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术中对尾状叶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45例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对尾状叶的处理方式分组.其中28例采用尾状叶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者纳入A组,17例采用尾状叶胆管开口切开整形加探查取石术治疗者纳入B组.术后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的差异.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术式,肝门部胆管癌首选切除肝尾状叶,尾状叶肝管结石首选切开左右肝管取尽结石,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部和尾状叶肝结石术中对尾状叶的处理。方法:对21例肝尾状叶因以上疾病经外科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总结。结果与结论:肝尾状病变处理棘手;肝门部胆管癌常侵及尾状叶,其根治范围应包括肝尾状叶的切除;尾状叶肝管结石应切开左右肝管,力争术中取尽结石。  相似文献   

3.
尹清臣 《中外医疗》2008,27(21):85-86
目的 观察肝门部胆管癌局部切除附加肝尾状叶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纳入2004年6月~2007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肝门部胆管癌依据Bismuth-Corlette分型,Ⅱ型和Ⅲ型的患者16例为观察对象,对Ⅱ型志者进行局部切除附加肝Ⅰ段(尾状叶)切除;Ⅲ型患者进行肿瘤局部切除附加肝Ⅰ段切除和肝右叶(Ⅲa)或左叶(Ⅲb)切除.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6.25%.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并发胆管炎2例,腹水、腹腔感染、胆漏、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腹腔患染手术引流治愈,其余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病理检查,15例切除的尾状叶镜下有瘸细胞.患者1、2、3年存活率分别为84.7%,56.3%、36.2%.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根治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病人行肝门部胆管癌局部切除附加肝尾状叶切除可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联合尾状叶切除的半肝切除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联合部分或全部尾状叶切除的半肝切除术病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6例、肝转移癌1例、肝门部胆管癌5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肝巨大血管瘤3例、肝炎性假瘤1例、肝外伤1例。结果手术完成时间130~367 min,平均(218±61)min。术中出血80~1 100 ml,平均(350±283)ml,19例患者术中未输血。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5%(11/31)。其中,右侧胸腔积液5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轻度肝性脑病1例;胆漏3例,均经保守治疗而痊愈。结论肝脏的良性或恶性病变侵及尾状叶时,实施联合尾状叶的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张子龙  刘胜利 《铁道医学》2013,(11):871-874
随着影像学检查、围手术期处理及肝胆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理念发生了转变,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已达成共识,然而,对于不同Bismuth分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是否常规联合尾状叶切除仍未达成统一意见。作者对联合尾状叶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尾状叶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尾状叶胆管结石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 2月19倒尾状叶胆管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9例患者男8例、女11例,既往共行30次胆道手术.其中12例1次、4例2次、2倒3次、1例4次.术前均行B超、CT或MRCP、ERCP等检查证实尾状叶胆管结石.14例伴有尾状叶胆管开口狭窄.11例行尾状叶切除术,8例行尾状叶胆管开口扩张或切开整形 探查取石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无结石残留.18倒(94.7%)获随访,平均随访(17.6±2.3)个月,2例出现结石复发,优良率88.9%,其中行尾状叶切除术患者优良率达100%.结论:尾状叶胆管结石的处理相当复杂和困难,仅行胆管探查取石往往效果不佳,尾状叶切除术可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有良好的远期效果,但需要临床医师具备丰富的肝脏外科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杨科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59+16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联合扩大肝切除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扩大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结果左半肝和尾状叶切除患者为6例,右半肝和尾状叶切除切除8例,手术无死亡病例,1、2、3年后生存率分别为92%、71.4%、57.15%。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叶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胆管癌联合扩大肝叶切除可获得较好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肝叶切除手术中的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从美  王洪光  秦峰 《华夏医学》2005,18(5):777-778
