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肝移植患者术后肠球菌的感染状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体外药敏检测,为肠球菌的治疗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或常规生化法鉴定肠球菌到种,用K-B纸片法监测其耐药率.结果分离出的387株肠球菌中以屎肠球菌的分离率最高,为73.9%,粪肠球菌分离率21.4%,居第2位,检出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AR)346株,占89.4%,仅检出1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肠球菌以屎肠球菌为主,其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提示临床医师在治疗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肠球菌时应根据分离株种类、耐药特点及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影像学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 196 3年 3月美国的Starzl施行第一例原位肝移植以来 ,肝移植在国外发展迅速。我国肝移植起步较晚 ,1997年才开始应用于临床 ,至今累计达一百余例。近年来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术后 5年生存率明显增高 ,但术后并发症仍是最常见的问题 ,也是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对挽救移植的肝脏和病人的生命都至关重要。肝移植术后影像学的合理应用 ,已引起临床和放射学者的高度重视。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胆道并发症 ,血管并发症和其它排斥反应等 ,多出现在术后数周至数月内 ,少数出现于数年…  相似文献   

3.
创伤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创伤外科感染的细菌类型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情况。方法:筛选创伤感染49例,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标准细菌培养试剂板条,包涵20种抗生素;了解由何种细菌感染、各细菌对哪些抗生素敏感、对哪些抗生素耐药。结果:有47例培养出10种细菌生长,2例无细菌生长,其中大肠杆菌最多(13例);10种细菌对20种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无论新老抗生素,对此10种细菌均具有抗药性,以老抗生素耐药较多,对新抗生素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系统分析肝移植术后正常及常见并发症的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 使用GE Light Speed Qx/i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30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检查,对拔除T管后出现胆管并发症患者使用Marconi EelipsE 1.5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CT检查采用7.5/11.25组合HQ扫描模式,重建层厚3.75mm,重叠重建率70%,扫描范围自膈顶至L3椎体下缘水平,对比剂1.3ml/kg体重,注药流率3ml/s,延迟时间18~20s,40~45s,60~70s。所有数据均在GEADW3.1~4.0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RI检查采用Express TR 8000 ms,TE 256ms。结果 所有肝移植术后患者均出现移植肝周积液、胸腔积液及压迫性肺不张,门静脉伴行影像10例,肝动脉吻合口狭窄11例,肝动脉右支起始部狭窄2例,肝动脉闭塞2例,肝动脉吻合口瘤样扩张2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5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肝梗死5例,胆管吻合口部位狭窄6例,非吻合口狭窄4例,胆瘘l例,胆管淤泥/结石3例,右侧肾上腺出血2例,肿瘤复发5例.腹腔积血3例,腹腔积气l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及MRCP,可以清晰显示肝移植术后血管、胆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林茜  黄榕  孔悦 《西南军医》2008,10(3):151-152
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是指临床上对终末期肝病通过手术植入一个健康的肝,使肝脏功能得到恢复。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其手术难度大,术后引流管特别多,有胃管、气管导管、腹腔引流管、T管、导尿管、桡动脉测压管、漂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及周围静脉输液管,有时还有硬外管或胸腔引流管等,护理要求高也被器官移植界所公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移植(LT)术后胆道并发症(BC)的介入治疗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至2009年11月北京朝阳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41例LT术后B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BC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综合诊断,部分患者行肝穿刺活检;疗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黄疸相关指标综合评判,采用SPSS 18.0软件对黄疸指标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1例患者BC包括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32/41)、局限性胆管狭窄(16/41)、胆漏、胆汁瘤(3/41)、胆泥淤积(2/41)、胆管结石(1/41)、肝外胆管迂曲延长(2/41)。全部患者术后近期(1个月内)黄疸明显缓解,黄疸指标显著下降(P<0.05);多数患者中远期黄疸复发,但予以介入干预后均再获缓解。结论胆管狭窄是LT术后最常见的BC,经皮穿刺胆汁引流适用于各型BC,球囊扩张成形对局限性胆管狭窄效果良好。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适当的介入治疗有助于患者顺利渡过LT危险期,随后适时的介入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苗平  刘芳  张哲颖 《人民军医》2005,48(11):670-671
胆系并发症是指具有临床表现及放射学依据,需要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胆道狭窄、梗阻及胆漏等。尽管原位肝移植术的疗效不断提高,但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的发生率仍为7.0%~30.0%,与其相关的病死率为6.0%~12.59/6。现就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和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了解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非呼吸系统内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原位肝移植37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非呼吸系统内科并发症以急性肾功能不全、精神异常居前2位,急性左心衰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大肠埃希菌血症并列第3位。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呼吸系统内科并发症可降低肝移植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多种影像学措施评价肝脏移植术后并发症。材料和方法:16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后7天内每日行胸片及胸腹部超声检查。术后2周~12个月,当患者出现发烧、皮肤巩膜黄染及异常B型超声发现时,行上腹部CT检查5例8次、同时行胸部CT检查2例、上腹部MRI及MRCP检查6例、ERCP检查4例、PTC检查2例、“T”管造影2例和下腔静脉造影1例。结果:术后1周内诊断胸腔积液14例(14/16);术后1~2周诊断肺部感染7例(7/16);肺不张4例(4/16)。术后4个月和8个月诊断右肺和移植肝多发转移瘤各1例(2/6);术后3周~10个月诊断胆总管吻合口狭窄、胆管炎、胆泥形成等5例(5/16)。术后2周诊断下腔静脉狭窄1例(2/16)。结论:运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诊断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移植(OLT)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诊断和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2年9月—2007年12月8例OLT并发AC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ACS患者,7例发生在OLT早期(3 d内),1例发生在OLT术后胆瘘感染(7 d)。8例发生ACS病人均行床边左、右下腹部小切口引流术,1例行短时血液滤过,2例行开腹减压术;8例均治愈。结论ACS是OLT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及时的诊断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改善OLT并发ACS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介入治疗疗效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方法350例接受原位肝移植的病人,35例通过胆道造影确诊为胆道狭窄,对这32例病人进行了介入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0例病人介入治疗获得成功,2例治疗无效,未发生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期间12例分别于1~4个月内出现再狭窄,均再次行球囊扩张治疗。