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小鼠背部开窗模型 ,在直视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血管抑素 (AS)和内皮抑素 (ES)对肿瘤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细胞表面磷酸化糖蛋白 (CD34 )的表达 ,了解肿瘤血管生长的情况。结果 本实验肿瘤细胞移植 1 3d后 ,对照组所有小鼠移植肿瘤均生长状态良好 ,肿瘤的生长已使小鼠的行动发生困难 ;而给药组肿瘤小 ,行动不受限制 ,也未见到药物副作用的表现。给药组肿瘤的生长被明显抑制 ,其肿瘤体积小 ,重量明显减轻 .。高剂量给药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而且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亦明显高于低剂量对照组 (P<0 .0 1 ) ;高剂量给药组肿瘤中心发生坏死也比较明显。结论 成功建立开窗可视模型 AS、ES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治疗性血管新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家族及其受体的组成,介绍了调控VEGF表达的因素及VEGF信号传导途径。着重阐述了VEGF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以及VEGF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还简要介绍了VEGF其他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冰  李晶华  王宗仁 《心脏杂志》2009,21(3):410-413
本文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血管新生中的生物学效应为基础,围绕着血管新生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讨论了VEGF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新生的影响,分析了VEGF生物作用多样性可能与浓度相关性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均有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早在 190 7年 ,Goldmann〔1〕注意到生长肿瘤表现出广泛的血管形成 ,在肿瘤增生区域最为明显 ,对浸润性肿瘤则表现在四周。经过约一个世纪的研究人们逐渐揭示出肿瘤血管的特征性标志 :(1)空间不均质性和结构杂乱 ;(2 )动静脉分流 ;(3)急性塌陷血管和暂时性塌陷血管 ;(4 )肿瘤血管壁不完整 ,缺乏肌层及基底膜 ,内皮细胞间间隙较大 ;(5 )血管跟不上肿瘤细胞的快速增长导致乏氧和坏死区域出现。近年来人们又发现 :(1)组织切片中的高血管密度可能会预示肿瘤或转移灶的分布 ;(2 )抗血管…  相似文献   

5.
促血管新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血管新生疗法是重症缺血性心脏病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新治疗措施 ,从应用血管生长因子和其基因导入到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 ,有关血管新生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回顾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新生疗法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自体骨髓细胞有可能成为血管新生疗法中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有关血管新生的调节及临床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关注,与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肿瘤等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将为疾病的防治开辟新思路新途径.1 血管新生物质血管新生物质包括血管新生诱导剂和抑制剂,已经发现的内源性的血管新生物质已有30多种,这些因子控制着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对血管新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生长是血管新生依赖性的。血管新生是由血管新生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平衡来调节。血管新生抑制剂可通过提高肿瘤细胞凋亡率来抑制肿瘤生长 ,提示血管新生与凋亡相关 ,凋亡受凋亡相关基因调控。凋亡相关基因与血管新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马晓春  张玲  马红  于润江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32-35,T002
目的 探讨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63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抗VEGF165单克隆抗体(单抗)检测VEGF表达,抗CD34单抗测定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以反映血管新生,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抗测定肿瘤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32例(50.8%)VEGF呈阳性表达,iMVD为4~138.7(M=36)/×400,PCNA为0~92%(M=25.03%);VEGF评分为高级的肺癌组织iMVD高于VEGF为阴性和低级的肺癌组织(P<0.01),iMVD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抑制素基因体外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及体内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探讨血管抑制素基因对结肠癌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 )/angio,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空白载体导入结肠癌细胞Colo205,培养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增殖抑制率,然后将pcDNA3.1( )/angio、pcDNA3.1( )/Colo205、Colo205分别接种至裸鼠右侧颈部皮下,观察肿瘤的生长,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体外pcDNA3.1( )/angio组细胞的生长速度略慢于pcDNA3.1( )/Colo205、Colo205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pcDNA3.1( )/angio组细胞的致力显著降低,瘤体增长缓慢,抑瘤率较高(P<0.01),瘤体组织中MVD及VEGF的表达较低(P<0.05);pcDNA3.1( )/Colo205、Colo20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血管抑制素不直接影响结肠癌细胞Colo205的生物学特性,但在体内可强烈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管生成因子而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发挥抑制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缺氧预处理提高骨髓基质细胞促进血管新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缺氧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促进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BMSCs置于缺氧环境下培养24h后,研究其VEGF表达的变化。将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随机分为3组。未处理组在梗死后4w移植未经缺氧处理的BMSCs;缺氧组将经缺氧预处理的BMSCs注射到心肌梗死区;对照组仅注射无血清的培养液。在梗死后6w取各组标本观察梗死区及周围VEGF的表达和血管新生状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BMSCs经缺氧预处理后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缺氧组和未处理组梗死区及周围VEGF的表达和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缺氧组VEGF的表达和毛细血管密度又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加。结论 体外缺氧可诱导BMSCs高表达VEGF。BMSCs移植后促进梗死区及周围VEGF的表达,对血管新生有积极作用。移植前缺氧预处理使BMSCs促进缺血心肌组织表达更多的VEGF从而提高其促进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钠素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的细胞反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细胞吸附试验、迁移试验、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心钠素(ANP)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下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吸附、迁移、整合蛋白B3激活及其磷酸化的作用.结果显示,ANP能抑制VEGF诱导的HUVEC黏附及迁移,抑制VEGF诱导的整合蛋白αVβ3活化和磷酸化.提示ANP可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抑制分泌VEGF肿瘤生长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肺癌血管新生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促进肺癌血管新生的机制,探讨肺癌治疗的新策略。