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甲醇燃料在柴油机上的使用方案和特点,并在直喷式柴油机上对柴油/甲醇/水三元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刊物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一种新型柴油机的代用燃料-柴油/甲醇/水三元乳化燃料,重点对三元乳化燃料在不同型式柴油机(直喷式和涡流室式)上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节油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在Froude水力测功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借助于微机处理系统对FordInlineOHV柴油机燃用含水量10%容积比的乳化柴油与纯柴油进行了对比试验,并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的燃烧特性和节油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能降低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廉价植物油研制代用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研制利用植物油配制的代用柴油的过程,作者在充分研究植物油和柴油物化性质异同的情况下,主要对植物油的粘度进行了改良,前者主要采用乳化的方法,并对乳化的配方进行了正交实验,以此获得最佳的乳化配方,使乳化油更加稳定和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代用柴油的台架实验中,证实了我们对植物油的改良是合理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以上事实说明利用未开发廉价植物油生产代用柴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复配乳化剂制备乳化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具体介绍了以Span,Tween系列的复配乳化剂,以HLB值选择乳化剂,进行柴油的掺水实验,制成乳化柴油.具体分析了影响乳化柴油稳定性的因素及乳化原理.通过适当的乳化工艺及合适的复配乳化剂,显著提高了乳化柴油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复配体系Span60/Tween80要比其他复配乳化剂的增溶效果好,不仅增溶的水量多,成本也大大减少.在m(Span60):m(Tween80)为81:19(质量比)时,最大增溶水的质量分数将近22%.  相似文献   

6.
柴油乳化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使用HQ-I型柴油乳化剂进行柴油乳化工艺条件的优选试验,得到了最佳乳化工艺条件,并介绍了应用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乳化柴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乳化柴油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了乳化柴油燃烧机理,分析了乳化柴油现状。指出了乳化柴油具有燃烧性能好、节能、环保等优点,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试验研究与燃烧过程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的新型乳化剂的制取方法,分析了该种乳化剂的乳化机理。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和对燃烧过程计算,考察了柴油-甲醇-水复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9.
甲醇-柴油微乳燃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甲醇-柴油混合燃料配制提出一种新工艺,采用复合乳化剂及辅助乳化剂制得一种甲醇-柴油-水微乳燃料,解决了因乳状液使用不便给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推广带来的困难,为甲醇-柴油清洁燃料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亲油-亲水平衡(HLB值)理论和乳化原理,分别配制以单试剂和复合试剂为乳化剂的乳化E10乙醇柴油体系,进行了单试剂乳化剂和复合试剂乳化剂的乳化效能研究,并对乳化E10乙醇柴油体系的稳定性进行考核,开发出了CL-Z复配型乳化剂.研究结果表明,CL-Z复配型乳化剂较好地解决了E10乙醇柴油体系在较宽广温度范围内的物理稳定性问题;CL-Z复配型乳化剂乳化的E10乙醇柴油体系在0℃环境中澄清、透明、均一,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物理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11.
柴油脱除环烷酸精制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柴油脱除环烷酸精制工艺的研究进展。针对传统的碱洗电精制脱酸方法中出现的乳化现象 ,介绍了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添加破乳剂或低分子质量的环烷酸、Na2 SO4和低分子醇等方法来优化现行的碱洗电精制工艺以解决乳化的问题。同时针对传统脱酸方法的不足 ,讨论了氨法、溶剂法、吸附分离法和微波辐射法等柴油精制同时回收环烷酸的新工艺 ,并对各工艺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柴油掺水乳化燃烧对NO_x与烟度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Gardner单缸柴油机掺水乳化燃烧与纯柴油进行对比试验,以检验对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能有效地降低NOx排放浓度,并对烟度排放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吸附法精制催化裂化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用浸渍法、挤条法制备了吸附剂A(主要成分为氧化锌和高岭土 )、B(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铝和钼酸胺 ) ,并用此吸附剂对精制催化裂化柴油的反应进行了考察。