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对158例急性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吸痰时采取一人叩背同时另一人吸痰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25日~5月7日收治的5例人感染H7 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5例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效果.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可提高治愈率,又可避免医务人员发生交叉感染,是一种双赢的好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导丝引导2人协助经鼻腔气管内吸痰的效果.方法 对184例患者采取导丝引导吸痰管2人协助经鼻腔插入气管内吸痰.结果 运用此法吸痰在每次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血氧饱和度上升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使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结论 此方法对无力排痰,常规吸痰无效的患者可有效吸出气管内黏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导丝引导2人协助经鼻腔气管内吸痰的效果。方法对184例患者采取导丝引导吸痰管2人协助经鼻腔插入气管内吸痰。结果运用此法吸痰在每次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血氧饱和度上升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使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结论此方法对无力排痰,常规吸痰无效的患者可有效吸出气管内黏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田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0):2379-2379
昏迷患者是高压氧治疗的常见人群,此类患者大多无法自主排痰,需要借助吸痰器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高压氧舱内不允许使用交流电,所以无电动吸痰器。但氧舱内一般设有1处利用舱内外压力差的吸痰装置,在治疗中若多人需同时吸痰就成为困扰工作人员的难题。为解决多人同时吸痰问题,我们尝试用医用中心吸引系统用吸引瓶及医用三通管制作多人吸痰器,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科对颅神经麻痹、浅昏迷等痰液不能顺利排出的患者 ,采用了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的方法 ,不仅吸痰效果较好 ,同时避免了气管切开、防止了肺部感染。现简介如下。1 一般资料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间 ,我科采用留置吸痰管吸痰的 2 7例患者 ,男 15例 ,女 12例 ,年龄 11~ 60岁 ;其中颈静脉孔区肿瘤 5例 ,脑外伤 4例 ,听神经瘤 3例 ,后颅凹肿瘤 10例 ,其他疾病 5例。2 方 法2 .1 插管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年龄选择适宜规格的可控式负压灭菌吸痰管或以灭菌导尿管替代吸痰管 ,用灭菌油纱润滑管道外表备用。2 .2 插管方法插入吸痰管前加大…  相似文献   

