数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增加涡轮阻尼器定子轴向尺寸,其阻尼系数先增加后减小,阻尼系数存在拐点,在拐点位置阻尼系数最大;阻尼系数拐点位置与转子叶片数量和轴向尺寸无关,随定子叶片数量增加而减小;阻尼系数最大值随转子轴向尺寸的增加而增加,随转子叶片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定子叶片数的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与CFD分析结果变化趋势一致,最大误差为9.1%,证明了CFD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深水钻井喷射安装导管作业中喷射管串的结构特殊,受力复杂。作业过程中喷射管串系统的内、外层管柱处在不同的受力系统中,正确分析喷射管串系统在作业过程中的轴向力是分析管柱整体变形和应力的基础。分析发现:底部钻具组合的轴向力主要受马达、钻头压降产生的水力推力、射流反作用力及钻头钻压的影响,导管上的轴向力受地层和入泥导管之间的摩擦力影响,二者通过导管送入工具相互传递。计算了作业过程中喷射管串各部分的轴向力分布,并讨论了导管柱上的中性点随导管安装深度的变化规律,对喷射安装导管设计和作业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机组各转子之间由联轴器连接构成轴系 ,传递运动和力矩。约 2 / 3的转子系统机械故障是由轴系的不对中引起的 ,造成不对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机器的安装误差、调整不够 ,承载后的变形 ,机器基础的沉降不均匀以及热胀不均等引起的。具有不对中故障的转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将产生一系列有害于设备的动态效应。如引起机器连轴器的偏磨、轴承早期损坏、油膜失稳和轴的挠曲变形等 ,导致机器发生异常振动 ,危害极大。实际中 ,不对中故障转子系统运转时如图 1所示 :各转子轴线之间往往既有径向运动、轴向运动又有偏角运动。为了便于分析 ,把实际运动分…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燃气涡轮转子蠕变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辉 《科技信息》2012,(5):191-191
发动机燃气涡轮转子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其工作环境温度高,涡轮转子叶片蠕变是其主要的破坏模式。本文依据蠕变理论、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概率设计法和涡轮转子叶片载荷、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算出其蠕变和可靠性指标,并进行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轴向间距对涡轮时序效应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叶轮机械气动效率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将研究时序效应能否用于提高涡轮气动性能.采用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在一个栅距内改变第二级静叶相对第一级静叶的周向位置,移动转子相对位置,结果发现保持轴向间距不改变,转子居中时涡轮效率整体最高,且转子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并不影响时序位置最大效率和最小效率点.分析涡轮非定常时均流场发现,时序效应主要影响第二级静叶出口流场,在叶尖和轮毂区,最小效率和最大效率时序位置均表现出较高的损失;然而沿第二级静叶径向,对应最小效率时序位置栅距平均的总压损失系数明显要高.说明静叶时序和转子相对位置都可以影响到涡轮气动性能,对涡轮优化设计能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列车通过隧道的过程,并使用前人的实验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了隧道内挡板缓冲结构对微压波强度的影响,揭示挡板装置产生微压波的双峰特征,得到挡板大小和挡板安装位置对微压波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隧道内合理地安装挡板能有效地削减隧道内压缩波强度,从而削减隧道出口处微压波强度.  相似文献   

12.