结论介入治疗对于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是一种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回顾了3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其中,肝移植术后胆泥形成导致胆管结石1例,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肝外胆管全程坏死1例。分别予以胆管切开取石,经皮经肝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及肝门部胆管与空肠盆氏吻合处理。1例恢复,1例出现肝移植以外并发症死亡,1例感染死亡。文章对胆道并发症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供体胆管冷缺时间,胆管壁供血及感染是引起上述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手术、金属支架置入等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监护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和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器官保存液的使用,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有了较大提高,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仍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患者远期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2003年2月-200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实施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68例,其中28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现就监护护理问题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28-76岁,平均47.5岁。其中胆汁性肝硬化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1例,原发性肝癌6例,乙醇性肝硬化3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血吸虫性肝…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动态观察原位肝移植(OLT)术前、后 5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1例终末期肝病患者OLT术前和术后1~7 d的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T T)、抗凝血酶(AT-Ⅲ).结果 肝移植患者普遍术前凝血机制差,术后1~3 d ,PT、APTT延长,Fbg、ATⅢ减低,3 d后凝血功能逐渐恢复.各种术后并发症可影响凝血功能恢复,尤其是出血或血栓发生.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恢复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术前仔细评估肝脏凝血功能并进行纠正,术中肝动脉重建的外科技术 ,术后根据病情调整凝血紊乱,积极防止血栓和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汶川大地震中414例四肢开放性损伤伤员细菌感染分布特性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特别是自然灾害中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对414例四肢开放性损伤伤员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结果 G+球菌12例(2.9%),G-杆菌66例(15.9%),G+杆菌2例(0.5%),多重感染6例(二重感染5例,三重感染1例),感染率为1.5%.主要致病菌:(1)G+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2)G-杆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细菌、普通变性菌、美洲爱文菌;(3)G+杆菌:枯革芽孢杆菌.对G+球菌较敏感的药物有万古霉素、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对G+球菌敏感较低的药物有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等.对G-杆菌较敏感的药物有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对G-杆菌敏感较低的药物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结论 地震中四肢开放性损伤伤员细菌感染率较高,感染菌株种类较多.因此,应尽早作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药敏鉴定,针对性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移植患者术后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218例肝移植受体术后发生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218例肝移植受体中68例(31.2%)术后出现腹泻。68例腹泻患者中35例(51.4%)为服用免疫抑制剂所致,12例(17.6%)为抗生素相关腹泻,5例(7.4%)为腹腔感染,3例(4.4%)为真菌感染,3例(4.4%)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8例(11.8%)是采用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式的患者,2例(2.9%)原因不明。45例(66.2%)患者腹泻发生于移植后2个月内,其余发生于移植后6个月内,症状出现于移植后5~180d。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腹泻与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真菌感染和CMV感染等因素有关。区别病因对症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不同部位出血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不同器官出血的原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6年来原位肝移植术(OLT)后24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OLT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2%(24/181),其中颅内出血4例(2.2%),切口和腹腔出血11例(6.1%),消化道出血9例(5.0%);因出血死亡占出血病人的20.8%(5/24)。结论:OLT术后可出现颅内、腹腔和消化道等不同部位的出血,死亡率高。密切监测术后的凝血功能,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控制腹腔感染可有效的预防肝移植术后的出血。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包括胆管狭窄、肝动脉闭塞、胆管淤泥、胆漏等,对这些并发症能否及时作出诊断及治疗,将关系着移植的成败。本文简要综述有关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肝移植术后院内感染情况,分析该类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和可能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56例肝移植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内感染组APACHEⅡ评分、总胆红素明显高于非院内感染组,而血小板明显低于非院内感染组。二次手术及术前应用广谱抗生素病人例数院内感染组明显高于非院内感染组。术前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与院内感染发生密切相关,使用时间越长,院内感染发生率越高。病人年龄、术前Child-Pugh评分和血浆白蛋白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别。此外,与非肠球菌院内感染组比较,肠球菌感染组APACHEII评分、总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高APACHEⅡ评分、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下降以及手术前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后糖尿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94例肝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各项糖代谢指标的观察,了解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机理.方法94例肝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抽取空腹血测定血糖、胰岛素、胰岛素原、血脂和肝功有关的各项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结果94例术前糖耐量正常患者术后3个月经过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分为3组:糖耐量正常组(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41例(44%),糖耐量减低组(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37例(39%)和移植后糖尿病组(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16例(17%).3组所用类固醇激素和他克莫斯的剂量相等.移植前IGT组和PTDM组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以及胰岛素原明显高于NGT组,PTDM组的空腹胰岛素明显低于NGT组,胰岛素原/胰岛素PTDM组明显高于NGT组.3组的IRI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以体重增加3%为标准将患者分组,体重增加组中的PTDM组的IRI明显高于NGT组.结论移植前空腹和餐后2 h血糖,以及胰岛素原与胰岛素的比值可预测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与否.β细胞功能异常是主要发病机制,术前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检查可预测移植术后是否发生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