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3年喀什地区承担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后,在英吉沙县项目示范区,开展一系列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工作,收集大量的基础性资料,2006年3月通过了农业部的验收。项目验收后在英吉沙县苏  相似文献   

2.
土壤耕作部件宏观触土曲面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耕作部件工作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耕作部件触土曲面的设计水平。为此,介绍了触土曲面的成形原理及其主要成形方法。同时,详细阐述了借助于三维制图和有限元分析等计算机软件,迅速形成的设计周期短、设计水平高的现代设计方法;指出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触土曲面设计方法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复合形态深松铲耕作阻力有限元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复合形态深松铲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LS-DYNA分析了深松铲在土壤耕作过程中耕深与前进速度对深松耕作阻力的影响,并以圆弧形深松铲为比较对象,分析了复合形态深松铲的减阻效果。为了验证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对复合形态深松铲和圆弧形深松铲进行了室内土槽的耕作阻力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有限元法模拟出的深松铲耕作阻力与室内土槽试验所测定的结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利用有限元法可以分析深松铲的工作性能。在深松铲前进速度为4~5 km/h范围内,相对于圆弧形深松铲,用有限元法模拟复合形态深松铲的耕作阻力在耕深为300、350和400 mm时,平均减阻分别为44.07%、43.71%和33.83%。  相似文献   

4.
土壤耕作部件与土壤之间相互作用复杂,一直未形成理论上根本的突破,这使得耕作部件仍存在着耕作阻力大,土壤黏附严重,与土壤类型不匹配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土壤耕作力学和土壤之间力学建模方法的现状,归纳了仿生学在典型触土部件优化设计上的应用,分析了与农艺融合设计现状.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需要,提出需要进一步改...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新型耕作技术在五原县试验推广初见成效。并且总结出了两种成功的种植模式。这一种植技术的使用不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抗旱保水能力,并且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农采样器对北京周边典型农作区春季土壤风蚀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延庆和大兴的留茬覆盖比传统翻耕分别减少风蚀量31.51%和45.61%;昌平免耕比耙耕减少风蚀量13.43%。如按年风蚀天数100天计算,延庆免耕地和翻耕地年风蚀量分别为8.45t/hm^2和12.337t/hm^2;大兴免耕地和翻耕地年风蚀量分别为3.073t/hm^2和5.65t/hm^2;昌平免耕与耙耕相比,年风蚀量分别为5.578t/hm^2和6.443t/hm^2。说明裸露农田风蚀对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性耕作可以明显减少农田扬沙扬尘,为北京周边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壤耕作部件宏观触土曲面减阻性能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土壤耕作部件宏观触土曲面进行优化设计可有效减小工作阻力,设计的耕作部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额外能耗等特点.构成耕作部件宏观触土曲面的元线、准线及元线相对于准线的运动方式均会对工作阻力产生重要影响.从准线曲率的角度对各种土壤耕作部件触土曲面进行分类.阐述了耕作部件宏观触土曲面主要几何参数:宽度、切削角、耕作深度、宽...  相似文献   

8.
机器轮胎引起的土壤压实及其耕作能量消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小四轮拖拉机、铁牛650和JL1065联合收割机在松软的种床上压地一遍,测定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小拖碾压仅对表层土壤体积密度有一定的影响;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对土壤体积密度的影响深度超过了40cm。由于土壤体积密度的增加,导致耕作阻力及作业能量的增加,与未经碾压的种床相比,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引起的压实,可使耕作阻力增加25%,相应的能量消耗增加200%。  相似文献   

