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实施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生化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SBP、DBP水平分别为(123.21±9.89)、(80.21±4.87)mm Hg(1 mm Hg=0.133 k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9±10.11)、(94.89±5.8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素氮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9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8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清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24 h动态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清晨SBP、DBP及24 h动态SBP、D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清晨SBP(135.14±7.04)mm Hg(1 mm Hg=0.133 kPa)、DBP(86.53±6.78)mm Hg及24 h动态SBP(134.24±9.61)mm Hg、DBP(84.81±8.80)mm Hg低于对照组的(140.26±8.17)、(92.06±7.36)、(142.36±9.16)、(89.03±8.0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的效果比较好,可以明显改善血压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及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氨氯地平联合组(55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氨氯地平片)及美托洛尔联合组(55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老年人55例为正常血压组;比较血压、BPV、心肾功能及炎症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美托洛尔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09%。用药8周后,美托洛尔联合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和24 h DBPV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LVEF明显上升(P<0.05),NT-proBNP、Cys-C、Scr和hs-CRP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6%。上述指标与氨氯地平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 SBPV是NT-proBNP和LVEF的独立影响因素,也是Cys-C和Scr的最大影响变量。结论:厄贝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33%)高于对照组(7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5.7±8.2)mm Hg、(74.1±5.7)mm Hg低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136.3±9.2)mm Hg、(85.7±10.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疗效佳,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5.
国产厄贝沙坦复方制剂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齐明 《中国药业》2011,20(7):59-60
目的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商品名依伦平)的降压疗效.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安慰剂2周后,改服依伦平片1片/d,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各行动态血压监测1次.结果 治疗4周后24 h、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15.59±8.21/9.55±6.31),(17.53±9.64/10.90±6.77),(14.17±9.85/7.13±5.91)mm Hg,收缩压和舒张压的24 h降压疗效谷/峰比值分别为75.9%和73.6%.结论 每日口服1片国产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降压效果可以维持24 h,疗效确切,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仅给予替米沙坦片40 mg/d口服,共8周,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片40 mg/d加氢氯噻嗪片6.25-12.5 mg/d,共8周,观察血压晨峰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使血压晨峰降低,对照组血压晨峰下降的幅度DBP(11.62±2.13)mm Hg,SBP(12.58±2.26)mm Hg,治疗组血压晨峰下降的幅度分别为DBP(38.21±1.73)mm Hg,SBP(34.11±1.32)mm Hg,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控制血压晨峰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能够使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荆忱  李洁  傅涛  陈杰  陈宏 《中国医药》2014,(3):303-305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每片含厄贝沙坦150 mg及氢氯噻嗪12.5 mg),1片/次,1次/d,共 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以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SD)表示血压变异性,24 h 收缩压、24 h 舒张压变异(24 h 收缩压变异、24 h 舒张压变异)及左心室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4 h 收缩压变异分别为(14.8±3.6)、(9.7±2.8) mmHg(1 mmHg=0.133 kPa),24 h 舒张压变异分别为(12.9±3.1)、(8.6±2.4)mmHg,治疗后24 h收缩压变异、24 h 舒张压变异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左心室质量为(242±40)g,治疗后为(223±20)g,左心室质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例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qd,共8 wk。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血尿酸的变化,并与15例服用氯沙坦50mg.d-1、15例服用厄贝沙坦50mg+氢氯噻嗪≥12.5 mg.d-1超过8 wk的同期住院的原发性高血患者的血压、血尿酸进行比较。结果①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后血压降低明显,与治疗前比P<0.01,与氯沙坦组及氯沙坦加氢氯噻嗪组降压效果相当;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后尿酸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而与单用氯沙坦及氯沙坦加氢氯噻嗪组比较尿酸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氯沙坦组与氯沙坦加氢氯噻嗪组比较,尿酸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浓度比氯沙坦加氢氯噻嗪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基层医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程度以及靶器官功能呢。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均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3)观察组患者的E峰值、E/A比值、LVEF、LVEDD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够更为有效的降低血压、控制血压昼夜变异度、改善肾功能和心功能,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初始治疗2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试验设计方法,对80例新发2级高血压病人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4周时血压不达标则剂量加倍,观察8周,记录治疗前后诊所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评价疗效与安全 性.结果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1周后血压即...  相似文献   

11.