转子系统中螺栓联接结构轴向联接刚度的不确定性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在构建螺栓联接结构有限单元基础上,建立了转子系统整体有限元模型,采用非嵌入多项式混沌展开法分析轴向联接刚度不确定性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联接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会导致临界转速及临界转速对应的稳态响应幅值偏离预期,随着轴向刚度不确定性的标准差增大,盘竖直方向稳态响应均值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螺栓联接转子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平衡激励下密封对火箭发动机液氢涡轮泵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稳定性的影响;采用Muszynska模型描述密封流体激振力,根据Timoshenko梁-轴有限元模型离散化转轴,建立了实际液氢涡轮泵转子-密封系统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结合Floquet理论和打靶法,分析了该不平衡系统的动力稳定性和非线性行为。研究表明:密封诱发的次同步进动造成的系统失稳破坏首先发生在涡轮端轴承;轴承阻尼、密封轴向雷诺数和密封长度对系统临界失稳转速有显著影响,随着轴承阻尼和密封轴向雷诺数的增大,系统临界失稳转速增加,随着密封长度的增加,临界失稳转速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叶尖处理构型的涡轮转子流场进行数值计算,获得了平顶叶尖(模型A)、带有2 mm叶尖小翼(模型B)、3 mm叶尖小翼(模型C)的涡轮转子的间隙流动特性,以及对涡轮转子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模型B的转子性能最好,其次为模型A,最差为模型C.分析间隙涡流动特性后发现,模型C的间隙涡沿叶高方向分布区域较大,强度较强,其间隙涡区域的轴向速度最小.其次为模型A,而模型B的间隙涡强度较弱,其间隙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5.
涡轮增压器蜗壳热裂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蜗壳主要结构参数对蜗壳工作时热应力的影响情况,将涡轮增压器安装于发动机上进行实测试验.每50 h关闭一次发动机,对蜗壳热裂纹进行仔细测量和标记,结果在流道分隔墙上产生4处裂纹.经过100 h试验后,流道分隔墙上仍有4处裂纹,其中2处裂纹扩展穿透至流道的外表面,且舌形挡板处发生断裂.根据试验中热裂纹出现的位置和尺寸,确定蜗壳结构参数中影响热裂纹产生的6个主要参数为蜗壳的流道分隔墙、流道壁、舌形挡板的厚度和T—T截面、W/G凸台、V形圈边的结构形式,必须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取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锥形转子制动电动机的轴向磁拉力的产生和自行制动过程,根据它的特殊结构提出轴向磁拉力的计算方法;举出计算实例,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发电机转子质量大、转动惯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汽车废气涡轮增压器低转动惯量的轴向磁通电励磁双定子双凸极发电机。该发电机转子夹在两对称定子中间,结构简单,稳定性高,适合高温高速的运行环境。根据该发电机的电感特性,推导了不同相数与不同励磁跨距下定转子的极数约束公式,运用有限元软件对两种绕组排布方式进行空载与负载仿真,经分析得出结论:励磁跨距2的绕组排布方式负载与空载的电动势谐波相较于励磁跨距1分别下降了5.07%和5.17%,输出电压脉动率降低了16.43%,较大地改善了轴向磁通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的发电质量。  相似文献   

18.
袁太明 《科技资讯》2009,(5):157-158
介绍了发动机中涡轮增压器的结构特点及性能;分析了涡轮增压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油路故障、气路故障、增压器机件变形、卡死等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实例介绍了如何排除涡轮增压发动机故障;最后,就发动机中涡轮增压器的正常使用与保养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仅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和电机行业地位的持续加强,社会对电机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产品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小型汽油机转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原始不平衡、储能效果差、护套材料和厚度采用不当以及磁体分块设计安装不当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机械和电磁性能要求,给出恰当的结构改进方案,使其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其生产成本和安装效率。该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转子结构,摒弃了传统的分体式转子导磁架,通过U型槽固定磁钢,结构新颖,极大地降低了材料成本,简化了工人操作安装工序,一次安装到位,提高了安装效率,杜绝了导磁块错位、漏装,平稳性能及储能效果不佳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动力涡轮转子中存在的悬臂分支结构,研究了柔性转子动力学特性随分支结构参数的变化。建立了带分支转盘系统的转子动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其运动微分方程,采用数值方法对不同法兰盘偏置量、分支轴长度、弹性支承刚度下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振型和不平衡响应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研究表明,改变分支结构参数对系统不同振型临界转速的影响不同,通过降低法兰盘偏置量、增大分支轴长度,可以显著地减小转子的弯曲临界转速,同时降低转子的抗弯刚度,造成涡轮盘处的不平衡响应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