我院自2002~2004年开展了规则性肝叶、尾状叶切除手术8例,其中1例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尾状叶、右肝动脉及门静脉右支栓塞的患者,顺利完成了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联合肝右叶及尾状叶切除,左肝管空肠Roux-Y吻合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因病变涉及肝门部胆管、尾状叶和肝右叶,具有高位胆管癌和肝癌的双重特征,因此手术范围广,难度大,风险高,除了应有高超的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外,术中器械护理配合也不可缺少,现以此例为典型病例,将术中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汉民 《中外医疗》2010,29(2):60-61
目的探讨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法对72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肝段叶切除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左外叶或左半肝叶切除36例,右肝段切除7例,右半肝切除15例。其中24例行高位胆管切开整形及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2例;行肝断面扩张胆管、肝门胆管分别与空肠作双口吻合4例,T管引流20例和U管引流2例,手术后道镜取石12例。结果肝段叶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4例(33.3%),肝段叶切除+胆道探查14例(19.4%),肝段叶切除+胆肠吻合口切开探查7例(9.7%),肝段叶切除+胆道探查+右肝表面切开取石术5例(6.9%),术后胆道常规留置T管。其中肝段叶切除手术包括左外叶36例,左半肝21例,右前肝7例,右后叶2例,不规则左或右肝切除术5例。病人均治愈,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例(13.9%),其中切口感染8例,切口裂开3例,均治愈。术后均经T管行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发现结石15例,残石率20.8%。72例肝段叶切除术中同时行胆管空肠吻合24例,肝断面扩张胆管、肝门胆管与空肠双口吻合6例,T管和U管引流分别为20例和14例。本组无手术死亡。72例随访1~10年,无复发病症,无再手术者。结论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疗效好,残石率低,并发症较少的优势,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理想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肝尾状叶胆管结石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尾状叶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肝尾状叶胆管结石1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例术前无1例确诊,术中采用触摸探查和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才确诊。手术原则是取出结石,解除胆道狭窄,建立通畅胆道引流,不主张行肝叶切除。结论:肝尾状叶胆管结石术前漏诊、误诊率高,术中采用触摸探查和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又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以左肝外叶切除术为主治疗4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复发等情况,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术后并发症7例,占15.6%。经治痊愈。病理提示左肝内胆管癌1例,术后经T管造影肝内外残留结石4例,均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净结石,随访0.5-5年,结石复发的5例,总的治疗效果89%,结论:病变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狭窄切开成形,胆肠内引流效果较好,术中配合胆道造影及纤维胆道镜取石,可免除残留结石。  相似文献   

12.
肝尾状叶巨大血管瘤切除李昭宇1郭雪雪2马建国1肝尾状叶海绵状血管瘤少见,巨大者更少见。我院1987年至1997年十年间共行肝血管瘤切除术183例,而发生于尾状叶并行切除者仅2例。由于尾状叶解剖位置特殊,紧邻重要血管结构,行肝尾状叶肿瘤切除,尤其单纯切...  相似文献   

13.
温健  张新校 《医学综述》2011,17(18):2873-2874
目的分析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2010年采用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44例为肝左外叶结石,实行左肝外侧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为肝左内叶结石,实行左半肝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无结石残留病例,无再次手术病例,术后随访1~5年,复发率为2%。结论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性高、疗效理想,可作为左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127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2007年肝内胆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进行临床分型,所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规则性肝叶切除术、肝叶切除+胆肠吻合术、高位胆肠吻合术、肝外胆管切开引流术等.结果 127例中区域型(Ⅰ型):左肝管结石21例(16.5%),右肝管结石9例(7.1%);弥漫型(Ⅱ型):左右肝管均有结石18例(14.2%);附加型(E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89例(70.1%).其中43例合并胆管狭窄(33.8%),13例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10.2%),4例合并胆管癌(3.1%).