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4.3 大豆纤维/羊毛(或羊绒)(AA类)纺织品染整加工 4.3.1 大豆纤维/羊毛(或羊绒)混纺产品特点 大豆纤维与羊毛、羊绒等的混纺交织产品具有羊绒般滑糯柔软的手感,羊毛般的保暖性,绢丝般的柔和光泽和外观,且吸湿导湿性好,穿着舒适.与纯羊绒类和高支细羊毛相比,其原料成本大大降低.将大豆纤维与羊毛混纺,或与羊毛、涤纶"三合一"混纺,可开发高支轻薄化、风格多样化和功能化的高档毛纺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针织物和机织物的纤维原料组成和产品加工方法,着重讨论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产品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和同色染色方法.根据不同毛纺织品的要求,可选用散纤维、毛条、纱线、织物及成衣染色加工方法,纱线或匹染产品采用漂白大豆纤维再混纺为宜.该类产品采用经筛选的棉用型活性染料(如Everzol ED),并通过染色温度和酸碱度的合理控制,可实现一浴一步法同色染色.  相似文献   

3.
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整(二十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6.2.4 PTT/羊毛纺织品的染整(1)概述 在PTT纤维混纺产品中,PTT/羊毛混纺产品的开发比PTT/棉混纺产品更容易取得成效.由于PTT纤维可用分散染料在100~110 ℃染色,大大降低了羊毛的损伤和分散染料对羊毛的沾色,又无使用载体的麻烦,产品手感也较毛涤混纺产品柔软,且其它各项性能可与毛涤混纺产品媲美.因而,PTT/羊毛混纺产品的开发,已受到国内业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大豆纤维针织品染整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豆蛋白纤维具有手感柔软,光泽柔亮,吸湿和导湿性好,强度较高等特性。大豆纤维特别适于生产圆机和横机针织产品。所开发的产品中有纯纺大豆纤维针织物,大豆纤维/氨纶包芯或交织圆机针织物,大豆纤维/棉混纺针织物,大豆纤维/羊毛混纺圆机和横机衫,大豆纤维/绢丝混纺针织物等。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如何保留大豆蛋白纤维的优良性能,纤维漂白,深浓色染色,提高色泽鲜艳度及织物手感等问题,并对纯纺,混纺,交织,色织针织品的染整加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腈纶染色的匀染性和腈纶羊毛混纺纤维的同色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分段升温染色工艺探讨了匀染剂对腈纶及腈纶/羊毛混纺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腈纶/羊毛混纺纤维的同色性效果。  相似文献   

6.
蚕丝/羊毛混纺同浴染色同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晓凤  李健 《染整技术》1996,18(2):10-11
就蚕丝/羊毛混纺同浴染色同色性问题,色差产生原因,如何达到同色的色差标准,染料选用,染色工艺条件选择等,开展了实验研究工作及生产性验证,确定了这两种纤维混纺同浴染色的工艺条件及其达到同色一致性的色差标准,并解决了其深色染色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和羊毛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染整加工性能的差异而导致的染色同色性差的问题,采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进行染色研究,着重探讨了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适合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同色性较好,但对工艺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适用于PLA纤维的分散染料和适用于羊毛的活性染料在PLA/羊毛混纺制品-浴染色条件下的相容性,分析了各染色工艺因素对-浴染色同色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合适的PLA/羊毛混纺制品的-浴同色染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分散染料和Lanasol活性染料及其配套助剂在PLA/羊毛混纺制品-浴染色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适宜的-浴法染色工艺条件为:染浴pH值5左右,染色温度100℃,染色保温时间为40~60min,70℃以前的升温速率2~3℃/min,70~100℃升温速率1~2℃/min.  相似文献   

