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全国性问卷调研数据,综合利用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和logit回归模型,对我国小学生灾难知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教育、自我教育对小学生灾难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教育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作用机制不具备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小学生灾难教育主体是家庭、学校、媒体、自我和社区;可以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教育、自我教育、社区教育"五位一体"、多元联动的小学生灾难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以西南五省市为分析对象,采用1995-2012年的数据,以动态面板数据GMM估计为方法,分析了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首先城镇化进程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活水平、城镇建设和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共同影响;其次,非农业产业占比、劳动力与人均GDP对于城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是当前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存在,不利于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最后,教育对当前西南地区的城镇化率贡献较小。通过以上分析,为合理推进西南地区城镇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山东省11所高校调查数据,运用SPSS19.0、AMOS21.0从社会、家庭、高校、个人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的影响显著性依次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高校因素、个人因素。其中社会挑战等7个社会因素,家庭支持等6个家庭因素,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7个高校因素,职业决策问题解决能力等5个个人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尤为显著。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优良生态环境、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可据此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备力量,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和谐发展,无疑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在影响大学生素质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中,高校的大学生管理机制是主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从大学生管理机制的改革入手,促进大学生的协调发展呢?笔者认为,一要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增强管理制度的可控性、规范性和导向性;二要建立预警和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实施救助与矫治;三可引入导师负责制,实行全程指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消费和社交等活动的重要工具与媒介。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欺凌问题关注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行为频繁且社交网络环境复杂,网络欺凌给他们的生活、心理及人际关系等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524名大学生网络欺凌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对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个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经历网络欺凌的类型和主观意识程度上男女生有些许不同,但在总体上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并未受到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等因素的影响。与不同的社交网络群体接触以及与身份可疑的人在线交流,则更易遭受网络欺凌。同时,遭受网络欺凌的经历可能使受欺凌者成为欺凌实施者。防治大学生网络欺凌需要从提高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度、完善多方联动技术控制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五省(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我国五省(市)城乡社区≥60岁老年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使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ADL的损害率为8.0%。居住在农村社区(OR=1.90,95%CI:1.51~2.41)、非在婚(OR=1.67,95%CI:1.30~2.13)、低收入(OR=1.77,95%CI:1.06~2.97)、非独居(OR=2.90,95%CI:1.85~4.56)、无兴趣爱好(OR=2.55,95%CI:2.03~3.21)、有负性生活事件(OR=2.23,95%CI:1.76~2.81)、有慢性病(OR=1.28,95%CI:1.02~1.61)、视力障碍(OR=1.54,95%CI:1.20~1.98)、对生活不满意(OR=3.85,95%CI:2.32~6.40)是老年人ADL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五省(市)老年人ADL损害受多种因素影响,政府部门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年志愿服务是指青年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有益于其他个人、群体或事业的各项社会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受到来自志愿者及其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志愿服务与志愿服务机构、政策法规、社会环境和志愿者自身等四个方面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机构组织建设、经济激励政策、社会需求、志愿者年龄等12项因素对青年志愿服务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基于山东省六所高校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利用统计软件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家庭成员信仰状态、周围人群信仰状况以及所在省份四项因素,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有重要影响,其中家庭成员信仰状态和所在地区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N=2 681),利用公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和评估突发灾难事件对受灾老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检验我国老龄化社会与风险社会两种社会特征的叠加对老人生存质量的伤害是否存在,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双重社会特征风险确实存在;突发灾难事件对受灾老人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有遭灾经历的老人生存质量显著低于无遭灾经历的老人。建议从制度创新、家庭照料与服务供给等多路径提供保障性措施,降低受灾老人的生存风险。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机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 ,是影响学习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本文从动机开始引入学习动机 ,立足与当代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际 ,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论述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希望以此能够引起对学习动机的作用及其深远影响的重视 ,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为教育实际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和能力提高的显著因素有三个,即情感因素、语境因素和交际策略因素。学生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积极利用一切可以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并运用一定的交际策略来逐步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个性心理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着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整个民族的未来.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认知结构,社会不良风气,应试教育,父母溺爱以及就业制度等五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上海市7所高校1 000名本科生的阅读特征、存在的阅读困惑及其成因进行调研,发现大学生在阅读介质、阅读内容、阅读目的、阅读时间上均呈现不同特征.继而又从个人的阅读价值观、阅读兴趣偏好、学科专业背景,以及教育模式的外在影响、校园环境的熏陶引导、社会舆论的导向宣传等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对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阅读素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2名女性医护人员的一般情况及WHOQOL‐BREF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女性医护人员生存质量的因素中,社会领域得分较高,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分数较低,其生存质量还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出,医院应组织定职定期体格检查和心理测定,按具体情况给予女性医护人员相应的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改善“工作强度大,医患矛盾深”的局面,相应减轻工作量,改善医患关系;因时因地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广东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 Multinomial logit 模型,实证分析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所处年级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大学生就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女性、低年级和健康状况相对差的大学生选择积极就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户口类型以及生活费用对大学生就医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可以从加强高校或社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健康宣传教育和完善大学生医保制度等方面满足他们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他们的理性就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是跨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开展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研究其影响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环境变迁、学业期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心理冲突、生活事件和家庭环境等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的因素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和相互制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激励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华南地区普通高校1-4年级的1 19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搜集阅读,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研究框架,并通过大量问卷调查,搜集数据和信息,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目前高校激励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其主体是相互适应和富有成效的,但在评价制度、奖助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应建立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