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对2010-2012年到本院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针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态有明显的变化,且仅有3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析择期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之前未接受心理护理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前、术中、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以及悲观消极情绪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介入诊断患者治疗时,给予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必要的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出现,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方法:对303例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访视。结果: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焦虑情绪,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疖D理护理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疗效。方法对本组136例冠心病患者在完善的药物及介入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做好心理护理,全程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常规心电监护,持续观察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状况。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出院,在全程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8例心理存在问题的患者,确保了患者的康复。结论冠心病有焦虑、抑郁情绪,心身状况较差,良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情绪。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作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减轻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临床应用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患者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需要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完成手术,给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心理造成了负担,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如果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够重视,则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焦虑、恐慌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应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效果的影响,并针对急诊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展开研究。本文综述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并总结了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ron,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和血液循环重建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创伤小、疗效快、恢复好的特点,但由于许多患者对介入治疗知识缺乏了解,从而担心手术效果并对预后充满恐惧心理,怀疑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因此,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患者顺利进行介入治疗的关键.我院自2003年4月~2007年6月对97例冠心病行介人手术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在某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评估其术前睡眠质量指数,从其中选取愿意接受实验研究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8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正念疗法进行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手术前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施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107例存在睡眠质量问题,总发生率为89.17%,PSQI总分为10.87±2.55,显著高于国内界值7分(t=16.68,P<0.01)。手术后正念训练干预组睡眠质量评分比手术前明显下降[(5.18±1.16)vs(10.34±1.79),P<0.01],且显著低于术后对照组[(5.18±1.16)vs(9.60±1.45),P<0.01]。正念训练干预组手术后与手术前PSQI各分量表比较,除"催眠药物"1个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较差,正念疗法心理干预技术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睡眠质量,患者易接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范美琴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403-1404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行介入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水平降低,抑郁程度下降,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状态更加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手术后的患者,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时采取的各项护理措施。结果冠心病术后的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病情变化,做出相应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明显的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平稳的度过了手术期。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并发症的护理,病情观察以及常见的护理问题的认识,能够有效的减少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4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干预组(常规治疗+心理干预)。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得到改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陈娴  林小玲 《现代保健》2011,(11):68-69
目的 总结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整体护理经验.方法 对86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结果 整体护理效果满意度100%.结论 为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对心理护理干预组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外,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在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方面,治疗后的心理护理干预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心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我们对住院的6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同时运用护理心理学对病人进行了心理护理,收到一定的效果,现将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作一简单分析,并谈谈我们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法,分析湖南省脑科医院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14例冠心病患者且于湖南省脑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同时对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观察这214例患者出现的风险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过任何护理风险事件。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有效回避的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有效保障了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磁导航系统引导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前及术中护理。方法利用永久性磁体相向运动产生的磁场来改变磁导丝的行进方向,完成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结果107例患者均顺利植入支架,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磁导航系统引导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方法,良好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手术结束之后的病人实施护理与观察,同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研究所选取的160例病人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以及有针对性的预防之后,只有6例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情况,其他病人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对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之后,同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心病的发病诱因,了解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加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16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焦虑等社会心理因素占59%。结论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中,社会心理因素占重要地位,因此要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提倡讲究精神卫生,科学合理的生活,才能促进健康,预防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及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于倩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509-6510
目的:对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模式联合对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6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冠心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模式联合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模式对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冯敏  赵洪波 《现代保健》2010,(30):129-130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及需求,探讨有效的护理应对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室去年下半年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根据患者不同时期及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不同时期及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18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评分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十分满意51例,占86.44%,总满意58例,占98.31%,对照组十分满意38例,占64.41%,总满意44例,占74.57%,两组在护理效果满意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焦虑症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绞痛发病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