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桂芳  卓文磊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12,41(11):1089+1146
白化病容易发生皮肤癌变,但并发多种癌尚属少见,本院近期接诊1例同时合并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白化病患者,现报道如下,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于2011年5月4日因"左耳屏基底细胞癌术后3年,左足背鳞状细胞癌术后9个月"就诊本院皮肤科。患者3年余前左耳屏皮肤受外伤后出现糜烂面,迁延不愈,逐渐形成5cm×6cm溃疡,伴疼痛,就诊于四川省巴中市人民医院,取活检病理:基底细胞癌,遂行左耳屏基底细胞癌切除并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眼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眼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眼睑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癌27例;皮脂腺癌4例(包括睑板腺癌1例);鳞状细胞癌4例,其中男性3例均为高分化鳞癌,女性1例属中等分化鳞癌。所有患者术后眼睑形态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随访8-24个月未见复发及全身转移。结论眼睑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基底细胞癌最多见,其次为睑板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早期发现并彻底切除后同期眼睑缺损修复,可使眼睑形态和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1%左右,而具有甲状腺腺癌和鳞癌成分的甲状腺腺鳞癌则更为罕见。本病自Ross首次报告,至今国外文献仅报告22例。我科自1972年以来共收治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4例(其中单纯鳞癌3例、腺鳞癌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为48~66岁,2例既往有甲状腺肿大病史。1.2 临床表现(见附表)。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了我院1982年至1987年经放射治疗的皮肤癌66例。病变以生于头面部的占86.4%,病理类型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为多见,分别占51.6%和43.8%,T1+2占95.4%,T3占4.9%,本组病例五年生存率为78.2%,单纯放疗与术后放疗的五年生存率相近,但X源治疗病例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60Co治疗病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7例着色性干皮病,该病除皮肤损害外,均合并有眼部病变。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有癌变者5例,其中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上皮癌为多,仅1例为眼眶恶性黑色素瘤。作者对本病的好发部位、发病年龄和季节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本病的发病机理、遗传因素以及癌变和预防措施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常见的皮肤癌性病变之一。常见于面颈、头皮及手背等暴露部位,是非黑色素瘤皮肤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由以老年人多见。发生于手掌部的鳞状细胞癌临床较少见,手术切除是手掌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早期主要治疗手段,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腺样鳞状细胞癌是鳞癌中少见的一种亚型。组织病理学上以棘层松解和假腺管形态为特征。作者对21例腺样鳞状细胞癌(眼睑15例和眶周6例)的临床病理进行了研究,以企证实该肿瘤在眼附属器的发生;评价其生物学特性、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强调腺样鳞状细胞癌与恶性前及其他恶性病变之间的关系。21例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为46.5岁(43~85岁)。15例为眼睑损害、1例在外眦部、5例在眉部,从发病到诊断的间隔时间为3周~6年。腺样鳞状细胞癌为结节状团块,有或无中心溃疡,有些伴有疼痛和出血,约2~35mm大小(平均6 mm)。临床印象常为基底细胞瘤、霰粒肿、角化棘皮瘤。  相似文献   

8.
刘蓓 《广西医学》2002,24(5):704-706
外耳、中耳恶性肿瘤少见 ,临床上常因误诊未能采取扩大手术 ,延误治疗。我院 1985年以来收治 2 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耳部恶性肿瘤共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9~ 73岁。耳廓癌年龄都在 5 5岁以上 ,外耳道及中耳癌好发年龄为 30~ 6 0岁。耳廓癌 8例 :病史 1~ 10年。一般无明显症状 ,表现为耳廓新生物 7例 ,耳廓皮肤溃烂 1例。有耳廓冻疮史 1例 ,耳廓外伤史 1例。检查见耳廓肿瘤表面多有溃烂 ,颈淋巴结转移者 1例。外耳道癌 6例 :病史 3个月~ 3年。主要症状为外耳道肿物及流脓血分泌物 ,伴耳痛 3例 ,听力…  相似文献   

