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Eu(BPA)3phen/Tb(BPA)3phen共掺的多色彩荧光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与荧光光谱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纤维为亚微米级,直径均匀分布在620~850nm。红外光谱表明,在PAN纤维中掺杂稀土配合物后对PAN纤维的吸收峰几乎没有影响。通过测定多色彩荧光纤维和纯PAN纤维的TG-DSC,对比发现仅掺杂PAN/DMF纺丝液质量分数2.5%的稀土配合物,纯PAN的初始分解温度就提高了近10℃。铕铽共掺双稀土配合物的发射光谱表明,随着Eu(BPA)3phen质量分数的增加,在594和615nm的红色荧光发射逐渐增强,同时在490和544nm处的绿色荧光发射总体降低。同共掺的稀土配合物相比,掺入PAN后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位置没有改变,但是荧光强度降低。在CIE色坐标图中可以看出,通过调节铕和铽配合物的质量比,一系列的多色彩荧光纤维可以发射出从红到黄再到绿的荧光。  相似文献   

2.
合成一系列关于Eu(III)/Gd(III)与α-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对甲氧基苯甲酸(PO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对这些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Gdx(POA)(TTA)2Phen(x=0~1)。配合物Eu(POA)(TTA)2Phen的荧光激发光谱并不是配合物Eu(TTA)3Phen与Eu(POA)3Phen的荧光激发光谱的简单组合,配体TTA因化学环境不同,在配合物Eu(POA)(TTA)2Phen中的激发带比在配合物Eu(TTA)3Phen中的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这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离子对配合物Eu1-xGdx(POA)(TTA)2Phen的荧光增强效果非常明显,掺杂配合物中Eu3+与Gd3+的物质的量的最佳比为3∶2。配合物Eu1-xGdx(POA)(TTA)2Phen的荧光增强机理主要是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3.
以2-氨基-4-氯苯甲酸(2-A-4-CBA)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第二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稀土铽离子(Tb~(3+))的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可表示为[Tb(2-A-4-CBA)phen(H_2O)4·H_2O],2-氨基-4-氯苯甲酸和1,10-邻菲罗啉均参与配位且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色坐标研究配合物的发光性能,配合物发出较强的Tb3+的特征荧光,在369.6 nm激发下其最强发射峰在545.2 nm处,其色坐标落在黄绿光区域.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1,10-种邻菲罗啉(phen)衍生物2-苯基-咪唑并[4,5-f]-1,10-邻二氮杂菲(PIP),并以其作为第二配体,苯甲酸(HBA)为第一配体,合成了新的稀土Tb3 三元有机配合物Tb(BA)3PIP。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对合成的配体PIP及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Tb3 分别与苯甲酸配体的六个氧原子和第二配体PIP的两个氮原子配位。研究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200~400nm区域内三元配合物对紫外光有强烈吸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中的配体可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表现出较强的稀土Tb3 离子的特征发射,合成的第二配体对中心离子具有较好的敏化发光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合成了Eu(BA)3phen/PVP复合纳米带,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纳米带表面光滑,宽度为1-6μm,平均厚度为230 nm。红外光谱分析表明,Eu3+与配体发生键合,在430 cm-1出现了Eu3+-O2-特征振动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Eu(BA)3phen/PVP复合纳米带的吸收带与纯Eu(BA)3phen配合物相比,发生了红移。激发光谱分析表明,Eu(BA)3phen/PVP复合纳米带在210-360nm之间有较宽的吸收带,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75 nm。发射光谱分析表明,在275 nm紫外光激发下,Eu(BA)3phen/PVP复合纳米带的发射主峰为位于617 nm的红光,属于Eu3+的5D0→7F2跃迁。电偶极跃迁与磁偶极跃迁强度的比值约为2.8,表明配合物中Eu3+位置的对称性较低,不存在反演中心。  相似文献   

