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氨酸受体在心脏保护中的作用及甘氨酸受体的性质。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缺氧/复氧(A/R)模型,并用甘氨酸受体阻断法和消除细胞外氯离子法, 测定各组培养心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钙离子浓度和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A/R组用甘氨酸处理后SOD活性、NO含量升高,MDA含量、[Ca2+i、细胞凋亡率降低,与A/R组比较显著差异。分别用甘氨酸受体阻断剂士的宁和消除细胞外氯离子处理后,甘氨酸的上述保护作用明显减弱,与A/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甘氨酸能抑制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的自由基生成、抑制钙超载,减轻心肌细胞的凋亡并增加细胞内SOD等保护蛋白和NO的合成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甘氨酸的细胞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甘氨酸受体发挥作用的,甘氨酸受体的本质可能是甘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相似文献   

2.
NO介导TNF-α诱导的培养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上,建立缺氧/复氧模型,测定复氧后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和细胞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结果:(1)用TNF-α(105U/L)预处理,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内Mn-SOD活性增高、LDH释放量减少;(2)NO供体硝普钠(SNP)(5μmol/L)和前体L-精氨酸(L-Arg)(5mmol/L)预处理心肌细胞3h,缺氧/复氧后细胞内Mn-SOD活性增高、LDH释放量减少,用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100μmol/L)预处理减弱了TNF-α的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LDH释放和诱导Mn-SOD活性增高的作用;(3)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抑制剂ODQ(10μmol/L)和CPK抑制剂chelerythrine(5μmol/L)可分别减弱SNP、L-Arg和TNF-α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4)TNF-α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被抗氧化剂2-巯基丙酰氨基乙酸(2-MPG,400μmol/L)削弱,但是酪氨酸蛋白激酶(TK)抑制剂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50μmol/L)预处理对TNF-α诱导的心肌缺氧/复氧保护无影响。结论:NO参与TNF-α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PKC和SGC可能为其下游信号途径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IRK1激动剂扎考必利(Zac)后适应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胶原酶法分离成年雄性SD大鼠心室肌细胞,体外利用矿物油覆盖法建立H/R损伤模型。细胞分别缺氧45和75 min之后去除上层石蜡油密封层并更换新鲜台氏液,复氧30 min;2种损伤模型复氧前分别给予0.1、1和10μmol/L的Zac进行药物后适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比较Fluo-4负载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IRK1主要亚单位Kir2.1蛋白的表达。此外,在心肌H9c2(2-1)细胞建立H/R模型,分别缺氧3和5 h,之后复氧2 h;2种损伤模型复氧前分别加入0.1、1和10μmol/L Zac进行药物后适应;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和caspase-3含量;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水平。结果: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复氧时预先给予0.1~10μmol/L Zac可有效抑制H/R引起的IRK1抑制和细胞内钙超载。在心肌H9c2(2-1)细胞H/R模型中,0.1~10μmol/L Zac后适应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其中0.1μmol/L Zac为最适效应浓度;IRK1阻断剂BaCl2可有效抑制Zac的效应(P0.01),表明Zac的后适应保护是IRK1依赖的。结论:通过激动心肌IRK1减轻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是减轻H/R损伤的有效策略。IRK1可能成为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作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氨酸(glycine,GLY)对缺氧/复氧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甘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ffusion,I/R)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复制心肌缺K/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模型,观察不同浓度GLY处理后心脏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e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舒张末压(1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发展压(1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LVSP-LVED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the maximum rising and dropping rates of left ventrieu-lar pressure,dp/dtmax and dp/dtmin),并在相应的时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结果:H/R后各时点大鼠心功能各指标均低于缺氧前;GLY处理组复氧后心功能各指标均高于H/R组,并拮抗损伤导致的SOD减少和MDA升高.结论:一定浓度的GLY能显著改善缺氧/复氧心肌的舒缩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细胞培养组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缺氧/复氧损伤+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5、10、20 μmol/L)组和缺氧/复氧损伤+ verapamil(5 μmol/L)组。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MTT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脱氢酶活性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 Griess法测定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可显著提高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内SOD的活性及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能显著抑制LDH的活性、MDA的生成以及提高NO的含量,并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结论: 缩醛基毛冬青提取化合物R4具有明显抗缺氧/复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氧预处理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后继缺氧再给氧所致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KC)和百日咳毒素(PTX)敏感的G-蛋白在缺氧预处理的作用.