9.
机械轮胎引起的土壤压实及其耕作能量消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小四轮拖拉机,铁牛-650和IL-1065联合收割机在松软件的种床上压地一遍,测定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小拖碾压仅对表层土壤体积密度有一定的影响,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对土壤体积密度的影响深度超过了40cm,由于土壤体积密度的增加,导致耕作阻力及作业能量的增加,与未经碾压的种床相比,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引起的压实可使耕作阻力增加25%,相应的能量消耗增加200%。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保护人类自身。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松山区进行了三年,经过对试验区内不同技术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动态观测和分析,整理了部分数据,试图为保护性耕作这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化、制度化以及为周边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些土壤学方面的参数和理论依据。2实验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试验区地处赤峰市东南部,松山区五三镇境内,属燕山丘陵区。气候特征为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380mm左右,主要集中在7、…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作为土壤-耕作部件接触系统研究中应用较多的理论分析方法—有限元法在分析土壤-耕作部件相互作用问题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同时,指出了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应用有限元法研究土壤-耕作部件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讨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中国知网,以“免耕或保护性耕作并且土壤风蚀”为主题,检索至2020年底公开发表的中文期刊论文,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田间试验均来自北方干旱半干旱农田,研究方法以集沙仪野外测量为主;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对土壤风蚀方面的研究占比较少,产量效应一直是保护性耕作的研究重点;综合相关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平均可减少农田土壤风蚀量71.2%;保护性耕作减少农田土壤风蚀具有普遍性,少量研究认为保护性耕作不能减少农田土壤风蚀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振动的土壤挖掘阻力与耗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振动频率、振动方向等参数对振动式土壤挖掘降阻特性和耗能特性的影响,设计开发了振动式土壤挖掘阻力试验台。经理论分析、计算确定了振动挖掘机构运动参数。在土壤平均相对湿度为27%、平均土壤坚实度为2.2MPa条件的室内土槽系统中,在挖掘深度150mm、前进速度0.15~1.00m/s、振动频率2~20Hz的因素条件下,利用该试验台开展了土壤振动挖掘阻力和耗能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式土壤挖掘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阻力,其降阻率先随着振动频率增大而增大,在2~20Hz频率段,前后方向振动和垂向振动振幅分别为13mm和10mm时,其最大降阻率分别可达到21%和25%。降阻率在10~14Hz后增长速度变缓,表明该区间处于土壤的自振频率区间。前后方向振动下土壤挖掘降阻率和振动速度与前进速度的比值有关,当振动速度小于前进速度时,降阻率比较小,随着振动频率增加而缓慢增大;当振动速度大于前进速度后,在对应的频率点其降阻率会迅速上升,之后增长速度逐渐变缓。由于需要额外激振能量输入,两种振动方向的强迫振动式土壤挖掘综合耗能并不减少,在振动频率低于10Hz下,耗能比范围在1~1.07,但超过10Hz后,耗能比会随着振动频率增大以较快速度增加。振幅的增大能够使土壤挖掘阻力获得一定的降低,但同时振动挖掘耗能有较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和低扰动土壤处理技术的发展,新型土壤耕作部件越来越多地采用窄类或极窄类刀齿形式。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土槽试验,对矩形齿和三角形齿两种极窄刀齿贯入土壤造成的土壤失效机理、刀齿工作时的主要阻力来源、刀齿形状尺寸参数对贯入阻力的影响以及刀齿贯入阻力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极窄刀齿在贯入土壤过程中,土壤与刀齿相互作用产生应力场和速度场,土壤主要受到刀齿的挤压而失效;刀齿所受阻力可以通过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力学分量进行预测,特别是该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刀齿在不同深度下所受阻力的变化趋势,研究还发现在土壤参数一定的情况下,极窄刀齿所受阻力与刀齿和土壤的接触面积直接相关,极窄刀齿的形状尺寸参数是其受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松山区农机局通过引进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和技术,在内蒙古的中东部地区进行旱地玉米等作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探索适合我区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配套机具。1试验区基本情况试验区选在赤峰市松山区五三镇,属燕山丘陵区,土壤类型以黄褐土、黄绵土居多,本地区是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光照时数2900h,≥10℃有效积温2900~3200℃,无霜期130~138天。年降水量在380mm左右,年蒸发量为1900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5倍,降水集中于6~9月,占年降水量的70%,由于降水少而不均,加之土壤水分蒸发强烈,本地区易发生春旱和伏旱,严…  相似文献   

17.
根据保护性耕作推广实践,总结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育"海绵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方面的作用,论述保护性耕作是培育健康土壤的最佳途径,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耕作部件—土壤接触问题研究方法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阐述了用有限元法研究耕作部件-土壤接触(以窄齿-土壤接触为主)问题的进展情况,并对人工神经网络以及分形几何在耕作部件-土壤接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方式作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法的对比研究,经过4年的试点试验显示,免耕田产量最高,深松田次之,传统田最差。因此,建议改变耕作方法,既能减少劳动强度,又能增加收入,还能很好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0.
水分和养分是促进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以东单60为材料进行秸秆覆盖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耕作层水、肥保持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SPSS、Excel统计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为:免耕覆盖>浅松覆盖>条带覆盖>传统耕作;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为浅松覆盖>免耕覆盖>条带覆盖>传统耕作。综合考虑免耕覆盖保水效果最好、浅松覆盖保肥效果好且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