6.
以双酚A(BPA)为第一配体,1,10-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制备了Eu(BPA)_3phen和Tb(BPA)_3phen两种配合物粉体,通过不同比例共混获得多色彩可控光致发光稀土配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DSC)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的复合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粉体呈规则几何形状;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好,初始分解温度为334℃,分解后的产物为稳定的氧化物(Eu_2O_3和Tb_2O_3);荧光光谱表明Eu(BPA)_3phen和Tb(BPA)_3phen分别发射明亮的红色和绿色特征荧光;在290 nm单一波长紫外光的激发下,复合配合物粉体依据铕和铽的比例不同发射出由红至黄再到绿色过渡的多种色彩的荧光。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aCeO3:Sm3+红色荧光粉,用XRD和FL分析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研究了Sm3+掺杂量和电荷补偿剂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所得样品为立方晶系,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m3+掺杂的BaCeO3在紫外波段有两个吸收带,分别位于258nm和353nm,对应于O2-→Sm3+和O2-→Ce4+电荷迁移带;BaCeO3:Sm3+在紫外波长353nm的激发下发射出Sm3+的特征光谱,其发射峰分别位于572nm、615nm和656nm处,与Sm3+的4 G5/2→6 HJ(J=5/2,7/2,9/2)电子跃迁相对应,样品发出强烈的橙红光。Sm3+的最佳摩尔掺量为0.4%,其浓度猝灭机理是Sm3+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共掺电荷补偿剂Li+之后,BaCeO3:Sm3+的发光强度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当Li+摩尔浓度为12%时,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以丁二酸(H2L)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为第二配合物,合成系列(Eu_(1-x)Y_x)_2L_3 phen固体粉末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DSC等对该系列配合物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钇离子的掺杂能增强配合物中Eu~(3+)的特征荧光,当铕与钇的摩尔比为7∶3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以1,1'-联萘为骨架的酰胺类开链冠醚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和荧光性质,合成了N,N'-二苄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配体(L)及其5种稀土苦味酸盐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离子与配体形成了,n(M3 )∶n(L)=2∶3型配合物,稀土配合物组成为[RE(pic)3]2L3·6H2O(RE=La3 ,Eu3 ,Gd3 ,Tb3 ,Y3 ),并推测配合物中存在L与1个稀土离子配位,同时又与2个稀土离子桥联配位的2种配位形式.室温下,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Eu(Ⅲ)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Eu3 特征发射,而Tb(Ⅲ)配合物表现出微弱的荧光发射,其他配合物没有相应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说明L的三重态能级与Eu2 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Eu(Ⅲ)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强度表明,荧光强度受溶剂效应影响,且随着溶剂配位能力增强而减弱.  相似文献   

10.
合成一系列关于Eu(Ⅲ)/Gd(Ⅲ)与α-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对甲氧基苯甲酸(PO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对这些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Gdx(POA)(TTA)2Phen(x=0~1)。配合物Eu(POA)(TTA)2Phen的荧光激发光谱并不是配合物Eu(TTA)3 Phen与Eu(POA)3 Phen的荧光激发光谱的简单组合,配体TTA因化学环境不同,在配合物Eu(POA)(TTA)2Phen中的激发带比在配合物Eu(TTA),Phen中的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这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离子对配合物Eu1-xGdx(POA)(TTA)2Phen的荧光增强效果非常明显,掺杂配合物中Eu^3+与Gd^3+的物质的量的最佳比为3:2。配合物Eu1-xGdx(POA)(TTA)2Phen的荧光增强机理主要是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熔融法制备Tb3+/Sm3+掺杂的SiO2-B2O3-Na2O-CaF2-NaF氟氧化物基质玻璃,通过热处理获得Tb3+/Sm3+共掺杂的CaF2的微晶玻璃.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图谱(XRD)、电子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分析.XRD研究结果表明:基质玻璃经680℃热处理1 h后获得了Tb3+/Sm3+掺杂的CaF2的微晶玻璃,估算的CaF2晶粒尺寸为37 nm.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由于Tb3+/Sm3+进入到低声子能量的CaF2微晶中,与基质玻璃相比微晶玻璃的发射特征峰强度明显增强.同时也证实Tb3+和Sm3+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及其Sm3+离子的自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2.
Light conversion agents Eu1-x Lx (TTA)3 Phen (L denotes La3+ , Gd3+ , Y3+ ) complexes were prepared,and the influence of doping ions on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FTIR and fluorescent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FTIR spectra of Eu1_x Lx (TTA)3 Phen complex system are identical with that of EuTTA3 Phe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es Eu1 xLx(TTA)3Phen are similar in structure to Eu (TTA)3Phen. For the above doping elements, co-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has the following order: Gd3+ >Y3+ >La3+ , and the optimum mole fractions of doping elements are 0.4, 0.2 and 0.5 respectively for Gd3+ , Y3+ ,La3+. Among all the complexes, Eu0.6 Gd0.4 (TTA)3 Phen complex has the strongest fluorescent intensity. Applying Eu0.6 Gd0.4 (TTA)3 Phen complex to plastic and printing inks, bright red fluorescence plastic and printing inks are obtained when the content of europium reaches 0.1% (mass fraction).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邻菲罗啉衍生物2-苯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PIP),以其作为第二配体,并以柠檬酸(H2Cit)作为第一配体,合成了新的稀土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了其组成。并考察了其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在305nm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出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14.
以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修饰剂,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得到修饰纳米氧化铕甲醇溶胶。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等方法研究了NaOH浓度对修饰氧化铕有机溶胶荧光特性的影响和修饰氧化物纳米粒子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用phen和TTA作为修饰剂得到的修饰氧化铕溶胶都能发出了Eu^3+的特征红色荧光,NaOH浓度对修饰纳米氧化铕甲醇溶胶的荧光强度具有很大的影响;HRTEM和选区衍射实验表面纳米粒子的核心为氧化铕微晶,其平均粒径小于10nm。由于修饰氧化铕溶胶能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是一种潜在的优质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5.
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合成了铕/钬-苯甲酸(BA)-邻菲罗啉(Phen)混合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实验,确定配合物化学组成为RE(BA)3Phen(RE=Eu3+/Ho3+)。在310 nm紫外光激发下,研究了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铕和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钬对铕具有显著的敏化作用,这些混合配合物可以发出强度更高的红色荧光。当配合物中铕与钬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其荧光发射强度约为未引入钬时的2.2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法结合电荷补偿方式2Sr2+→Eu3+ +Na+,合成了适合白光LED的红色荧光材料NaxSr1-2x MoO4:Eu3+x(x=0.1、0.15、0.2,0.25、0.3)系列样品.对样品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荧光光谱的测定.测试结果表明,NaxSr1-2xMoO4:Eu3+x荧光粉可以被近紫外光(UV)(393 nm)和蓝光(463 nm)有效激发.通过探讨Na+和Eu3+的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得出NaxSr1-2xMoO4:Eu3+x系列样品的发光强度比SrMoO4:Eu3+明显增加,且当掺杂量x=0.2时,NaxSr1-2xMoo4:Eu3+x系列样品在616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分析了NaxSr1-2xMoO4:Eu3+x系列样品在380 nm紫外光激发下的色坐标,当Na+和Eu3+的掺杂量x=0.15时,样品的红色显色最强.  相似文献   

