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达州市奶业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本文从奶农养殖成本变化、奶牛养殖收入变化等方面,分析了2007年和2010年奶农养殖奶牛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尽管奶农从不断上涨的奶价中受益,养殖收入显著提高,但是收入仅仅能够维持生计。其原因是奶价涨得还不够高,饲价成本大,奶牛群基础差,奶牛养殖方式落后等。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达州市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对原奶价格上涨下的呼和浩特市奶农全年的成本收益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奶农整体上的确从奶价上涨中受益,但仅使全年收支相抵,且下一年的预期受益仍然不高。其原因除了奶价涨得还不够高、饲价成本过高以外,乳品企业、私人奶站、政府行为、奶农个体和群体特征等都对奶牛养殖效益有着诸多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是导致奶农增收困难的内在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方牧业》2007,(11):60-60
受国际奶价上涨的影响,陕西鲜奶收购价格从9月开始骤然上涨.从每公斤1.80元上涨到2.60~2.80元。由于奶价调整,奶农得到了实惠。陕西关中地区饲养奶牛的农户已经开始赢利了,广大奶农的脸上开始露出久违的笑容。饲养奶牛的积极性也开始空前高涨起来,奶牛的价格也开始走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12年甘肃奶业总体形势较好,奶牛存栏增加,单产提高,规模养殖快速攀升,生鲜乳收购站监管力度加大,生鲜乳价格稳步回升,品种改良步伐加快,饲料生产稳步推进,疫病防控措施严格,奶农合作社开始起步。但甘肃奶业正处在自我调整、重组和升级的关键时期,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突出的问题是奶牛良种覆盖程度低,现有的奶牛单产水平仍不高,奶牛养殖生产方式落后,奶农的合作组织程度很低,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和市场秩序不规范等等。为此建议,倾斜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扩充高产牛群,转变生产方式,适度规模生产,推进标准化养殖,培育奶农组织,理顺利益关系,强化奶农培训,提高养殖水平,强化生鲜乳收购站监管,确保原料奶质量。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一直呈升温态势的中国奶业突然“冷”了下来:饲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奶价不涨反跌.奶农比较效益大幅度降低.与之相伴的是奶牛养殖区的奶农被迫“倒奶杀牛”.奶农的泪水和被倒掉的牛奶一起流淌。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开始,山西省太原的奶牛养殖进入艰难挣扎阶段,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原奶价格大幅下跌。很多奶牛被宰杀卖肉。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现在。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太原市农业局调查发现,主要是“奶贩子”吃掉了奶农的利润。  相似文献   

7.
《湖北畜牧兽医》2012,(7):46-46
2012年,美国威斯康辛州的牧场数量减少了约200家,美国佛蒙特州(该州以奶酪和牛奶而闻名)已有14家牧场退出奶牛养殖。奶农们表示:"奶价太低,而饲料和能源成本持续走高,我们实在无法继续坚持。"美国威斯康辛州和佛蒙特州有着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相比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的奶牛养殖业而言,以小型家庭牧场居多。随着夏季奶价的持续走低,威  相似文献   

8.
柳占奇 《畜牧与兽医》2007,39(10):49-50
近几年由于饲料饲草价格上涨、奶牛品种质量下降、奶牛价格下跌、奶农资金周转困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奶牛养殖效益不高,导致低价出售奶牛等异常现象的发生,奶牛养殖户明显减少、奶牛数量急剧下降,奶农反应强烈,奶产业举步维艰。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算账对比分析、加大扶持力度、组建奶农商会、增强服务功能等措施,努力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保持奶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因饲料原料价格纷纷上涨,而鲜奶价格仍然维持在1.80元/kg左右,从而导致一些奶户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许多奶农有些吃不消,甚至开始卖牛、杀牛,给奶牛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奶业整个发展趋势看,上述问题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那么,养殖奶牛到底行不行,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实地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各地区当前奶牛养殖现状。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些奶农说养殖效益不高,奶牛不好养,也有一些养殖户却称养奶牛仍有利可图。将他们的养殖条件、饲养管理、挤奶等细节对比后,不难发现。赚钱的奶农都在细微之处下了功夫,而效益低下的奶农多是忽视了细节问题,想当然地认为,“奶牛有什么养的,给点草、玉米秸就行”。为此,我们给奶农提个醒。今后养奶牛再不能“想当然”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奶牛》2011,(19):15-15
本月,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继续在全国加快推进;原料奶价格环比有所反弹,但玉米和豆粕价格继续上涨,涨幅高于原料奶,奶农养殖收益有所下降,部分地区养殖户退出养殖业。9月1日,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超过38%,重点建设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奶牛产业带,同时,加快建设京津沪郊区和西北的奶牛产业带。  相似文献   

