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锥栗种仁发育期叶片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芒仔’锥栗为试材,对其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叶片、结果枝叶片及果实(种仁、刺苞、果皮 + 种皮)中N、P、K、Ca、Mg、Mn、Fe、Zn、Cu 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不同组织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坚果从幼胚发生期至成熟期为种仁发育的关键时期,坚果、种仁和淀粉干质量较前期都有显著增长,分别增加了6.14 g(92.4%)、4.97 g(99.43%)及3.82 g(99.92%)。在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及结果枝叶片中Cu 含量呈显著下降变化,P、Zn 含量波动上升;果实刺苞中Ca、Fe、Cu 含量显著下降,Zn 含量上升后下降,其余元素变化甚微;果皮 + 种皮中N、P、K、Mg、Cu 含量前期变化甚微,后期显著下降,Ca、Zn 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种仁中N、P、K、Ca、Mg、Mn、Fe、Zn、Cu 含量均呈降低变化,种仁中各元素总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采收前1 周Ca、Mg、Mn、Fe、Cu 总量呈明显降低。种仁内淀粉总量与结果枝叶片及营养枝叶片中Cu 含量,刺苞中Cu 含量,果皮 + 种皮中K、Mn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刺苞中Fe 含量,果皮 + 种皮中P、Mg、Cu 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仁中的N、P、K、Mg、Mn、Fe、Zn、Cu 总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杧果种质矿质元素含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3个杧果品种的套袋果实为试材,测定其10个矿质元素含量,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矿质元素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10种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K > P > Mg > Ca > Na > Mn > Fe > Zn > Cu > B,变异系数在16.79%(P)~ 52.28%(Mn)之间;各矿质元素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Mg与Mn、Zn、Cu、P、K、B之间,Zn、Cu、K两两之间,P与K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K、P、Ca、Mn和B是杧果果实的特征矿质元素;53个品种可以分为4类:(1)高K、P、Mg、Zn和Cu 含量的品种11个,(2)高Na和Fe含量的品种18个,(3)低Mg、Zn和K含量的品种8个,(4)低Ca、B和Mn含量的品种16个。  相似文献   

3.
以1 a生“嘎啦”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控释肥对幼果期果园土壤有机质、pH值和N、P、K、Ca、Mg、Cu、Fe、Zn、Mn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降低了果园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施用控释肥果园的pH值要高于普通复合肥;施用控释肥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了速效磷的含量,速效钾变化不明显;施用控释肥提高了果园土壤中Fe、Cu和Zn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薄壳山核桃花粉中矿质元素含量与营养价值问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经湿化法处理的8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花粉中K、Ca、Mg、Mn、Fe、Cu、Zn等7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品种差异,8种不同薄壳山核桃花粉中的3种常量元素的测定结果为KCaMg,其中"马汉"花粉中K和Mg含量均最高,"威奇塔"花粉中Ca含量最高。8种薄壳山核桃花粉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为Mn的含量最高,Cu的含量最低,其中"金华"花粉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最高。花粉中K和Mg,Fe和Mn,Fe和Cu,Mn和Cu元素含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Fe和Mn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21,其他各元素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枣果实和叶片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良枣品种临猗梨枣为试材,研究了从开花坐果到幼果期叶片和生长发育期果实中K、Ca、Na、Mg、Fe元素的含量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指导枣树合理施肥和提高枣果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临猗梨枣果实和叶片中的主要矿质元素含量显著不同。开花坐果到幼果期叶片中K、Ca元素含量呈上升趋势,Mg、Na、Fe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果实中各元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Na元素和Fe元素呈显著正相关;果实中Ca元素与Mg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K元素与Ca、Mg元素,Na元素与Ca、Mg元素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于2009~2010年在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梨园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 a生鸭梨,测定鸭梨不同发育期未套袋果实、套袋果实中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套袋和未套袋鸭梨果实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揭示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果实中10种营养元素含量随果实的膨大而逐渐减少,套袋和未套袋果实中N、P、K、Ca、Mg、Mn、Cu、Zn、B元素变化规律一致;套袋果实和未套袋果实中N、P、K、Mg、Mn、Cu元素含量基本相同,套袋果实中Fe、Zn元素总合量低于未套袋果实,Ca、B元素总合量高于未套袋梨果实.未套袋果实中各种常量元素总合量顺序为:K>N>P>Ca>Mg,微量元素总合量顺序为:Fe>B>Zn>Mn>Cu.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玉露香梨果实品质与矿质营养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施肥技术来调控果实品质。以玉露香梨为研究对象,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片、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品质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玉露香梨果实发育期,叶片中N、Mg元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B、Zn、Mn元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K和Fe元素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Ca元素含量在盛花后65~95 d和盛花后110~140 d各出现1个吸收高峰,P和Cu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果实中N和K元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Ca、Mg和Cu元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下降的趋势,B、Zn、Mn和Fe元素在盛花后65~95 d和盛花后110~140 d出现2个吸收高峰。玉露香梨叶片和果实中的N、K、Ca、Zn等元素含量与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肉硬度存在较高的关联度。综合果实品质指标与矿质元素含量之间的关联分析,果实发育初期是调控N和K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盛花后65 d前后是调控P、B、Zn、Mn和Fe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盛花后95 d前后是调控Ca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野生欧李生长期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马建军  张立彬 《园艺学报》2004,31(2):165-168
