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文献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理论内涵进行探析,提出肝“左”与肺“右”中蕴含“左尊右卑”“以肝为贵”的价值观,肝肺气机左升右降的功能观与左右上下相对的方位观。肝“生”与肺“藏”实则蕴含肝主生血,因生而行藏;肺主藏气,因藏而盈虚;肝木达则魄从魂升,肺金坚则魂从魄降思想。同时结合在诊断、治疗以及阐释药物功效、指导组方遣药等方面的应用加以阐释,同时附医案一则以为例证。  相似文献   

2.
3.
胡继红 《中医杂志》2011,(17):1526-1527
通过文献整理,从生理功能、病理表现方面论析肝左升、肺右降的关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远方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119-119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这个经典命题是古人根据河图洛书左东右西的识图方向定位,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提出来的。这与当今世界通用的右东左西的识图方位正好相反,同时与人体解剖学的脏器位置不相一致,常被误读和曲解,怀疑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谨呈管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素问·刺禁论》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说,历代医家为之阐发与注释者,不乏其人,然说法不一,见解各异。为使这一'"说"发掘出来.古为今用,笔者在多年临床医疗实践中加以探讨,潜心研究。现就"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含义分析,运用指征,临床用法,结合医疗案例,阐述如下:一、合义分析"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说,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一是古代医家以朴素唯物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医学理论体系,以"天人相应"整体观来推断人体内脏腑组织与外界自然环境在生理与病理上的相互关系。这一说法,与当时受到《周易…  相似文献   

6.
《内经》作为中医学史上的一部巨著,不仅指导着后世中国医学的发展,也以其独特的成书年代为后世传达着当时人类对物质与世界的认识。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一句从不同角度体现出我国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7.
王孝康  王峰 《河南中医》2016,(7):1126-1128
《黄帝内经》"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说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既指肝脏在腹腔内、膈下,位于肺脏右叶之下端,肺脏在胸腔内、膈上,位于肝脏之上端。其意义在于提示针刺时在肝脏、肺脏脏器所在部位应严格掌握其针刺的部位与深度,避免对脏器造成实质性损害而导致严重的后果。《黄帝内经》列举了针刺导致肝、肺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及其后果,是有力的证据。历代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注释自杨上善从四时比类解释以来,历代每有沿用,近代多从生理、病理学角度解释。其中不乏臆测与猜想,从本质上讲不是《黄帝内经》原意,是作者本人的自圆其说,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自我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8.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中重要的理论问题,自提出以来就有很多解释,而这些解释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本文从五运六气中的标本中气理论出发,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指“肝主阳、肺主阴的功能”的观点,且其理论内涵对临床实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出自《素问·刺禁论篇》。古今医家均从中医传统的气化理论来解释。西学东渐,现代医学传入我国以后,有人据此非难《内经》的荒谬,这是武断的,但也提出了中医是否科学这一重大的问题,作为中医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给古老的中医学赋予科学的内涵。笔者觉得古今医家从气化来解释亦不无道理,从而得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既包含了解剖知识,也有关于生理特点的认识,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生于左”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临床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历代医家为之阐发与注释者,不乏其人,然见解各异。笔者经临床多年医疗实践,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比类取象”,确定“肝左”、“肺右”,从而把肝、木、春、东方、左位;肺、金、秋、西方、右位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二是以“脏腑气化”、确定“肝左”、“肺右”。“肝生于左”是言肝木生发之气藏于左;“肺藏于右”是言肺的清肃之气藏于右。正如明代医家马莳云:“肝象木,木主东方,故肝生于左;肺象金,金主西方,故肺藏于右,虽其形为五脏华盖,而其用则在于右也。肝为少阳,阳主于左,故曰生;肺为太阴,阴主于藏,故曰藏。”这就阐明“肝生于左”是肝气之作用表现在左;“肺藏于右”是肺气之作用表现在右,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基于此,笔者临床多年运用“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说,对某些疑难杂症进行辨证论治,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治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升肺降是中医的一大基础理论,涉及一些临床病证的病理机制及辨证施治原则的确立,历来见仁见智各有不同。通过中医生理解剖、中医气化与中医体用的关系,从体用的层面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3.
"左肝右肺"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于其论述与生理解剖的肝在右肋,肺有左右两叶不同,因此遭到了反中医者的质疑。实际上中医学对于"左肝右肺"与"左升右降"的认识体现了气机升降与肝肺的生理病理,均为抽象的功能模型概念,并非实际的解剖概念。虽然中医的圆运动模型,对于简化中医理论以及人体生理病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能机械地认为肝位于人体左侧,肺位于人体右侧;气机在人体内左侧升腾,在人体内右侧沉降;肝病(气机升腾出现问题)表现在左侧,肺病(气机沉降出现问题)表现在右侧。对于"左肝右肺"与"左升右降"的正确理解,体现了对中医理论的客观理解与认识,也有利于纠正片面的着重于解剖的机械辨证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深度发掘,发现"升"为肝之性,"降"为肺之性。《素问.五运行大论》里"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所说的"右行"是下降,"左行"是上升。"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是"上下升降就是一周,如此反复往来",正符合《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相似文献   

15.
"肝生于左",并不是指肝的具体解剖位置,而是对肝生理特性的概括,它就肝气自左升发的生理特性而言,也是《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的具体体现。"肝生于左"的脏腑作用有:助肺气之降,共调身之气机;与胆司疏泄,主勇怯;促脾运化,藏统协调;补肾精,藏泄互用,阴阳相滋。"肝生于左"的临床意义有:肝的病理症状与其升发太过、不及关系密切;肝之病变出现在左侧者亦不少。  相似文献   

16.
柏隆  张军茹 《陕西中医》2022,(3):345-347
左升右降理论主要是通过肝之左升和肺之右降,调节一身气血阴阳,对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基于左升右降理论,从魂-魄-神、气-血-脉、大肠-胆-小肠的角度,剖析左升右降理论对心神、心之血脉以及心之病邪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归纳总结诸位医家基于左升右降理论对心悸治疗用药特点,为心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肝升肺降对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具有重要作用,肝肺升降失常,便会导致气机逆乱,变证由生,该理论对中医临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从疏肝解郁勿忘宣肺降气、宣肺止咳勿忘疏肝调肝两方面说明该理论对临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论述,王琦主编的《黄帝内经专题研究》(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有一概括性的总结:“对《素问·刺禁论》所云:‘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睥为之使,胃为之市……’曾有人以现代解剖学观点据此来非难《内经》的荒谬。其实,这里所说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以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论来说明肝、肺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病理改变的,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阐发”。我认为  相似文献   

19.
"肝生于左"语出《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关于"肝生于左"的涵义,一般有两种解释:其一,"肝生于左"是对肝应东方的特殊表述。高士宗根据古代确定方位之法提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学从微观角度提出左、右半结肠癌两种疾病论,其在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文章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优势,结合现代精准医学,从左升右降理论出发,以气机为核心论点,探讨了该理论与现代医学在左、右半结肠癌各方面差异的因果关联,提出治气之升降要以脾胃为核心,肝肺为关键,通腑为重点,为中医细化分治结肠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