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历史灾害、暴雨、地形、地质、社会经济等方面考虑,将长江流域分为长江源及金沙江中上游山洪灾害低发区、滇北川西泥石流灾害高发区、川中山洪灾害低发区、陕南陇南山洪灾害高发区、长江上游中深切割山地山洪灾害高发区、洞庭湖水系溪洪灾害高发区、两湖平原山洪灾害低发区、长江中下游干流—鄱阳湖水系溪洪灾害高发区和长江下游干流—河口无山洪灾害区9个山洪灾害类型区,并总结它们的分区特征;同时,基于不同山洪预警难易程度,将山洪分为可预警山洪和难以预警山洪两类,认为前者的防治理念应侧重"灾前防治,保障民生",而后者的防治工作应着力于"灾中应急,灾后恢复"。最后结合以上两方面工作将9个山洪灾害类型区依灾情程度和预警难度分为四类区域并分别给出分区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
危险性评价是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以三峡库区重庆市云阳县为例,首先利用逐步判别法从初始指标体系中筛选关键指标体系(坡度、高程、剖面曲率、地形湿度指数、岩土体类型、植被覆盖度和距道路距离),并基于逻辑回归模型完成全区滑坡易发性区划;然后以距水系5 km范围将研究区划分为非库岸区和库岸区,对非库岸区考虑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滑坡时间概率,对库岸区考虑不同库水位状态与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滑坡时间概率;最后综合时间概率和易发性结果得到云阳县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滑坡主要发育在强降雨+低库水位状态工况下;云阳县滑坡较高危险区及高危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7%,主要沿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水系展布,分布在城镇周边等人类工程活动开发程度较大的建设用地区域。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危险性评价结果的精度和发展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辽宁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分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区降雨区划分析的方法,它是山洪灾害防治区重要等级程度划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年气象水文数据及历史山洪灾害数据,基于相关性分析、线性分析、滑动平均法等研究方法对各类型山洪灾害分别进行灾害损失和分布特征分析,并结合Arc GIS软件,以辽宁省本溪县为主要研究区域,根据自然地理环境、降雨特征与地形地貌特征进行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本溪县山洪灾害类型齐全,灾害发生时会伴有两种或以上综合灾害类型发生;山洪灾害的暴发频率与损失程度随时间有增长趋势;平均暴发频次由中东部高海拔、坡度较大地区向西北及西南部丘陵地区逐渐递减,在小市镇与碱厂镇山洪灾害爆发频次较高、类型较齐全;山洪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降水集中、坡度在10°~25°中部山地并向东南部丘陵区延伸,受地形影响,本溪县中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城镇为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  相似文献   

5.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是山洪灾害防御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山洪灾害防御及时准确预报顸警、安全转移撤离、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支撑.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主要工作应是全面查清山洪灾害的区域分布、灾害程度、主要诱因、防治区内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基础信息,调查分析发生山洪灾害的降雨、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三大要素,为分析防治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发生规律,分析评价沿河村落防洪现状,科学划定危险区、合理确定预警指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弥补先前建设项目调查深度的不足,进而实现山洪灾害综合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山洪灾害防治管理的针对性,在小流域山洪灾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选取了历年最大6 h暴雨均值、高程标准差、河网密度、土壤类型4个危险性因子和人口密度、人均GDP、土地利用类型3个易损性因子,以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因子权重,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对曹江上游小流域进行了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由风险区划图可知,曹江上游小流域山洪灾害高—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密集、经济较发达的沿河谷低洼区。通过与历史山洪灾害点的对比验证,证明风险区划结果精度较高,可为本区域的山洪灾害风险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浩  周灏  余姝  张枝华 《人民长江》2023,(3):125-129+147
为研究长江袭夺作用对支流地质体孕灾规律的影响,以重庆市巫溪县为研究区,通过分析长江地质历史资料,研究了长江的形成及其对研究区内大宁河袭夺作用的地质过程;运用点核密度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袭夺作用的孕灾规律;此外,对比了在相似的河流规模及地质背景下,被袭夺的大宁河与区内另外2条主要河流在灾害体发育数量和密度上的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地质灾害呈沿主要河流条带状分布、溯源发展的发育规律;地质灾害密集发育区与大宁河沿线高度重合;大型河流的袭夺作用为地质灾害营造了环境条件,是重要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因子。研究成果可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及风险管控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临界雨量是山洪灾害防治的重要指标。根据宕昌县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划分出临界雨量典型区域,依据宕昌县山洪灾害历史记录及境内雨量站降水资料,采用灾害与降雨频率分析法,分析计算出宕昌县不同区域山洪灾害所对应的临界雨量,为当地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及工作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洪灾害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直接影响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研究历年来重庆市山洪灾害发生情况,分析了重庆市山洪灾害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全面总结重庆市山洪灾害防御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并就进一步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理论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防治山洪灾害是我国山丘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掌握山洪灾害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对于科学地分析山洪灾害成因、时空分布差异特征和因地制宜地采取山洪灾害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借鉴区划已有成果,特别是自然区划成果和掌握大量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出发,提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等级系统.在此基础上以二级区为单元,借助GIS技术手段,统计分析各区山洪灾害发育特征.区划成果及山洪灾害发育特征分区统计分析为全国山洪灾害分区整治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1.