9.
面部汗腺癌较罕见,临宋上易与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混淆,诊断主要靠病理确诊,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1岁。住院号271470,因左侧面部肿块五年,伴溃烂流脓血一年余而入院,检查:左侧面部有一3×3×2 cm 的园形肿物,暗红色,表面凸凹不平,中央溃烂,有脓血性渗出物,质硬,高出皮肤,活动度差,有触痛。颈前颌下淋巴结未扪及,入院诊断:面部鳞状细胞癌。于1990年1月8日取活检,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癌待除外。即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部分腮腺组织浸润,故行扩大根治术,将肿瘤和腮腺及面部神经同时切除,术后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发病年龄中51~71岁占23例,发生于头面部25例,其中鼻部12例,临床类型为结节溃疡型17例,色素型8例.临床误诊11例,误诊为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各3例.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好发为51岁以上中老年人,常见于鼻部为主的头面部,误诊率较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6,(2):132-134
[背景]观察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分型特点.[病例报告]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眼睑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物病理学性质分类、发病眼别及复发率等.105例眼睑肿物患者中良性病变为80例,恶性病变为25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74岁;男性43例(41.0%),女性62例(59.0%);炎性病变36例(34.3%),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0例(9.5%),黑色素性肿瘤18例(17.1%),脂溢性角化病16例(15.2%),囊肿15例(14.3%),血管瘤9例(8.6%),基底细胞癌13例(12.4%),鳞状细胞癌7例(6.7%),皮脂腺癌5例(4.8%).恶性肿瘤与年龄具有相关性.[讨论]眼睑肿物的病理类型中,良性病变以炎性改变较多见,恶性病变以基底细胞癌较多见,较常见的病理分型为结节溃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诊断明确且组织学不伴有其他类型杂交瘤,并有明确手术治疗史及完善临床病理资料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2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可用于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免疫标记,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估预后相关因素,同时随机选取28例临床分期相同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舌及口底,为11例(11/28,39.3%),其余牙龈6例(6/28, 21.4%)、颊部5例(5/28, 17.9%)、腭部4例(4/28, 14.3%)、口咽部2例(2/28, 7.1%)。患者多为中晚期, 12例为Ⅱ期,16例为Ⅲ~Ⅳ期。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2例,占总病例数42.9%(12/28),局部复发者9例,伴远处转移者1例(转移至肺)。28例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3例,占总病例数46.4%(13/28)。局部复发者5例,伴远处转移者3例,其中2例转移至肺、1例转移至脑。临床分期相同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和传统鳞状细胞癌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6%、53.8%。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学上表现为基底样细胞构成的实性癌巢,癌巢中心一般不形成角化,常可见粉刺样坏死结构。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均呈现CK5/6、P63强阳性表达,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和Syn阴性表达,其中8例呈P16阳性表达,1例局灶阳性表达SOX10,但CK7阴性。结论: 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中晚期患者多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与相同临床分期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阳性患者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预后较好;CK7与SOX10免疫组织化学可用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与实性型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5例发生于眼睑皮肤之内翻性毛囊角化病,并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和病理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本病虽为良性皮肤病变,但在临床和病理检查中都易与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等混淆,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基础研究提供某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Survivin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的关系。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以P<0.05作为显著性界限。结果 Survivin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33例表达阳性,仅2例阴性表达,阳性率占94.29%,在20例正常皮肤中均为阴性表达。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述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治疗进展。方法: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现状。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预后与肿瘤类型、位置、大小、累及深度、有无转移有关。结论:早期发现、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 198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应用蒂在上的鼻唇沟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鼻部、下睑、面颊部皮肤缺损 16例 ,均获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性 7例 ,女性 9例 ,年龄 6 5±8.4岁 (5 0~ 78岁 )。皮肤缺损部位 :鼻背 5例 ,鼻翼 4例 ,下睑 3例 ,面颊部 4例。皮肤缺损病因 :基底细胞癌 6例 ,鳞状细胞癌 4例 ,恶性黑色素瘤 1例 ,瘢痕切除 3例 ,色素痣伴溃疡 2例。皮瓣面积 1.8cm× 1.5 cm~ 3.0 cm× 2 .8cm。1.2 手术方法 应用局部浸润麻醉、眶下神经阻滞、全身麻醉的其中一种或两种麻醉方式。以多谱勒听诊…  相似文献   

17.
苍耳草膏治疗皮肤癌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1993年3月至1998年6月期间,笔者应用本院自制苍耳草膏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38例,疗效较好。1临床资料选择能积极配合治疗的门诊病人38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诊断。经检查无远处转移,肉眼所见无淋巴结转移,肿瘤...  相似文献   

18.
基底细胞癌是皮肤特有的癌瘤,好发于颜面及颈部,我科自1965年至1979年,收治外鼻基底细胞癌42例,其中10例经手术切除一期植皮,疗效较好,兹报告如下: 12例外鼻基底细胞癌中,男性3例,女性9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2004年7月至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皮肤基底细胞癌1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病理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部分病例常规诊断困难的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8例患者男性85例,女93例,女稍多于男性,年龄24~88岁,中位年龄63岁.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首诊多数得不到正确诊断与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进展,主要与恶性黑色素瘤、皮脂腺癌、鳞状细胞癌、毛发上皮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何兆洋  吴国民  童雷 《浙江医学》2018,40(12):1335-1337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修复耳廓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89例(89耳)耳廓较常见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耳廓肿瘤切除+游离皮片移植或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结果89例患者中,脂溢性角化病68例,基底细胞癌13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6例,皮脂腺痣2例。完全切除肿瘤后行皮片移植或邻近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耳廓外形良好。仅1例移植面积最大的患者(锁骨下上胸部全厚皮片移植)术后发生感染及大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痊愈;其余均一次性移植成功。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耳廓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或带蒂皮瓣转移修复的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