12.
《北方牧业》2006,(20):8-8,11
<正> 成本高扬、奶价停滞,内蒙古通辽的奶农濒临崩溃,牛奶企业却不为所动,拒绝提高收购价格。面对困局,当初极力促成农户饲养奶牛并引进奶牛项目的通辽市政府也一筹莫展。尽管成立了奶业协会,但面对全国性布局的现代化大企业时,通辽奶农仍处明显弱势。在牛奶企业看来,通辽这样的散户养殖模式,成本高,质量差、收购难,注定要被市场淘汰奶贱伤农9月23日,55岁的黄树全站在自家奶牛养殖场的牛栏前,愁眉紧锁。牛栏前的100多头奶牛刚刚吃饱,正在寸草不生的黄土地上悠闲地晒太阳。令黄树全烦心的是鲜奶价格太低。黄树全所在的内蒙古通辽市,盛产黄牛(肉牛)和玉米,之所以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与2001年国家实施学生奶工程,全国兴起养殖奶牛热有关。通辽市政府借此东风,2002年将全国乳业巨头蒙牛引入通辽,并承诺日供百吨以上鲜奶。当时通辽只有约1000户奶牛养殖户,政府为鼓励农户养殖奶牛,在给予各种优惠措施的同时,向农户们宣称每头牛每年至少能带来3000元的纯收入。在巨大的赢利前景刺激之下,通辽先后有4000多农户开始养殖奶牛,黄树全就是其中一员,此前他创办了一家建筑公司,在当地小有名气。蒙牛和奶农们约定的鲜奶收购价是1.72元/公斤。  相似文献   

13.
"我个人认为有些新闻媒体和记者成了外国乳企打败中国乳企的帮手。""现在饲料价格是2.6~2.7元/公斤,奶价在3~3.2元/公斤左右,养后备牛肯定亏损,不养又发展不下去,我们进退两难。"这是一名养牛户发给记者的两条短信。彼时,距离2012年春节还有20天的时间。喜庆的节日气氛日益浓郁,却并未冲淡养牛户杨金柱心中的愁绪。面对持续高企的饲料成本,原地踏步的奶价,以及不久前媒体曝光的蒙牛黄曲霉毒素事件,这个养了七八年奶牛的老汉陷入困惑、迷茫:六七年前,养牛、挤奶、卖奶,忙碌着,心里很轻松;辛苦着,收益很丰厚。现在,养牛成为一件让人进退两难的生存方式。多数世代养殖奶牛的奶农正与这一传统行业渐行渐远,他难以理解为何短短几年内转变如此之快。杨金柱认为,也许正是媒体对于我国乳品行业发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过分曝光、放大,让本就脆弱的中国乳业雪上加霜,奶农最终吞食苦果。命运多舛的中国乳业,造就了一批沧桑的奶农,他们的喜悦、辛酸、困惑和期望,无疑是中国奶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面镜子,真实、公正。  相似文献   