7.
马金娥  王丽君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143-2143
在临床上给昏迷患者取痰标本时,通常用吸痰器接吸痰管抽吸痰液至吸痰管内,再用针管将痰液推至培养皿内,费时费力.我们通过利用带茂菲氏滴管的一段输液器留取痰标本,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负压间歇吸痰法对头面颈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6月63例行气管切开的头面颈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的患者,将其按住院日期分为试验组31例(单号)和对照组32例(双号).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持续吸痰法;试验组采用低负压间歇吸痰法,即负压为6.7 ~22.6 kPa(50 ~ 170 mmHg),给予间断负压吸痰,每3s断开负压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黏膜损伤情况、吸痰效果、平均吸痰量及平均吸痰次数.结果:试验组患者行低负压间歇吸痰后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吸痰过程中气管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吸痰量和平均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负压间歇吸痰法有助于促进细小支气管中痰液的排出,降低吸痰次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9.
吸痰的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发生.2006年以来,我们采用一种吸痰装置连接新方法,经临床验证,取得满意的吸痰效果.现报告如下. 方法:本方法使用于中心管道吸痰的患者.取一次性头皮针一个,先用无菌剪刀剪去针头部分,并把该端系于床头或床头桌侧,另一端连接于处于工作状态的负压吸引器的玻璃接管上.吸痰时从头皮针端取下玻璃接管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后直接进行吸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压通气吸痰法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建立人工气道人ICU患者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研究组吸痰时采用简易呼吸囊行正压通气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法.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肺功能各参数指标的变化以及吸痰时病人症状、体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病人吸痰前后除心率、收缩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心脏术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正压通气吸痰法优于普通吸痰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叩背吸痰后吸人可必特对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组进行叩背吸痰后给予可必特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咳嗽、喘促缓解及肺部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叩背吸痰后吸人可必特可明显提高毛细支气管炎息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吸痰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吸痰管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护理用具,现常用的一次性吸痰管和封闭式吸痰管,在使用中均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或不灵便,或价格高,为此,我们吸取各类型吸痰管之长处,设计了一种便捷式手持吸痰管,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12年10月选择全麻手术结束后没有拔出气管导管,入恢复室等待复苏的患者90例(排除10岁以下儿童).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特制吸痰管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和常规吸痰管组(B组30例,男14例,女16例;C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当患者具备拔管指征后,拔出气管导管前需常规用吸痰管吸尽气管导管和口腔内的分泌物.A组用手持吸痰管,B、C组用普通吸痰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气道灌洗在烧伤合并重度吸人性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34例烧伤合并重度吸人性损伤病人采用常规的超声雾化吸人、吸痰、翻身扣背等护理方法,并增加气道灌洗4~6次,d,即两人一组配合用无菌生理盐水5~10 ml沿气管套管内壁缓慢注入气道内,刺激病人咳嗽反射并立即吸引排出分泌物及气道损伤脱落坏死组织.观察伤后2周内气道灌洗前后病人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变化情况及其痰液性状.结果 气道灌洗后,病人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升高,心率及呼吸频率减慢,血气分析结果趋于正常,与灌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予气道灌洗后,病人痰液性状稀薄易咳出.结论 气道灌洗能显著改善重症吸人性损伤病人发绀、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症状,提高护理效果,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对挽救病人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护理学研究     
033168 ARI犯病人吸痰前后不同氧供方法对Slq的影响/韩淑贞…刀护理学杂志.佗002,17(9)一643一644 将提高吸人氧浓度法(A法)、过度通气法(B法)、单次控制性肺膨胀与提高吸氧浓度结合法(C法)及常规法用于8例ARD6病人吸痰前后,并对增加氧供前后的51又遥、吸痰后Sx义沁恢复时间及达稳定时间进行对比,各方法每例每天取值1次,各法每例均取值7次。结果:1.常规吸痰后51不毛下降0.15一0.25(平均0.19),5一15min(平均9.98min)方可恢复;2.与各自对应的基础值比较,3种不同氧供法均能使吸痰前、后的51众显著提高(P<0.01、尸<0.001),其中C法优于A、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仰面抬颈法打开气道对吸痰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吸痰方法 .方法 选择符合人选标准的123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1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仰面抬颈法打开气道吸痰:用传统吸痰法吸净患者口腔及鼻咽部痰液后,患者取平卧位,一手轻轻抬起颈部,另一手撤去枕头并以手小鱼际部位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部后仰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法.传统的吸痰法痰液无法吸出时改为仰面抬颈打开气道法.结果 2组患者吸痰效果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吸痰管一次插入气道成功例数及气管切开例数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例数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仰面抬颈打开气道法吸痰优于传统吸痰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心脏直视术后行机械通气的婴幼儿,两人操作简易呼吸囊膨肺吸痰法与单人常规操作吸痰法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6年1~9月经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安全回ICU行机械通气的80例婴幼儿,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两种吸痰方法的比较.结果 实验组婴幼儿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吸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心脏直视术后行机械通气的婴幼儿应采用两人操作简易呼吸囊辅助膨肺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压额抬颈法打开气道对吸痰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吸痰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23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1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压额抬颈法打开气道吸痰:用传统吸痰法吸净患者口腔及鼻咽部痰液后,患者取平卧位,一手轻轻抬起颈部,另一手撤去枕头并以手小鱼际部位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部后仰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法.传统的吸痰法痰液无法吸出时改为压额抬颈打开气道法.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效果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吸痰管一次插入气道成功例数及气管切开例数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例数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压额抬颈打开气道法吸痰优于传统吸痰法.  相似文献   

18.
吸痰是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 ,由于小儿气管、支气管粘膜柔嫩、管腔狭小 ,而临床上常用的吸痰管质地较硬 ,易造成粘膜损伤 ,管径过粗 ,不易下到吸痰部位 ,同时常常完全堵塞气管套管 ,影响患儿气体交换。因此 ,我们研制了一种小儿吸痰管 ,经 6 8例患儿临床使用 ,与传统的吸痰管相比较 ,具有刺激小 ,吸痰彻底 ,不影响患儿气体交换等优点 ,临床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采用 18号不锈钢针头 ,内径 2mm、外径 2 .5mm、长 12cm硅胶管 ,细线 15cm。将 18号针头剪去前端留针梗 1~ 1.5cm ,将硅胶管套在针梗上 ,用细线扎牢…  相似文献   

19.
吸痰是临床护理工作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其吸痰管与吸痰装置由一个玻璃接头连接.连接管需每次使用后浸泡消毒处理.吸痰管是一次性的,一用一更换.而玻璃接头为两端细小、中间稍大的玻璃管腔结构,不易消毒处理.若消毒处理不彻底,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吴巧媚  彭鹿 《护理研究》2008,22(19):1729-1730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流程吸痰效果.[方法]将80例需吸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吸痰流程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流程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所用时间、吸痰管污染情况及吸痰效果.[结果]实验组吸痰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吸痰流程是缩短操作时间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