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邵明  李方正 《风景园林》2021,28(7):114-120
生态功能空间范围划定与主导服务功能识别管控是城市生态功能空间规划的基本前提与首要任务.以成都市东部新城为例,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衡量生态功能空间存量标准,通过热点分析指标(Gi*指数)划定核心生态功能空间分布范围,同时筛选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对应的空间落位,识别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空间,并据此通过双变量空间局部自相关...  相似文献   

2.
快速城市化阶段,流域城市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 与日俱增,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加剧,厘清及优化流域城市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对于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下游最大支流——青弋江所贯穿的安徽 省泾县为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定量评估方法,测算固碳 释氧、水文调蓄、土壤保持、生境支持、粮食生产、休闲游憩 6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水平;通过四象限法,判定供需 关系并辨明平衡、赤字、盈余3类区域;以供需平衡为目标, 基于“保护平衡区与赤字区,开发盈余区”的策略设定用地情 景,利用CA-Markov模型获取供需约束的生态空间布局。结 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分布以高质量生态要素为基 底,呈南高北低态势,需求分布与人类活动集中区较吻合,在 县域中部和南部突出;2)研究区供需关系整体匹配,平衡区占 比最大,盈余区其次,赤字区最小;3)供需约束情景在非生 态空间向生态空间转入上表现较好,能增加林地、水域、草地 3类重要生态资源的存量,且在形态上可维护大型生态斑块的 完整性并引导城镇空间走向紧凑;4)依据供需关系设定的生态 保护空间与生态保护红线在平衡区较一致,但在盈余区与赤字 区,后者出现“开天窗”式的管控缺口,使青弋江破碎,而前 者未有该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 ESs)的需求与日俱增,ESs供需有待平衡。因此,判定并优化ESs供需关系对于实现生态保护与人类福祉提升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利用CiteSpace对2000—2022年国内外ESs供需文献展开关键词和聚类演变分析;其次,梳理ESs供需机理研究进展,并针对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和生态安全格局3种模式,以“识别—构建—管控”为规划路径,对ESs供需基础研究的应用领域进行综述。【结果】1)ESs供需基础研究成果能够针对性解决生态规划面临的缺乏生态与经济社会系统的互动考量、生态保护与开发目标模糊的问题。2)ESs供需量化通过指标体系评估、复合指数构建、空间叠图分析3种途径进行要素识别;ESs供需关系判定在绿色基础设施源斑块提取、生态网络连通性提升、生态安全等级判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3) ESs供需优化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多层级衔接体现在:宏、中观层面重在划定管控边界线、管控分区;微观层面通过协调ESs供需开展详细设计,并针对特定生态要素承载的ESs功能进行专项规划,强化空间管制。【结论...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空间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性研究大多在区域或城市尺度上开展,风景园林生态实践的指导性较为有限,研究聚焦场地尺度,旨在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看待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与规划设计实践。在已有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文献爬梳的基础上,提出影响需求的三大因素及其需求类型的划分方法,甄别影响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核心指标,选取上海苏州河市区段进行实证研究,采取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并基于GIS进行需求目标与供给能力的空间制图。通过拟合分析比对创新性地提出指导城市滨水空间生态实践的三大空间智慧:1)基于需求目标研判制定发展策略的空间智慧;2)分段分类型供给满足存量更新需求的空间智慧;3)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转向匹配的空间智慧,为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实践提出理论依据、评价标准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艾昕  兰亦阳  郑曦 《风景园林》2020,27(11):82-89
生态空间为城市提供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也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如何在让生态空间发挥生态价值的同时,平衡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需求成为近年来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重点。生态系统服务可以评估生态和社会价值,顺应其间的协同关系并缓解权衡有利于进行兼顾生态和社会目标的生态空间规划。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为例,分析关键性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不同区域分配优先保护特征,并通过低权衡、低协同和高协同3种情景,以不同灵活程度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目标空间分配。使用Marxan with zones模型得到满足各服务保护目标的管理区划,并比较3个情景的分区结果,验证规划体系对协同权衡作用的影响。得到了3种情景下的管理区分布:低权衡情景布局偏紧凑,实现了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最小化;从低协同到高协同情景,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协同性增加;从低权衡情景到低、高协同情景,重点保护区的面积逐渐增加,生态缓冲区增加了连接性,控制发展区和集中建设区变化相对稳定,实现了生态空间多层次空间优化。最终得到的更详细的管理区划有助于指导未来生态—社会多目标生态空间规划政策的制定:即对重点保护区严格保护,加强生态缓冲区生态整治和廊道建设,以促进生态效益协同发展。在集中建设区与控制发展区引导城镇节约集约建设,减量增绿,实现社会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控制城市空间界面的无序化发展,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化.研究通过对水源涵养、高温调节、固碳释氧、游憩娱乐、食物生产、气体净化6项因子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价值,并根据供需差值划分等级,结合MSPA确定重要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进行主次生态廊道的提取,构建出重庆市主城区生态安...  相似文献   