方法:共收集49份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1(Flt1)受体2(KDR)在肺癌组织不同细胞成份中的表达程度。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不同血管密度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VEGF,Flt1和KDR在肿瘤细胞,基质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上均有表达。(2)肺癌组织MVD与肿瘤TNM分期,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等关联不明显,但微血管高密度组患者生存时间短,预后差(P<0.05)。而Flt1和KDR在血管高密度组的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低密度组(P<0.01)。(4)肿瘤细胞与基质成纤维细胞VEGF的表达程度有密切关联并且具有良好的一到场生。(5)肿瘤细胞VEGF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KDR的表达均具有一致性,而与Flt1的表达却不具有一致性。结论:(1)肺癌组织MVD不受或较少受其它临床因素干扰,是肺中层得评估疗效,推测预后的一个独立和良好的指标。(2)VEGF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不单取决于其自身,还必须通过受体Flt1和KDR的介导才能实现,VEGF及其受体是抗肿瘤治疗良好的新靶点。(3)肿瘤细胞和基质成纤维细胞可能都分泌VEGF。(4)VEGF通过受体介导的机制均包含旁分泌和自分泌,但两种受体的重要性不同,KDR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新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 ,但如果病变发生在负责心肌灌注的小血管 ,上述方法是无能为力的。近年 ,血管新生疗法的出现 ,其作用机制不是解决血管的阻塞 ,而是利用血管生长因子刺激微小血管的新生 ,从而解决小血管病变的问题。目前用于治疗目的的血管生长因子主要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直接或用其他载体间接将基因注入缺血的局部。动物和临床实验已经显示血管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微血管的增生 ,改善组织供血和改善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 (HCC)是典型的富血供恶性肿瘤。它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时时刻刻离不开肿瘤新生血管。肿瘤血管生成是HCC生长和转移的先决条件。目前 ,反映HCC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的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已被公认为判断HCC预后的独立指标。而对HCC肿瘤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的研究则方兴未艾。 1996年Hanahan等提出了肿瘤新生血管开关学说。该学说认为 :肿瘤血管生成是诸多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的调节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调节因子包括促进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血管生成因子。它们在通常情况下处于一定的平衡点。当肿瘤由静止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74例胃癌 ,17例癌旁组织bFGF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肿瘤细胞、间质新生血管高度表达bFGF。癌组织bFGF表达(77.0 3%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2 9.4 1% ,P <0 .0 1)。癌旁胃黏膜及伴有肠上皮化生的胃黏膜表达bFGF较弱。bFGF高表达组的平均MVD值 (79.3± 11.2 )明显高于bFGF低表达组 (71.2± 11.9,P <0 .0 5 )。此外bFGF表达程度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结论 bFGF可促进肿瘤间质微血管生成 ,加速肿瘤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氪激光引导的棕色挪威大鼠(BN)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观察3周内CNV的生长情况,对贝伐单抗治疗试验性CNV的疗效做初步探讨.方法 对4组48只BN大鼠单眼进行氪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周后,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证实有CNV形成,药物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l贝伐单抗(25 μg/1 μl),对照组则在光凝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平衡盐溶液1 μl.注射后1、2、3周行FFA检查,造影早期计算CNV面积.在上述各时间点各处死大鼠6只,摘除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对FⅧ-Rag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在EN大鼠CNV动物模型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l贝伐单抗(25 μg/1 μl)后,1、2、3周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CNV面积及荧光渗漏明显降低(P<0.01),FⅧ-Rag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1);其中给贝伐单抗后第2周新生血管面积为(0.920±0.634)mm2,FⅧ-Rag蛋白表达量为35.57±10.52,对照组分别为(2.489±0.590)mm2和175.37±25.20,表明CNV的形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可以抑制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CNV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胜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药效实验,采用MTT法及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法,体内用Lewis肺癌瘤株皮下接种C57BL/6N小鼠,观察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 新的血管生成抑制胜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内使Lewis肺癌皮下移植田体积明显缩小,毛细血管稀少。结论 新的血管生成抑制肽能明显抑制Lewis的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碱烧伤法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别检测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碱烧伤4d后,实验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活化的VEGF的表达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有一动态变化,即伤后早期显著增加,4d时最高,7d后开始回落。结论 炎症性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早期过程中,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显著活化,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新生与缺血性心脏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新方法——血管新生疗法的理论依据、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的现状,尤其强调血管生长因子基因疗法的优越性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ICH)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治疗组,每组21只。制备ICH模型,治疗组大鼠造模1 h后腹腔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60μg/kg,假手术组、ICH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3组大鼠于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神经功能障碍评分、CD34阳性细胞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数。结果 ICH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造模后24 h、48 h、72 h、7 d、14 d、21 d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ICH组(P0.05)。ICH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 CD34阳性细胞数均多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 CD34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CH组(P0.05)。ICH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h、7 d、14 d、21 d VEGF阳性细胞数均多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 VEGF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CH组(P0.05)。结论 G-CSF可促进ICH大鼠损伤区域血管新生及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CD34及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