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柚皮甙/自固化磷酸钙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柚皮甙与自固化磷酸钙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的缺损区。分别在术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以及新骨的形成观察。结果:每时间点大体观察、X线、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及新骨的形成,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柚皮甙/自固化磷酸钙材料具有明显加速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柚皮甙与自固化磷酸钙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的缺损区。分别在术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以及新骨的形成观察。结果:每时间点大体观察、X线、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及新骨的形成,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柚皮甙/自固化磷酸钙材料具有明显加速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固化磷酸钙(CPC)和胶原膜引导缺损牙槽骨再生的效果。方法 将40例垂直性骨下袋的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作翻瓣术、翻瓣术后使用CPC或胶原膜。观察两组术后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丧失、牙龈退缩及牙槽骨再生。结果 术后9个月试验组牙周3项临床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多数病例的CPC与骨缺损区贴附牢固,并有缓慢降解、新生骨小梁结构出现,而对照组则没有骨再生。结论 自固化磷酸钙和胶原膜可诱引牙槽骨组织再生及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物活性多肽处理的碳磷酸钙骨水泥 (carbonatedcalciumphosphatebonecement,CCPBC)修复牙周骨缺损的可能性与效果。方法  4只健康家犬牙周用手术方法去骨 ,缺损约1cm× 1cm ,每只犬分别用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HA)、倍骼生、CCPBC以及用多肽处理的CCPBC直接修复缺损 ,术后 1~ 3个月进行X线片检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实验条件下 ,HA组和倍骼生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材料丢失 ,HA组缺损处为软组织修复 ,倍骼生组牙槽骨侧残余材料周围有少量新生骨组织 ;CCPBC组能有效维持牙周骨缺损间隙 ;CCPBC经多肽处理组 ,材料周围有较多的新骨形成 ,修复效果优于其他组。结论 CCPBC经过生物活性多肽修饰后具有一定的成骨活性 ,其在牙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磷酸钙生物陶瓷修复牙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国产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修复牙种植体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磷酸钙骨水泥引导骨再生的方式,为将来磷酸钙骨水泥能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40只日本大耳白兔,在白兔右侧股骨大转子区植入BLB种植体(Φ=3.3 mm,L=8.0 mm),同时种植体冠部制造宽度为2.0 mm、深度为4.0 mm的环行骨缺损,骨缺损区充填CPC进行修复。实验组术后1、2、4、6个月随机处死大白兔10只,对骨缺损区X线骨密度分析,带种植体的硬组织磨片的组织学观察新骨的生成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磷酸钙骨水泥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发生降解,新生骨组织沿降解裂隙长入,与种植体发生直接的接触,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月内的新骨量有显著性差别。结论:表明磷酸钙骨水泥在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展示了较好的引导骨再生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与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修复即刻种植牙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于种植牙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兔股骨大转子上模拟即刻种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CPC/rhBMP-2及CPC进行修复,通过X线片,骨密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和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及新骨与种植体的关系。结果:CPC/-rhBMP-2复合物可以有效地修复即刻种植牙骨缺损,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与种植体表面更早地结合。结论:CPC/rhBMP-2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8.
膜结合骨形成蛋白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脱钙切片组织学观察和骨组织计量学方法测量HA体积,骨小梁体积、成骨细胞表面积及骨化体积,证实单纯用膜可阻挡结缔组织干扰素生成,引导和促进新骨形成,8 ̄15周可达到完全骨性愈合。而膜结合BMP能使膜下新骨成骨量大、成骨早、骨成熟快,比单纯用膜早4 ̄6周,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骨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8例、22牙牙周骨缺损的牙周炎患者采用骨形成蛋白(bBMP)和陶瓷化牛骨复合骨修复牙周骨缺损,经4~26个月的观察,证实复合骨对牙周骨缺损的修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以煅石膏(PLP)作为颗粒型羟基磷灰石(HA)人工骨粘接成形剂和骨形成蛋白(BMP)的载体,制成三元复合人工骨.分别用HA—bBMP、HA—PLP和单纯HA植入狗下颌骨实验性骨缺损中,采用组织学、定量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X线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评价该复合人工骨的生物学性能。术后1,2,4,8和16周观察发现,HA—bBMP—PLP复合人工骨具有明显的骨诱导活性.PLP可充当BMP缓慢释放系统载体.增强BMP骨诱导活性,和作为颗粒型HA的粘接成形剂.使复合人工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成形性,可达到准确的植入,植入后早期可有效防止HA颗粒移动。本研究证实.HA—bBMP—PLP三元复合人工骨不但可限制植入后HA颗粒的早期移动,更重要的是可以迅速增加新骨形成量.从形态和功能上大大提高了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rhBMP-2/胶原复合物对大鼠下颌角缺损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在大鼠双侧下颌角各制备一个直径4mm的骨缺损,一侧植入rhBMP-2/胶原复合物,另一侧植入单纯胶原,分别于术后2、4及8周处死动物,行X线检查及制作脱钙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评价骨愈合情况。结果:植入rhBMP-2/胶原复合物的骨缺损成骨面积百分比及新生骨面积均明显高于植入胶原的骨缺损:术后两周,实验侧骨缺损已基本为骨桥所连接,术后8周,骨缺损已完全骨性愈合对照缺损术后8周仍基本保持原状。结论:rhBMP-2服原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作用,可加速大鼠下颌角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6只新西兰兔,制备下前牙牙周骨缺损模型,将其分为3组:GTR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胶原膜)、BMP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骨形态蛋白复合物和胶原膜)和OFD组(牙周骨缺损处未植入任何物,对照组)。术后12周分别观察各组缺损处的组织学变化。结果BMP组骨缺损处只见少量的软组织,新生骨组织的量及其成熟程度明显优于GTR组和OFD组,显示骨组织修复良好。结论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与传统的GTR术和牙周翻瓣术相比,更能有效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13.
