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昕  郭聚江  刘江 《山东水利》2007,(9):62-63,66
在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经济发展、地下水管理与科研等方面,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具有优势条件,可通过地下水压采、人工回灌、节水等措施,调控地下水位,改善超采区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是河南省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区域,也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重点区域。结合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相关规划,分析了节水和水源置换措施的地下水压采潜力及贡献率,定量计算了地下水压采效果和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在规划治理措施达效的情况下,河南省黄河以北5市通过节水和水源置换措施至2030年可形成地下水压采潜力约39 775万m~3,形成生态效益价值量约16亿元,其中节水措施压采潜力约9 926万m~3,水源置换措施压采潜力约29 849万m~3;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地下水压采潜力达到现状评价超采量,鹤壁市、濮阳市压采潜力未达到现状评价超采量,仍需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自2018年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是后续稳步推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的保障。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河南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分析了地下水压采综合成效,总结了河南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有益经验,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建议,以期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疆库尔勒市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孔雀河沿岸植被稀疏、局部地下水水质劣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针对这一问题,对库尔勒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引发问题法等3种不同的方法对超采区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库尔勒市地下水埋深呈逐年增大趋势,2003-2017年地下水位统测点水位下降速率最大达5.33m/a,乡级行政区地下水开采系数最大高达6.18。库尔勒市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为819.86km2,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为709.98km2,一般超采区面积为109.88km2。同时提出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压采方案和措施,为库尔勒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地下水研究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层地下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命脉。本文依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利用开采系数法对河北省邯郸市东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超采区进行了划分,同邯郸市水利局2003年的划分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邯郸东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有效管理、科学保护以及正在开展的地下水压采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用水引发的地下水超采问题,分析典型高耗水企业采取的全面节水、再生水利用、当地水和外调水置换等综合措施及局部地下水压采成效,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和可持续治理及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是国家中心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郑州市地下水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超采区范围分布等,提出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存在超采和管理短板等问题。从节约用水、水资源优化配置、地下水压采管控措施、水源涵养等4个方面提出治理对策,以采取十项制度和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作为管理对策,为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丰县是江苏省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县市,地下水是主要的供水水源。本文在分析丰县地下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对地下水超采区现状进行评价,指出了地下水超采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针对丰县地下水超采状况,结合地下水压采目标和方案,利用已建立的地下水评价模型对压采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在地下水压采方案下,地下水降落漏斗将得以控制和恢复,地面沉降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最后提出了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建议,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问题,国家提出节水和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的综合治理措施。考虑到区域地下水压采目标的空间不均衡性,以及"节水、增供"等措施的可达性,面向地下水压采目标,引入节水贡献率和替代水源贡献率概念。提出基于方案对比的贡献率评价方法,通过配置模型定量解析区域内不同方案下水量分配情况,评价节水、增供与地下水压采量之间的水源置换关系(即贡献率),为水量分配、水源置换等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受水区郑州市为例,分析了2030规划水平年不同节水情景下的节水、增供与地下水压采量的水源置换关系,进一步剖析了地表水、外调水、非常规水等"增供"措施对地下水压采的贡献率,并结合区域水资源禀赋、工程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分析了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全市层面,外调水贡献率高于节水、地表水和非常规水等置换方式,说明郑州市实现地下水压采目标主要依靠外调水支撑;(2)各县市的对比表明不同区域不同措施的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中牟、荥阳节水贡献率较高,与其农业节水潜力较大密切相关,采取适宜节水措施能够对这两个县市的地下水压采工作起到促进作用;航空港区节水贡献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现状年航空港区农业占比较大,未来产业布局调整后以发展空港物流为主,农业用水被其他用户用水替代,因而存量节水潜力有限;巩义市和登封市地表水贡献率较高,说明地表水开发利用尚存潜力,对地下水压采工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中心城区、航空港区、中牟县非常规水可供给的用户和需求相对较大,增长空间较大,因而其贡献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水利水电快报》2005,26(16):33-33
2005年7月23日,《淮河流域跨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报告》通过了由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政策研究中心、流域四省水利厅、淮委有关部门和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专家和代表组成的专家组的审查。在七大流域中淮委率先完成了水利部部署的跨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