曹荣  余振球  王容华 《中国医药》2012,7(7):816-818
目的 比较老年和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差异,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高血压科就诊的83例2周内未服药的高血压病患者,60岁≤年龄<80岁患者40例作为老年组,18岁≤年龄≤30岁患者43例作为青年组.2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的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和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青年高血压组[(61±12) mm Hg(1 mm Hg=0.133 kPa)比(52 ±9)mm Hg,(0.44±0.07)比(0.37±0.06),(11±2)%比(8±2)%,均P<0.01];24 h平均舒张压和24h平均心率明显低于青年高血压组[(79±10) mm Hg比(88±12)mm Hg,(69±8)次/mint比(74±9)次/min,均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主要以动态脉压增大和24h收缩压变异性升高为特点;而青年患者以24h平均舒张压升高为主.因此,临床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不仅要有效降低平均收缩压水平,还要改善脉压和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片150mg,每日1次,空腹或餐前口服。治疗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片,每日1次,空腹或餐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优于单一用药.是比较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赵海丹  周春华  刘佳 《中国医药》2012,7(12):1489-1490
目的探讨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诊期间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59例中年I-Ⅱ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N-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将其分为早期肾损伤组(尿mAlb和/或尿NAG阳性,19例)和无肾损伤组(尿mAlb和尿NAG阴性,40例)。回顾性分析其过去24个月间8次随诊时血压值,用随诊期间血压变异标准差(SD)和血压变异系数(CV)评价2组患者随诊期间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早期肾损伤组和无肾损伤组患者尿mAlb分别为(34±14)、(14±3)mg/24h,尿NAG分别为(29±15)、(10±4)U/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早期肾损伤组随诊期间SBP。SD、SBP—CV明显高于无肾损伤组[SBP—SD:(10.1±2.2)mm Hg(1mm Hg=0.133kPa)比(5.4±1.9)mmHg;SBP—CV:(7.1±1.8)mmHg比(3.8±1.4)/mm Hg,均P〈0.01]。结论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诊期间SBP—BPV与其早期肾损伤密切相关,可能预测早期高血压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田颖  陆锐  董蕾  刘肆仁 《中国医药》2013,8(7):893-89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行24h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64例)和非斑块组(6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7例)和非冠心病组(49例),分别比较血压变异系数与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①颈动脉斑块组SBP平均值及变异系数与非斑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平均值:(145±15) mm Hg比(116±10)mm Hg(1 mm Hg=0.133 kPa),变异系数:(0.09±0.03)比(0.07±0.01),P<0.05],而组间DBP平均值及变异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组SBP变异系数和DBP平均值与非冠心病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变异系数:(0.09±0.02)比(0.07±0.02),DBP平均值:(68±6)mm Hg比(71±6)mm Hg,P<0.05],组间SBP平均值及DBP变异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BP变异系数与冠心病相关(r=3.719,P=0.025).结论 血压变异系数尤其是SBP变异系数是颈动脉斑块及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已确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氢氯噻嗪片12.5mg,1次/d,总疗程8周。于治疗前与治疗8周末进行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尿酸等检查。每2周随访坐位血压、心率1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P和DBP均下降,且治疗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片和氢氯噻嗪片二者联合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更显著,对代谢影响不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齐帜  蒋长亮 《中国医药》2013,8(10):1383-1385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管内皮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比索洛尔治疗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比索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mg,1次/d,疗程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HR,评价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及H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135±13)mmHg(1mmHg=0.133kPa)比(156±12)mmHg,(86±4)mmHg比(96±8)mmHg,(64±7)次/min比(74±7)次/min;比索洛尔治疗组:(133±11)mmHg比(155±14)mmHg,(85±4)mmHg比(97±7)mmHg,(64±7)次/min比(74±7)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与比索洛尔治疗组SBP、DBP及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VEGF及TNF-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76±14)ng/L比(87±20)ng/L,(121±20)ng/L比(150±26)ng/L,(36±8)μg/L比(41±7)μg/L;比索洛尔治疗组:(69±18)ng/L比(88±18)ng/L,(120±20)ng/L比(148±27)ng/L,(25±7)μg/L比(41±8)μg/L],NO明显高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74±21)μmol/L比(65±19)μmol/L;比索洛尔治疗组:(86±23)μmol/L比(65±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比索洛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和TNF-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而NO的含量则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疗效确切,并可改善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全部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厄贝沙坦、观察组同时联合氢氯噻嗪,比较两组的疗效,并记录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BP治疗后达(123.82±14.18)mmHg,DBP(85.18±12.37)mmHg,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60例,分别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有无LVH,分为LVH组(n=70)和非LVH组(n=90),比较2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分析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与LVH的关系.结果 ①LVH组与非LVH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VH组与非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14)mmHg(1 mmHg=0.133 kPa)比(121±9)mmHg、(18±4)mmHg比(82±5)mmHg、(16 ±5)mmHg比(11±4)mmHg、(153±11) mmHg比(123±10) mmHg、(17±5)mmHg比(13±4) mmHg、(100±9)mmHg比(83±6)mmHg、(16±5) mmHg比(10±3)mmHg、(147±14)mmHg比(112±12)mmHg、(15±6)mmHg比(10±4) mmHg、(96±10) mmHg比(77±8)mmHg、(14±6) mmHg比(8±3) mmHg](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异常与LVH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大者,LVH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