实验发现此吸附剂可使催化裂化柴油中的硫、氮含量大大降低 ,十六烷值有所增加 ,大大提高催化裂化柴油的质量。采用十六烷值机、微机综合动态微库仑仪、荧光色谱等手段主要考察了吸附剂中氧化锌与高岭土的配比及操作条件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氧化锌与高岭土的配比为 1∶5 ,十六烷值达 45以上 ,氮含量小于 195 μg·g-1,硫含量小于 95 0 μg·g-1。最佳的操作条件为 :温度 5 0℃ ,压力 3 .0MPa ,空速 0 .5h-1。研究发现 :经吸附剂A、B作用以后 ,得到的精制产品中烯烃、芳香烃含量有所降低 ,饱和烃含量有所提高 ,说明吸附剂A、B主要吸附的物质是烯烃和芳香烃 ,从而达到精制催化裂化柴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溶剂A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物为萃取剂,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了脱色精制研究。考察了两种溶剂比、剂油比、溶剂含水量和精制段数对精制油收率和比色的影响。通过溶剂精制,催化裂化柴油的比色由原料的19降到6,精制油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重油催化裂化柴油通过加氢精制获得满意 的经济效益,应针对不同的原 料性质来选择最佳的催化剂。从理论上分析了造成催化柴油不安定的因素,认为是由于原料变重,柴油中烯烃、环烷- 芳烃含量增多,并且含硫、氮、氧的非烃化 合物含量明显增加。加氢精制反应对 催化剂的脱硫、氮、氧,加氢饱和的活性要求更高。目前,加氢精制催化剂有 W - Ni 型 R N- 1 系列( 以 R N - 1 、 R N - 10 为代表)及 Mo - Ni 型481 系列( 以 F H - 5 为代表) , F H- 5 已在国内16 套装置使用, R N- 1 已有30 套国内装置使用,并出口国外, R N- 10 是 R N- 1 的改进型 新催化剂。文章较详细 地分析对比 了 F H - 5 、 R N- 1 及 R N- 10 三种常用的加氢催化剂在工业装置中的应用情况,认为 F H- 5 催化剂是一种脱硫能力较强的加氢催化剂, R N - 1 是脱硫脱氮能力均较强,而 R N- 10 不仅是具有更好的脱硫脱氮活性,而且具有处理能力大,操作条件缓和的优质催化剂。同时对优化加氢精制的操作条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喹啉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柴油脱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喹啉是一种有毒、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氮化合物, 通过以喹啉为唯一氮源, 富集培养筛选出19 种能降解喹啉的菌株, 通过喹啉降解实验筛选出降解喹啉较好的HY9 菌株作为实验菌株, 喹啉降解曲线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表明, 菌株生长和喹啉的降解是同步的, 并且在50 ~ 70 h , 菌株的生长和降解达到最佳状态。研究了葡萄糖和初始喹啉体积对菌株降解喹啉的影响, 确定碳源是葡萄糖, 喹啉体积分数为1.4 mL/ L。正交实验确定了温度为35 ℃、pH 值为7.0、培养时间为4 d 和摇床转速为125 r/ min, 并且温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摇床转速、pH 值, 培养时间对其影响最小。柴油脱碱氮的初步实验表明, 脱除率为13 %, 比较低, 可能是油水混溶性不好所致, 设法提高油水混溶性是提高柴油碱氮脱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柴油脱硫菌Rhodococcus sp.的分离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油产品中的硫经过燃烧以SOx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生物脱硫被认为可以有效补充甚至取代传统的加氢脱硫(HDS)。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47株菌又经进一步复筛得到7株有明显脱硫效果的菌,最终选出一株降解二苯并噻吩(DBT)的高效菌,经鉴定为红球菌Rhodococcussp.定名为ZY-75。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为30℃,硫源DBT的质量浓度为94.0mg/L,氮源NH4NO3的质量浓度为2.0g/L,碳源甘油的质量浓度为5g/L,培养时间为4d,pH值为7.0。并且初步考察了该菌株对柴油的脱出率,优化其发酵条件后DBT降解率达68%,该菌株对抚顺石油二厂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和南油催化裂化柴油中硫的脱出率分别达到24.50%和31.19%。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影响催化裂化柴油稳定性的因素,综述了改善催化裂化柴油稳定性的方法,如加氢精制、酸碱精制、吸附精制、溶剂精制、络合萃取精制等。在讨论了各种精制方法的原理、工艺的优缺点和技术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非理想组分的组成、含量及精制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精制催柴,而且可以将这几种方法中的两种或几种联合起来应用;同时考虑到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认为应当首先脱除其中对稳定性影响最大的部分组分,当各种因素影响差别不大时应当首先脱除在化学上最容易脱除的组分,从而达到既满足对催化裂化柴油的质量要求,又不影响柴油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燃烧与排放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Ford柴油机燃用菜籽油与花生油对半掺合的植物油和柴油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燃烧性能正常,并能有效地降低柴油机NOx和烟度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