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腹内压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的病变严重程度与腹内压的关系。方法 对发病 4 8h内住院治疗的 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在入院后每隔 8h采用间接法测量腹内压 ,如病情有所缓解 (肛门排气 )或需手术治疗 ,则停止测压。并收集Ranson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指标。结果 腹内压与Ranson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 ,相关系数r =0 735 (P <0 0 5 ) ,决定系数r2 =0 5 6 8。腹内压与APACHEⅡ评分存在良好的相关 ,相关系数r=0 874 (P <0 0 1 ) ,决定系数r2 =0 76 3。结论 腹内压的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的病变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进行腹内压的监测 ,不但可及时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 ,而且可协助判断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腹腔内灌注压变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比较腹内压、腹腔灌注压及APACHE-Ⅱ评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09年6月入住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的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每日监测腹内压(IAP),计算腹腔内灌注压(APP)并记录临床数据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36例患者中23例(64%)存在腹内高压(IAH),IAH患者具有更高的院内死亡率(56.5%),APP〈7.98kPa的患者死亡率高于APP≥7.98kPa的患者(90.9%vs12%,P〈0.01)。IAP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正相关(r=0.938,P〈0.01),而APP与IAP及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负相关(r=-0.972,-0.906,P〈0.0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APP指标ROC曲线下面积最大(94.5%)。结论SAP患者入院时存在IAH或APP〈7.98kPa死亡率明显增高。APP作为独立指标对SAP患者预后的评价优于APACHE-Ⅱ评分及IA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PACHE-O评分系统(APACHE-Ⅱ+肥胖指标评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该院2004年1月1日~2006年1月1日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42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分组,BMI≥26 kg/m2归为肥胖组,BMI<26kg/m2归为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分别计算入院24 h内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在不同临界点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绘制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通过比较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两评分系统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肥胖组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中胰腺坏死、胰腺假性囊肿及肺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取临界点为8时,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8.9%、85.4%、45.5%、96.3%、84.5%和78.9%、82.1%、40.5%、96.2%、81.7%.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的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4和0.870,提示APACHE-O评分对重症胰腺炎预测价值稍高于APACHE-Ⅱ评分.结论 肥胖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更差.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比较,APACHE-O评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测价值略高于APACHE-Ⅱ,为理想的急性重症胰腺炎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内压变异率与重症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重症胰腺炎患者79例,均每天采用间接膀胱内压测量法监测腹内压(IAP),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进行分组,其中APACHEII≥15分(中位值)为观察组40例,APACHEII<15分为对照组39例,比较2组患者腹内压水平、Ranson评分结果,分析腹内压变异率、APACHEII、Ranson评分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腹内压峰值、Ranson评分、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腹内压变异率与APACHEII评分、Ranson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872,0.718,P<0.05),APACHEII与Ranson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694,P<0.05);腹内压变异率对病死率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为93.65%,稍高于APACHEII评分的89.6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Ranson评分预测值82.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压变异率越高,重症胰腺炎病情越严重,且临床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药、大黄合用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给予抑制胰酶分泌和抗感染等传统治疗.A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50%硫酸镁50ml胃管注入,2次/日;B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水煎液100ml高位保留灌肠,2次/日;C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药水煎液50ml胃管注入,大黄水煎液100ml保留灌肠,2次/日.观察、比较3组患者腹胀改善情况(腹围)、腹压(膀胱测压)的改善情况、APACHE-Ⅱ评分、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在腹围、腹压、APACHE-Ⅱ评分、N等临床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C组递减最明显(P<0.01),而CRP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药、大黄合用能更好地促进重症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与急性病生理学与长期健康评估评分(APACHE-Ⅱ评分)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急性胰腺炎(AP)患者60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20例,中度急性胰腺炎组(MASP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20例.分别在入院后第1、3、7天动态监测各组患者的HMGB-1水平,分析其与AP严重程度及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按患者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48例)及死亡组(12例),分析HMGB-1与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MAP组患者第1、3、7天HMGB-1值分别为(2.16±0.35)、(3.44±0.96)、(1.21±0.33)μg/L,MSAP组患者第1、3、7天HMGB-1值分别为(4.78±1.32)、(10.45±2.36)、(3.92±1.55)μg/L,SAP组患者第1、3、7天HMGB-1值分别为(14.12±2.64)、(27.53±8.19)、(11.34±2.57) μg/L.SAP组患者中HMGB-1明显高于MAP组与M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组与MAP组的HMGB-1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随着△3-1HMGB1(第3天与第1天的HMGB1差值)的增加,第3天APACHE-Ⅱ评分亦增加,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725,P<0.05),MSAP组与MAP组随着HMGB-1值的增加,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变化(r=0.127、0.114,P>0.05).死亡组HMGB-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血清HMGB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二者联合可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腔内压测量、腹膜后厚度/腹腔厚度比值测定在重症胰腺炎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8例诊断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APACHEⅡ评分),测量人院时腹腔内压及CT上腹膜后厚度/腹腔厚度比值。