17.
对苯基苯甲酸铽三元配合物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对苯基苯甲酸和邻菲罗啉与氯化铽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三元稀土有机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等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可能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羧基氧和邻菲罗啉氮原子均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对苯基苯甲酸可有效地传送能量,使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测定了配合物在固态及二甲亚砜溶液中的荧光衰减曲线,并以Y2O3为参比,测量了配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在最大激发波长292 nm处的荧光量子产率是0.34.并由Gd-H2L配合物的磷光光谱的最大发射波长计算出配体H2L的最低三重态能级,讨论了配合物的能量转移机理.该配合物的磁性在0~300 K范围内测定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热法在低温下制备了CaMoO4:Eu3+发光材料,考察了不同稀土掺杂浓度等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光谱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60℃下水热法制备的CaMoO4为纳米颗粒组装成的球状结构;当Eu3+掺杂质量分数为9%时,CaMoO4:Eu3+荧光粉呈现出2条较强发射峰,其中在615nm处的发光强度最强,红橙比(R/O)为6.5/1。  相似文献   

19.
以黄磷炉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不同钆含量的Tb3+掺杂CaO-Al2 O3-SiO2系统微晶玻璃.采用差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研究了Gd2 O3含量对该微晶玻璃析晶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的Gd2 O3添加范围内,Gd2 O3的添加使微晶玻璃析晶峰温度和析晶活化能均升高,对基础玻璃的析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λem=542 nm的激发光谱中,Gd3+和Tb3+的特征激发峰强度均随Gd2 O3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在λex=317 nm的发射光谱中,Gd2 O3的添加使Tb3+特征发射峰强度增加明显,微晶玻璃的荧光寿命逐渐增长.通过光谱图结合能级图分析,在该微晶玻璃体系中Gd3+对Tb3+具有敏化作用,Gd3+可通过共振传递的方式将能量传递给Tb 3+,从而提高Tb 3+掺杂黄磷炉渣微晶玻璃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MCM-41进行改性,将稀土配合物Sm(HTH)3Phen(HTH=4,4,5,5,6,6,6-七氟-1-(2-噻吩基)-1,3-己二酮,phen=1,10-邻菲啰啉)组装到MCM-41及改性的MCM-41的孔道中,利用XRD,29Si核磁共振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组装体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相比纯配合物,Sm(HTH)3Phen在两种改性及未改性MCM-41中的发光纯度得到提高,组装体的激发光谱发生了蓝移.对比三种组装材料,对MCM-41表面进行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组装体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