方法:循环灌流法分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肥大心肌细胞,用Fu ra-2AM测定钙浓度.结果:[Ca2+].为1.0 mmol/L时,预处理组缺氧再给氧后其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为(194.0±24.8) nmol/L,未预处理组为(297.5 ±24.5) nmol/L;无外钙预处理组缺氧再给氧后其心肌细胞[Ca2+]i为(162.0 ±30.7) nmol/L,未预处理组为(236.5±28.3) nmol/L,提示缺氧预处理可减少缺氧再给氧所致心肌细胞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在[Ca2+].为1.0 mmol/L组,于预处理前分别预先给予PKC拮抗剂Staurosporine(10 nmol/L)及Gi-蛋白失活剂百日咳毒素(PTX,200 ng /L),可见经后继缺氧再给氧后其心肌细胞[Ca2+]i分别为(264.8±19.3)及(25 8.0±27.7) nmol/L,高于缺氧预处理组但低于未预处理组.结论:SH R肥大心肌细胞,缺氧预处理可减轻后继缺氧再给氧所致心肌细胞内钙超载;PKC及PTX敏感的G- 蛋白可能部分参与缺氧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氨酸(glycine, GLY)对缺氧/复氧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甘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复制心肌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模型,观察不同浓度GLY处理后心脏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LVSP)、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 LVEDP)、左室发展压 (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 LVDP=LVSP-LVED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the maximum rising and dropping rates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dp/dtmax and dp/dtmin),并在相应的时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水平。结果:H/R后各时点大鼠心功能各指标均低于缺氧前;GLY处理组复氧后心功能各指标均高于H/R组,并拮抗损伤导致的SOD减少和MDA升高。结论:一定浓度的GLY能显著改善缺氧/复氧心肌的舒缩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急性缺氧复氧损伤时NADPH氧化酶亚单位nox-1的变化及心肌营养素-1的作用。方法: 用改良的方法培养出生1-3 d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6组:(1)对照组;(2)缺氧复氧组;(3)缺氧复氧+CT-1组;(4)缺氧复氧+CT-1+LY294002组 (PIK3/Akt 阻断剂);(5)缺氧复氧+CT-1+PD98059组(ERK 阻断剂);(6)缺氧复氧+CT-1+助溶剂DMSO组。 CT-1 的浓度为10 μg/L。MTS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四氯四乙基苯丙咪唑基羰化青碘化物(JC1)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CA)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Nox-1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缺氧复氧培养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ROS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是(19.7%±1.4% vs 2.1%±0.5%, 14.07%±1.25% vs 3.54%±0.86%, P<0.05),而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Δψm)下降;nox-1表达明显升高。CT-1处理的心肌细胞,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 (87.0%±7.3%),而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ROS 显著减少,Δψm水平增加,nox-1蛋白表达下调。而CT-1的这些作用能被PIK3/Akt和ERK阻断剂抑制。结论: 心肌细胞急性缺氧复氧损伤时NADPH氧化酶亚单位nox-1表达上调,而心肌营养素-1能通过下调nox-1表达,发挥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山茱萸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Fructus corni,PFC)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ROS/PKC/p38 MAPK途径的影响。方法: 分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建立H/R模型,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PFC(终浓度20 mg/L、100 mg/L和200 mg/L)预处理组、缺氧/复氧+PFC(100 mg/L)预处理+蛋白激酶C特异性阻断剂chelerythrine(1 μmol/L)组及缺氧/复氧+PFC(100 mg/L)预处理+p38 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10 μmol/L)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自发搏动频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酶标仪测定ROS含量、SOD活性及LDH漏出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KC、p-p38 MAPK和HSP70的蛋白水平。结果: H/R组细胞活力下降,搏动频率减慢,细胞ROS含量、LDH漏出量、细胞凋亡率及p-p38 MAPK的水平均较N组显著增加(P<0.01)。经PFC预处理后,细胞搏动频率、SOD活性及PKC、HSP70的水平较H/R 组显著增加(P<0.05,),p-p38 MAPK的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减少(P<0.05),而PFC的保护作用能被chelerythrine或SB203580抑制。结论: 山茱萸多糖可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其作用可能与增加SOD活性、抑制ROS产生、激活PKC并抑制p38MAPK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通过化学缺氧法使细胞缺氧5 min,再恢复氧供应15 min,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 A/R)模型。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Fluo-3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水平。 结果: A/R组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细胞内平均钙离子荧光强度也显著强于正常组(P<0.01)。