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超早期溶栓组22例患者在发病3 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常规治疗,溶栓组21例患者在发病后3~6 h给予尿激酶溶栓+常规治疗,对照组357例患者则单纯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比较3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超早期溶栓组的总有效率为90.9%,溶栓组为90.5%,对照组为57.7%,超早期溶栓组与溶栓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但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超早期溶栓组、溶栓组治疗后1、10、2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早期溶栓组治疗后10、2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效果,与常规溶栓方案比较,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1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快速静脉滴注30min滴完,用量为一次.溶栓后其它治疗同对照组,治疗15d.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其它治疗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后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入选患者96例,随机分为尿激酶+肝素(48例)治疗组、对照组(48例)。结果治疗后12h及7、14d神经功能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发病后3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者。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有效治疗方法。溶栓后需继续抗凝治疗,才能有效防治再梗死。  相似文献   

4.
刘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02-203
目的评价超早期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58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持续30min静脉滴注,之后给予脱水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治疗,溶栓治疗24h后头颅CT如无出血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58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5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梗死超早期大剂量溶栓药物疗效。方法我院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治疗改善微循环及营养脑神经细胞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超早期溶栓及抗凝的疗效明显优于以往的改善微循环常规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总结尿激酶静脉溶栓对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推广意义,进一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从近3年来在我院急诊就诊的超早期脑梗死的患者中选择100例,按照家属的意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离子拮抗剂、血塞通和自由基清除药物等药物治疗(P>0.05),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溶栓后6h、24h和14d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早期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恶化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有效率高,患者预后好,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急性脑梗死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发病9 h内完成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WI-DWI)检查(且PWI>DWI)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溶栓组、尿激酶溶栓组和对照组,rt-PA溶栓组给予rt-PA0.6~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 W、2 W、3 M分别行NIHSS评分,以及观察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溶栓组在各个结点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尿激酶溶栓组溶栓后3月较对照组降低(P<0.01);三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具有可行性;尿激酶、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一致,规范用药一样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严格筛选48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分为溶栓组(21例),对照组(27例)。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50-200万U加生理盐水50ml,20min内滴完。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钠多静滴。结果 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溶栓组及对照组均无严重的颅内出血发生。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适应症及禁忌症,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塞的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血塞通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69.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超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20~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停药后治疗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2例(6.7%),皮肤黏膜出血6例(2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价格相对低廉,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20~15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30min滴完,停药后治疗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2例(6.7%),皮肤黏膜出血6例(20.0%)。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价格相对低廉,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分别在溶栓后第1、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6%,对照组为6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6%,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尿激酶加肝素更有效、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溶栓组给予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溶栓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7%(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患者被分为两组,观察在发病后6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的脑梗死患者,作静脉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的探讨。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组48例和对照组24例。溶栓组的病人,根据其溶栓治疗的时间,再分为早期溶栓组(6h内)和超时间窗溶栓组(12~24h)。结果:超时溶栓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早期溶栓组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副作用。治疗后脑CT扫描超时溶栓组梗死面积大于早期溶栓组,但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在注重治疗时间窗个体化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脑保护剂,适当放宽溶栓治疗时间窗的超时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6h内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32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重视治疗前后的血压监测和并发症观察。结果治愈20例,好转4例,加重7例,死亡1例。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有效的方法,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溶栓准备工作能保证溶栓顺利进行,溶栓时及溶栓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肢体功能的变化可及时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6h内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32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重视治疗前后的血压监测和并发症观察。结果治愈20例,好转5例,加重6例,死亡1例。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有效的方法,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溶栓准备工作能保证溶栓顺利进行,溶栓时及溶栓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肢体功能的变化可及时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效。方法将对符合人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应用尿激酶(UK)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改善循环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CS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溶栓组的C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C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禁忌证。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干预。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6.9%;且治后疗6h、24h、7dNIHSS评分2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对临床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恢复均有确切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