 研究野生欧李叶、花和果实中矿质营养元素(Cu、Zn、Fe、Mn、Ca、Mg、K)含量生长期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欧李开花期是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累积最关键的时期,从始花期至终花期,Fe、Ca、Mn元素呈极显著增加,其它元素无明显增减;果实进入生长发育阶段,7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表现为前期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后期营养元素含量较低,并呈“下降—平缓(上升)—下降”的趋势,除K元素外,其它6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相互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欧李叶、果间Ca和Mg元素达极显著负相关,zn元素达极显著正相关,其它元素相关性均不显著。果实中7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值)的大小顺序为:K>Ca>Mg>Fe>Zn>Mn>Cu。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大棚设施栽培模式对枇杷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棚和露地栽培的‘白玉’枇杷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花和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1)大棚栽培的‘白玉’枇杷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的果实,而其他果实品质指标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的枇杷果实相应品质指标。(2)在相同的管理水平和负载量,大棚栽培的枇杷叶片中的N、Ca、Mg、Cu、Zn元素,花中的N、P、K、Ca、Mg、Fe、Cu、Mn元素和果实中的N、P、K、Ca、Mg、Cu、Mn元素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中相应矿质元素的含量。(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Ca、Zn含量和果实中Mg、Mn、Cu含量与枇杷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中Fe、Mn含量和果实中Fe含量与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棚栽培条件能够显著提高枇杷果实品质,建议在大棚枇杷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适当提高果园整体施肥量,同时可以采用增施叶面肥通过提高叶片中Ca、Zn含量和果实中Mg、Cu、Mn含量来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锌胁迫下水培枳幼苗锌分布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锌胁迫(缺乏或过量)下枳体内锌分布及其他矿质元素含量变化,以30d枳实生幼苗为试材,分别进行锌缺乏(0μmol·L-1)、对照(0.7μmol·L-1)和锌过量(70μmol·L-1)水培处理,70d后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枳幼苗根、茎和叶中锌含量随处理浓度升高而显著升高,不同器官锌含量为根茎叶,锌胁迫下植株地上部分含锌量比例增加。与对照相比,缺锌处理枳幼苗叶片K、Mn和Cu含量显著降低,叶片Fe含量显著升高,根系Mn含量显著上升,根系Cu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锌过量处理枳幼苗叶片P、Ca、Mg和Cu含量,茎P和K含量,根系Fe和Cu含量均显著升高;叶片K、Fe和Mn含量,茎Ca和Fe含量,根系K和Mn含量均显著降低。各器官不同处理间S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相关性分析显示,Zn和Cu含量在枳幼苗根、茎、叶中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n和Fe含量在叶片和茎中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根中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薄皮甜瓜品种蜜宝为供试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次数增瓜灵对甜瓜雌花分化、坐瓜节位、增产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增瓜灵后,甜瓜植株节间长度明显变短,侧蔓数量减少,每667m2减少整枝用工8个,雌花在子蔓连续发生,果实发育期缩短了3d。喷施1次和喷施2次增瓜灵处理的甜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1.4%和19.2%,增收3553.61元·(667m2)-1和4772.80元·(667m2)-1。因此,合理使用增瓜灵,能有效抑制植株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从而满足增产增收和简约化栽培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2.
大棚连作对韭菜综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定点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作对韭菜产量、品质、叶绿素含量和植株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的产量与连作年限呈显著的负相关,连作对不同刀次韭菜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明显,但是随着连作年限增加不同刀次的韭菜VC含量、粗纤维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连作对第1刀的N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第2刀的N素含量随着年限的增加有所降低;P素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变化较为明显,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不同刀次的韭菜植株P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运用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4种方法,脱除西伯利亚百合品种CMV、LSV和LMoV病毒,分析了4种处理后的成苗率和脱毒率.结果表明:以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菌根对植物抗盐碱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菌根植物抗盐碱方面研究成果,从植物生理的角度总结和论述了在盐胁迫下菌根提高寄主抗盐碱性的机理,阐述了菌根在提高寄主抗性的同时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为用生物方法改良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圆黄梨不同花粉和不同序位花的授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圆黄梨不同花粉和不同序位花的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圆黄梨的最佳授粉品种为砀山酥梨,其次为金花梨。第2、3序位花所结果实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豆薯各生长时期进行50%的遮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遮光,不能形成块根和种子产量;幼苗期遮光苗素质下降;开花结荚期遮光,不能形成荚果;鼓粒期遮光,种子减产75.98%。因此,无论是豆薯块根或是种子生产均应选择光照充裕的适宜地区种植,特别是在山区应尽量选择山阳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7.
运用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4种方法,脱除西伯利亚百合品种CMV、LSV和LMoV病毒,分析了4种处理后的成苗率和脱毒率。结果表明:以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运用4种方法和4个时间比较果实病原真菌拮抗菌株B-298的保藏效果,研究保藏方法和保藏时间对该菌株代谢产物活性的影响,寻求可随时提供具有原始特性的菌种用于生产交换使用或长期保藏菌株活性的保藏方法。结果表明,转接法70d保藏菌株存活能力最高;转接法、冻结法110d生物活性最好;载体法180d代谢产物比色透光度最强,但拮抗性最差。  相似文献   

19.
贮藏条件对油麦菜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麦莱为材料,通过对油麦菜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其叶绿素含量、失水率和腐烂率等指标的分析对比,来考察贮藏条件对油麦菜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2℃)结合保鲜袋A(400 mm×250 min×0.08 mm)+1-MCP贮藏可有效延长油麦菜的货架期,减缓其失水与腐烂,提高其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瓜叶面喷施沼液肥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瓜作物上喷施沼液叶面肥,肥效明显,增产率为6.03%~13.47%.1 hm2增加收入1964.9~4566.5元,产投比达9.82~16.4倍,其中1 hm2用沼液30000 k,兑水1.5倍,分别于苗期和初花期叶面喷施较为理想,值得广大农户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