骨形成蛋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将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联合应用于牙周引导组织再生(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TR)技术中,观察和比较其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制备狗下颌后牙区人工骨缺损,于清创后分组置入引导膜材料和BMP,以常规翻瓣术为对照;分不同时期取材做组织学观察和评价。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新生组织量多,而以复合BMP组效果最为显著;膜材料在早期有一定抑制结合上皮根向迁移的作用。结论利用外源性BMP的主动生物诱导活性,可望应用于临床促进牙周硬组织成分的新生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并研究新型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的聚合温度、材料成分、机械特性、孔隙率等临床应用相关特性,为进一步开发理想骨水泥修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制备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α-磷酸三钙作为成孔剂和骨引导剂,制备不同组分的多孔聚甲基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用热电偶、x射线衍射仪、体式显微镜、显微CT和MTS材料试验系统分别评价合成产物的最高聚合温度、材料成分、孔隙率、孔径大小、机械特性等特征。结果:具有骨引导性的α-磷酸三钙能成功载入多孔聚甲基烯酸甲酯支架中,生成的产物具有安全的聚合温度。不同含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会影响支架中孔径的大小,但不会影响孔隙率(P=0.102)。虽然α-磷酸三钙的载入会降低孔隙率(P〈0.001),但所有产物之间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无显著性差异(P=0.724,P=0.601)。结论: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支架能与α-磷酸三钙成功复合成具有适宜机械性能的生物材料,这为开发理想骨水泥修复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评估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及该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应用引导比格犬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选取18月龄比格犬6只,牙周基础治疗后1周,在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建立急性牙周骨缺损模型,依照分组情况进行不同治疗。实验组(T组)植入骨修复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阴性对照组(NC组)植入骨修复材料;空白对照组(B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实验设计采取同颌同名牙对照,同一只比格犬的3对同颌同名牙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12周,处死动物,Micro-CT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材料植入后,未见材料溢出,植入局部和全身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组缺损都有一定程度骨再生,以T组再生组织量最多,BC组最少。Micro-CT结果显示:T组、NC组和BC组的骨再生平均高度为(4.50±0.47)mm(、1.75±0.42)mm和(0.87±0.31)mm。NC组和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NC组和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临床意义。结论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应用于比格犬,可以获得更好的引导组织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牛骨形成蛋白(bBMP)分别与珊瑚/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同时比较两种骨形成蛋白的成骨效率,方法:把rhBMP-2和bBMP分别与珊瑚/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进行小鼠肌内种植1、3、6周后,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比较其异位诱导成骨活性。结果:rhBMP-2和bBMP存在骨诱导差异,rhBMP-2诱导成骨量相对较少但血管,骨髓含量丰富,bBMP则相反,结论:两种BMP都具有良好的诱骨活性,但在居骨量和血管,骨髓样组织的形成量上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胎盘组织液-CPC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胎盘组织液-CPC(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方法:在Wistar大白鼠切牙远中牙槽骨处做骨缺损模型,缺损处植入胎盘组织液-CPC复合物为实验组、生理盐水-CPC复合物为阳性对照组和缺损区不加任何物质为空白对照组。同等条件饲养下,分别于术后2、4、8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病理组织观察分析。结果:经组织学观察与分析,术后2、4、8周实验组的成骨量均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它们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胎盘组织液-CPC复合体能够积极地促进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载辛伐他汀PLGA/CPC支架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鼠颅骨临界尺寸骨缺损的可行性以及效果。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在大鼠颅骨人字缝两侧各做一直径5 mm的骨缺损。每组16个骨缺损再随机分为:载辛伐他汀PLGA/CPC/BMSCs(Brdu标记的BMSCs)组(n=4);载辛伐他汀PLGA/CPC组(n=4);单纯PLGA/CPC组(n=4)以及空白对照组(n=4)。术后4、8、12周取标本分别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评价骨再生情况。结果:术后4、8、12周组织学观察表明载辛伐他汀PLGA/CPC/BMSCs组的成骨质量和速度明显优于其他3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载辛伐他汀PLGA/CPC/BMSCs组骨钙素(OC)阳性表达IOD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载辛伐他汀PLGA/CPC支架材料复合BMSCs可以诱导大鼠颅骨临界尺寸骨缺损内的新骨形成,成骨质量优于其他3组,而且可以明显缩短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牙周组织中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成功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基础上,实验动物分别灌服盐酸小檗碱后第1、2、3、4周末处死,取牙周组织标本作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状况,并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GP、IL-6水平变化。结果:牙周炎组牙周组织中BGP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IL-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BGP表达明显高于牙周炎组,IL-6表达明显低于牙周炎组(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能促进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BGP的表达,同时抑制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