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提起中国古代文论,人们自然会想到《文赋》、《文心雕龙》、《诗品》这些文论典籍以及唐宋以来各家的诗话、词话、曲话之类,至于古代小说理论,人们就很陌生了。因为古人没有留下一部小说论或小说话之类的专著,有的只是些分散零星的评论。现代各家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的阐述都很简略,以至不为人们所注视。近年来,学术界注意到了这个开发得很不够的领域,陆续发表了一些探讨我国古代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的文章,发掘出一些珍宝。但总的看来,这个领域仍是很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有着丰富的遗产。先秦时代文论即已萌芽,至南朝而有巨著出现。唐宋以后,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文论也品种繁多,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等等,呈现出绚烂多姿的局面。面对这份丰富的遗产,“五四”以来,学人们就开始重视和研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出现了几部颇有份量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象《文心雕龙》、《诗品》等专著,也有质量较高的注释本问世。建国三十五年来,古代文论的研究又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笔者以为:要令人信服地说明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产生和成熟的时期,必须以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本文试图鸟瞰《文心雕龙》,并通过纵横比较来阐述其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目的在于有益于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其谬误在所难免,切望识者不吝批评赐教。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与古代兵法贾树新兵法是讲武的,《文心雕龙》是论文的,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事实并非如此。就文学理论发展史来说,《文心雕龙》开创了文论专著之先河;而从历史继承角度看,又是集前人之大成者。它在以儒家有关见解为理论基调的前提下,博采众说,兼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各种文本的体、格、类的形成、特征、演变及其分类的学问。因此,全面占有资料是文体学研究的基础,中国古典文体学研究必须建立在全面占有经、史、子、集有关文体资料的基础上,不能仅凭文论专著(如《文心雕龙》)和诗文评著作研究文体。文体学的研究对象不只是体裁,而应包括体裁(不止是诗文体裁,还应包括经、子、史,特别是史书的体裁)、体格(风格)和体类(即《文选序》所说的按体裁、题材和时序分类)。  相似文献   

6.
"物"是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在古代文论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心雕龙》是古代最重视"物"范畴的文论著作,全书有二十篇文章运用"物"范畴阐释其理论观点。《文心雕龙》的"物"范畴涉及创作发生论、艺术想象论、艺术表现论等多方面理论,对其展开研究是把握古代文论"物"范畴丰富内涵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文论,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在这些丰富的文论遗产中,有系统的、是供研阅的专著却比较少,除《文心雕龙》、《诗品》、《史通》、《文史通义》等几部有系统的专书以外,不少文论遗产多见于古代书籍之中,极为零散。至于诗话、词话、文评等,为数虽然不少,但首尾不完备,系统不严密,总之,繁杂而寡要。这些文论,文辞简奥,义理幽  相似文献   

8.
詹锳先生是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著名专家。他的《文心雕龙义证》《〈文心雕龙〉的风格学》及《刘勰与〈文心雕龙〉》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在观念、路数与方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以“无征不信”的实证精神索解义理,以现代的学术观念发掘古代文论的理论内涵及其价值,自觉尝试探究并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呈现出学术大家成熟的研究品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古代文论研究的关键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而《易经》却是中国古代文论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源泉。对古代文论综合创新实践方式的探讨以及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的相关理论展开必要的批评,都离不开《易经》的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论尤其是中国古代文论,有着非常丰富的汉语美学资源。这些思想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研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理论的本土化追求,以及对汉语文学的文学性研究,都必须重视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汉语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的经典阐释,必然会引出对古代文论经典当下处境的讨论。当下关于经典影响的焦虑,不仅是被西方文艺理论话语霸权围困笼罩的焦虑,更是今人对自己传统文论经典无法进入、无法“归家”的恐慌。《文心雕龙》成为“龙学”,本来就是知识按照力量来衡量,进而被纳入一种体系化的解释和研究洪流的结果。中西批评的参照系不同,但倘若依据共同的文本,则在阐释平台相同的前提下,无疑都会获得一种稍微深入的、中西互诠、阐释循环的妙趣,本文拟以《通变》篇为例就此试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论学家——蔡钟翔袁济喜蔡钟翔,1931年生,上海市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蔡钟翔教授195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先后在直属汉语教研室、新闻系、中文系任教...  相似文献   

13.
西方世界对《文心雕龙》的了解,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真正的翻译却不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从1951至2003年的52年间,出现了七种英译本,成为中国文论英译史上一道独特而灿烂的风景。《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在西方的传播与接受,对于推动中外学界关于《文心雕龙》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是产生于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论巨著 ,其中所包含的许多理论观点对后来的中国文论的发展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即使到了近代也是如此。本文主要从审美范畴的角度 ,以风骨观、隐秀观和奇正观为切入点 ,具体考察《文心雕龙》在近代文论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札记》突破以笺注、评点为主的传统读经之法,侧重理论阐释来探究《文心雕龙》的文论特质,凸显义理申发的色彩,奠定了现代“龙学”的研究基础。批判文以载道传统、推重科学求真意识,以及对文本内在体系的细细爬梳,《文心雕龙札记》新中夹旧的文论书写形态标举了古代文论研究转型的一个典型文本,也开后世“龙学”研究的诸多法门。  相似文献   

16.
杨洋 《南都学坛》2004,24(4):72-75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是意象说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意象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章学巨擘,桐城派是近代文章学大宗,作为一位心系中国文学命脉的现代新儒家,徐复观与两者都颇有渊源,并对桐城派文论和《文心雕龙》之关系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它们有许多暗合之处。特别是在文体论和文气论两个方面,桐城派文论对《文心雕龙》都有继承和超越。通过对桐城派和《文心雕龙》关系的细致考察和疏通条贯,徐复观希望展现古今文学发展的轨迹,沟通中西文学理论,为建立中国现代文体论作奠基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话语: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  相似文献   

19.
该文拟对黄维樑《中国古典文论新探》一书做一简要述评。文章第一部分讨论《新探》中涉及《文心雕龙》的部分,认为黄维樑先生是希望以六观法为中心,依托《文心雕龙》发出中国古典文论的国际声音。文章第二部分讨论《新探》中对中国传统诗话词话的相关论述,认为黄维樑先生重估《人间词话》、比较诗话词话与西方印象式批评主要是为了提倡文学批评的系统性和细致性。文章第三部分对全书做出总评,认为比较视野与现代意识是本书的两大理论特色。黄维樑《中国古典文论新探》一书瑕瑜互见,但总的来说是一本瑕不掩瑜的比较诗学力作。  相似文献   

20.
文章比较了《巴黎手稿》与《文心雕龙》的相通之处,认为《文心雕龙》的“道心”论有助于对《巴黎手稿》中“美的规律”的准确理解,使我们得以从价值本源的角度解释《巴黎手稿》的美学难题,从而为会通马克思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进而建设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