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随着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强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小肠移植术在临床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小肠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的理想方法.但由于小肠移植的自身特点,小肠移植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其他器官移植,小肠移植的风险和困难也比其他器官移植术大,因此,小肠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移植肠获取和保存、排斥反应防治、营养支持和感染防治等方面入手,对小肠移植术围手术期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元新 《器官移植》2012,3(3):121-126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小肠移植已成为治疗肠衰竭最理想的方法,一个小肠移植的时代已经到来[1]。目前,全球先进的小肠移植中心所做的小肠移植术后患者的1年和2年存活率可达90%和80%[2],这固然与小肠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免疫抑制方案、排斥反应监测、感染防治及促进移植肠功能恢复等主要技术的进步有关[3-5],但外科技  相似文献   

3.
自1989年美国Pittsburgh大学Starzl等完成首例临床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后,由于外科技术、围手术期处理、免疫抑制方案、排斥反应监测及感染防治等关键技术的进步,受者和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手术适应证也越来越广泛,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已和单独小肠移植、肝小肠联合移植成为临床的标准治疗方式[1].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小肠移植已成为治疗常规手段无法治愈的小肠疾病的理想方法[1].目前,在全球领先的小肠移植中心,受者的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可达90%和80%[2],这固然与小肠移植外科技术、适应证选择、围手术期处理、排斥反应监测、感染防治及促进移植肠功能恢复等主要技术进步有关,但小肠是一个高度免疫原性器官,移植肠的排斥反应是小肠移植成功的最主要障碍,因而预防排斥反应的措施,如免疫抑制方案及理念的改进在小肠移植的整个环节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本文就小肠移植中相关免疫抑制方案的变化,以及更为重要的新治疗理念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小鼠小肠移植模型制作的手术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用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在施行的210次手术中,模型稳定后的108次小肠移植的手术成功率为74.07%。结论: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是减少出血,防止血管吻合口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掌握麻醉的深浅度,合理的补液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供受体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的手术经过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受者为男性直肠癌术后18岁,因短肠综合征而接受小肠移植。供体,男性,44岁,为受体之父。取供体回肠末段150cm,移植肠血管与肾上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体残留空肠的端行端端吻合,移植肠无端与受体残留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移植肠末端造口作为观察窗。免疫抑制方案为FK506、骁悉、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用药。结果 受者术后已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研究抗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提供稳定、操作简单、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SD大鼠进行一期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 模型稳定后60 例小肠移植的术后3d存活率达90%.结论 熟练和完善的外科操作、良好的血管吻合、充分的补液及术后的复温和保温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肾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次肾脏移植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由于重视术前准备、供受体配型、供肾保护、手术操作、免疫抑制剂合理应用等,300例肾脏移植获得了较满意结果。结论:围手术期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移植肾脏近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美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在 2 0 0 1年 2月之前共为15 5例病人施行 16 5次小肠移植 ,其中单纯小肠移植6 5例、肝和小肠联合移植 75例和多器官移植 2 5例 ,具体情况如附表所示。附表 小肠移植的临床资料1990~ 1994 1995~ 2 0 0 1总计例数 6 2 9315 5儿童 /成人 34/2 85 0 /4387/71已行腹部手术 (次 ) 3± 34± 4 4± 4手术时间 (h) 14± 314± 4 14± 4移植脏器数 6 6 99185 单纯小肠 2 3(35 % ) 4 2 (42 % ) 6 5 (39% ) 复合脏器 4 3(6 5 % ) 5 7(5 8% ) 10 0 (6 1% )冷缺血时间 (h) 8± 2 10± 2 9± 3骨髓强化 0 39(39% ) 39(2 4 % )小…  相似文献   

