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旭慧 《海外英语》2011,(9):259-261
文化翻译中普遍存在着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该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文化翻译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处理词汇空缺的翻译策略,指出要实现跨文化交际必须重视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翻译中普遍存在着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角度来看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风俗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价值观和审美观不同。针对翻译过程中词汇空缺现象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词汇空缺现象与翻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翻译中十分普遍地存在着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客观环境及生产实践的差异造成了语言间词汇的空缺。词汇的空缺主要是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的空缺,研究词汇的空缺及翻译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语用充实是听话人根据语境对话语进行语用加工的过程,包括语用收缩和语用扩充。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认知模式的不同,英汉语言中的词汇语用充实在多方面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性。因此,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应进行相应的语境补缺和语用充实,以填补翻译中的信息空缺。  相似文献   

5.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从关联理论观点出发,话语标记语能对话语的理解形成某种制约.即通过话语标记语制约听话人认知语境的构建使听话人进一步寻找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达到说话人期待的语境效果,实现成功交际.话语标记语能对语用过程实施一种认知上的语用制约.  相似文献   

6.
“你别说”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出现的肯定性话语标记,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你别说”在语篇中位置灵活,一般出现在议论语境、叙述语境或者议论兼叙述语境中,从认知的角度看,它还可以表达言者的话语立场,包括信息确定、传情达意和推进语篇等。本文分析了话语标记“你别说”的演变机制,认为催生这种话语标记功能产生的机制并不唯一,它是词汇化、语用化和接入语语法的“征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话语标记语是电视访谈会话中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语言现象。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工具分析电视访谈中的话语标记语,可发现它们在顺应语境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了四种语用功能,即表明个人态度、阐发前述信息、推进言谈、语用缓和。这些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在语言选择过程中顺应语境条件的标记,也是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词汇语用学的基本原则,举例探讨了作为语言交际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充实现象,说明语言交际者应当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对方话语的各种隐含意义和语用功能,从而达到排除歧义,准确理解话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移植的过程中,译者会经常遭遇因文化语境缺省而导致的词汇空缺现象。笔者拟结合《围城》英译本的相关例证,对词汇空缺的翻译作一次全面的探析,最终总结出四种较有代表的方法,即音译补义法、直译说明法、意译诠释法与省译替补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考察了指示这一语用学的基本研究课题在具体语境中发生的语用变异现象。试图将语李的标记理论应用于语用领域,用有、无标记的形式和意义来具体解释说明指示所发生的语用变异现象。最后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具体指示语产生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歧义是语言交流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歧义可以分为词汇歧义、句法结构歧义和语用歧义。在翻译时,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歧义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目的是为了达到译文与原文的标记价值最大程度的等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青年女性日常生活的言语使用,表现出对儿童言语特点的模仿。童稚化趣味弥漫为非主流且特色鲜明的语言变体。考察这种语言变体形成的原因,可见其蛰伏在语用目的之中,更由民族社会文化孳养:童稚化言语成为塑造儿童形象消解既有成人身份的语言修辞手段,同时,深受男权影响的汉民族社会也为此语言变异提供了滋生和成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语体能力是语用主体在正确识别语境类型的基础上,根据特定语境与语言运用之间的关系,选择和使用不同语体标记来理解或表达某种语体话语的能力。它与国际汉语教学课程总目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特定交际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在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受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常会产生语用失误。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本身,还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因不同的文化规范与传统习惯所形成的语言习惯及特点。文章从英语交际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剖析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并进行语言对比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来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负语用迁移是外语使用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造成交际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英汉文化价值取向差异是造成这种迁移的根本原因。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者应增强文化敏锐意识,尤其是属于深层文化的价值差异,减少并进而避免负语用迁移以准确、得体的表达和理解语言和文化信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6.
论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语言上的不可译性主要体现在语音、字形及语言修辞等方面;文化差异的不可译性主要表现在文化词汇空缺、指称词语义文化冲突和语用意义冲突等方面.可译与不可译是矛盾对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同时又是对社会传统和文化的反映。本文运用语言学中的标记理论从词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语言中的体现。对于性别歧视现象的分析有利于外语学习者深入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并正确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8.
标记现象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标记现象的产生有着心理的、文化的、社会的基础。了解标记现象有助于外语教学顺应语言习得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