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手术后颈肩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颈肩痛的防治.方法 60例腹腔镜术后颈肩痛病人按双、单侧痛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25例双侧颈肩痛采用前侧入路法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B组35例单侧颈肩痛采用痛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中加少量吗啡.结果治疗前、后A、B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14.671,P<0.001; t=24.060,P<0.001).A组21例出现霍纳综合征,其中20例颈肩痛镇痛有效(VAS评分<1.5分),4例行对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后颈肩痛症状消失,有效率96.0%(24/25), 1例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出现声音嘶哑未做特殊处理,2 h后恢复发音.B组34例颈肩痛镇痛有效(VAS评分<2分),有效率97.1%(34/35);1例颈浅丛穿刺中有回血,放弃颈浅丛阻滞.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能有效治疗腹腔镜术后颈肩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12月全麻下择期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0~70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为80例患者行完全胸、腹腔镜下联合食管癌根治术,选择同期行传统食管癌开放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胸、腹腔镜联合组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失血量、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少于开放组,术后拔管时间、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例数、随访时间、复发或转移、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相比,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能达到相似的疗效,可实现手术的根治性与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游离胃右进胸食管癌根治术具有减少术野污染和手术创伤,食管床内胃顺卧更接近正常生理解剖,术后心肺胃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腹腔镜游离胃右迸胸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国际头痛学会诊断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紧张型头痛病人96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局部阻滞+口服药物+心理疏导。对照组单纯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随访一年以上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综合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有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双侧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0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SGB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SGB,注入0.375%罗哌卡因8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记录SGB前(T0)、SGB后5 min(T1)、30 min(T2)、60 min(T3)、手术结束(T4)时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计算搏动指数(PI)和阻抗指数(RI),同时记录T0-T4时的MAP、HR和CVP。结果与T0时比较,T2-T4时C组双侧Vm、MAP明显降低,双侧PI和RI明显升高(P<0.05);T2-T4时S组双侧Vm明显明显降低(P<0.05),非阻滞侧PI和RI明显升高(P<0.05);T2时S组MAP明显降低(P<0.05)。T3、T4时C组MAP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明显降低阻滞侧颅内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颅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04-2019-03间林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食管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比较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短)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各指标均受到影响,但观察组受影响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炎症反应轻微,可有效降低免疫系统抑制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与经左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02—2021-02于淇县人民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经左颈-右胸-腹三切口组(对照组)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组(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共纳入58...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患者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的老年患者45例,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体重45~85 kg,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15):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0.4μg/ml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组(DS1组)和0.6 μg/ml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组(DS2组).DS1组和DS2组于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分别静脉输注浓度为0.4和0.6μg/ml的右美托咪啶0.1 ml/kg,SGB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15 min.给予0.5%罗哌卡因8~10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记录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维持时间.记录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于治疗后1、2、4和8周时,行VAS评分,0~3分为镇痛满意,计算镇痛满意率.结果 三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GB组比较,DS1组和DS2组阻滞维持时间延长,治疗后2、4和8周时镇痛满意率升高(P<0.05);DS1组和DS2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和镇痛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相比,右美托咪啶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患者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7—2021-07新乡同盟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9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胸腹腔镜组(腔镜组)和传统开胸组(开胸组),各4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周时测定患者的第1s用力呼...  相似文献   

11.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在镇痛门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在镇痛门诊中的应用吴永华我院镇痛门诊自1991年4月~7月用利多卡因、强地松龙、地塞米松、维生素B12作星状神经节阻滞10例,阻滞的方法是使病员仰卧,阻滞侧皮肤常规消毒,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相当于环状软骨或C5横突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兔的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肺平均动脉压(PMAP)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家兔在无菌操作下暴露左侧星状神经节,置入并固定硬膜外导管,使其一端开口位于星状神经节附近,另一端自颈背部穿出。置管一周后,选择恢复健康兔24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均为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G)、单纯缺氧组(H)、缺氧 星状神经节阻滞组(HG)。用直接测压法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肺血管内皮eNOS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N组比较:G组PMAP无明显变化,H组、HG组PMAP显著升高(P<0.05),H组、G组、HG组eNOS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HG组比较,H组PMAP显著下降(P<0.05),eNOS表达显著增多(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可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兔的MPAP,其机制与星状神经节节后纤维分泌eNOS有关,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可能成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4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48例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42%。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R)=3.934,95%可信区间(95%CI):1.431~9.478]、吸烟(OR=3.256,95%CI:1.204~8.863),术前合并糖尿病(OR=4.835,95%CI:1.454~11.562),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6.714,95%CI:1.528~13.762),肿瘤位于胸上段(OR=4.346,95%CI:1.447~10.382),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OR=3.977,95%CI:1.344~9.896)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中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OR=0.273,95%CI:0.194~0.875)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通过分析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外周神经阻滞(B组),每组68例.两组均以每2天治疗一次,4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估疼痛程度,并结合颈椎活动度(ROM)评分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指数(PRI)、疼痛强度指数(PPI)、VAS、ROM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A组PRI、PPI、VAS、ROM评分均较B组为低.治愈率较B组为高(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联合外周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组优良率为80.00%,星状神经节阻滞组的优良率为86.0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置胃管和无胃管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病人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75例,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不放置胃管,B组75例,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置胃管。比较两组相关恢复指标结果、术后胃肠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胸管拔除时间为(3.19±0.65)天、住院时间为(7.98±1.01)天,B组分别为(5.32±0.74)天、(12.54±1.35)天,A组术后胸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45.11±5.16)小时,首次排便时间为(48.19±5.67)小时、首次进食时间为(1.46±0.11)天,B组分别为(62.84±6.21)小时、(55.32±6.94)小时、(3.24±0.45)天,A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为24.00%,B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不放置胃管可加快病人恢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时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 拟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患者240例,年龄37~76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80):0.6%利多卡因组(A组)、0.8%利多卡因组(B组)及1%利多卡因组(C组).由疼痛科同一医师采用胸锁乳突肌后路法行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记录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40例患者均发生霍纳综合征.三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维持时间延长(P<0.05);与B组比较,C组维持时间延长(JP<0.05);三组间喉返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和一过性意识丧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0.6%利多卡因、0.8%利多卡因组和1%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虽然维持时间不同,但均迅速起效,并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建议采用低浓度局麻药即0.6%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对照组行开胸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6个月的复发与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技术成熟的前提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创伤小、淋巴清除效果好、术后并发症率低,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颈源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分别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与传统基础疗法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及显效、痊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元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归脾汤治疗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0例诊断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A组、B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十一酸睾酮软胶囊,治疗A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B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归脾汤治疗。以1个月为一疗程,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LOH症状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80%,说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疗效显著(P0.01),治疗B组总有效率为90%,说明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归脾汤治疗效果比A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LOH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B组与治疗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归脾汤治疗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