行肝外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1例,规则性肝叶(或段)切除94例(其中8例同时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管狭窄切开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12例.术后结石残留13例(10.24%),发生并发症15例(11.8%),死亡3例(2.36%).结论 在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中,规则性肝叶切除疗效较好,术中术后胆道镜检查取石对处理肝内胆管结石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3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前诊断、肝叶段切除的部位和范围以及联合术式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该院1995年1月~2006年12月237例肝内胆管结石肝叶段切除的病例,在237例中,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及胆管狭窄的部位,行左肝外叶切除+T管引流98例.左肝外叶切除+肝门胆管修复整形+T管引流19例,左肝外叶切除+肝门胆管整形+肝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7例,左半肝切除+肝门胆管整形+肝门胆管空肠Roux-en-v吻合术14例,左肝外叶切除+左肝断面胆管空肠Longmire吻合3例,肝方叶切除+肝门胆管整形+肝门胆管空肠Koux-en-y吻合术17例,Ⅴ、Ⅵ肝段切除+T管引流术11例,Ⅵ、Ⅶ肝段切除+T管引流术28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8个月~11年(平均82个月),优良率达96.6%.1例于术后10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发生术后残石(1.7%),3例偶有胆管炎发作.结论 重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及胆管狭窄的部位.合理选择肝叶段切除的部位和范围及合理应用联合术式,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收治肝内胆管结石患者61例,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1例(18.0%);左肝外叶切除23例(37.7%),左半肝切除13例(21.3%);右肝部分7例(11.5%),右半肝切除4例(6.6%);左外叶联合右后叶切除3例(4.9%).结果总治疗优良率为91.1%,并发症率为7.7%,死亡率为0.6%,结石残石率为14.8%.结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0)年2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行左肝外叶切除15例、左半肝切除2例、右肝前叶切除3例、右后叶切除1例、左肝外叶和右肝前叶联合切除2例。术后肝衰死亡1例、随访21例、失访1例,除胆管癌的1例术后2年复发死亡外,其余20例随访8个月至9年无结石复发。结论 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理想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精准肝脏切除技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精准肝脏切除技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石分布、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37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再次手术患者6例,初次手术患者31例,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6例,右肝内胆管结石13例,左右半肝均有结石分布者18例.均按结石分布肝叶或肝段行精准肝脏切除手术,其中16例附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肝内胆管结石残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复发4例.结论 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安全,能够减少结石残留,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肝尾状叶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成人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22例、矢状断层标本14例和冠状断层标本5例研究了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结果肝尾状叶有5面,在外形上可分为固有肝尾状叶(Spigelian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三部分。固有肝尾状叶,在横断面上,14例(63.6%)伸出腔静脉后突,11例(50%)出现孤立乳头突现象;在矢状断面上,4例(28.6%)下端出现分又。在15例(68.2%)横断层和12例(85.7%)矢状断层标本上,可见肝尾状叶鞘系,主要出现于肝门静脉左支横部层面。在断层标本上,可见1~3支尾状叶静脉,大部分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中、下份。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分别见于10例(45.5%)横断层、4例(28.6%)矢状断层和1例冠状断层标本上。结论肝尾状叶依内部脉管构筑,应视为为一个独立肝段(段1),但在外形上又可分其为3部;肝尾状叶切除术前,应用MRI或增强CT检查,充分认识肝右后叶的静脉引流情况。  相似文献   

20.
肝尾状叶的突起及其毗邻关系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肝尾状叶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离体无病变成人肝脏34例,对肝尾状叶的突起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34例肝尾状叶均有尾状突,该突位置较恒定,前邻肝门静脉,右邻下腔静脉,左邻乳头突,后邻右膈脚。11例(32.3%)肝尾状叶有较明显的乳头突,该突前邻肝门静脉左支,右邻尾状突,左邻静脉韧带裂,后邻腹主动脉。尾状突和乳头突下方有肝总动脉横过。32例(94.1%)肝尾状叶有下腔静脉后突,该突前下邻下腔静脉及第三肝门,前上邻下腔静脉及第二肝门,后邻膈。下腔静脉后突包绕下腔静脉后壁的1/3至2/3,平均包绕下腔静脉后壁1/2;其中2例(5.9%)完全包绕下腔静脉与肝右叶相遇。结论 肝尾状叶的突起与三个肝门紧邻,对其精确定位是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