参麦注射液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小于A/R组,同时细胞内钙超载也明显轻于A/R组(P<0.01)。 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凋亡,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减轻细胞内Ca2+超负荷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氨酸脂质体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以DiOC6(3)为荧光分子探针检测实验各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以Annexin V联合PI染色法检测实验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1)H/R处理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甘氨酸脂质体处理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最少,弱荧光部分细胞百分率为(9.61±0.76)%。与甘氨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H/R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20.78±1.5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甘氨酸脂质体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低于甘氨酸组(P<0.01)。空白脂质体组细胞凋亡发生率与H/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酸脂质体能抑制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心肌细胞凋亡,脂质体携载甘氨酸能更好发挥其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黄芩素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血管有保护作,但机制至今不清。 目的:探讨中药黄芩素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未做处理;缺氧/复氧组为应用缺氧/复氧方法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损伤;黄芩素预处理组为经黄芩素预处理30 min后经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通过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检测细胞损伤程度及黄芩苷保护作用;应用原位末端标记细胞法标记细胞后,流式细胞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蛋白Bax与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Fura-2-AM负载心肌细胞,实时检测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上清液乳酸脱氢酶活性、心肌细胞凋亡率、Bax蛋白含量、心肌细胞Ca2+浓度均增加(P < 0.05),Bcl-2蛋白含量降低(P < 0.05)。与缺氧/复氧组相比,黄芩素预处理组乳酸脱氢酶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Bax蛋白含量及心肌细胞Ca2+浓度均降低(P < 0.05),Bcl-2蛋白含量增加(P < 0.05)。证实黄芩素能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与调节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缺氧/复氧(H/R)、异丙肾上腺素(ISO)以及高糖(HG)对乳鼠心肌细胞甘氨酸受体α1亚基(GlyRα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用LPS、H/R、ISO以及HG处理,采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上GlyRα1亚基mRNA的表达。结果:LPS(5 mg/L、10 mg/L、20 mg/L、40 mg/L、80mg/L)、ISO(20 μmol/L、100 μmol/L、500 μmol/L)以及HG(25 mmol/L、50 mmol/L)处理心肌细胞24 h与心肌细胞缺氧3 h/复氧3 h、单纯缺氧3 h对心肌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LPS(5 mg/L、10 mg/L、20 mg/L、40 mg/L、80 mg/L)、缺氧(3 h)/复氧(3 h)、单纯缺氧(3 h)以及ISO(20 μmol/L、100 μmol/L、500 μmol/L)组心肌细胞上GlyRα1亚基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HG(25 mmol/L、50 mmol/L)组心肌细胞上GlyRα1亚基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LPS、ISO与一定时间的H/R、单纯缺氧均可上调乳鼠心肌细胞GlyRα1亚基mRNA的表达,而HG可下调乳鼠心肌细胞GlyRα1亚基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硫化氢拮抗乳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乳鼠心肌细胞内源性CSE/H2S通路的改变以及给予H2S供体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影响,探讨该通路与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出生48 h以内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缺氧(2%O2、5%CO2)3 h/复氧(21%O2、5%CO2)2 h造成缺氧/复氧损伤,采用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细胞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采用RT-PCR 方法测定心肌细胞CSE mRNA表达。结果:与缺氧/复氧组相比,NaHS+IR组及IR+NaHS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培养液中LDH漏出量降低,心肌细胞中SOD产生增加,MDA生成减少,加入CSE的抑制剂PPG后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同时RT-PCR结果显示IR损伤可以下调心肌细胞中CSE mRNA的表达。结论:缺氧前后加入NaHS可以明显减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自由基和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多胺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外源性低浓度多胺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 方法: 酶解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用正常氧合Tyrode液灌流8 min, 换为缺氧液灌流32 min, 再转换为正常氧合Tyrode液灌流8 min,复制心肌缺氧-复氧模型。分别在缺氧前给予精胺,缺氧-复氧后给予精胺、精脒、腐胺。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连续观察细胞内钙荧光强度的动态变化。 结果: 精胺(1 mol/L)对正常静息状态下大鼠心室肌[Ca2+]i无影响。缺氧前给予精胺,可取消复氧引起的心肌[Ca2+]i增高;缺氧-复氧后给予精胺、精脒、腐胺对缺氧-复氧引起[Ca2+]i升高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其中以精胺的作用最强。复氧后给予精胺降低缺氧-复氧[Ca2+]i 升高的作用小于缺氧前给予。 结论: 缺氧前给予精胺可拮抗缺氧-复氧心肌细胞钙超载发生;复氧后给予精胺可使缺氧-复氧心肌细胞钙超载减轻,但其作用力度不如缺氧前给药。