杜俊  陈晶  熊执中 《人民长江》2016,47(9):12-16
云南省山洪灾害频发,防灾避险任务艰巨。通过2009~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查清了省内流域暴雨特性、人员分布、社会经济和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划定了山洪灾害防治区和危险区,评价了防洪现状,明确了避灾转移路线和临时避险点;建设完成覆盖全省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网络互联互通和监测预警信息的实时共享,创造性地构建了适合云南省情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探索了不同区域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特点,延伸和扩展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今后还将进一步完善硬件、软件实力,开展多层面的研究,使山洪灾害防治得到有序、良好、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灾害预警难易程度评价是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研究的一项基础性课题。基于历史灾害、地理背景、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料,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从设备投入使用维护环境、致灾过程类型和下垫面复杂性3个方面,初步构建山洪灾害预警难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定权,建立评价模型;最后以长江流域为例,对其山洪灾害预警难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预警难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肃南部、四川中部、云南北部、贵州东北、湖北西北以及重庆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为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山高坡陡可达性差,设备布设、使用和维护成本高或难以执行,以及经济建设相对比较落后、地区财政压力较大;青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山洪灾害预警难度相对较小,评价结果与典型区实地调研情况有较高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宏观决策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洪灾害防治区划是掌握山洪灾害区域特征,因地制宜采取山洪灾害防治对策的基础。以陕西为例,探讨了省级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的具体过程。根据陕西省山洪灾害发育条件和自然经济社会特征的区域分异规律,综合降雨区划、地形地质区划和经济社会区划等部门区划成果,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划方法,按照两级分类系统,进行了陕西省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实践表明,该研究为省级山洪灾害防治区划提供了示范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论长江流域洪水灾害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光前  陈敏 《人民长江》2006,37(9):10-12,18
长江是一条著名的雨洪河流,雨量充沛,暴雨洪水频繁,洪灾分布范围广泛。长江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四川盆地和中下游平原地区;丘陵山地亦时有发生,多表现为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山崩等灾害;近海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有风暴潮灾害。简要介绍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和长江防洪治理情况,分析了长江防洪减灾当前所面临的形势,阐述了防洪减灾思路的转变方向,总结了洪水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成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洪水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响应国家加强小区域山洪灾害建设和防范预警要求,给小尺度山洪灾害区域建设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以官山河流域为例,采用地学统计、植被指数计算、面向对象与人机交互解译、空间叠加分析、野外调查等方法,获取流域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下垫面特征,分析潜在受灾村落和人口。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地势中间低、边缘高,最低点为流域出水口,平均历史受灾海拔、坡度分别为415 m和21°;平均植被覆盖度为7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草)地,历史受灾主要在低植被的沿河、沟、道路周边;居民房屋为山洪灾害重点承灾体,占总面积的1%,裸地、坡耕地占总面积的2%;潜在受灾房屋主要集中在官山河、袁家河、吕家河、西河两侧地势低的位置,受灾总人口为8 106人,2 023户。官山河流域出口处的弯曲、窄河段、上下游卡口区条件,不利于快速泄洪,易引发山洪灾害。在强降雨下,裸地、低植被陡坡地易产生山洪,沿河、道路周边低植被覆盖的村落易遭受山洪灾害。官山河流域共有12个村存在潜在受灾威胁,需做好山洪灾害预警和防范建设;五龙庄、大河湾、赵家坪、吕家河、马蹄山、西河、官亭村是山洪灾害防御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地利用分析的山洪灾害危险等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DEM数据在传统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划分研究的基础上,将土地利用作为一个风险评估的新因子,充分考虑了土地利用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等因素。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AHP权重分析方法得出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使得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划分结果更加合理、可靠。本文结论显示,江西省山洪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江西西北部的五指山山区、西部的罗霄山和九岭山区以及江西东部武夷山区。据此结果可对山洪灾害危险区进行规划,从而减轻山洪灾害的影响,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山洪灾害的风险信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同市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研究的不足,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与GIS法三种方法的优势,对大同市进行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根据大同市地理环境及区域概况,选择降雨强度、强降雨频率、地形起伏度、河网密度、植被覆盖率、人口密度、GDP密度、农田面积比和矿区面积比9个影响因子构建因素集,选用降半梯形函数计算隶属度,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以栅格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完成风险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表明,大同市极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极高风险区占全市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6.86%,32.43%,14.69%,8.77%,7.25%。用历史山洪灾害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表明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风险程度基本一致,可以作为大同市山洪灾害防治与管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分析山洪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之间的联系,在界定山洪灾害概念、分析我国山洪灾害基本特点、简述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及取得的成绩、阐述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后,从山洪灾害与水土流失的概念、影响对象、防治措施体系、措施受益对象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山洪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并从主管部门、水利部门内部的条块分割等方面,提出了目前山洪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指出山洪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对于山丘区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工作应抓住国家发展机遇,统筹规划山洪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的工作,切实促进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苏徐淮北部地区的高阿水库灌区的水利工程布局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状况,提出了基于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的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策略。在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与短期降雨预报相结合的方法基础上,采用长系列调节计算法计算了高阿水库灌区的洪水资源利用量。运用工业供水效益分摊系数法和农业供水效益分摊系数法计算了洪水资源利用量在乡镇工业和灌溉供水方面的经济效益,并依据高阿水库洪水调蓄区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目标,评价分析了洪水资源利用策略对高阿地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的实施及目标的实现的促进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洪灾害区域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为依据,综合分析不同区 域山洪灾害形成的暴雨、地形地质条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山洪灾害的类型、数量以 及防治类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各区山洪灾害防治对策,结合我国国情, 强调以非工程措施为主,辅之以工程措施综合整治的山洪灾害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