14.
去年奶价低迷,饲料价格上涨,不少奶农杀牛苦撑。今年武汉鲜奶收购价提高,奶牛养殖重掀扩产热潮。 黄陂江乐奶业专业合作社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刚刚完成首期500头奶牛项目。小区负责人刘江乐说,眼下奶牛养殖热情高涨,因小区容量有限,他已婉拒了一二十家养殖户的进园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以来,牛奶收购价格一直低迷,而奶牛饲养成本却不断走高,奶农经营十分困难,一些地方出现大量淘汰奶牛的情况。加上乳品质量事故不断被媒体曝光,造成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心理恐慌,导致市场销售下降,乳品企业经营也比较困难。从我国奶业这几年的经营情况来看,乳品企业市场销售较好、利润高,牛奶收购价格相对较高,奶源也处在紧缺之中,一些企业抢奶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反之,乳品销售低迷,奶源则会相对过剩,奶价随之下跌,奶农经营亏损,出现杀牛卖牛的情况。以前,奶农对付乳品企业的做法一般会采用给牛奶中掺水来弥补奶价偏低的不足,但随着乳品企业检测技术的提高,这种做法已经不可行,但奶农仍会采用其他手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奶牛养殖已进入规模化养殖时代,近几年奶牛存栏量在波动中趋于平稳,奶牛单产水平逐渐上升。但受国际奶价下跌,国内乳业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衡的影响,规模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河北省奶牛养殖的现状,查找规模化背景下河北省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近两年,由于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而鲜奶的收购价格却相对稳定,从而造成全国各地的奶牛养殖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在一些地方养奶牛不赚反赔。由于看不到奶业的市场前景,在一些省份陆续出现了奶农忍痛卖掉高产牛的现象。河北省行唐县作为奶牛养殖大县,奶牛养殖业起步比较早,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养殖实践经验,相对来讲,该县所受到的冲击较小,但受大环境的影响,奶牛养殖的利润也比前几年下降了许多。为尽快帮助当地农民解困,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当地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以摆脱目前的奶牛养殖危机。特别是他们正在计划实施的利用牛粪生产沼气、栽培双孢菇或生产蚯蚓和蚯蚓粪等做法,赢得了当地奶农的赞誉和认可,面对日益微利化的奶牛养殖业,这些举措无疑是一个培育市场竞争力、增加奶业附加值的好办法、好举措,非常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本期我们编发了行唐县人民政府奶源管理中心的郭志永、王利敏等人撰写的文章《多措并举帮助奶农尽快走出养殖低谷》,供广大同仁参阅。  相似文献   

18.
正在经历了3次阶段性反弹之后,国内原料乳价格开始摆脱低迷状态,下行趋势得以反转。国家农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2月第4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61元/kg,同比上涨4.3%。随着奶价的上扬,奶牛养殖重新升温。"在上游的奶牛养殖业,每天的产奶量基本稳定;但在下游的消费端,市场需求波动较大,导致‘奶剩’、‘奶荒’现象交替出现,造成奶牛养殖效益不稳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奶业产业链即牛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中,广大奶农的利益最低,而且在原料奶的生产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最大。比如,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就使奶农养殖积极性严重受挫。奶牛数量一度下降,但由于奶牛饲养周期长,一旦受到挫折,要得以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奶牛养殖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元月,一个"乳业寒冬"扑面而来。媒体对上一轮"奶荒"的报道似乎刚过去没多久,在跨过阳历新年的20天时间内,全国各地出现了杀牛倒奶现象,从河北到广东、从青海到山东,从内蒙古到黑龙江……奶农倒奶风波仍然在持续发酵。更让中国奶农雪上加霜的是,这个行业恰好到了3年一次的阵痛。2011年时,奶源过剩,奶价下跌,不少奶农倒奶杀牛退市,奶牛存栏量减少;2012年,奶源开始紧张,奶价有所上涨,奶农开始观望;2013年,奶源紧张加剧,奶价大涨,大量散户买牛入市。许多企业开始囤积原料。2014年,奶价下跌,之前囤积的原料被抛售,奶农倒奶杀牛退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