结果18例病人膀胱内压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正的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523(0.05〉P〉0.02);腹膜后厚度/腹腔厚度比值不同病人之间APACHEⅡ评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腹腔内压可以作为重症胰腺炎病情发展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但还不能认为腹内压力的变化可以非常准确预示重症胰腺炎病情发展和预后;腹膜后厚度/腹腔厚度比值还不能用来作为一个代表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功能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1年9月-2012年8月成功救治的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胃肠道功能按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评测患者入院当天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CT严重度指数(computer tomography severityindex,CTSI)评分,将胃肠道功能中重度不良天数与ICU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天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胃肠道中重度不良组与轻度不良组中重症患者比例。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不良评分越高,其APACHEⅡ评分(r=0.612,P=0.028)和CTSI评分(r=0.477,P=0.006)也越高,且ICU住院天数(r=0.640,P=0.035)及呼吸机使用天数(r=0.779,P=0.022)与胃肠道功能中重度不良天数呈正相关。胃肠道中重度不良患者中重症胰腺炎比例更高(χ2=4.367,P=0.037)。结论胃肠道功能可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监测患者腹腔内压变化观察其对胃潴留的影响,寻找胃潴留时的腹内压值,观察胃潴 留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 年8 月-2016 年11 月入住该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留置导尿管、鼻胃管及给予鼻饲能全力液(1 ml :1 kcal,500 ml/ 瓶 1 kcal=4.184kj)。腹内压监测时无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及长期使用镇静药物。用膀胱测压法测腹内压,4 次/ d,鼻饲后1 和12 h 后各测2 次,每次取平均值。营养方式为鼻胃管微泵加温(37 ~ 40℃)鼻饲,第1 天速 度50 ml/h,如果通畅,第2 天及之后为50 ~ 100 ml/h,如不畅改为50 ml/h。如果出现胃潴留,即时测腹 内压2 次,取平均值。潴留后第2 天则鼻饲温开水观察何时通畅。对所有患者进行APACHE- Ⅱ评分。结 果 ①腹内压平均值为(9.8±1.5)mmHg。腹腔内高压发生率为64.7%。胃潴留发生率为33.6%。与非腹内 高压组比较,腹内高压组胃潴留发生率高(P <0.05);②胃潴留时腹内压平均值为(17.4±0.4)mmHg ;③胃 潴留组与非潴留组APACHE- Ⅱ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9.7±3.6)和(12.0±2.5)分,两组比较,胃潴留组的 APACHE- Ⅱ评分更高(P <0.05)。结论 ICU 中患者腹内压常升高,腹内压升高至(17.4±0.4)mmHg 时 鼻胃管鼻饲能全力液患者易出现胃潴留,胃潴留组的APACHE- Ⅱ评分较非胃潴留组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乘积(NMP)联合血肌酐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维吾尔族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非重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评估NMP联合血肌酐与住ICU、住院死亡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MP联合血肌酐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能力.结果 入院24 h内NMP、血肌酐水平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均高于非重症急性胰腺炎组(P<0.001);NMP联合血肌酐与住ICU、住院死亡均呈正相关(r=0.489,P<0.001;r=0.383,P<0.001);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与NMP联合血肌酐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P=0.704),且均优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Z=3.10,P=0.002;Z=2.43,P=0.016).结论 NMP联合血肌酐可作为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种简单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二组均给予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禁食水、胃肠减压、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感染、镇痛、抑酸治疗、抑制胰酶活性等。对照组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治疗,观察组给予以胃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比较二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入院时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第三天、七天、十四天的APACHE-Ⅱ评分以及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二组治疗第三天时APACHE—Ⅱ评分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第七天、十四天时APACHE-Ⅱ评分以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腹腔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58例腹腔感染患者血PCT水平,对比分析一般感染组与重症感染组PCT水平。结果一般感染组25例,PCT为(15.88±6.67)μg/L。重症感染组33例,PCT为(69.83±17.82)μg/L。重症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组(P〈0.05)。对比分析重症感染组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91,P〈0.05)。重症感染组有8例出现脓毒血症,血PCT水平均〉70μg/L,3例死亡患者血PCT水平〉90μg/L。结论 对腹腔感染患者,监测血PCT变化,对评估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柏例同期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4^+T、CD8^+T细胞水平,并计算CD4^+T/CD8^+T细胞比值和APACHEⅡ评分。按疾病转归将60例脓毒症患者分成死亡组(n=22)和存活组(n=38),比较上述检测指标水平。结果脓毒症组的CD4^+T、CD4^+T/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CD4^+T、CD4^+T/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外周血CD4^+T(r=-0.474,P〈0.01)和CD4^+T/CD8^+T细胞比值(r=-0.425,P〈0.01)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存活87例,死亡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天血脂水平。对比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年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病程均明显小于或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后次日TC、TG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而HDL、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TG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TG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硫化氢(H2S)在急性胰腺炎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例正常人和10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硫化氢的浓度,同时,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上腹部CT扫描并按CT严重指数计分分级(CTseverity index,CTSI),根据临床表现APACHEⅡ评分和CT严重指数计分分级,分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34例,急性轻症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69例.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血浆H2S显著高于正常人组(77.13±11.25 μmol/L,vs 45.08±9.86 μnol/L,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与轻症组有显著差异(77.13±11.25 μmol/L vs 51.87±14.43 μmol/L,P<0.05).急性胰腺炎组血浆H2S与急性胰腺炎CT严重指数积分呈正相关(r =0.639,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H2S与急性胰腺炎炎症损伤程度有关,并可能是引起急性胰腺炎损伤的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彭艳  吴强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88-289,292
目的研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药物治疗(A组)、22例采用CVVH+药物治疗(B组)。比较两者腹部症状缓解,血浆IL-6、TNF-α、Amy浓度方面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较A组腹部症状明显减轻(P〈0.05);血清IL-6、TNF-α、Amy浓度B组患者较A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CVVH能迅速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局部症状,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