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0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腹腔镜组)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腹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开腹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腹腔镜组次之,且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病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过改变术前阴道消毒方法后术后病率、盆腔感染率显著下降,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阴式、腹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和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阴子宫肌瘤剔除术(TVM)32例(阴式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45例(腹式组)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2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阴式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腹式组(P<0.05),与腹腔镜组相当(P>0.05);手术时间长于腹式组(P<0.05)而短于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和手术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1),与腹式组相当(P>0.05).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一切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保留性器官和生育能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经阴道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171例具有子宫肌瘤剔除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2例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109例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比较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 阴式组比腹式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1),肛门排气早(P〈0.05),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简单、手术副作用轻、患者损伤小、康复快.该手术无需昂贵的设备,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腹腔镜(n=30)、阴式(n=30)与开腹(n=30)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长于经腹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及阴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腹手术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腔镜组及阴式组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及阴式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在该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6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组)86例,同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92例及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式组)89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阴式组术中出血量最少,腹腔镜组次之,均少于开腹组(P<0.05);阴式组术后排气时间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P<0.05);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3个月经B超复查,三组子宫肌层均无异常,随访1~12个月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较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通过改变术前阴道消毒方法可显著减少术后病率及盆腔感染率,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的微创术式。但三种术式并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状况和术者技能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对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阴式组66例,腹式组54例,分别采集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719、0.704、0.640,均P〉0.05)。阴式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腹式组(t值分别为2.733、14.698,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l天、术后第3天与术前1天相比,血液IgM、IgA、C3、c4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式纽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液IgG水平较术前1天降低(P〈0.05),而腹式组血液IgG水平虽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式与腹式手术方式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均比较小,阴式手术虽较腹式手术存在切口隐蔽等优点,但其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方面是否明显优于腹式手术则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间,潍坊市人民医院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2例(阴式组)及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2例(腹式组)进行配对设计,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疼痛、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少于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且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创伤小、无腹壁切口、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16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式组和阴式组,分别采用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腹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96±23)min、(165±31)ml、(46.8±6.9)h、(10.9±2.3)d,阴式组分别为(78±20)min、(98±19)ml、(21.1±4.5)h、(6.4±2.0)d。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子宫肌瘤患者30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00、29.51、15.68,均P〈0.01),而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t=23.21,P〈0.01)。观察组术后3天、术后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4.67、14.78,均P〈0.01),观察组术后尿潴留、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值分别为8.25、4.23,均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13.40,P〈0.01)。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优于经腹部手术,且并发症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叶雪凤  苏明 《现代保健》2009,(18):26-27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在广西灵山县妇幼保健院采用经阴道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共162例,其中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87例(阴式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75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阴式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日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子宫肌瘤的63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最高,为95.2%,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最低为80.9%,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为90.4%,腹腔镜和阴式组与开腹式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显著型差异(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在手术术后的排气时间、手术过程中得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腹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P〈0.05),而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复发率最低,显著低于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而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腹腔镜和经阴道剔除的创伤小,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需要结合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及医院的设备条件来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观察组予以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两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腹腔镜手术相比,经阴道手术操作快速精确,且较为经济,但阴道空间狭窄,易损伤邻近脏器,因而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法,以达到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经阴道与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其中观察组46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50例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住院花费、术后情况、肌瘤复发率及肌瘤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镇痛剂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剔除的肌瘤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的肌瘤数多,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小,粘连发生率低。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及手术者的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行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术中对患者血压(BP)、心率(HR)和手术牵拉反应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血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2,X2=6.251;P〈0.05);②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及局麻药的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78,X2=9.674,X2=12.256;P〈0.05),③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76,P〈0.01)。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妇女微创剔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妇女微创剔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份来十堰市太和医院救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选的研究患者分为两组,即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下给予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肌瘤剔除术患者(t值分别为2.451、2.631、2.042、2.185,均P<0.05).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肌瘤剔除术患者(x2=5.613,P<0.05).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肌瘤剔除术的患者(t=1.993,P<0.05);而术后6个月后患者的肌瘤残留率及复发率均略高于开腹组患者,但无统计学的差异(x2值分别为1.422、2.021,均P>0.05).结论 微创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开始下床和术后排气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军  王敏  刘艳琴 《现代保健》2012,(13):24-26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将139 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VTH)69 例和腹式子宫切除术(ATH)70 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内平均体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H 组术后3 d 内平均体温明显低于ATH 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VTH 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不需昂贵复杂的医疗设备、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腹壁无切口、疤痕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法将8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剥除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经典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两年内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复发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958、14.7726,均P<0.05);实验组术后对卵巢功能无影响,甚至可以起到恢复的作用;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区别(P>0.05)。通过两年的定期随访,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41,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优势明显,可使广大患者受益,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7例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26例和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21例,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2年无复发,经阴道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阴道组胃肠反应率、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均少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术后恢复优于开腹手术,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8±31.5)min,平均出血量(176±168.5)ml,术后平均出院时间(8.6±4.7)d,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平均为(1.6±0.4)d,术后病率为28.6%。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