多胺拮抗缺氧-复氧心肌细胞钙超载的作用以精胺>精脒>腐胺的顺序递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表达增加诱发内质网应激在缺氧复氧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4-5 d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氧/复氧组(H/Re组)、阻断剂(NiCl2,CdCl2)组、激动剂(GdCl3,NiCl2,CdCl2)组和caffeine组。采用饱和氮气pH6.8的D-Hands液培养细胞3 h,再用含20%新生牛血清的DMEM液培养细胞9 h,复制心肌缺氧/复氧模型。检测血清LDH活力,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心肌细胞caspase-12和CaSR 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测定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缺氧/复氧组和激动剂组LDH活力、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同时,caspase-12和CaSR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反之,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肌缺氧/复氧过程中,钙敏感受体表达增多,从而破坏了细胞内钙稳态诱发过度的内质网应激,通过caspase-12等凋亡蛋白表达的增多等途径引起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附子多糖对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的保护,并探讨附子多糖的保护机制是否与其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方法: 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将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3 h后复氧6 h)和不同浓度附子多糖(0.1 g/L、1 g/L、10 g/L、20 g/L)+缺氧/复氧组。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及caspase-12的表达,荧光定量PCR进一步检测CHOP及caspase-12 mRNA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蛋白GRP78表达增加,内质网应激凋亡相关蛋白CHOP及caspase-12蛋白和mRNA表达亦明显升高。与缺氧/复氧组相比较,附子多糖预处理24 h后可以有效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GRP78、 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上调,增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附子多糖的保护效应呈剂量依赖形式,10 g/L剂量时达到峰值。结论: 附子多糖保护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的可能机制与其抑制内质网应激所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缺氧后处理(HPO)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去极化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细胞色素P450(CYP450)表氧化酶抑制剂N-methylsulfonyl-6-(2-propargyloxyphenyl)hexanamide(MS-PPOH)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消化贴壁法分离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采用缺氧3h、复氧2h方法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组)、H/R模型组(H/R组)、缺氧后处理组(HPO组)、HPO+MS-PPOH组。采用MTT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心肌培养液11,12-环二十碳三烯酸(11,12-EET)水平;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探针(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Hoechst染色和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H/R组比较,HPO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1),11,12-EET水平显著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程度明显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1);而加入抑制剂后的HPO组,上述指标呈现相反的变化。结论:HPO可能通过减轻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程度以及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而拮抗心肌H/R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否通过PI3K-IP3R-Ca2+信号途径诱导心肌肥大。方法: 以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采用Lowry法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合成;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心肌细胞体积;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测定心肌细胞内Ca2+浓度。结果: PI3K阻断剂LY294002(50 μmol/L)明显抑制TNF-α(100 μg/L)诱导的心肌[Ca2+]i增高(P<0.01),对正常心肌[Ca2+]i无明显影响;其抑制程度与合用2-氨基乙基二苯硼酸盐(2-APB)组相近,但小于与兰尼碱(RYA)合用组(P<0.05)。PI3K阻断剂LY294002(50 μmol/L)明显抑制TNF-α(100 μg/L)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蛋白合成及细胞体积的增加;其抑制程度与合用2-APB组无差异,但明显大于单用2-APB组,小于合用RYA组(P<0.05)。PI3K阻断剂LY294002(50 μmol/L)对正常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蛋白合成及细胞体积无明显影响。结论: TNF-α通过PI3K-IP3R-Ca2+途径诱导心肌肥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新生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中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行缺氧2 h/复氧4 h,建立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将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缺氧/复氧组(A/R)、缺氧/复氧+胰岛素组(I/R+INS)。于复氧4 h后,利用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INEL)和DNA梯带法(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与A/R组相比,A/R+INS可明显降低MDA、LDH值(P<0.0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P<0.01)。结论:胰岛素具有减少新生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