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卢芳运用加味泻黄散治疗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卢老对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剖析加味泻黄散组成、方义,并举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卢老认为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的病因病机为荣卫失和,湿热壅滞心脾,毒邪蕴于肌肤则发溃疡蚀烂。以清胃泻火、解毒疗疮为治则,并运用加味泻黄散治疗此病,临证时又可根据溃疡部位选取不同药物,从理法方药上论证了加味泻黄散治疗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举验案辨为心脾积热证,予加味泻黄散合三物黄芩汤治疗正符合其病机,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卢老运用加味泻黄散治疗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疗效显著,也是对古方泻黄散的传承与创新,值得临床学习。  相似文献   

2.
施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1028-1028
归脾汤是严用和治疗失眠证的方剂,由白术、茯苓、黄芪、党参、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八味组成。有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之功,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现将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几种妇科病,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3.
眩晕病从心脾肝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眩晕病与心脾、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为生痰之源,肝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又为肝脏之母,故心脾肝肾之病皆可导致眩晕,治疗上不但要从心脾论治,亦要从肝肾论治。  相似文献   

4.
口舌生疮的治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中药对口舌生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辨证论治将其分为心脾热毒型、心脾阴虚型、肾阴虚型、肝气郁结型四型治疗66例。结果 痊愈41例,好转18例,无效7例。结论 中药对口舌生疮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如何有效地防治该疾病亦成为临床面临的难题。肠道微生物群已被证实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其通过多种途径调控宿主的代谢,与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密切相关。“二阳之病发心脾”理论可从中医学角度为阐述肠道微生物群与不孕症的关系提供新思路,二阳即胃肠,作为人体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最易感邪致病延及心脾,二阳为腑,传化物而不藏,为心脾提供物质基础,心脾又对二阳起调控作用。因此,在心脾主导下,二阳功能协调,精血合凝,则易成胎孕。基于“二阳之病发心脾”理论阐述其与肠道微生物群、不孕症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运用“二阳之病发心脾”理论调节机体内稳态和防治不孕症的思路,以期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被辨证为心脾两虚证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应用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归脾汤化裁配合耳针疗法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阅读大量文献,评估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方法的疗效。结果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治疗归脾汤研究居多,也有效。结论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效,而其他方剂、针灸疗效也不差。有些甚至比归脾汤疗效还要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5年国内外对肠脑轴机制的研究,结合中医药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试验和临床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临床相关性,从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推拿治疗三方面综述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为基于肠脑轴机制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提供思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顾洪丽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69-69,72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配合碧雪散外用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积热型口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配碧雪散外治,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碧雪散外用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心血管神经症85例。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归脾汤加味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安神的功效,对心脾两虚型心血管神经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5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归脾汤随证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0%,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能量平衡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其机理是通过医者身心协调、手法刚柔相济产生的能量作用于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达到补益心脾、调整脏腑、平衡脏腑整体能量,达到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目的。临证运用时强调医者与患者的能量共振及二者的共同平衡。  相似文献   

13.
心系疾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中医的心、脾、肾在心系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通过线粒体功能发挥效用也有相关证据可循。基于中医理论、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发现,“心肾失交、心脾失调”是心系疾病演变中的关键病机,也是线粒体相关功能紊乱的宏观表达。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临床通过益肾补气、益气温阳、温补心肾、健脾养心、益气健脾等方药加减治疗由线粒体功能异常导致的心系疾病。“心肾相交”理论是对线粒体动力学(融合、裂解)正常的宏观调控,“心脾相生”理论是对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稳态调节。线粒体的功能繁多且复杂,中医药通过其相关理论在治疗心系疾病中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从“心肾相交、心脾相生”角度出发,探讨线粒体功能在治疗心系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灵芪胶囊治疗心脾两虚证105例临床观察徐文龙周宜轩魏江磊戴晓华(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合肥230038)关键词:灵芪胶囊;心脾两虚证1995年10月~1996年3月,我们用灵芪胶囊治疗心脾两虚证患者105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0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9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中的分组通过抽签法展开。对观察组(45例)失眠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的方法;对对照组(45例)失眠患者采用艾司唑仑片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总睡眠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的方法,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获得确切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指令人不适的下肢感觉障碍,并于活动下肢后症状得以改善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尚未明确,目前对症治疗者多,对因治疗缺。本文从心脾与不宁腿综合征的关系入手,认为心脾与不宁腿综合症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关性,以补益心脾的方法治疗不宁腿综合征,可取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心脾相关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五脏一体观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可通过诱导异常炎症-免疫反应、破坏肠道菌群而影响脑-肠互动、增加血液黏度等多种机制影响心房颤动的发生与进展。本文从心脾相关理论入手,认为“营卫失充、菌邪外袭”“营卫失谐、心神异常”“营卫失行、气血失和”“营卫失制、心脾互伤”是Hp诱导心房颤动发病与进展的病机基础及演变过程,而营卫的“失充”“失谐”“失行”“失制”均归属于“营卫失和”的范畴,“营卫失和”作为核心病机贯穿始终。本文从“心脾同调,营卫和合”视角,探析自Hp感染之始,至其诱导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辨证论治,以期为心房颤动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心悸·心脾两虚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的症候,多伴有失眠、头昏、健忘、疲劳、精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归脾汤出自宋代《济生方》,对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心悸、盗汗、食少等效果良好。现代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类疾病。我院应用归脾汤加减方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患者6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不寐的病因与证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不寐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认为其病因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论治应辨虚实,并注意身心调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麦粒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6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麦粒灸治疗组38例,中药对照组38例,分别于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前后PSQI积分、各成分得分、睡眠质量分级水平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麦粒灸治疗组对PSQI积分及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改善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麦粒灸治疗组为89.47%,中药对照组为81.58%。结论麦粒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