7.
生态空间不仅是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屏 障,也兼具重要的游憩服务功能,若孤立处理2种功能的关 系,必然会导致过度开发或被动保护。揭示区域生态空间游 憩服务的供需匹配特征及空间格局,对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游 憩服务的总体布局,推动生态空间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总体格 局、省级层次供需特征、市县级层次供需关系3个层次,对区 域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供需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长三角城市群人均生态空间资源较高,但生态空间游憩服务 的供需错位现象突出。不同出行半径范围内生态空间游憩服 务显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失配现象,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南 北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仅依赖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扩大 生态空间服务半径,北部城市的供需失衡现象会更加恶化。 长三角城市群各市县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加强生态游憩服务 跨区域供需协同网络:南部生态资源富足区应延展其游憩服 务辐射范围,填补供应空白;城市近郊区应关注连续性游憩 廊道建设,整体提升供应水平;北部连片供给失衡区则应进 一步挖掘农林复合空间的生态游憩潜力。  相似文献   

8.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2020,27(10):37-42
城市扩张带来的生境破坏及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导致城市生态风险加剧。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成为解决这一矛盾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的主要途径。基于对现有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及其不足的梳理,提出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绩效提升为目标,基于融合功能与结构空间优先级的景观生态网络整体优化的概念与方法框架。该框架回应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对生态空间体系规划的新需求,并强调了4个核心策略:基于城市生态问题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诊断、整合生态资源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生态源识别、遵循生态系统服务交付过程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廊道提取与网络结构修正、兼顾网络功能与结构价值最大化的生态用地多情景开发,以探索适应城市扩张、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绩效的生态网络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空间治理现代化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亟待构建对接国土空间系统科学规律与横纵调控机制的综合路径。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治理研究聚焦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研究与治理政策的衔接,为生态系统调控领域提供了梳理复杂要素关系和制度优化的方法论框架。通过文献梳理,阐述了其概念内涵及框架内治理横纵路径构设的基础思路;应用法国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案例补充展示了其具体实践策略;对照中国工作体系,提出统一调控视角、强化适地性人类福祉研究、引入景观管控单元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邵明  李方正  李雄 《风景园林》2021,28(1):60-66
随着城市规划逐步转向国土空间规划,准确掌握宏观尺度中的城市群绿色空间的服务特征成为规划决策的重要前提.基于多源数据,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土壤流失方程、INVEST模型识别城市群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Z-Score标准化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需平衡匹配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成渝城市群水源涵养服务供给、需求量...  相似文献   

11.
刘颂  董宇翔  蒋理  刘晓 《风景园林》2022,29(8):86-92
生态空间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权衡与协同关系,以提供多项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导功能的生态空间规划本质上是空间约束下的多目标弹性决策的过程。利用地理模拟与优化系统(GeoSOS)空间优化技术平台,以多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优化为目标,提出兼顾空间系统性的生态空间划定及弹性分级策略。以山东省栖霞市为例,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实现生物多样性维持、水资源供给和气体调节3项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的测算,基于空间优化技术和多情景分析,划定了4种类型的生态空间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弹性分级管控建议,分别是系统保护、刚性管控,稳定结构、限制开发,生态储备、适度开发,优化服务、弹性管控。可为后续生态管控策略的制定以及分区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管理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优化国 土空间格局的重要途径。城市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稀缺、生态环 境压力大、居民需求多样,面临着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异 大、生态管控复杂的问题。因此,量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和需求,识别生态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是提升生 态系统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城市用地空间进行 科学规划管控的关键。以桂林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生态系统 服务供需比测度城市水源涵养、降温效益、雨洪调节、碳汇服 务、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游憩服务7项生态系统服务供 需水平,并基于聚类分析识别了5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簇,耦合 供需匹配与失衡区、生态保护区,划定三级生态保护与管控区 和两类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区。依据分区的生态本底特点、分 区内各类服务供需水平等,提出分级分类的管控指引和优化策 略,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颂  张浩鹏  裴新生  王颖 《中国园林》2023,39(4):121-125
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定量化分析视角,运用长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多种模型算法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芜湖市村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演变特征。依据其演变规律将芜湖市域分为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稳定供给区和波动供给区2个功能大区,并进一步细分为都市生态修复、长江生态保护、生态农业维护、丘陵生态保育、生态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发展和丘陵生态恢复区7个功能区,并提出差异化的生态系统管理建议。研究有助于提升生态功能分区客观性和科学性,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申佳可  王云才 《中国园林》2021,37(6):99-104
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极为有限,识别具有关键景观生态功能的生态源及其保护优先次序,对提升区域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的耦合模型,评价了生态空间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指数;基于该指数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域的生态空间划分为6个优先级.优先级越高表明它的功能重要性越大,维持或提升服务的难度越小,...  相似文献   