10.
160例70岁以上高龄普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龄普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体会.方法对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3年1月160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施行普胸手术的围术期处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出现或加重的循环系统并发症42例(26.3%),呼吸系统并发症14例(8.8%).围术期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0.63%.随访123例,随访率77.4%,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65.0%和30.1%.结论对70岁以上老年人普胸手术的围术期处理主要为防止及治疗全身各系统的并发症,其次应注意疾病本身的并发症.只要病例选择恰当,70岁以上高龄患者施行普胸手术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提高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肝移植的不断深入开展,肝移植病人生存时间、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单次移植病人最长生存时间已经突破10年,但我国肝移植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病人接受肝移植后仍有很多因素影响其生存质量。循其原因,相当多的情况在于围手术期的处理不够恰当。因此,提高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疗效对于提高肝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活时间尤显重要。下面就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合并双侧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例合并双侧股骨颈骨折的PIL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结果]该患者经胶囊内镜证实诊断,在治疗期间发生骨折,经围手术期的积极处理,顺利完成股骨颈骨折手术,康复出院.[结论]PIL合并骨折未见报道,只有针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妥善的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才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3.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癌病人的预后与就诊时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行单纯手术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Ⅲ期病人仅为20%~40%.虽近年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围手术期并发症大大降低,但单纯手术治疗对病人术后无病生存期的提高仍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1例保持门静脉连续性的小肠双造口方式肝小肠联合移植病例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受者为短肠综合征合并肝功能不良的男性患者,供者为尸体供者.联合切取器官,确保供者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的连续性.移植肝静脉采用背驼式吻合,受者自体门静脉和供肝门静脉端侧吻合,胆道端端吻合,供者肝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吻合于受者腹主动脉;移植小肠约2 m,两端双造口于腹壁,未作肠道吻合.采用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维持期单用他克莫司.行内镜下黏膜活检监测排斥反应.结果 术后1个月内,患者发生腹腔感染和疑似排斥反应各1次,分别经过手术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痊愈.随访6个月,受者移植肝和小肠功能恢复良好,但仍有腹泻,需补充静脉营养,体重尚未完全恢复.结论 保持门静脉连续性的小肠双造口方式肝小肠联合移植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发生外科并发症的风险小,有利于肝脏和小肠功能恢复及术后排斥反应的监测,但是消化液未能进入移植小肠,也影响了受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中国小型猪非转流条件下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特点,建立成熟、稳定的移植模型.方法 通过预实验组8例次和实验组18例次非转流条件下中国小型版纳猪原位肝移植术,观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重要代谢指标的变化,改进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特点.结果 预实验组8例次均在术后当天死亡.实验组18例次无术中死亡,术后7天存活率为88.9%.平均手术时间(179.6±14.3)min,平均无肝期(27.3±3.4)min.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波动明显.术后当天麻醉清醒,术后3~5 h开始自行排出小便,术后第三天正常进食.结论 无肝期手术时间的缩短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是非转流条件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移植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输血量将受者分为大量输血组(20例)和非大量输血组(139例).比较两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移植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危险因素,总结两组受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受者术前抗凝治疗、血红蛋白量、原发病为特发...  相似文献   

17.
小鼠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进行分子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模型,选用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附属位,节段性小肠移植,共施手术150只,在第二阶段进行的42只移植手术中成功率达71.43%,接近国外报道水平。作者认为,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减少出血量,注意术中液体补充,改进血管吻合方法,移植物热缺血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我国已有多个中心开展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但形成规模并取得良好疗效和社会效益的中心有限,这与移植器官来源短缺,移植医师对此类手术认识不足,缺乏相关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经验等因素有关。为推动我国腹部多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提高移植疗效,作者结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临床实践,着重从腹部多器官移植适应证、手术方式选择、围手术期处理、长期疗效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简化的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技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供、受体均为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共180只,配对手术.采用供肠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套管法端端吻合重建移植小肠血供,移植小肠远端腹壁造口.结果:手术耗时130min,移植小肠热缺血时间约30min.90只受全大鼠术扣即时存活率为100%,长期存活率(>7d)为95.6%.结论:简化术式具有操作简便,移植小肠的热缺血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有利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种新肝肠联合移植手术模型,探讨移植肝脏对移植小肠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供体手术时门静脉和肠系模上动脉进行双重冷灌注,用冷新霉素液冲洗小肠肠腔并清洁.受体手术的先进行肝脏移植,再进行小肠移植,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袖套式吻合,肠系膜上动脉在显微镜下与左肾动脉油套式吻合,供体肠系膜上静脉袖套式与受体左肾静脉吻合,回肠下端在左下腹部造□,完成肝肠联合移植.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62.5%(15/24),手术平均存活为11.2天.手术后组织学发现:移植肝脏和小肠发生排斥反应.结论(1)袖套式血管吻合技术在大鼠身上建立的肝肠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2)肝肠联合移植后移植的肝脏不能起到保护移植小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