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北京市中心城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和分析了沉积物中汞、砷、铅、铬、镉、锰、铜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污染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平均含量为Hg 0.670 mg/kg,As 6.01 mg/kg,Pb 31.1 mg/kg,Cr 63 mg/kg,Cd 0.29 mg/kg,Mn 277mg/kg,Cu 45mg/kg;平均地累积指数排序为Hg(1.49)Cr(0.34)Cu(0.24)Cd(0.14)Pb(-0.77)As(-1.41)Mn(-2.30),沉积物主要受Hg、Cr、Cu、Cd的污染,Hg处于中等污染程度,Cr、Cu、Cd处于轻度-中等污染程度,污染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交通、汽配(修)及供暖燃煤。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排序为Hg(357)Cd(80)Cu(13)As(9)Pb(7)Cr(4)Mn(2),中心城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472,总体上具有较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赣江流域水库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分析测定了流域内7座中型水库沉积物中Cu、Cr、Zn、Pb、Cd、As、Hg等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收集整理了库水和下游河道沉积物的污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典型水库沉积物中Cd、Cu为主要污染元素,但水库水体未受污染....  相似文献   

3.
以黄土高原的典型工业污染河流北洛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干支流17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8种重金属(Hg、As、Cd、Cr、Cu、Pb、Ni、Zn)质量分数,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利用PMF模型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洛河上游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高于中下游,As、Cd和Zn的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26、1.28和1.41倍,Zn、Hg、Cd、Pb、As和Cu的变异系数大于30%,为高度变异水平。地累积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显示,北洛河上游B1处和下游B13处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处于中高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单一元素污染危害程度依次为Cd>Hg>As>Cu>Ni>Pb>Zn>Cr,整体来看,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较大,中游B10和下游B13存在中等生态风险,其余点位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来源解析表明,北洛河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赣江流域水库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分析测定了流域内7座中型水库沉积物中Cu、Cr、Zn、Pb、Cd、As、Hg等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收集整理了库水和下游河道沉积物的污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典型水库沉积物中Cd、Cu为主要污染元素,但水库水体未受污染。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赣江流域水库沉积物Cd、Cu均属轻度污染程度,与流域内表层土壤的污染程度有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显示,赣江流域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等风险。值得注意的是Pb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属较强风险,其中极强风险、较强风险、中等风险的样点分别占14.28%、28.57%、28.57%。  相似文献   

5.
青狮潭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桂林青狮潭水库由东湖和西湖两部分组成,为了研究青狮潭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测定了青狮潭水库不同位置底泥中5种重金属(As,Cd,Cr,Hg,Pb)的含量,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东湖底泥中As和Cd含量较西湖高,西湖Hg和Pb含量高于东湖;底泥中Cr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船只通行是造成Pb污染的主要原因;东湖底泥中As和Cd可能主要来源于东江上游煤矿开采;西湖底泥中As,Cd,Hg与营养元素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来源可能与周边农业活动和前期水库内网箱养鱼有关;根据地累积指数,重金属污染强度排序为Cd,As,Pb,Hg,Cr,Cd和As为主要污染元素;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大小排序为Cd,Hg,As,Pb,Cr;东湖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强于西湖。  相似文献   

6.
以黄河山东河段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泺口和利津两断面水体及悬移质中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综合评价了悬移质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黄河山东段水体中重金属基本无污染,悬移质中Hg、Cd、Pb、Cu、As含量均高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Hg超出背景值最多。地累积指数法研究表明:黄河山东段重金属为无污染到重污染,单个污染物污染程度为HgCdPbCuAs。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表明:泺口和利津两断面均具有很高潜在生态风险,单个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HgCdAsPbCu。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Hg是黄河山东段最主要的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对2014年渤海湾西南部近岸海域共16个采样站位7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各采样站位中的Cu、Pb、Zn、Cd、Cr、Hg和As的含量,并作了质量控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Zn、Cd、Cr和Hg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渤海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沉积物中重金属单元素平均含量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中Cd和As的风险等级已经达到"中等",其他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属于"中等",港区附近海域的风险等级相对较高。因此,建议加强港口作业区海洋环境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TOC相关性分析表明:该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和As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TOC对重金属Cu、Pb、Zn、Cd、Cr和As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占比均超过全国的40%,处理好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开发与治理的关系,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解洞庭湖水系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2017年8月对洞庭湖水系24个点位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分别对研究区域中Hg、As、Cr、Cd、Pb和Cu等6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价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①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表现为CrPbCuAsCdHg,Hg、As、Cr、Cd、Pb的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7.0,2.0,9.3,2.2,2.3倍,湖区Hg、As、Cr、Cd、Pb平均含量均略高于入湖水系,是入湖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1.1~1.5倍。②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指数评价显示:重金属RI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HgCuPbAsCr;Cd处于中度污染,重生态风险,Hg处于偏中度污染,重生态风险,表明Cd、Hg是主要污染物;mPEC-Q均值为0.43,表明研究区域内发生生物毒性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在15%~29%之间。③来源分析表明:As、Pb、Cd、Cu等重金属具有同源性,主要来自"四水"流域工业废水,需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降低Cr含量,应加强生物灭螺实际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龙江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龙江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8年3月采集12个样点的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Cr、As的含量和赋存形态,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1)除Cr的平均含量近似于背景值外,Cd、 Pb、As、Zn、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57.88,7.12,6.30,4.19,2.17倍。(2) Cr和As以残渣态为主;Zn在中上游碳酸盐结合态含量较高,在下游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较高;Cu和Pb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含量较高;Cd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与2013年相比,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大幅度减少,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大幅度增加。(3)地累积指数表明,Cr为未污染,Cu为轻度污染,Zn和As为偏中度污染,Pb为中度污染,Cd为严重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Cu、Zn、Pb和Cr 4种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As和Cd元素生态风险指数较大。(4)沉积物重金属相关性表明,Cu、Zn、Pb、Cr、As 5种元素存在明显同源性。通过沉积物重金属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主成分(Cu、Zn、Pb、Cr)的来源为工业源,第二主成分(Cd)的来源为农业活动及采矿活动,第三主成分(As)的来源为矿业活动。  相似文献   

10.
以Hg、Pb、Cd、Zn、Cu和Cr为研究对象,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以及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渭河流域渭南段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生态风险和健康危害风险.结果表明:Hg、Pb、Cd、Zn、Cu和Cr共6种重金属浓度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Ⅲ类标准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