15.
刘颂  谌诺君  董宇翔 《园林》2022,(3):21-29
通过建立一种在认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簇实现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以针对生态功能区划提出差异性的管控策略,从而高效利用有限的生态资源,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嘉兴市为研究对象,(1)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了4种用地类型的11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探究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面对现有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构建方法跨尺度研究较少、生态系统服务(以下简称"ESs")评价阈值设置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生态空间管控政策有待明确等问题,以川西北省级次区域为例,在测度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4项ESs供应水平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空间供应ESs的累计功能特征,提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的评价方法,进行ESs重要性的单项和集成评价,识别四级生态优先区和两级生态廊道,构建符合生态战略一致性检验的区域生态空间格局,进而提出生态空间的分区管控政策。以期为跨尺度、跨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7.
陈治儒  陈岚  谭林 《中国园林》2023,39(10):124
构建连续完整的遗产空间网络是实现遗产整体性保 护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地域文化整体关联、促进区域协同 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区域协同视角,从基础通廊联系、文旅 产业发展、空间统筹三方面入手,探究遗产空间协同形式,提 出遗产空间网络的构建途径。以自贡市井盐文化遗产为例,在 井盐文化遗产梳理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丰 度指数、连通性分析等方法,通过识别提取遗产源点,生成遗 产廊道,划分发展片区等途径,构建并优化整体遗产网络,形 成“一横一纵、五区多点”的协同空间结构。从遗产节点、廊 道引导、文旅片区三方面提出遗产保护发展协同共进的实施路 径,以期为区域遗产景观的保护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中文化专 项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面临严重洪涝风险和洪涝调节服务供需空间的分离.为识别在满足洪涝调节服务需求方面重要性高的生态空间以纳入保护的优先级,提出了一种在生态空间中绘制洪涝调节服务需求的新技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利用流量、流边界、流方向、分配原则及其修正因子4个多维指标,表征将服务需求从建设空间向生态空间分配与投射过程的...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空间结构失衡加重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压力,可能导致城市景观风貌被破坏、绿地缩减和碎片化问题,削弱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美学和文化遗产价值,最终影响人类福祉。因此,亟待展开面向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深入研究。以WebofScience和中国知网为文献检索数据源,运用文献分析对人类福祉视角下全球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行回顾。首先,总结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概念和研究背景,通过文献分析概括了面向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其次,阐述了供需视角下评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最后,梳理了目前相关研究方向上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展望,包括构建适用于多区域多尺度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估机制、更新多学科融合的评估方法和双向循环的评估视角、量化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对中国开展城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启凡  李畅  林倍多  翟俊 《中国园林》2023,39(11):125-131
评估文化生态系统服务(CES)在空间上的供需平衡状况是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联系起来的关键。然而其无形性特征使其在空间上难以量化,因此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中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基于社交媒体照片,整合多源数据,利用ArcGIS和MaxEnt模型,对苏州市内审美服务、历史文化服务、休闲娱乐服务3类CES的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制图与评估。研究表明:苏州市供需失衡特征明显,其中历史文化类CES失衡区域面积占比最大,高达48.1%,其次审美类失衡区域面积占比38.4%,而休闲娱乐类失衡区域面积占比则为37.0%。在景区尺度上通过CES供需失衡分析,依据不同的失衡类型提出旅游地的CES供需空间调配的策略,进而为景观规划设计人员与地方决策者提供可践行的指导,以实现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及区域保护与开发的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