9.
大豆蛋白纤维具有手感柔软、光泽柔亮、吸湿和导湿性好、强度较高等特性。大豆纤维特别适于生产圆机和横机针织产品。所开发的产品中有纯纺大豆纤维针织物、大豆纤维氨纶包芯或交织圆机针织物、大豆纤维棉混纺针织物、大豆纤维羊毛混纺圆机和横机衫、大豆纤维绢丝混纺针织物等。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如何保留大豆蛋白纤维的优良性能、纤维漂白、深米色染色、提高色泽鲜艳度及织物手感等问题,并对纯纺、混纺、交织、色织针织品的染整加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俊  陈林 《印染》2012,38(18):14-17
采用M型活性染料对羊毛/牛奶丝混纺织物染色,探讨染料、温度、电解质、碱剂和染色方法对染色同色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染色温度和纯碱用量是影响染色深度和同色性的重要因素.高温有利于活性染料上染羊毛,但对牛奶丝的上染率降降低,羊毛/牛奶丝交织物在60~70℃染色能达到较好的同色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牛奶丝对纯碱用量不敏感,织物染色深度变化不大,纯碱用量可选用1 ~2 g/L.元明粉用量对羊毛/牛奶丝混纺织物的同色性基本无影响,不同染色方法对羊毛/牛奶丝混纺织物的同色性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大豆纤维与羊毛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红  杨伟忠 《印染》2004,30(9):30-33
研究大豆蛋白纤维与羊毛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分别用13种常用的酸、碱、盐和有机溶剂对两种纤维进行溶解性试验,在筛选出的试剂中进行条件优化试验,最终确定以2.5%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沸水浴中处理样品20min,充分溶解羊毛纤维,剩余大豆蛋白纤维;再经抽滤、烘干、冷却、称重后计算出大豆蛋白纤维/羊毛混纺比,其中大豆蛋白纤维的重量修正系数为1.04。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竹纤维、羊毛、羊绒的风格特点出发,确定合理的混纺比和纱线支数,选择适宜的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优选工艺参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竹纤维/羊毛/羊绒混纺织物(爽竹呢)的纺纱、织造和染整工艺.实践表明,该工艺能生产高档服装面料,产品的服用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3.
精梳棉/粘胶/毛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介绍了采用棉纤维、粘胶纤维、毛纤维分别制条再混合纺纱的工艺生产过程。探讨了JC/R/W(60/30/10)纺纱采取的主要工艺参数和技术措施。开发出的混纺纱综合了棉、粘胶、毛的优点,用该种纱制成的织物柔软、质轻、保暖、导湿,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毛用活性染料和棉用乙烯砜/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一氯均三嗪和双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进行染色初探。探讨了染料对双蛋白纤维的上染率、固着率和染色牢度,比较了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毛用活性染料不适合双蛋白纤维的染色,棉用活性染料适合双蛋白纤维的染色,且染色织物具有较好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15.
孙波  王懽 《毛纺科技》2004,(12):22-26
热熔粘结复合纤维具有明显的皮芯结构,皮层组分是经过改性的聚醚酯,芯层组分为经过改性的涤纶,采用热熔粘结复合纤维与羊毛纤维混纺,以使织物达到机可洗的效果。文章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和分析热熔粘结复合纤维的粘结机理,对织物进行了抗起毛起球性、折痕恢复性和褶裥保持性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混有热熔粘结复合纤维的毛涤织物,其抗起毛起球和褶裥保持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毛/锦混纺纱活性染料同浴染色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今欢  周秋宝  汪澜 《丝绸》2002,(7):15-18
测试了各种活性染料在羊毛纤维、锦纶纤维、毛/锦混纺纱上的上染率和固着率以及各项色牢度,分析了pH值、温度、中性盐等工艺因素对Lanasol染料染色羊毛和锦纶纤维的影响,探讨了Lanasol染料同浴染羊毛、锦纶纤维和毛/锦混纺纱时的同色性以及阻染剂NON对改善毛/锦纤维同色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羊毛混纺耐高温阻燃织物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对国内阻燃纺织品应用前景的介绍,比较了羊毛混纺阻燃织物的加工方法,指出羊毛与阻燃纤维混纺织成的耐高温阻燃织物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阻燃性能好,舒适性好,耐久性强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羊毛与耐高温阻燃纤维,阻燃改性纤维的混纺产品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周月琴  杨自治 《江苏纺织》2013,(11):35-36,39
介绍了柔丝蛋白纤维、竹炭改性涤纶的性能特点,与羊毛混纺织物设计及开发中的工艺要求、关键技术和产品特色。通过三种纤维有机的结合,赋予了产品特殊的功能和外观风格,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及附加值。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和利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法研究了4种羊毛/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线中纤维的径向分布情况,根据实验结果指出在此种混纺纱线中大豆蛋白纤维有向内转移的趋势,同时简单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对产品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拉细羊毛及其混纺织物的结构与光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建忠  李波  鹿璐  李伟 《纺织学报》2007,28(2):17-20
针对拉细羊毛(Optim)纤维纯纺及其混纺织物,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拉细羊毛及其织物的表观形态结构,测试了织物压缩性和织物的光泽,进行了织物因子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拉细羊毛织物的纤维卷曲少,纤维由椭圆形变成略带多边形,鳞片间距变大;织物内纱线纤维挤得比较紧,织物压缩平均厚度值小,表面厚度较小;织物的正反射、漫反射光强和对比光泽度较大,呈现良好的光泽和平滑性。织物因子聚类分析表明:纯拉细羊毛织物处于细羊毛和羊毛/蚕丝混纺织物之间,拉细羊毛织物具有丝般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